学术投稿

敛汗散联合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小儿汗证临床观察

殷齐辉

关键词:敛汗散, 玉屏风散, 儿童, 汗证
摘要:目的 观察敛汗散联合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小儿汗证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牡丹江市中医院儿科门诊的汗证(肺卫不固证)患儿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应用敛汗散联合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应用玉屏风散.疗程15d,比较2组患儿治疗效果及主要中医证候痊愈时间.结果 治疗15d后观察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汗出痊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敛汗散联合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小儿汗证临床疗效显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分期论治主动脉夹层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镇肝息风汤和血府逐瘀汤治疗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方法 将确诊为主动脉夹层需保守治疗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方法,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急性期和亚急性期加服中汤药镇肝息风汤,慢性期加服血府逐瘀汤,疗程为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病人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含量,用主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测病人主动脉大内径和假腔的大内径.结果 治疗后,中药组血浆MMP-2含量低于对照组,中药组主动脉大内径和假腔大内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中汤药治疗主动脉夹层,能够增加疗效,改善预后.

    作者:胡欣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对分课堂教学法在方剂学中的应用

    我们将模式应用到中医专业方剂学的教学实践当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并对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恩.

    作者:王亚梅;董秋梅;刘春慧;张志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朱丹溪之六郁学说

    朱丹溪在五郁理论的基础上,首倡“六郁”学说.其将郁证分为气郁、湿郁、痰郁、热郁、血郁、食郁六种类型分别施治,郁证的脉象多沉,病因与情志因素、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洁)等有关,其病机为气血怫郁,治疗上以调畅气机为主,兼以除湿、化痰、清热、行血、消食,并独创名方“越鞠丸”“六郁汤”.其“六郁”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至今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王庆谚;郑洪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微信平台辅助教学联合临床教学在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探索

    通过构建微信平台辅助教学与临床教学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对神经内科理论及临床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医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神经内科专业知识的熟练掌握及运用,提高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质量,有利于临床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及优秀住院医师的培养.

    作者:周印廷;周洋;阮红芬;张秋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医药院校新入职教师的培养

    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道德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者,是塑造人类精神文明的工程师.新入职教师是新教育模式的新鲜血液,是新时代教育理念的体现.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深受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既包含自然科学又包含社会科学,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完善中医学教育模式,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需要将现代思想融入到中医传统文化中,所以加强对中医药院校新入职的教师的培养对发展、传承中医药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子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医教学医院中重症医学临床教学的探索

    重症医学的发展是一所医院医疗技术的体现,重症监护室(ICU)的临床教学存在较大难度,而且中医院校的学生接触危重症的机会更少.作为中医教学医院,ICU承担着更多的重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现代医学技术水平的同时,不忘发扬传承中医药优势与特色.通过阶段目标模式结合模块分组模式运用到ICU的临床教学工作中,探索适用于中医教学医院重症临床的教学模式.

    作者:石怡;陈伟;孔庆寅;木其尔;孟令鹏;孙鑫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冠心痛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8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仅采取西医疗法,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和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活血通痹加祛痰化浊汤剂进行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率、每日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7.5%,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2.5%(25/40),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每日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冠心痛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有显著临床疗效,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优于单独用药.

    作者:戴红红;纪焕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高职中药学专业综合实训中药制剂及检测部分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

    对高职中药学专业综合实训中药制剂及检测部分进行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文章就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实施中的创新点、教学改革的收获及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今后需改进的方向进行阐述.这次教学改革对于师生均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对高职中药学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改革有所启示和帮助.

    作者:武莹;于慧;王志霜;王法宇;肖然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胡元会教授从湿论治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经验总结

    慢性心力衰竭多见胸闷,气短和水肿等临床表现,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终末期的发展阶段.胡元会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教授,从事中医临床30余年,治疗慢性心衰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从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机,临床表现,常用方法及临床病案运用介绍胡元会诊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经验,为临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提供了参考.

    作者:刘文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过敏性鼻炎的中医治疗

    本文回顾古籍对过敏性鼻炎的论述,属中医“鼻鼽”范畴;现代学者多认为肺、脾、肾虚损为其内因,风寒异气之邪侵袭为 外因;其病位主要在肺、脾、肾,病属本虚标实,其发展、转归与肺的功能状态关系密切;临证治疗多重视肺气虚弱、卫表不固导致风寒趁虚侵入机体的发病机制.文章报道了陈明教授巧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验案,指出过敏性鼻炎治疗除从祛风散寒、益气固表、培补肺脾外,还应注意久病及肾、肾阳不足、肺失温煦发病的始动病机,重视助阳与解表并行的临证思路.

    作者:周峻;赵凡莹;郭雨晴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生物化学对分课堂中微课运用的思考

    以教师和学生需求为导向的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对分”课堂和微课的教学方法引入到了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中,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对分”课堂时间,并在时间上隔开1周的时间,保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并辅助以微课资源,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改善了教学效果.

    作者:王鹏翔;扈瑞平;邓秀玲;孙计桃;叶书梅;李存保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酸枣仁汤联合针刺治疗更年期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酸枣仁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更年期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更年期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予酸枣仁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25例予以阿普唑仑片口服治疗,疗程为4周,对比2组治疗后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为9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酸枣仁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更年期失眠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惠君;权国昌;吴清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消渴病肾病同病异治验案

    同病异治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原则之一,同一病症,因地、因人、因时不同,或由于病机变化,病情进展程度,以及用药过程中邪正消长等差异,治疗上也应相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在消渴病(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过程中,据其主要病因病机相同,均为气阴两虚,瘀浊热内停,故主要治则为益气补肾,清热活血降浊,兼夹证不同,治疗方法各有差异,且均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雅坤;高颜华;王万庆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论大医精诚与工匠精神的关系及现实意义

    通过《大医精诚》与“工匠精神”的比较,阐述了药王孙思邈的医德思想与对医术精专的要求,以及对现实的意义.作为医学从业人员,要有精湛的医技、广博的知识、敬业奉献精神和不计名利、不计得失、无欲无求、专心医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做到德艺双馨.

    作者:张宝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医护理防范骨折卧床患者便秘发生的应用效果

    目的 在防范骨折卧床患者便秘发生中实施中医护理并分析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我院60例骨折卧床患者,分组时符合数字表法,纳入试验组的30例行中医护理+常规护理,纳入对照组的3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便秘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便秘评分均明显更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防范骨折卧床患者便秘发生中实施中医护理的效果显著.

    作者:曾帅;胡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药学专业课程地图建设研究

    在学校提升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以就业岗位或岗位群为导向,构建专业学习路线图,培育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办学定位下,结合北京地区中药产业的变革和发展,从明确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重构和课程地图建设方面进行研究,构建了符合中药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课程地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敖冬梅;尉捷;李延成;胡丽琴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命门穴位按摩联合四黄水密贴敷治疗肾绞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命门穴位按摩及四黄水密贴敷命门穴对肾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50例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镇痛解痉及分散注意力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还选用命门穴位按摩及四黄水密贴敷命门穴的干预.比较2组的镇痛解痉效果.结果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命门穴位按摩结合四黄水密贴敷命门后肾绞痛症状明显减轻.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命门穴位按摩结合四黄水密贴敷疗法疗效好、无副作用、安全、经济、操作简便易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曾祥平;廖春容;梁月娇;胡艳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桂枝二越婢一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体会

    小儿外感发热无论在儿科门诊或住院患儿中均占有重要比例,大多数由病毒感染所致.西医对于病毒感染尚缺乏特效药,主要以非甾体类药物退热为主,若应用不当可有严重不良反应.中医则认为小儿外感发热常为六淫之邪侵袭为病,目前中药对小儿外感发热的治疗效果显著,农志飞对于本病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对于平素体弱易患外感发热的患儿,临床常应用桂枝二越婢一汤治疗,临床疗效颇佳.

    作者:李崇进;冯智琼;杨振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药炮制技术》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目的 提高专科中药学专业中药炮制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着重培养学生的炮制技能,适应现代中药炮制生产岗位需求.方法 深入行业企业调研,根据实际工作岗位中药生产情境,将课程内容进行项目化设计,并改革教学方法(模式)、考核方式,项目实施时,充分运用超星、慕课等先进教学媒体,改善教学效果.结果 通过项目化教学改革的设计和实施,学生的技能水平明显提高,课堂参与度、学习兴趣、主动性明显增加,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考试合格率达100%、中药炮制与配制工、中药药剂员等资格证书考试通过率达80%以上.结论 中药炮制技术课程项目化改革,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课程教学体现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实现了课程教学目标,获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作者:代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周易太极阴阳演变的规则及蕴义

    太极阴阳的演变有一定的规则,它在两仪四象八卦及六十四卦演变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不同凡响的意义.两仪阴阳互根和四象阴阳互用的模式是我们自然界结构与运动的理论模型,八卦的三爻是我们宇宙万物三联体遗传密码的理论模型,六爻的六十四卦是我们宇宙万物六十四个遗传密码的高境界.在宇空,太阳和地球这个阴阳对立统一体存在着阴阳互根互用的结构模式和运动模式.在人体,命门与五脏也存在着太极阴阳互根互用的结构模式和运动模式.

    作者:贾耿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