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冬雪;于洪宇
丹毒为感染性皮肤病,一般发病前有局部外伤,多见于颜面部及下肢,容易反复发病.耳部丹毒极为少见,没有明确外伤感染史,仅有耳部发病者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该患者第一次仅有左侧耳部红肿,第二次高热伴同侧面部红肿,结合上述病史,诊断丹毒,第一次经单纯放血治疗而愈,第二次放血治疗后高热消退,面部红肿明显缓解,证明刺血疗法在丹毒治疗中的良好疗效.
作者:马培锋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中药合理炮制对其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采用中药治疗的患者72例.随机分2组,对照组使用未经过炮制处理的中药,试验组则采用经合理炮制的中药治疗相关疾病.分析治疗结果.结果 试验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中药进行合理炮制可以有效地提高中药的临床效果,而且安全性更高.
作者:刘德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揿针治疗胞轮振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胞轮振跳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35例采用揿针太阳、攒竹、四白、丝竹空、合谷、足三里穴位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口服甲钴胺片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研究组为85.7%(30/35),对照组为40.0% (14/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揿针治疗胞轮振跳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曹兴伟;张霞;方琳;冯小梅;李群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中药热敷灸结合针刺治疗风寒型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中药热敷灸结合针刺疗法;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针刺疗法,观察2个疗程,并对比2组疗效.结果 中药热敷灸组痊愈率83%,单纯针刺为63%.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热敷灸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组,中药热敷灸结合针刺疗法是治疗风寒型面瘫的有效方法.
作者:梁瑞丽;王丽娜;祝自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中药热敷配合穴位按摩护理疗法改善小儿泌尿外科术后早期排尿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2016年4月-2017年10月术后早期出现排尿功能障碍的56例患儿进行疗效观察.将患儿按随机数字表分配,试验组28例,对照组28例,其中对照组在术后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术后护理的同时,使用中药热敷配合穴位按摩护理,2组患者均护理1个月.护理结束后计算临床总有效率,观察患儿术后1个月平均24 h排尿情况.结果 2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14% (23/28),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 (26/28),试验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结束后试验组患儿24 h排尿频次和24 h尿失禁频次,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热敷配合穴位按摩护理疗法能提高膀胱气化功能,促进炎症吸收,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术后早期排尿功能障碍,临床上值得应用.
作者:罗丽 刊期: 2018年第09期
IgA肾病是一种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卢跃卿教授提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邪”“郁”“瘀”“虚”相互错杂,虚实夹杂,外感与正虚结合,五脏不安,三焦失调,中伤于肾,发为本病,治以清热解毒、疏肝健脾、活血利水、补肾固精、中西并用的辨治思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贾剑威;张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济川煎加减是治疗脾肾阳虚型便秘的代表方剂.便秘的病因病机错综复杂,病位在大肠,病变涉及五脏,脾肾阳虚型便秘多涉及肾脏.导师苏云教授认为,肾阳虚,大肠失于温煦,寒凝气滞,大肠蠕动停滞,是引起便秘的重要原因之一.故,苏云教授认为,补益脾肾为本,祛除外邪为标,内用中药调理,外用敷贴巩固,内调外敷治疗脾肾阳虚型便秘,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治疗便秘提供了依据.
作者:孙雅鹏;苏云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6月5月-2017年5月内分泌科接诊的21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单双号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6例,对2组患者同时进行血糖控制及甲钴胺药物口服的基础上,试验组患者给予补阳还五汤结合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下肢运动神经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NCV、SNCV)、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心电图等指标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并对2组患者经30 d治疗后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MNCV和SNCV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用于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无毒副作用,应普遍推广.
作者:褚威 刊期: 2018年第09期
本文总结近几年来中医药疗法诊治荨麻疹的临床研究,从中医辨证、中药方剂、针灸疗法、穴位埋线疗法等角度综述中医药治疗荨麻疹新进展,资料表明中医药疗法治疗荨麻疹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小,长期疗效肯定,但对中医药治疗荨麻疹的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入.
作者:马婷雪;杨才德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中药外敷联合红外线治疗麻痹性肠梗阻疗效及护理效果.方法 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接诊的60例术后及其他原因引起麻痹性肠梗阻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中药外敷联合红外线治疗.观察患者疗效、再次手术率、并发症发生率、肛门排便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腹痛缓解时间.结果 观察组肛门排便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腹痛缓解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 (28/30)高于对照组53.33% (16/30) (Z=-3.435,P< 0.05),观察组再次手术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外敷联合红外线治疗麻痹性肠梗阻疗效显著,患者再次手术率、并发症发生率低,肛门排便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腹痛缓解时间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陈艳;张春兰;朱玉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随着循证护理理念的提出及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医学院校在早期教学过程中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循证护理意识显得尤为重要.鉴于病理生理学课程在基础到临床之间的重要性,以病理生理学教学为抓手,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循证护理意识,必将为其今后临床工作中参与医疗干预,加强医护合作,从而大程度促进患者康复、降低住院死亡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张立民;张玉平;郭亚雄;牛春雨;赵自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黄芩药材经各种工艺处理后,黄芩苷保留量的差异.方法 按《药典》中含有黄芩的中药制剂成型过程,将黄芩药材经适当方式处理,包括煎煮法、温浸法、水提酸沉法、水提醇沉法、乙醇提取法、乙醇加热回流法、活性炭吸附法,以黄芩苷的转移率为指标,比较各种提取方法之间的差异.结果 各处理方法的提取率分别为:水煎煮法为34.75%、温浸法为3.70%、水提酸沉法为8.55%、水提醇沉法为35.45%、乙醇提取法为24.10%、乙醇加热回流法为51.30%、活性炭吸附提取法为0.85%;转移率分别为:水煎煮法为51.98%、温浸法为6.90%、水提酸沉法为50.59%、水提醇沉法为37.66%、乙醇提取法为2.84%、乙醇加热回流法为63.56%、活性炭吸附提取法为4.68%.结论 黄芩的这些提取工艺中乙醇加热回流法提取黄芩苷的提取率高,转移率也高;水提酸沉法提取黄芩苷的纯度高.活性炭吸附提取法提取黄芩苷的提取率低,乙醇提取法提取黄芩苷的纯度低,转移率也低.
作者:陈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在引入3D打印模型辅助中医骨伤手法复位教学过程中,发现模型打印效果对教学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就如何提高打印质量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研究纳入桡骨远端骨折病例2例,通过三维模型的提取,三维模型优化后按照打印层厚分别为是0.1、0.2、0.3 mm;模型纵轴垂直于打印平台、纵轴平行于打印平台的模型.将打印模型按照外观真实度、表面光滑度、骨折线对位精确度、后期处理难易度4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后获得3D打印的桡骨远端骨折模型12个,经评分评出合格模型8个,不合格模型4个.结论 在利用3D打印模型进行中医骨伤科教学活动时,模型在打印机打印平台上的放置方式对打印模型的质量影响大于打印层厚对打印模型质量的影响.但是随着层厚的增加,模型的质量仍然存在下降的趋势,因此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设置打印层厚时仍然应根据实际要求设计.
作者:赵文韬;易红赤;魏庆中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中药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的价值.方法 随机将100例接受中药治疗的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治疗过程中,中药师并没有在中药调剂中应用中药处方分析;试验组治疗中,中药师在中药调剂中应用中药处方分析,对2组患者满意度和药物副作用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试验组用药安全不良事件发生次数、药物副作用发生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中药调剂中应用中药处方分析能让用药安全性显著提高,值得推广.
作者:于洪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评估结构化模式教学法在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2年级以中医儿科学为必修课的中医专业学生共120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A组采用结构化临床见习模式,B组采用常规的临床见习模式.采用理论考试、临床病例考核、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结果 A组的理论考核、临床病例考核平均成绩明显高于B组(P<0.05),并且A组学生在教师讲解的启发性、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程度、对该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等方面评分均高于B组(P<0.05).结论 结构化教学模式临床见习应用于儿科教学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作者:朱浩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在中医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6名中医护理人员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试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将护理管理实施前和实施后2组中医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管理质量评分进行对比,并比较患者对2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护理管理前,2组的综合护理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实施中医护理管理后,试验组的综合护理质量评分(93.24±2.43)分高于参照组(88.24±3.41)分,P<0.05.患者对试验组护理人员的满意度95.65%(22/33)高于参照组73.91%(17/23),P<0.05.结论 在中医护理管理中实施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得以提高,且患者的满意度较高.
作者:肖莉芬 刊期: 2018年第09期
为研究膏肓灸源流及其治疗效应,对中医古籍中有关膏盲灸内容进行了探究.膏肓灸由唐代孙思邈首创,至南宋庄绰开始成熟.膏肓灸是直接灸法,具有较为广泛的治疗效应,多用于补虚,尤重益气与扶阳.膏肓灸治疗效应与肺、心、肾、膀胱及三焦关系密切.膏肓灸仅指艾灸膏盲穴,灸后若气壅于上可灸足三里和气海.施灸时应注意准确取穴并选择适宜的壮数.
作者:张二伟;陈兴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嘘”字诀对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镇痛作用.方法 纳入82例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41例,比较2组的VAS疼痛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5.12% (39/41)及80.49% (33/4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VAS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嘘”字诀能更有效地缓解急性期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
作者:李敏;赖渊杰;赖连花;陈秀明;何浈;刘萍;江彦;蔡树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随着对类风湿关节炎研究的深入,类风湿关节炎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被广泛运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研究和抗类风湿新药的研发.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模拟人类疾病状态的程度以及评价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实验研究结果的价值.查阅相关文献,从造模方法、造模机制、评价指标及方法优劣等方面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实验模型进行综述,为建立与人类类风湿性关节炎高度相似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提供参考.
作者:薛崇祥;韩蕊;何世勇;肖楠;张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小讲课是规范化培训生(规培生)在各专业科室轮转时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中医医院肿瘤科的临床工作具有“涵盖肿瘤中西医诊疗两套思维模式”“内科各方面知识涉及广杂”和“抗肿瘤辨病中药的广泛运用”等特点,因此在针对规培生讲课内容设置上应贴近肿瘤中西医临床实际,讲求“实用性”“补漏性”“经验性”原则,并结合微信等现代信息途径,拓宽规培生肿瘤及其并发症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临床实际能力与技术水平,避免可能的医疗疏忽和差错.
作者:施俊;龚亚斌;陆雁;姚嘉麟;吕英;姚依勍;钱程欣;孙晨冰;王芹;许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