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肾俞足三里干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的影响

李俐;郑旭仙;曾雅芬;余晓雯;吴明霞

关键词:肾俞, 足三里, 绝经,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动物实验, 痹证
摘要:目的 探讨针刺肾俞足三里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5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肾俞足三里组和非经非穴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复制骨质疏松模型.肾俞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每天针刺1次,留针30 min,10次1疗程,疗程间期5天,6个疗程后同时处死5组大鼠,取右侧胫骨测量胫骨、胫骨上端骨密度;RT-PCR法检测大鼠腰椎c-myc、Cyclin D1和Runx2 mRNA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胫骨、胫骨上端骨密度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肾俞足三里组胫骨、胫骨上端骨密度升高(P<0.05),非经非穴组胫骨、胫骨上端骨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myc mRNA表达:肾俞足三里组c-myc mRNA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CyclinD1灰度值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unx2 mRNA表达: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Runx2 mRNA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肾俞足三里组与非经非穴组的表达升高(P<0.05).结论 针刺肾俞、足三里穴可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骨密度降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腰椎c-myc、Cyclin D1和Runx2 mRNA表达有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朱丹溪之六郁学说

    朱丹溪在五郁理论的基础上,首倡“六郁”学说.其将郁证分为气郁、湿郁、痰郁、热郁、血郁、食郁六种类型分别施治,郁证的脉象多沉,病因与情志因素、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洁)等有关,其病机为气血怫郁,治疗上以调畅气机为主,兼以除湿、化痰、清热、行血、消食,并独创名方“越鞠丸”“六郁汤”.其“六郁”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至今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王庆谚;郑洪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医体质调理辨证治疗育龄女性月经不调近远期临床研究

    目的 对中医体质调理辨证治疗育龄女性月经不调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情况进行观察及分析.方法 选择接受治疗的140例育龄女性月经不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实施常规西医治疗的参照组,以及应用中医体质调理辨证治疗的研究组,对比2组患者的近远期治疗成效.结果 通过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显示研究组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比较患者的月经周期天数情况,治疗以后研究组月经周期天数延长更加显著,P<0.05;对比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样组间具有差异性,P<0.05,研究组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于育龄女性月经不调患者实施中医体质调理辨证治疗,可以明显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陈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药学专业课程地图建设研究

    在学校提升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以就业岗位或岗位群为导向,构建专业学习路线图,培育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办学定位下,结合北京地区中药产业的变革和发展,从明确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重构和课程地图建设方面进行研究,构建了符合中药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课程地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敖冬梅;尉捷;李延成;胡丽琴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药分期论治主动脉夹层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镇肝息风汤和血府逐瘀汤治疗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方法 将确诊为主动脉夹层需保守治疗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方法,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急性期和亚急性期加服中汤药镇肝息风汤,慢性期加服血府逐瘀汤,疗程为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病人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含量,用主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测病人主动脉大内径和假腔的大内径.结果 治疗后,中药组血浆MMP-2含量低于对照组,中药组主动脉大内径和假腔大内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中汤药治疗主动脉夹层,能够增加疗效,改善预后.

    作者:胡欣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竹叶石膏汤合清气化痰丸治疗COPD的疗效

    目的 观察竹叶石膏汤合清气化痰丸加减治疗COPD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除同对照组的治疗方法外,还加用竹叶石膏汤合清气化痰丸加减方.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病情严重程度、呼吸困难程度、中医证候情况及临床治疗总体效果.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mMRC、CAT及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减少,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竹叶石膏汤合清气化痰丸加减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段文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LBL结合CBL教学模式在神经病学临床规培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传统讲授式教学(LBL)结合小组讨论式教学(CBL)教学模式在神经病学临床规培学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LBL与CBL教学优势和不足、LBL教学实施、CBL教学实施及培训效果等多方面的探讨.结果与结论 LBL与CBL教学法进行优化结合,应用于神经病学规培生的临床带教,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断加强规培生教育的理念,根据学科的实际情况,注重创新,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多层次、多方位的教学策略,积极探索规培生教育的新方法,为规培生教育培训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王伟民;刘志勇;孟毅;常学辉;张娟;赵彩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消渴病肾病同病异治验案

    同病异治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原则之一,同一病症,因地、因人、因时不同,或由于病机变化,病情进展程度,以及用药过程中邪正消长等差异,治疗上也应相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在消渴病(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过程中,据其主要病因病机相同,均为气阴两虚,瘀浊热内停,故主要治则为益气补肾,清热活血降浊,兼夹证不同,治疗方法各有差异,且均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雅坤;高颜华;王万庆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药自拟方穴位贴敷配合护理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中药自拟方穴位贴敷配合护理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 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将8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几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接受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接受中药自拟方穴位贴敷与人性化护理,比较2组疗程结束后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发热消失、咳嗽消失、气喘消失、肺部哆音消失以及总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中药自拟方穴位贴敷配合护理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显著,可缩短康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金华;徐娟;彭娟文;何贞;李洁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桂枝二越婢一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体会

    小儿外感发热无论在儿科门诊或住院患儿中均占有重要比例,大多数由病毒感染所致.西医对于病毒感染尚缺乏特效药,主要以非甾体类药物退热为主,若应用不当可有严重不良反应.中医则认为小儿外感发热常为六淫之邪侵袭为病,目前中药对小儿外感发热的治疗效果显著,农志飞对于本病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对于平素体弱易患外感发热的患儿,临床常应用桂枝二越婢一汤治疗,临床疗效颇佳.

    作者:李崇进;冯智琼;杨振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命门穴位按摩联合四黄水密贴敷治疗肾绞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命门穴位按摩及四黄水密贴敷命门穴对肾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50例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镇痛解痉及分散注意力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还选用命门穴位按摩及四黄水密贴敷命门穴的干预.比较2组的镇痛解痉效果.结果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命门穴位按摩结合四黄水密贴敷命门后肾绞痛症状明显减轻.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命门穴位按摩结合四黄水密贴敷疗法疗效好、无副作用、安全、经济、操作简便易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曾祥平;廖春容;梁月娇;胡艳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龙胆泻肝汤内服加六神丸外用治疗蛇串疮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龙胆泻肝汤加味内服联合六神丸水研外用治疗蛇串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3月收治的蛇串疮患者46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各23例.其中对照组常规抗病毒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再联合龙胆泻肝汤加味内服六神丸水研外用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 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65%(22/23),高于对照组65.22%(1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观察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症状恢复时间:观察组皮疹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临床采取龙胆泻肝汤加味内服联合六神丸水研外用治疗蛇串疮,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游中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经方六经辨证治疗头痛的临床应用体会

    头痛是指诸多病因诱导下出现的头部疼痛的一种病症.本病有外感和内伤之分,外感主要为感受风寒、风热、风湿等;内伤多由风、火、痰、瘀等所致.经方治疗头痛可谓遍布六经,有少阳头痛、阳明头痛、厥阴头痛之分,运用经方六经辨证,抓主症,辨方证,临床治疗头痛疗效显著.

    作者:孙宁宁;张松江;武鑫;苏少华;王冬慧;高剑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综合性医科大学中OSCE毕业考核模式在中医学专业中的探索与应用

    本科生毕业考核是评价中医学专业学生临床能力的重要手段,我校作为新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成立较早的综合性医科大学,在中医学专业的毕业考核中进行了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模式的探索与应用.通过对考试内容、形式与实施情况进行梳理,总结近年来取得的经验,认为能够强化中医专业本科生临床实践技能掌握、中医专业本科生临床思维能力、促进中医实训教学体系不断优化及逐步凝练中医临床实训教学团队,有效加强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接轨融合,提高中医学专业学生岗位胜任力,但是由于正处于一个探索阶段,仍需要进一步不断吸取经验进行研究探索与优化完善.

    作者:李永乐;孟永亮;董重阳;史瑞;麻春杰;谭亚芹;董秋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长蛇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寒型)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长蛇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寒型)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因脾胃虚寒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于我院就诊的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5例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观察组45例联合长蛇灸,4周为1疗程,比较2组症状改善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畏寒肢冷、神疲乏力、食欲减退、腹泻等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中酪神经肽(NPY)水平高于对照组,胃肠肽(VIP)更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77.78%(35/4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蛇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腹泻型IBS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症状及胃肠激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希婧;华水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补阳还五汤联合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 客观评价早期康复锻炼联合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 以2016年1月-2018年1月为时间节点、医院为基础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共收集样本60例,随机分成联合治疗组(n=30)和常规治疗组(n=30).在补阳还五汤的基础上应用早期康复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相关指标均明显改善.但联合治疗组在各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利于坏死神经修复,显著改善中医症状且相对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宋金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小针刀配合牵引治疗寰枢椎半脱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小针刀定点松解配合牵引治疗寰枢椎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1月36例寰枢椎半脱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治疗组行小针刀松解及坐位牵引;对照组行针灸、理疗、手法等传统治疗.观察及随访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随访6个月、12个月、18个月,治疗组在缓解头颈部症状、减小寰齿前间隙及齿状突轴线与寰椎轴线偏移距离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2组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小针刀定点松解配合牵引治疗寰枢椎半脱位优于传统疗法.结论 小针刀定点松解配合牵引治疗寰枢椎半脱位疗效确切,优于传统治疗,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袁凤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药内服治疗妊娠呕吐的现代文献研究

    目的 探讨中药内服治疗妊娠呕吐的辨证分型与用药规律等.方法 检索近十年公开发表的有关中药内服治疗妊娠呕吐的文献,提取有关证型、方剂、伴随症状及加减中药等内容,在数据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检索获取符合标准的文献140篇,总结得出妊娠呕吐常见的证候类型有:脾胃虚弱证、肝胃不和证、气阴两虚证、痰湿内阻证;常用方剂有:香砂六君子汤、苏叶黄连汤、橘皮竹茹汤、生脉散、小半夏汤;常见伴随症状及加减用药为:呕吐痰涎(瓜蒌、藿香、半夏、苏叶);口渴(石斛、麦冬、五味子);痞满(木香、砂仁、陈皮、枳壳);大便秘结(麦冬、火麻仁、玉竹、白芍)等.结论 中医认为妊娠呕吐多以胃为关键,累及肝、脾两脏,治疗多以辨证选方为主,并随症加减用药,具有标本同治的独特优势.

    作者:李小娇;徐欢;刘宏奇;赵翠萍;杜彩凤;赵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微信平台辅助教学联合临床教学在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探索

    通过构建微信平台辅助教学与临床教学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对神经内科理论及临床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医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神经内科专业知识的熟练掌握及运用,提高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质量,有利于临床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及优秀住院医师的培养.

    作者:周印廷;周洋;阮红芬;张秋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周易太极阴阳演变的规则及蕴义

    太极阴阳的演变有一定的规则,它在两仪四象八卦及六十四卦演变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不同凡响的意义.两仪阴阳互根和四象阴阳互用的模式是我们自然界结构与运动的理论模型,八卦的三爻是我们宇宙万物三联体遗传密码的理论模型,六爻的六十四卦是我们宇宙万物六十四个遗传密码的高境界.在宇空,太阳和地球这个阴阳对立统一体存在着阴阳互根互用的结构模式和运动模式.在人体,命门与五脏也存在着太极阴阳互根互用的结构模式和运动模式.

    作者:贾耿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医护理防范骨折卧床患者便秘发生的应用效果

    目的 在防范骨折卧床患者便秘发生中实施中医护理并分析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我院60例骨折卧床患者,分组时符合数字表法,纳入试验组的30例行中医护理+常规护理,纳入对照组的3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便秘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便秘评分均明显更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防范骨折卧床患者便秘发生中实施中医护理的效果显著.

    作者:曾帅;胡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