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海市华漕社区外来务工学校与公立学校小学生屈光状况调查

易强;孙兰;赵慧蓝

关键词:儿童, 学生, 屈光度, 眼, 屈光不正/流行病学, 近视/预防和控制
摘要:目的 了解华漕社区外来务工学校与公立学校小学生屈光状况,为防治屈光不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对外来务工学校2 076名学生,公立学校1 327名学生进行视力、屈光、问卷调查,分析其屈光状况和影响因素结果 外来务工学校学生视力不良率(43 74%)低于公立学校(48.83%),外来务工学校学生戴镜率(16.85%)小于公立学校(29.17%);2所学校学生视力不良率随着年级的上升而增加;外来务工学校学生正视眼率(58.50%)高于公立学校(52.41%),近视眼率(28.9%)低于公立学校(32.14%),远视眼率(12 60%)低于公立学校(15 45%).2所学校学生远视眼率、正视眼率随年级的升高而下降,低度近视和中度近视率随年级的升高而上升.视力不良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提示户外活动时间长为保护因素,父母近视、每日作业时间过长、过度低头、看电视电脑距离过近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华漕社区学生视力不良率偏高,应该对社区内所有学生建立视力屈光发育档案,每年定期检查,社区医生、学校老师、家长、学生一起参与才能更好地做好近视防治工作.
中国校医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类型护具对斜面垂直着地时踝关节运动力学和地面反作用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踝关节护具对运动过程中踝关节斜面着地时的运动力学和地面反作用力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1名健康运动员,受试者根据所佩戴护具不同分为无护具组、弹性护具组和半刚性护具组,每组各7人,研究对象在45 cm处垂直落下至倾斜25°的斜面上,采集三维运动力学、足底压力中心(COP)数值以及地面反作用力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在佩戴不同护具情况下对踝关节的保护作用.结果 半刚性护具组在矢状面踝关节着地角度和背曲大速度显著降低(P<0.05),但与弹性护具组和无护具组比较,对背曲运动幅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平均地面反作用力(GRF)影响,半刚性护具组内翻着地角度和大内翻角度显著降低(P<0.05),而3组的垂直GRF峰值和内侧GRF峰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刚性护具组COP除中心平均摇动速度较其余2组显著降低外(P<0.05),其余数值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踝关节斜面着地时,佩戴半刚性护具有助于降低踝关节负荷,但对运动范围的影响有限.

    作者:罗小强;潘慧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在烧伤休克期的麻醉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分析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在烧伤休克期麻醉作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期间本院烧伤手术室收治的烧伤休克期患者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2组患者先用阿托品和苯巴比妥钠进行麻醉诱导,观察组患者注入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进行靶控输注,对照组患者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靶控输注.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心率,炎症因子包括白介素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后动脉压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患者麻醉诱导后血清中的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升高,随后观察组患者恢复正常,但对照组患者仍然很高;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高于观察组.结论 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对烧伤休克期的麻醉效果有明显,并且有利于炎性因子的表达和恢复,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保证安全的麻醉效果.

    作者:张源志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新沂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特征分析

    目的 评估0~40岁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探索年龄和免疫针次对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新沂市2012年麻疹抗体水平监测人群为基础,采集静脉血约2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麻疹抗体浓度,使用Stata 9.2软件分析人群总体水平、麻疹免疫针次和年龄对免疫水平的影响.结果 500名研究对象中,麻疹抗体阳性者437名,阳性率为87.40%,GMC为491.25 mIU/mL.8月龄~组中2针次接种后抗体GMC水平显著高于1针次,1.5岁~组中各针次间抗体GM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5岁~组中5、6针次间抗体GMC水平亦无统计学差异.2 针次疫苗接种对象中1.5岁~组麻疹抗体GMC水平显著高于8月龄~组.3针次疫苗接种对象中1.5岁~组麻疹抗体GMC水平显著高于10岁~组和15岁~组,10岁~和15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针次疫苗接种对象中1.5岁~组麻疹抗体GMC水平高,7岁~组麻疹抗体水平低,麻疹抗体GMC水平随年龄呈显著递减.结论 完善麻疹免疫策略,提高1岁以下和流动人群的抗体水平,合理强化免疫次数.

    作者:孙光卫;渠漫漫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健康教育在预防2型糖尿病并发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预防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21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中行定期复查与常规出院指导,在观察组中除定期复查和常规出院指导外,进行一对一的小组糖尿病健康教育.后比较2组患者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明显较高,其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 健康教育对预防2型糖尿病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增强患者抵抗疾病的信心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谢水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不同护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究不同护理模式对手术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接受手术的2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采取优质护理模式和一般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9%,高于对照组的88.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 优质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作者:王翠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究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以及分析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药理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近年收治的产后出血产妇288例,随机分为4组,3组实验组,1组对照组,每组72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治疗,对照组给予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观察产妇产后24 h的出血状况,以及用药后对比4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的产妇产后2h出血量(145.22±19.34)nL和产后2~24 h产后出血量(191.52±24.65)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产后2h出血量(256.31±23.11)mL和产后2~24 h出血量(307.69±32.7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实验组的产妇产后2h和2~24 h的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米索前列醇对于产妇产后出血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米索前列醇不同的给药途径不存在显著性疗效差异.

    作者:李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 分析探讨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相关因素,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本院136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自愿接受手术治疗,回顾性对比该组患者术后复发转移(A组)和未转移(B组)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复发转移相关因素.结果 A组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35例(25.7%),B组乳腺癌术后未转移101例(74.3%),A组患者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数、pTNM分期、p53蛋白阳性率均高于B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多样,术后给予规范化辅助治疗是控制复发的关键.

    作者:岳文亮;张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清醒患者撤机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清醒患者撤机中的应用.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急诊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的50例清醒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激励组各25例.常规组患者在撤机时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激励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一次性成功脱机拔管率,平均通气时间,平均ICU住院时间,患者死亡率的差异.结果 激励组患者一次性成功脱机拔管率高于常规组(x2=4.050,P<0.05),激励组平均通气时间、平均ICU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t分别=8.270、9.145,P值均<0.01),激励组患者病死率低于常规组(x2=6.247,P<0.05).结论 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清醒患者撤机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一次性成功脱机拔管率,缩短通气和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病死率,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陈云凤;曹慧;倪英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2014-2016年奎屯及周边地区人间布鲁菌感染调查

    目的 调查2014年至2016年奎屯及周边地区布鲁菌病感染情况及流行特征,为今后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布鲁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对职业人群和密切接触者进行检测和诊断.结果 2014年至2016年奎屯及周边地区人间布鲁菌病感染者血清学特异性抗体阳性率,2015年高,与2014和2016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6.99、67.10,P<0.01).2014年与2016年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2,P>0.05).汉族、哈萨克族布鲁菌病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0.64、0.73、0.24,P>0.05).年龄组以21 ~ 30岁组阳性率高为27.40%,71 ~ 80岁组阳性率低为5.45%,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67,P<0.01).人间布鲁菌感染者特异性抗体男性阳性率27.76%,女性阳性率1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72,P<0.01).在职业分布上,牧民感染构成比高为45.39%,其次为农民占26.74%;地区分布上沙湾县博尔通古牧场感染构成比高为34.61%,其次是奎屯市区,感染构成比13.48%.结论奎屯及周边地区人间布鲁菌感染不容忽视,要高度重视,加强监测和防控力度,对高危人群实施行为干预,普及布鲁菌病防病知识,降低人群感染率,健康养畜,以根除布鲁菌病.

    作者:王琳;吴桂玲;王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上海市华漕社区外来务工学校与公立学校小学生屈光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华漕社区外来务工学校与公立学校小学生屈光状况,为防治屈光不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对外来务工学校2 076名学生,公立学校1 327名学生进行视力、屈光、问卷调查,分析其屈光状况和影响因素结果 外来务工学校学生视力不良率(43 74%)低于公立学校(48.83%),外来务工学校学生戴镜率(16.85%)小于公立学校(29.17%);2所学校学生视力不良率随着年级的上升而增加;外来务工学校学生正视眼率(58.50%)高于公立学校(52.41%),近视眼率(28.9%)低于公立学校(32.14%),远视眼率(12 60%)低于公立学校(15 45%).2所学校学生远视眼率、正视眼率随年级的升高而下降,低度近视和中度近视率随年级的升高而上升.视力不良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提示户外活动时间长为保护因素,父母近视、每日作业时间过长、过度低头、看电视电脑距离过近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华漕社区学生视力不良率偏高,应该对社区内所有学生建立视力屈光发育档案,每年定期检查,社区医生、学校老师、家长、学生一起参与才能更好地做好近视防治工作.

    作者:易强;孙兰;赵慧蓝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医教结合”对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的干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突出强调了日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任务是开展“医教结合”,完善“医教结合”的保障机制、构建“预防-辅导-干预”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为了进一步完善高校健康教育、心理危机干预等工作,研究从如何强化医疗短板出发,促进“医教结合”的进程.提出完善“预防”工作模式阶段,在健康人群中进行潜在心理危机的预警筛查;发挥医疗优势对心理危机的早期干预;强化对心理危机中医疗转介处理和咨询合作;定期随访,减少心理危机发生率,对危机进行长期干预;宣传普及精神医学,加强对心理危机医学心理健康教育干预;鼓励具备研究能力的全科医师参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联合研究.

    作者:毛珺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2011-2015年厦门市某小学学生视力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厦门市某小学学生视力情况,以便能更好地推动和完善小学生视力不良防治工作.方法 对该校2011-2015年监测的8 795名学生视力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校2011-2015年检查的学生8 795人中有6137人视力不良,视力不良检出率为69.78%,女生检出率(73.54%)高于男生检出率(66.52%).视力不良检出率一年级到四年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961,P>0.05),五年级和六年级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05,P<0.01).结论 该校小学生视力不良现象高发,女生和高年级学生是重点防治人群,学校、学生和家长应共同努力,采取综合措施来保护学生视力.

    作者:黄慧珍;孙建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智能手机使用对某高校大学生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智能手机(SMP)使用对苏州某高校大学生心脏自主神经功能(AFH)的影响.方法 采用问卷形式调查76名在校健康大学生并根据平均每日手机使用时间<2h、2~4 h、>4h分为低强度组(19名)、中强度组(36名)、高强度组(21名),采用心率变异性(HRV)作为AFH观察指标,比较各组HRV时域指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min正常R-R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差超过50 ms的率,PNN50)的差异.结果 随着手机使用强度逐步加重,各组SDNN、SDANN、rMSSD、PNN50均逐步下降,提示SMP使用过程中AFH发生了明显改变,表现为交感神经相对亢进,迷走神经相对抑制.结论 智能手机使用对大学生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可以产生显著影响,且可能成为损害大学生健康的重要因素.

    作者:杨晓卿;杨秀丽;张莉华;张秀花;万洪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重度屈曲强直髋关节畸形的手术护理

    目的 研究总结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重度屈曲强直髋关节畸形的手术护理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骨科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重度屈曲强直髋关节畸形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重度屈曲强直髋关节畸形患者经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手术护理方案,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重度屈曲强直髋关节畸形联合手术护理方案,有效改善患者关节功能.

    作者:席杰花;席兵同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女大学生乳腺癌认知及提升策略和乳房保健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我国全身恶性肿瘤的7%~9%[1],是目前女性健康威胁大的疾病之一[2].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许多城市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居大城市女性肿瘤的第1位,且呈年轻化趋势[3-4].

    作者:张慧敏;焦丽;魏婕;王喜南;何玉;张雪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74例原发性高血压并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参照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和研究组(给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各37例,比较2组各检测指标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SBP、DBP、HR以及E/A、LVDd、LVEF等与参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分别=5.0748、4.1806、3.8914、6.7929、3.2844,P均<0.05);研究组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729,P< 0.01).结论 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病症,提升心功能,值得临床采纳和积极推广.

    作者:李骞;叶伟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小儿重症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干预

    目的 分析小儿重症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治疗方法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此次筛选2014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88例重症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4例患儿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44例患儿则进行护理干预,对2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护理后,研究组患儿言语、动作、适应能力、智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其平均身高和平均体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救治小儿重症缺血缺氧性脑病时,选择护理干预效果突出,可有效改善患儿预后生活,有推荐价值.

    作者:王小艳;安红军;翟晓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信息电子化系统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应用信息电子化管理系统(简称系统)开展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工作,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方法 分析运用系统前后的工作流程优越性和工作效率,并对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其对系统的满意度和适应性.结果 运用系统后的工作流程优于应用系统前,护理人员用在系统参数设置时间、处理医嘱时间、治疗中数据采集、护理评估、病历归档时间、数据录入统计分析及制作报表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对系统的满意度为满意77.1%,基本满意22.9%.适应性结果为适应68.6%,基本适应25.7%,不适应5.7%.结论 信息化管理系统为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工作的各环节提供实时、全面、动态的辅助管理,实现了护理服务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模式转变.

    作者:段德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循证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行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10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2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血压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SAS与SDS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4.00%.结论 针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的临床特点,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具有针对性的符合孕妇心理的循证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地对孕妇的血压进行控制,同时降低患者的抑郁等不良情绪,进而达到提升治疗效果的目的.

    作者:王蓓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延续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 在珠海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抽取74例作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分组,对照组(n=37)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组(n=37)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延续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以及健康行为.结果 护理前,护理组、对照组的ESCA评分与HPLP评分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护理组患者的ESCA评分、HPLP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1).结论 延续护理可提升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还可改善其健康行为,值得借鉴.

    作者:严悦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中国校医杂志

中国校医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预防医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