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社区卫生服务中对社区护士进行继续教育的效果评价

万娟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护理, 社区护士, 继续教育
摘要:目的 探讨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对社区护士进行继续教育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8 年5 月-2011 年12 月在两个社区工作的32 名护理人员,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社区岗位培训一年,内容包括<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教材>和<社区护理操作技术>培训,并通过考核取得社区上岗资格证,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继续教育培训.对两组社区护士进行专业笔试和问卷调查评分以及病人满意度调查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各项考核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对社区护士进行继续教育势在必行,它是提高社区护士综合素质,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更快更好发展的有效途径,是社区护士适应现代护理要求的需要.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肾穿刺活检术护理干预及预防并发症的探讨

    目的 提高认识肾脏穿刺的目的 及意义,为临床多种肾脏疾病确诊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充分做好肾脏穿刺的术前、中、后护理,掌握术后并发症,及时护理干预.结果 43 例肾脏穿刺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术后第二天均可下床活动,穿刺术成功率100%,无出血、肾周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肾穿刺术前做好心理沟通及指导,术中积极配合,术后加强观察及护理,能提高肾穿刺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周书萍;陈怡;陈惠玲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胶原酶溶解联合硬膜外侧间隙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CT 引导下椎间盘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联合硬膜外侧间隙注射消炎镇痛液与单纯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疼痛反应及疗效.方法 8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 例,分别行椎间盘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联合硬膜外侧间隙注射消炎镇痛液(联合治疗组)及突出物内单纯注射胶原酶 ( 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及VAS 评分.结果 组内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3天、7 天疼痛加重; 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3 d、7 d、半月、1 月VAS 评分底于对照组(P<0.05),而6 个月时两组无区别(P>0.05).治疗后1 个月联合治疗组优良为75% (30/40),对照组优良率为65% (26/4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6个月时联合治疗组优良为87.5% (35/40),对照组优良率为85% (34/40)组间比较无差异(P >0.05).结论 椎间盘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联合硬膜外侧间隙注射消炎镇痛液较单纯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疼痛反应轻,远期疗效无区别.

    作者:韩俊松;余生源;吴梅;代作富;浦创;王文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应急演练下骨科急危重病人的带教体会

    目的 提高观察病情及应急配合能力,达到新时期护理目标与要求.

    作者:孙玲琍;胡轲妤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 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应用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妊娠相关蛋白-A 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00 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 阿托伐他汀10 mg/d,n=50) 和常规治疗组(n=50);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 水平;同时,设健康对照组(n=30).结果 治疗前他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的血清PAPP-A 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经阿托伐他汀治疗8 周后他汀治疗组患者血清PAPP-A 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可明显影响妊娠相关蛋白-A 水平,表明阿托伐他汀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和炎症反应.

    作者:冯六六;杨玉亚;白艳艳;刘天华;刘新兵;黄红漫;周明成;许其谈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颈复康颗粒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观察

    颈复康颗粒(河北承德中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临床主要应用于颈椎病引起的脑供血不足及颈痛,肢体麻木等症状,效果良好.而作者试用该药物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效果亦佳,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军华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儿童银屑病的病因分析

    近年来,我们发现儿童银屑病的数量在不断上升,儿童这个群体已经具有相当数量的银屑病患者.由于儿童与成年人所存在的生理和病理差异,有必要将儿童银屑病加以区别,从而更准确地加以认识.

    作者:胡兴辉;陈雅萍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并发骨水泥反应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复苏后护理体会

    水泥(骨粘合剂)[1]:常用名为骨水泥,化学名为丙烯酸粘固剂(acrylic cemen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ic,PMMA).1951 年,瑞典Klaer 用PMMA 作为髋关节假体固定材料;1988 年Charnley 深入研究并推广使用,从而使骨粘固剂固定假体置换获得成功;我国1978 年研制成功并应用与临床.

    作者:史淑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如何做好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护理

    目的 探讨和总结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的观察和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00 例患者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的观察和护理措施.结果 500例患者平均住院5d,无1 例发生喉返神经损伤导致声音嘶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全部康复出院.结论 做好手术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可预防和减少各种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董红梅;姜丹;朱莹莹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腰麻- 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98例剖宫产术的临床体会

    剖宫术麻醉时关系到母体和胎儿的安全,风险相对较大.因此,麻醉医师在麻醉的过程中,除了要掌握麻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全面考虑产妇和胎儿的情况,力求简单、安全,以保证母儿安全、减少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为终目的[1].由于腰麻- 硬膜外联合麻醉具有用药少、起效快、肌肉松弛良好以及对胎儿影响小等优势,近年来,其在产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我院2010 年3 月~ 2010 年7 月对98 例剖宫产产妇采用了腰麻- 硬膜外联合麻醉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其汇报如下.

    作者:吴李;崔茂君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周来兴主任运用胃1方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经验

    目的 观察胃1 方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将消化性溃疡患者350 例随机分为二组,其中200 例采用胃1 方治疗为治疗组,150 例采用奥美拉唑胶囊加阿莫西林胶囊治疗为对照组,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愈140 例,好转57 例,总有效率为98.5%,显著高于对照组89.3%,P < 0.05.结论 胃1 方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好且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乐群;周来兴;陈仰东;潘才丕;王荣坡;张志伟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丙泊酚与七氟醚深麻醉下拔管在高血压患者中对比探析

    目的 分析比较丙泊酚和七氟醚深麻醉下拔管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心血管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找出高血压患者深麻醉下拔管的好方法.方法 选取2009 年3 月到2011 年10 月的50 例高血压择期腹部手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50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 例,全部使用静吸复合全麻加上硬膜外阻滞麻醉,手术结束之后两组患者分别进行丙泊酚和七氟醚深麻醉下拔管;比较两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之后、手术结束时、拔管之前、拔管之后的收缩压、舒张压、过敏反应、血氧饱和度变化和并发症发生机率.结果 使用七氟醚深麻醉下拔管的患者在拔管5 分钟时的血压明显高于使用丙泊酚深麻醉下拔管的患者,拔管之后患者的苏醒时间相比丙泊酚组较慢,在苏醒期有2 例患者出现躁动情况.结论 高血压患者进行丙泊酚深麻醉下拔管和七氟醚深麻醉下拔管都可以有效的清除患者在拔管时的心血管变化情况,确保血压和心率稳定,相比丙泊酚深麻醉下拔管的患者要由于七氟醚深麻醉下拔管患者.

    作者:朱红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胸心外科低年资护士专科强化培训路径及效果探讨

    胸心外科是一个专科非常强的科室,具有危重患者多,病情变化快,突发抢救机会多,死亡率高,仪器多而复杂等特点,因而对护士要求较高,但随着医院扩大,病房扩张,科室队伍逐渐年轻化,工作1-3 年护士16人占73%,专科3 年以上护士只有6 人,存在佷多的安全隐患,面临很大挑战,由于护理专业的特殊性,因此临床专科实践能力的的培养[1] 迫在眉睫,我科针对以上问题,制定了一套较完整的培训计划,通过一年多的临床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马翠英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溴隐亭与维生素B6用于回奶的效果比较

    目的 观察溴隐亭和维生素B6 用于回奶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 年4 月至2012 年3 月妊娠20 周以后需要引产或足月后不宜哺乳的住院患者,产后随机分成两组溴隐亭组(给予溴隐亭口服)和维生素B6 组(给予维生素B6 口服).对其产前、产后测定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泌乳素(PRL)水平,并观察乳汁分泌.结果 两组经用药后与产前相比,血清E2、P、PRL 水平均明显降低(P <0.05),两组回奶效果相当.结论 溴隐亭与维生素B6 用于回奶的效果无明显差异.

    作者:杨冠聪;黎丽君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278例手足口病患儿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278 例手足口病患儿实验室检测结果,为临床诊疗手足口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78 例手足口病患儿血常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 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常规白细胞(WBC)数:(7.93±3.24)×10 9/L,其中白细胞正常者217 例(78.06%),白细胞升高者54 例(19.42%),白细胞下降者7 例(2.52%);②血液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4.13±45.13)U/L,其中升高者11 例(3.96%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2.21±36.98)U/L,其中升高者99 例(35.6%),乳酸脱氢酶(LDH):(282.3±135.2)U/L,167 例(60.07%)升高,肌酸激酶(CK):(98.4±85.6)U/L,9 例(3.23%)升高,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30.24±12.12)U/L,188 例(67.63%)升高.结论:WBC、ALT、AST、LDH、CK 和CK-MB 联合检测对临床及早诊断手足口病患儿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邓敏茹;吴曼鹏;林琳;蔡亚军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118例2型糖尿病的康复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2 型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 选取我院2011 年2 月~ 2012 年6 月收治的118 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康复组,两组各59 例,常规组给予降糖药治疗并进行常规护理;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措施,并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血糖(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情况.结果 护理后康复组的FBG 为5.8 ~ 8.6 mmol/L、PBG 为6.6 ~ 9.8 mmol/L 及HbA1c 为3.4% ~ 8.2%;常规组的FBG 为7.1 ~10.3mmol/L、PBG 为8.2 ~ 12mmol/L 及HbA1c 为7% ~ 10%,康复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通过对118 例2 型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护理分析,发现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抑郁及焦虑等不良心理,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和控制血糖,使患者的血糖水平均得到较理想的控制,是防止病情发展,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作者:周菊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奥曲肽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68例体会

    奥曲肽是人工合成的天然生长抑素的八肽衍生物,其药理作用与生长抑素相似但作用持续时间更长.它抑制生长激素(GH)和胃肠胰(GEP)内分泌系统肽的病理性分泌增加.在动物体内,奥曲肽在抑制生长激素、胰高糖素和胰岛素释放方面比生长抑素更强,而且对生长激素和胰高糖素选择性更高[1].近年来,运用奥曲肽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并获得满意疗效的报道很多.

    作者:石祖军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9~2011年间门诊治疗的12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和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能明显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是临床上较为理想的降压药,值得推广.

    作者:邵松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院前处理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急救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院前处理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急救效果,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于2009 年10 月-2011 年10 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6 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有无院前处理分为两组,院前处理组(n =30)及未予院前处理组(n =26),对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及胸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院前处理组患者的死亡率为3.3%(1/30),未予院前处理组患者的死亡率为15.4(4/26),院前处理组患者的死亡率低于未予院前处理组患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院前处理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及胸痛程度均好于未予院前处理组患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处理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急救效果较好,不仅能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心律失常发生率,同时能够缓解患者的胸痛程度,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祥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浅议急诊手术过程中的整体护理

    目的 探讨急诊手术过程中的整体护理.方法 从我院急诊手术过程的整体护理中的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环节来进行分析.结果 对接受过整体护理的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对整体护理的后一步进行评价.评价护理程序实施的效果,促进护理工作的改进.结论 手术室是对病人进行抢救和治疗的重要场所,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疗效果及病人的预后,也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系统化整体护理的临床应用,手术病人围术期护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已得到临床重视.

    作者:薛彩丽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398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行为指导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对女性盆腔器官轻度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行为指导的效果,为广泛开展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 的行为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妇科病普查发现的409 例有轻度症状的FPFD 患者(盆腔器官轻度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进行规范的行为指导,并进行3 次随访交流指导,一年后再次普查观察疗效.结果 409 例患者接受规范的行为指导后,11 例因各种原因失访;398 例一年后的普查显示近70% 症状得到控制,其中8% 恢复正常(显效)、60.6%例症状明显改善(有效)、20.1% 例症状减轻(中效)、11.3% 效果不明显(无效).结论 FPFD 严重影响成年妇女生活质量,其中盆腔器官脱垂(POP)伴或不伴压力性尿失禁(SUI)多见,规范的行为指导,正确的盆底肌肉锻炼是简单易行的有效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姜少琼 刊期: 2012年第15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