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瑜奂
目的 对手术室护理安全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方法 查找存在的安全隐患的因素并对症下药.结果 对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有针对性的进行防范,降低了护理差错的发生概率,并且提高了护理人员护理安全的意识[1].结论 对手术室中护理安全隐患加强管理,以此来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管理方案能很好的实施,使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责任化和制度化.
作者:王欣荣 刊期: 2012年第15期
近年来,日益提高的生活质量和患者维权意识的觉醒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医学发展的新形势和人文关怀的理念深化也要求了医疗服务机构不断提升自我的服务质量.而内科临床护理作为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内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通过对内科临床护理质量提高的制约因素分析基础上,并结合笔者内科医护实践经验,提出一些内科临床护理质量提高的对策
作者:张勉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 微创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闭合微创PFNA 内固定治疗36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所有患者均经5cm 以内小切口将PFNA 植入.结果 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57.22±17.82)min,平均出血量(200.55±66.60)ml;随访10 月~ 24 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按照Harris 标准评定,优25 例,良9 例,中2 例,优良率94.44%.结论 PFNA 设计合理,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可靠方法.
作者:樊亚军;董琦;徐冬健;王永利;郭政;杨泗华 刊期: 2012年第15期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已成为女性常见的死亡原因.其治疗失败主要为血行转移和播散,患者术后有约30% ~ 40% 在10 年内可出现转移性病灶[1].乳腺癌远处转移和播散是导致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因此,提高乳腺癌微转移的检出率, 合理并及时地选择治疗方案, 是提高病人生存率的关键因素.通常认为癌细胞通过外周血进行微转移是恶性肿瘤远处转移的必需步骤[2].
作者:莫军扬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使患者了解增进健康的知识,改变不利于健康的行为或生活方式.使他们向有利于康复的方向发展.方法 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满足患者健康需求.结果 采用各种沟通技巧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结论 只有运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匹配的教育计划、扎实的医学知识,结合良好的沟通技巧,才能有效地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全面提高护理质量,使护理素质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吕晖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院外急救措施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兴安县120 急救中心2001 ~ 2010 年院外急救的232 例有机磷农药中毒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表现及救治方法.结果 采用及时合理有效的急救措施,对患者病情稳定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重视院外救治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做好急救转运,畅通绿色通道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救治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作者:韦瑜 刊期: 2012年第15期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患者及家属法制意识、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医疗护理纠纷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护理安全与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大限度地防止护理纠纷、差错及事故的发生,是当今摆在护理管理者面前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作者:卢义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乳腺癌是妇女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已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仍有约50% 的患者发生复发或转移.国内外学者均发现原发肿瘤的TNM 分期和手术后的放化疗等是影响局部复发的显著因素.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治疗困难,预后较差,特别是对蒽环类、紫杉类药物治疗失败者尤为棘手.目前可用于复发转移性乳腺癌二、三线治疗的化疗药物有卡培他滨、长春瑞滨等,以上述药物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对于蒽环类、紫杉类药物治疗失败者,仍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张建群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我县幼儿园儿童乙肝病毒携带和免疫抗体的情况.方法 对近五年来幼儿园入园儿童体检乙肝一对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幼儿园入园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1.46%,表面抗体阳性率40.40%.结论 幼儿园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有逐渐下降趋势,但免疫抗阳性率仍较低,应进一步提高疫苗接种成功率,降低乙肝病毒携带率,保障学龄前儿童的健康.
作者:周月红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祛风散配合黄藤合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 将240 例强直性脊柱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 例,对照组采用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等治疗,观察组采用祛风散配合黄藤合剂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论 祛风散配合黄藤合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
作者:彭义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坎地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高血压并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心功能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9 年6 月~ 2011 年5 月收治的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150 例,随机分为2 组.对照组给予坎地沙坦,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卡维地洛.连续治疗12 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SBP、DBP、LVMI、VST、CO、LVEF、E/A 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采用坎地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高血压并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心功能可以取得较满意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郑录辉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子宫收缩乏力所致产后大出血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我院2010.1 ~ 2012.5 之间收治的16 例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病历资料,分析所采取的治疗、护理措施以及效果.结果 1 例死亡,其余15 例治愈出院,后期观测效果良好.结论 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大出血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加强产前,产中,产后高危因素的筛查和监护是预防的关键.
作者:郭倩文 刊期: 2012年第15期
分析静脉输液滥用的原因,总结静脉输液的风险,输液在发挥治疗优势的同时存在诸多风险,不应当成疾病治疗的必须和唯一手段.
作者:蒋敏兰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回顾分析放射科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提出合理的管理措施以提高安全.方法 笔者将针对放射科护理行为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及应当采取的防范对策进行简要的分析.结果 放射科护理工作缺乏一个长效规范的管理与协调,各种先进设备的引入,患者并发症的出现,要求加强科室的管理,要具备紧急事故的应急预案及抢救制度,加强射线防护措施.结论 放射科的护理工作人员需要不断的加强学习,时刻把安全意识放在工作的首位,确保医院放射科的护理工作安全.
作者:梁卓琼;苏玉梅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建立呋麻滴鼻液的质量标准.方法 用HPLC 法对呋麻滴鼻液中盐酸麻黄碱和呋喃西林进行鉴别;用HPLC 法对呋麻滴鼻液中盐酸麻黄碱和呋喃西林的含量进行测定,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0.1mol· L -1 醋酸铵(用冰醋酸调节p H3.0)- 乙腈(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室温.结果 HPLC 法检测出盐酸麻黄碱和呋喃西林.盐酸麻黄碱在156.25 ~ 1250.00μg·mL-1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0%(n=5),RSD 为0.9%.呋喃西林在3.12 ~ 25.00μg/m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7.5%(n=5),RSD 为1.0%.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并且专属性强.
作者:刘益庆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老年2 型糖尿病治疗中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并对临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分析2008 年6 月-2011 年6 月我院60 例老年2 型糖尿病治疗中发生低血糖反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中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及临床治疗方法.结果 药物服用不当以及饮食运动不当是造成低血糖的主要因素,占91.7%.各种因素经卡方分布分析( P < 0.05) 后没有明显差别.临床治疗方法出现低血糖反应后①对症状轻者口服葡萄糖或糖水,重者静脉注射葡萄糖;②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胰升糖素后补充葡萄糖或进食.所有患者经及时处理不留后遗症.结论 引起老年2 型糖尿病治疗中发生低血糖反应的原因有很多,在老年2 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为了降低发生低血糖引起的不良反应,总结、分析产生低血糖的原因,对临床治疗低血糖有重要意义,并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理论依据.
作者:戴海燕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应用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122 例中心静脉置管应用及严重并发症.结果 122 例置管成功112 例,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中心静脉置管是一种快捷、安全可靠、有效的监测和治疗技术.
作者:姚伟;胡思敏 刊期: 2012年第15期
总结了2 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合并重症肺炎患儿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是保持气道通畅,纠正缺氧;积极控制感染并防止交叉感染;限制液体量,合理喂养,防止并发症;给予家长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
作者:朱晓;叶芳;蒋琴 刊期: 2012年第15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上常见疾病,现总结近几年来的中医药治疗CAG 的文献,从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存在问题与展望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
作者:刘海烁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研究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使用不同麻醉方式的比较和效果.方法 选取2009 年3 月到2011 年10 月的150 例腹股沟疝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50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 例,观察组患者使用蛛网膜下腔麻醉,对照组使用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使用不同麻醉方式的临床效果和区别.结果 通过对比分析显示,观察组75 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75 例患者比较明显较短,手术之后的下床活动时间观察组要明显早于对照组患者,住院花费观察组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尿潴留的发生机率观察组要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有显著差异(P <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75 例患者中出现手术切口并发症共有4 例,对照组有5 例,两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 > 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腹股沟疝患者使用蛛网膜下腔麻醉,能够显著的减少手术时间,应用范围较广,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机率,为手术顺利成功提供了条件,值得在临床科室中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周英 刊期: 2012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