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耿
目的 观察酸枣仁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更年期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更年期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予酸枣仁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25例予以阿普唑仑片口服治疗,疗程为4周,对比2组治疗后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为9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酸枣仁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更年期失眠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惠君;权国昌;吴清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升陷汤加减治疗心肺气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中医辨证为心肺气虚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口服中药,以升陷汤为主方加减,治疗时间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血清脑钠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用药安全性指标.结果 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疗效、BNP和LVEF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升陷汤加减可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心肺气虚证患者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情况,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陈艳俏;程伟;林丹凤 刊期: 2019年第01期
通过《大医精诚》与“工匠精神”的比较,阐述了药王孙思邈的医德思想与对医术精专的要求,以及对现实的意义.作为医学从业人员,要有精湛的医技、广博的知识、敬业奉献精神和不计名利、不计得失、无欲无求、专心医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做到德艺双馨.
作者:张宝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在学校提升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以就业岗位或岗位群为导向,构建专业学习路线图,培育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办学定位下,结合北京地区中药产业的变革和发展,从明确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重构和课程地图建设方面进行研究,构建了符合中药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课程地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敖冬梅;尉捷;李延成;胡丽琴 刊期: 2019年第01期
高天舒钻研中医经典,根据中医的整体观念以及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结合临床,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主要为体质因素、饮食所伤、情志所伤、缺乏运动等,故导致湿热之邪内蕴,滞留于体内,痹阻筋脉而发此病证.由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从湿热入手进行治疗,他提出“湿热致消,继而致痹”的理论,以“清热利湿,益气健脾,化痰通络,活血止痛”为治疗湿热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法,并在临床上运用加味当归拈痛汤治疗该病,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亦减轻了患者的思想和经济负担.本文对高天舒教授治疗湿热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经验和学术思想进行了初步总结,以期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指导.
作者:李明哲;高天舒;崔鹭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传统讲授式教学(LBL)结合小组讨论式教学(CBL)教学模式在神经病学临床规培学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LBL与CBL教学优势和不足、LBL教学实施、CBL教学实施及培训效果等多方面的探讨.结果与结论 LBL与CBL教学法进行优化结合,应用于神经病学规培生的临床带教,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断加强规培生教育的理念,根据学科的实际情况,注重创新,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多层次、多方位的教学策略,积极探索规培生教育的新方法,为规培生教育培训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王伟民;刘志勇;孟毅;常学辉;张娟;赵彩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提高专科中药学专业中药炮制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着重培养学生的炮制技能,适应现代中药炮制生产岗位需求.方法 深入行业企业调研,根据实际工作岗位中药生产情境,将课程内容进行项目化设计,并改革教学方法(模式)、考核方式,项目实施时,充分运用超星、慕课等先进教学媒体,改善教学效果.结果 通过项目化教学改革的设计和实施,学生的技能水平明显提高,课堂参与度、学习兴趣、主动性明显增加,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考试合格率达100%、中药炮制与配制工、中药药剂员等资格证书考试通过率达80%以上.结论 中药炮制技术课程项目化改革,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课程教学体现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实现了课程教学目标,获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作者:代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同病异治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原则之一,同一病症,因地、因人、因时不同,或由于病机变化,病情进展程度,以及用药过程中邪正消长等差异,治疗上也应相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在消渴病(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过程中,据其主要病因病机相同,均为气阴两虚,瘀浊热内停,故主要治则为益气补肾,清热活血降浊,兼夹证不同,治疗方法各有差异,且均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雅坤;高颜华;王万庆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长蛇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寒型)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因脾胃虚寒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于我院就诊的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5例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观察组45例联合长蛇灸,4周为1疗程,比较2组症状改善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畏寒肢冷、神疲乏力、食欲减退、腹泻等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中酪神经肽(NPY)水平高于对照组,胃肠肽(VIP)更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77.78%(35/4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蛇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腹泻型IBS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症状及胃肠激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希婧;华水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针刺肾俞足三里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5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肾俞足三里组和非经非穴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复制骨质疏松模型.肾俞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每天针刺1次,留针30 min,10次1疗程,疗程间期5天,6个疗程后同时处死5组大鼠,取右侧胫骨测量胫骨、胫骨上端骨密度;RT-PCR法检测大鼠腰椎c-myc、Cyclin D1和Runx2 mRNA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胫骨、胫骨上端骨密度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肾俞足三里组胫骨、胫骨上端骨密度升高(P<0.05),非经非穴组胫骨、胫骨上端骨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myc mRNA表达:肾俞足三里组c-myc mRNA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CyclinD1灰度值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unx2 mRNA表达: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Runx2 mRNA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肾俞足三里组与非经非穴组的表达升高(P<0.05).结论 针刺肾俞、足三里穴可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骨密度降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腰椎c-myc、Cyclin D1和Runx2 mRNA表达有关.
作者:李俐;郑旭仙;曾雅芬;余晓雯;吴明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我们将模式应用到中医专业方剂学的教学实践当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并对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恩.
作者:王亚梅;董秋梅;刘春慧;张志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本文回顾古籍对过敏性鼻炎的论述,属中医“鼻鼽”范畴;现代学者多认为肺、脾、肾虚损为其内因,风寒异气之邪侵袭为 外因;其病位主要在肺、脾、肾,病属本虚标实,其发展、转归与肺的功能状态关系密切;临证治疗多重视肺气虚弱、卫表不固导致风寒趁虚侵入机体的发病机制.文章报道了陈明教授巧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验案,指出过敏性鼻炎治疗除从祛风散寒、益气固表、培补肺脾外,还应注意久病及肾、肾阳不足、肺失温煦发病的始动病机,重视助阳与解表并行的临证思路.
作者:周峻;赵凡莹;郭雨晴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竹叶石膏汤合清气化痰丸加减治疗COPD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除同对照组的治疗方法外,还加用竹叶石膏汤合清气化痰丸加减方.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病情严重程度、呼吸困难程度、中医证候情况及临床治疗总体效果.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mMRC、CAT及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减少,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竹叶石膏汤合清气化痰丸加减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段文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平肝活血方治疗肝郁瘀阻型失眠症伴记忆力减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80例失眠症伴记忆衰退患者,抽取40例作为对照组,另外4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中成药乌灵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平肝活血方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评分、相关电位P300认知电位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睡眠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及6周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P300各波峰潜伏期对比差异较大,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波幅无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观察组在改善潜伏期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平肝活血方治疗肝郁瘀阻型失眠症伴记忆力减退具有显著效果,能使治疗效果得到提升,改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韩淑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中药内服治疗妊娠呕吐的辨证分型与用药规律等.方法 检索近十年公开发表的有关中药内服治疗妊娠呕吐的文献,提取有关证型、方剂、伴随症状及加减中药等内容,在数据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检索获取符合标准的文献140篇,总结得出妊娠呕吐常见的证候类型有:脾胃虚弱证、肝胃不和证、气阴两虚证、痰湿内阻证;常用方剂有:香砂六君子汤、苏叶黄连汤、橘皮竹茹汤、生脉散、小半夏汤;常见伴随症状及加减用药为:呕吐痰涎(瓜蒌、藿香、半夏、苏叶);口渴(石斛、麦冬、五味子);痞满(木香、砂仁、陈皮、枳壳);大便秘结(麦冬、火麻仁、玉竹、白芍)等.结论 中医认为妊娠呕吐多以胃为关键,累及肝、脾两脏,治疗多以辨证选方为主,并随症加减用药,具有标本同治的独特优势.
作者:李小娇;徐欢;刘宏奇;赵翠萍;杜彩凤;赵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对高职中药学专业综合实训中药制剂及检测部分进行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文章就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实施中的创新点、教学改革的收获及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今后需改进的方向进行阐述.这次教学改革对于师生均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对高职中药学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改革有所启示和帮助.
作者:武莹;于慧;王志霜;王法宇;肖然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小儿外感发热无论在儿科门诊或住院患儿中均占有重要比例,大多数由病毒感染所致.西医对于病毒感染尚缺乏特效药,主要以非甾体类药物退热为主,若应用不当可有严重不良反应.中医则认为小儿外感发热常为六淫之邪侵袭为病,目前中药对小儿外感发热的治疗效果显著,农志飞对于本病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对于平素体弱易患外感发热的患儿,临床常应用桂枝二越婢一汤治疗,临床疗效颇佳.
作者:李崇进;冯智琼;杨振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基于中医特色健康教育的协同护理模式(CCM)对阴虚热盛型T2DM(2型糖尿病)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84例于2017年4月-2017年9月在河南省中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阴虚热盛型T2DM患者进行观察,每组各42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基于中医特色健康教育的协同护理模式,干预3个月后,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糖尿病知识测评及相关生理指标,探讨基于中医特色健康教育的协同护理模式对出院后阴虚热盛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 试验组在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糖尿病知识测评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FPG、2hFBG与HbA1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患者出院后,协同护理干预小组成员继续运用协同护理模式随访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帮助患者在院外持续改善其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及血糖控制情况.基于中医特色健康教育的协同护理模式的干预效果明显优常规宣教和护理,值得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为中医慢病管理模式提供依据.
作者:张琰;夏梦婷;刘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熊果酸属于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生物活性及药理作用相对广泛,如抗炎与抗变态反应、抗癌、抗氧化、镇静、降压、免疫调节、促进造血等.细胞因子作为免疫反应的调节者和炎症反应的中介者,在众多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综述熊果酸作为具有抗炎作用的天然产物,对细胞因子IFN-γ、TGF-β1、IL-10、IL-6调节作用的研究,为研究开发新药和扩大熊果酸的临床应用范围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陈维维;张小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活血柔筋、搜风通络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将3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3组患者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甲组)以复方芎蝎胶囊每次2 g,归蛇活血胶囊每次1.4 g,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乙组)以血塞通软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丙组)以盐酸氟桂利嗪每次10 mg、每日1次,肠溶阿斯匹林100mg晚服、每日1次.3组均连续服用4周,观察3组药物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椎动脉供血的影响,并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乙组总有效率72%,丙组总有效率74%,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3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结论 活血柔筋、搜风通络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改善患者的生活、学习、工作质量,疗效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才迎春;冯育辉;王开成;周晓春;王淑静;崔金海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