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龙胆泻肝汤内服加六神丸外用治疗蛇串疮的临床研究

游中华

关键词:龙胆泻肝汤, 六神丸, 蛇串疮
摘要:目的 分析龙胆泻肝汤加味内服联合六神丸水研外用治疗蛇串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3月收治的蛇串疮患者46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各23例.其中对照组常规抗病毒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再联合龙胆泻肝汤加味内服六神丸水研外用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 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65%(22/23),高于对照组65.22%(1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观察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症状恢复时间:观察组皮疹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临床采取龙胆泻肝汤加味内服联合六神丸水研外用治疗蛇串疮,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性医科大学中OSCE毕业考核模式在中医学专业中的探索与应用

    本科生毕业考核是评价中医学专业学生临床能力的重要手段,我校作为新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成立较早的综合性医科大学,在中医学专业的毕业考核中进行了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模式的探索与应用.通过对考试内容、形式与实施情况进行梳理,总结近年来取得的经验,认为能够强化中医专业本科生临床实践技能掌握、中医专业本科生临床思维能力、促进中医实训教学体系不断优化及逐步凝练中医临床实训教学团队,有效加强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接轨融合,提高中医学专业学生岗位胜任力,但是由于正处于一个探索阶段,仍需要进一步不断吸取经验进行研究探索与优化完善.

    作者:李永乐;孟永亮;董重阳;史瑞;麻春杰;谭亚芹;董秋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医体质调理辨证治疗育龄女性月经不调近远期临床研究

    目的 对中医体质调理辨证治疗育龄女性月经不调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情况进行观察及分析.方法 选择接受治疗的140例育龄女性月经不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实施常规西医治疗的参照组,以及应用中医体质调理辨证治疗的研究组,对比2组患者的近远期治疗成效.结果 通过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显示研究组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比较患者的月经周期天数情况,治疗以后研究组月经周期天数延长更加显著,P<0.05;对比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样组间具有差异性,P<0.05,研究组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于育龄女性月经不调患者实施中医体质调理辨证治疗,可以明显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陈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医药院校新入职教师的培养

    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道德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者,是塑造人类精神文明的工程师.新入职教师是新教育模式的新鲜血液,是新时代教育理念的体现.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深受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既包含自然科学又包含社会科学,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完善中医学教育模式,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需要将现代思想融入到中医传统文化中,所以加强对中医药院校新入职的教师的培养对发展、传承中医药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子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针刺长强穴对自闭症模型大鼠海马区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针刺长强穴对自闭症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海马区β-catenin和GSK-3β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健康成年Wistar雄性及雌性大鼠各10只,进行雌、雄合笼,随机分为2组,一组在怀孕12d时给予母鼠腹腔注射丙戊酸钠,其产下的仔鼠随机分为非针刺对照组10只、非穴治疗对照组10只、针刺“长强”穴组9只.一组产下空白对照组.治疗结束后行水迷宫实验检测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结果 针刺长强穴组及空白对照组与非针刺对照模型组相比,其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其海马区β-catenin蛋白阳性细胞率明显下调(P<0.05),其海马区GSK-3β蛋白阳性细胞率明显上调(P<0.05).结论 针刺“长强”穴可通过调节Wnt通路上的β-catenin和GSK-3β蛋白产生影响进而提高自闭症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俞萍;郑昌岳;李凤;蒋剑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医正骨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及分析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实施中医正骨配合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的120例被明确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实施中医针灸治疗方案,而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显示相较于参照组的71.67%而言,研究组的93.33%更具有优势,P<0.05;比较治疗后的VAS疼痛评分,研究组明显低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更低,P<0.05.结论 予以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医正骨配合针灸治疗,可以明显提升治疗有效率,应用意义巨大.

    作者:周志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桂枝二越婢一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体会

    小儿外感发热无论在儿科门诊或住院患儿中均占有重要比例,大多数由病毒感染所致.西医对于病毒感染尚缺乏特效药,主要以非甾体类药物退热为主,若应用不当可有严重不良反应.中医则认为小儿外感发热常为六淫之邪侵袭为病,目前中药对小儿外感发热的治疗效果显著,农志飞对于本病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对于平素体弱易患外感发热的患儿,临床常应用桂枝二越婢一汤治疗,临床疗效颇佳.

    作者:李崇进;冯智琼;杨振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药分期论治主动脉夹层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镇肝息风汤和血府逐瘀汤治疗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方法 将确诊为主动脉夹层需保守治疗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方法,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急性期和亚急性期加服中汤药镇肝息风汤,慢性期加服血府逐瘀汤,疗程为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病人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含量,用主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测病人主动脉大内径和假腔的大内径.结果 治疗后,中药组血浆MMP-2含量低于对照组,中药组主动脉大内径和假腔大内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中汤药治疗主动脉夹层,能够增加疗效,改善预后.

    作者:胡欣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药自拟方穴位贴敷配合护理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中药自拟方穴位贴敷配合护理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 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将8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几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接受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接受中药自拟方穴位贴敷与人性化护理,比较2组疗程结束后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发热消失、咳嗽消失、气喘消失、肺部哆音消失以及总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中药自拟方穴位贴敷配合护理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显著,可缩短康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金华;徐娟;彭娟文;何贞;李洁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解毒止痛汤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90例

    目的 观察应用解毒止痛汤加减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6月妇科门诊诊治的90例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患者给予解毒止痛汤加减治疗,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将2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5.6%,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2.2%,说明中药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解毒止痛汤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同时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随证加减,临床疗效确切,不仅可起到抗茵消炎的效果,而且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改善组织微循环,从而使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的治愈率明显提高,且病情复发率较低,是临床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小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艾灸配合膀胱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并发尿潴留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艾条灸配合膀胱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并发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0例脑卒中并发尿潴留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护理下加用艾条灸配合膀胱功能障碍治疗仪;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护理.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条灸配合膀胱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并发尿潴留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护理,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秦璇;黄芳;喻春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补阳还五汤联合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 客观评价早期康复锻炼联合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 以2016年1月-2018年1月为时间节点、医院为基础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共收集样本60例,随机分成联合治疗组(n=30)和常规治疗组(n=30).在补阳还五汤的基础上应用早期康复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相关指标均明显改善.但联合治疗组在各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利于坏死神经修复,显著改善中医症状且相对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宋金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医教学医院中重症医学临床教学的探索

    重症医学的发展是一所医院医疗技术的体现,重症监护室(ICU)的临床教学存在较大难度,而且中医院校的学生接触危重症的机会更少.作为中医教学医院,ICU承担着更多的重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现代医学技术水平的同时,不忘发扬传承中医药优势与特色.通过阶段目标模式结合模块分组模式运用到ICU的临床教学工作中,探索适用于中医教学医院重症临床的教学模式.

    作者:石怡;陈伟;孔庆寅;木其尔;孟令鹏;孙鑫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消渴病肾病同病异治验案

    同病异治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原则之一,同一病症,因地、因人、因时不同,或由于病机变化,病情进展程度,以及用药过程中邪正消长等差异,治疗上也应相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在消渴病(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过程中,据其主要病因病机相同,均为气阴两虚,瘀浊热内停,故主要治则为益气补肾,清热活血降浊,兼夹证不同,治疗方法各有差异,且均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雅坤;高颜华;王万庆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生物化学对分课堂中微课运用的思考

    以教师和学生需求为导向的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对分”课堂和微课的教学方法引入到了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中,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对分”课堂时间,并在时间上隔开1周的时间,保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并辅助以微课资源,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改善了教学效果.

    作者:王鹏翔;扈瑞平;邓秀玲;孙计桃;叶书梅;李存保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癌痛消联合美施康定治疗正虚瘀阻型重度癌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自拟中药癌痛消联合美施康定治疗正虚瘀阻型重度癌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AB组和BA组,采用自身交叉对照设计,AB组第1周期单用美施康定治疗(A方案),第2周期予癌痛消联合美施康定治疗(B方案),BA组用药顺序与AB组相反.观察2方案患者疼痛缓解情况、美施康定维持剂量、生活质量改善及伴随症状发生情况.结果 2方案均镇痛效果满意,B方案具有更高的疼痛缓解率,但两方案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方案的NRS评分改善情况好于A方案(P<0.05);采用B方案者较A方案者美施康定维持剂量明显减少(P<0.05)、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更好(P<0.05)、伴随症状发生率较低(P<0.01).结论 中药癌痛消联合美施康定治疗正虚瘀阻型重度癌痛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减少美施康定剂量及伴随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减毒增效作用.

    作者:孟冰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胡元会教授从湿论治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经验总结

    慢性心力衰竭多见胸闷,气短和水肿等临床表现,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终末期的发展阶段.胡元会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教授,从事中医临床30余年,治疗慢性心衰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从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机,临床表现,常用方法及临床病案运用介绍胡元会诊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经验,为临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提供了参考.

    作者:刘文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以学生为中心的温病学教学方法探微

    温病学是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之一,具有中医基础与临床双重性质.在温病学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分组管理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图表演示法、联系对比法、模拟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及策略的综合运用,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掌握中医知识、提高辨证能力,更充分的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作者:曾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药炮制技术》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目的 提高专科中药学专业中药炮制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着重培养学生的炮制技能,适应现代中药炮制生产岗位需求.方法 深入行业企业调研,根据实际工作岗位中药生产情境,将课程内容进行项目化设计,并改革教学方法(模式)、考核方式,项目实施时,充分运用超星、慕课等先进教学媒体,改善教学效果.结果 通过项目化教学改革的设计和实施,学生的技能水平明显提高,课堂参与度、学习兴趣、主动性明显增加,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考试合格率达100%、中药炮制与配制工、中药药剂员等资格证书考试通过率达80%以上.结论 中药炮制技术课程项目化改革,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课程教学体现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实现了课程教学目标,获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作者:代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熊果酸调控细胞因子法治疗炎症疾病的临床观察

    熊果酸属于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生物活性及药理作用相对广泛,如抗炎与抗变态反应、抗癌、抗氧化、镇静、降压、免疫调节、促进造血等.细胞因子作为免疫反应的调节者和炎症反应的中介者,在众多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综述熊果酸作为具有抗炎作用的天然产物,对细胞因子IFN-γ、TGF-β1、IL-10、IL-6调节作用的研究,为研究开发新药和扩大熊果酸的临床应用范围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陈维维;张小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平肝活血方治疗肝郁瘀阻型失眠症伴记忆力减退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平肝活血方治疗肝郁瘀阻型失眠症伴记忆力减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80例失眠症伴记忆衰退患者,抽取40例作为对照组,另外4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中成药乌灵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平肝活血方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评分、相关电位P300认知电位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睡眠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及6周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P300各波峰潜伏期对比差异较大,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波幅无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观察组在改善潜伏期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平肝活血方治疗肝郁瘀阻型失眠症伴记忆力减退具有显著效果,能使治疗效果得到提升,改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韩淑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