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宁宁;张松江;武鑫;苏少华;王冬慧;高剑峰
朱丹溪在五郁理论的基础上,首倡“六郁”学说.其将郁证分为气郁、湿郁、痰郁、热郁、血郁、食郁六种类型分别施治,郁证的脉象多沉,病因与情志因素、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洁)等有关,其病机为气血怫郁,治疗上以调畅气机为主,兼以除湿、化痰、清热、行血、消食,并独创名方“越鞠丸”“六郁汤”.其“六郁”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至今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王庆谚;郑洪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龙胆泻肝汤加味内服联合六神丸水研外用治疗蛇串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3月收治的蛇串疮患者46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各23例.其中对照组常规抗病毒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再联合龙胆泻肝汤加味内服六神丸水研外用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 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65%(22/23),高于对照组65.22%(1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观察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症状恢复时间:观察组皮疹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临床采取龙胆泻肝汤加味内服联合六神丸水研外用治疗蛇串疮,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游中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热痹康胶囊的水提取工艺条件.方法 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防风、黄柏、桂枝和桑枝进行定性鉴别,以干膏量和龙胆苦苷含量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运用正交试验法对水提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水提取佳工艺为:第一次补足吸水量后加10倍量水浸泡0.5h,其余每次加10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提取1h.结论 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江丽芬;方建康;庞学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重症医学的发展是一所医院医疗技术的体现,重症监护室(ICU)的临床教学存在较大难度,而且中医院校的学生接触危重症的机会更少.作为中医教学医院,ICU承担着更多的重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现代医学技术水平的同时,不忘发扬传承中医药优势与特色.通过阶段目标模式结合模块分组模式运用到ICU的临床教学工作中,探索适用于中医教学医院重症临床的教学模式.
作者:石怡;陈伟;孔庆寅;木其尔;孟令鹏;孙鑫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应用解毒止痛汤加减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6月妇科门诊诊治的90例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患者给予解毒止痛汤加减治疗,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将2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5.6%,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2.2%,说明中药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解毒止痛汤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同时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随证加减,临床疗效确切,不仅可起到抗茵消炎的效果,而且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改善组织微循环,从而使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的治愈率明显提高,且病情复发率较低,是临床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小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酸枣仁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更年期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更年期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予酸枣仁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25例予以阿普唑仑片口服治疗,疗程为4周,对比2组治疗后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为9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酸枣仁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更年期失眠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惠君;权国昌;吴清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针刺肾俞足三里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5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肾俞足三里组和非经非穴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复制骨质疏松模型.肾俞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每天针刺1次,留针30 min,10次1疗程,疗程间期5天,6个疗程后同时处死5组大鼠,取右侧胫骨测量胫骨、胫骨上端骨密度;RT-PCR法检测大鼠腰椎c-myc、Cyclin D1和Runx2 mRNA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胫骨、胫骨上端骨密度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肾俞足三里组胫骨、胫骨上端骨密度升高(P<0.05),非经非穴组胫骨、胫骨上端骨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myc mRNA表达:肾俞足三里组c-myc mRNA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CyclinD1灰度值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unx2 mRNA表达: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Runx2 mRNA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肾俞足三里组与非经非穴组的表达升高(P<0.05).结论 针刺肾俞、足三里穴可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骨密度降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腰椎c-myc、Cyclin D1和Runx2 mRNA表达有关.
作者:李俐;郑旭仙;曾雅芬;余晓雯;吴明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在防范骨折卧床患者便秘发生中实施中医护理并分析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我院60例骨折卧床患者,分组时符合数字表法,纳入试验组的30例行中医护理+常规护理,纳入对照组的3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便秘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便秘评分均明显更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防范骨折卧床患者便秘发生中实施中医护理的效果显著.
作者:曾帅;胡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平肝活血方治疗肝郁瘀阻型失眠症伴记忆力减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80例失眠症伴记忆衰退患者,抽取40例作为对照组,另外4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中成药乌灵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平肝活血方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评分、相关电位P300认知电位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睡眠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及6周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P300各波峰潜伏期对比差异较大,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波幅无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观察组在改善潜伏期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平肝活血方治疗肝郁瘀阻型失眠症伴记忆力减退具有显著效果,能使治疗效果得到提升,改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韩淑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通过构建微信平台辅助教学与临床教学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对神经内科理论及临床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医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神经内科专业知识的熟练掌握及运用,提高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质量,有利于临床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及优秀住院医师的培养.
作者:周印廷;周洋;阮红芬;张秋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对高职中药学专业综合实训中药制剂及检测部分进行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文章就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实施中的创新点、教学改革的收获及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今后需改进的方向进行阐述.这次教学改革对于师生均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对高职中药学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改革有所启示和帮助.
作者:武莹;于慧;王志霜;王法宇;肖然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基于中医特色健康教育的协同护理模式(CCM)对阴虚热盛型T2DM(2型糖尿病)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84例于2017年4月-2017年9月在河南省中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阴虚热盛型T2DM患者进行观察,每组各42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基于中医特色健康教育的协同护理模式,干预3个月后,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糖尿病知识测评及相关生理指标,探讨基于中医特色健康教育的协同护理模式对出院后阴虚热盛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 试验组在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糖尿病知识测评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FPG、2hFBG与HbA1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患者出院后,协同护理干预小组成员继续运用协同护理模式随访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帮助患者在院外持续改善其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及血糖控制情况.基于中医特色健康教育的协同护理模式的干预效果明显优常规宣教和护理,值得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为中医慢病管理模式提供依据.
作者:张琰;夏梦婷;刘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熊果酸属于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生物活性及药理作用相对广泛,如抗炎与抗变态反应、抗癌、抗氧化、镇静、降压、免疫调节、促进造血等.细胞因子作为免疫反应的调节者和炎症反应的中介者,在众多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综述熊果酸作为具有抗炎作用的天然产物,对细胞因子IFN-γ、TGF-β1、IL-10、IL-6调节作用的研究,为研究开发新药和扩大熊果酸的临床应用范围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陈维维;张小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高天舒钻研中医经典,根据中医的整体观念以及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结合临床,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主要为体质因素、饮食所伤、情志所伤、缺乏运动等,故导致湿热之邪内蕴,滞留于体内,痹阻筋脉而发此病证.由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从湿热入手进行治疗,他提出“湿热致消,继而致痹”的理论,以“清热利湿,益气健脾,化痰通络,活血止痛”为治疗湿热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法,并在临床上运用加味当归拈痛汤治疗该病,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亦减轻了患者的思想和经济负担.本文对高天舒教授治疗湿热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经验和学术思想进行了初步总结,以期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指导.
作者:李明哲;高天舒;崔鹭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及分析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实施中医正骨配合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的120例被明确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实施中医针灸治疗方案,而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显示相较于参照组的71.67%而言,研究组的93.33%更具有优势,P<0.05;比较治疗后的VAS疼痛评分,研究组明显低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更低,P<0.05.结论 予以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医正骨配合针灸治疗,可以明显提升治疗有效率,应用意义巨大.
作者:周志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太极阴阳的演变有一定的规则,它在两仪四象八卦及六十四卦演变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不同凡响的意义.两仪阴阳互根和四象阴阳互用的模式是我们自然界结构与运动的理论模型,八卦的三爻是我们宇宙万物三联体遗传密码的理论模型,六爻的六十四卦是我们宇宙万物六十四个遗传密码的高境界.在宇空,太阳和地球这个阴阳对立统一体存在着阴阳互根互用的结构模式和运动模式.在人体,命门与五脏也存在着太极阴阳互根互用的结构模式和运动模式.
作者:贾耿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对中医体质调理辨证治疗育龄女性月经不调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情况进行观察及分析.方法 选择接受治疗的140例育龄女性月经不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实施常规西医治疗的参照组,以及应用中医体质调理辨证治疗的研究组,对比2组患者的近远期治疗成效.结果 通过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显示研究组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比较患者的月经周期天数情况,治疗以后研究组月经周期天数延长更加显著,P<0.05;对比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样组间具有差异性,P<0.05,研究组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于育龄女性月经不调患者实施中医体质调理辨证治疗,可以明显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陈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道德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者,是塑造人类精神文明的工程师.新入职教师是新教育模式的新鲜血液,是新时代教育理念的体现.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深受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既包含自然科学又包含社会科学,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完善中医学教育模式,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需要将现代思想融入到中医传统文化中,所以加强对中医药院校新入职的教师的培养对发展、传承中医药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子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头痛是指诸多病因诱导下出现的头部疼痛的一种病症.本病有外感和内伤之分,外感主要为感受风寒、风热、风湿等;内伤多由风、火、痰、瘀等所致.经方治疗头痛可谓遍布六经,有少阳头痛、阳明头痛、厥阴头痛之分,运用经方六经辨证,抓主症,辨方证,临床治疗头痛疗效显著.
作者:孙宁宁;张松江;武鑫;苏少华;王冬慧;高剑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长蛇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寒型)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因脾胃虚寒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于我院就诊的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5例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观察组45例联合长蛇灸,4周为1疗程,比较2组症状改善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畏寒肢冷、神疲乏力、食欲减退、腹泻等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中酪神经肽(NPY)水平高于对照组,胃肠肽(VIP)更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77.78%(35/4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蛇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腹泻型IBS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症状及胃肠激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希婧;华水生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