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服肾炎4号方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

张时文;黄琳;卢伟;吴鹏;刘瑜;吴建欣

关键词:肾炎4号方, 中药保留灌肠, 慢性肾功能衰竭, 水肿
摘要:目的 观察内服肾炎4号方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选取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内服肾炎4号方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进行单纯基础治疗.比较2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肾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内服肾炎4号方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确切,可减轻临床症状,降低血尿素氮、血肌酐,从而推迟透析和肾移植时间.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动物类中药鉴定技术研究进展

    动物药是中医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其疗效显著,经济效益可观,但市场上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现象泛滥,对动物药的品质鉴别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近二十年来动物药鉴别技术和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动物药的质量控制和市场规范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者:许燕;肖洪贺;段双蕊;谢明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PBL+TBL联合教学模式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为了提高药物化学教学质量,丰富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针对过去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在药物化学理论教学中开展PBL+TBL联合教学模式,该教学改革模式有机地融合了PBL、TBL教学方法,取长补短,既克服了PBL教学中问题过于分散的缺点,又使学生在TBL教学自学阶段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及学习动力.该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杨家强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胃复安穴位注射足三里防治肺癌化疗后胃肠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胃复安穴位注射足三里防治肺癌化疗后胃肠反应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2年7月-2015年1月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呼吸科收住的84例肺癌化疗患者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采用格拉司琼治疗,观察组采用胃复安穴位注射足三里治疗,比较2组患者每周期化疗开始后第1~3天胃肠道反应(食欲减退、恶心和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2组化疗开始后第1~2天恶心、呕吐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化疗后第3天恶心、呕吐有效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化疗开始后第1天食欲减退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化疗后第2~3天食欲减退有效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复安穴位注射足三里可有效防治肺癌化疗后胃肠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丁丽萍;李润香;李庆霞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中医梦诊在神经衰弱症中的应用初探

    梦诊源于《黄帝内经》,经过后世医家的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而神经衰弱症多以失眠多梦为主要表现,因此我们可以将梦诊作为一种辅助诊法对神经衰弱症进行辨证治疗:依阴阳定虚实,判别病性;据五行分脏腑,确定病位;由症状辨证型,选取方药.

    作者:李选;陈静;张继红;贾成祥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中医本科临床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结归纳南京中医药大学在解决中医本科专业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着力提升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方面的经验.从优化临床课程设计、建立高水平临床师资队伍、加强教学基础条件建设、完善教学管理机制等方面着手,系统构建了中医本科临床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为医教协同背景下深入推进中医本科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作者:高锦飚;徐俊良;黄桂成;韩旭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关于提高儿科住院医师医患沟通能力的思考

    医患交流和沟通能力是住院医师培训的重要内容,临床诊疗中应该加强医患交流与沟通能力的培养.本文通过阐述儿科住院医师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探讨目前新入职的住院医师医患沟通能力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改善儿科住院医师医患沟通能力的有效措施.

    作者:岳冬梅;王佳贺;刘畅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针灸结合肌内效贴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60例

    目的 观察针灸结合肌内效贴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加肌内效贴布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功能障碍调查表(Roland-Morris)评分和Oswestry腰痛功能障碍指数(ODI)等指标.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Roland-Morri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8周后ODI指数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结合肌内效贴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效果肯定,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安邦;王铁刚;董敏;于晓东;陈广顺;王军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影响

    目的 分析接受腹部手术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产生的影响.方法 随机在2016年1月-2017年6月于我院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选择30例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护理方案实施临床护理,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实施护理,对比分析2组的护理疗效.结果 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首次排便、排气以及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腹部手术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正常的胃肠功能.

    作者:周带红;周发汉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肝脂溶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目的 验证肝脂溶颗粒对NAFLD模型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观察肝脂溶颗粒对实验性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结果 高剂量组大鼠空腹血糖、胰岛素和I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中剂量组大鼠空腹血糖、胰岛素和IR低于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大鼠空腹血糖、胰岛素和IR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脂溶颗粒具有改善NAFLD大鼠IR抵抗的作用.

    作者:隋晓丹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82)应用“眠五针”穴位埋线治疗失眠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应用“眠五针”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顽固性失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眠五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口服唑吡坦治疗,首次剂量为5mg/d,大剂量为10mg/d.1个疗程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26/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19/3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眠五针”埋线为主治疗顽固性失眠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口服唑吡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娟娟;杨才德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坤泰胶囊治疗卵巢早衰5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坤泰胶囊治疗卵巢早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卵巢早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给予坤泰胶囊口服,对照组(50例,后脱落8例)口服克龄蒙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性激素变化情况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FSH、LH和E2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FSH、LH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E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对照组E2水平高于观察组,FSH、LH水平低于观察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后的低雌激素症状及骨质疏松症状的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后月经恢复情况明显好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明显低于观察组,且不良反应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坤泰胶囊治疗卵巢早衰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克龄蒙相当,依从性更好,不良反应少,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王冬芹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吴伟温阳活血利水法治疗心力衰竭经验初探

    吴伟是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吴伟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心力衰竭就是其擅长治疗的病种之一.其师从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广东省名老中医黄衍寿教授,并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以阴阳为纲,将慢性心力衰竭简化为两类证候,其一为气阴虚血瘀水停,其二为气阳虚血瘀水停.心气(阳)虚是慢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病理关键,常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治疗,基本方剂为《伤寒论》中的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本文通过一个临床典型案例加以说明.

    作者:王士超;刘芳;皮建彬;王嵩;褚庆民;张威;温俊茂;李荣;吴辉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医学研究生转化医学理念的培养策略

    目前,医学研究生教育存在基础和临床分离,基础研究生的科学研究与临床实际应用脱节,而临床研究生在临床中遇到困难时,不知道怎样利用现有的基础研究成果解决的现象.针对这一现状,将转化医学理念融入到医学研究生的教育培养中势在必行.此处通过探讨搭建多学科交叉的转化医学平台、加强研究生转化医学意识的培养、多角度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等方式培养医学研究生的转化医学能力.

    作者:李晋;秦颖;罗果;王欢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壮药酊联合手指点穴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37例

    目的 观察壮药酊联合手指点穴对37例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患者的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言语不利、口舌喎斜等主要症状的疗效.方法 将74例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壮药酊联合手指点穴观察组37例,阿司匹林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照组37例,各组疗程均为3周,治疗1个疗程.观察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言语不利、口舌喎斜等主要症状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在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言语不利的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壮药酊联合手指点穴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患者,在主要症状改善方面优于药物对照组.

    作者:潘小凤;陆廷信;韦月梅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整合医学模式下中药模拟药房的建设与思考

    本文在整合医学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模拟药房实训教学现状,提出可利用模拟药房作为教学平台和载体,针对实践教学过程中各个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从医院药学实践、药品质量管理、药店经营管理和药品营销等方面开展中医药相关课程,或相邻学科间更高层次的整合与优化,并可因人、因时、因地进行调整,以期推动特色化课程整合和学科融合,提高学生的整合学习能力,探索和构建符合中医药学科特点的课程教学模式.

    作者:谢伟;周丹;周鹏;刘睿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刘鸿恩辨病以虚为重的思想源流探析

    刘鸿恩,清代河南医家,著有《医门八法》流传.他在书中提出辨病应以“表里、虚实、寒热、阴阳”为主,在“八法”的辨病基础上,强调“虚、实”为要,并特别关注对“虚”的辨病.他认为“虚”指的是机体多因气血亏耗波及五脏,致使五脏“藏”的功能受到影响后,内伤杂病多以“虚”为外在表现,并于此提出“五脏皆无实证”的立论.故他在论述疾病上多着眼于从五脏的整体功能考虑,重视补“虚”.关于他辨病重“虚”的思路,通过研习其著作发现来源有二:一是基于《内经》中五脏主“藏”,失“藏”多“虚”的观点;二是清朝年间医家治肝多从肝的整体功能出发,多滋阴养肝.

    作者:莫为;徐江雁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引起的严重和危害性大的一种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表现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实践结果表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有着明显的优势;本文从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认识,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中成药及复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朱丽娜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外科正宗》消风散治疗皮肤病研究进展

    目的 梳理《外科正宗》中消风散治疗皮肤病的新研究进展,以明确消风散用于治疗各类皮肤病的疗效,以及其现代作用机制,探索出消风散适用的病症.方法 通过现代文献研究探讨消风散运用于治疗皮肤病的临床疗效,及其与所治病症的内在联系.结果 现代对于消风散的临床研究显示,其对荨麻疹、湿疹、玫瑰糠疹、激素依赖性皮炎、痤疮等疾病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形式可采用汤剂或配合多种外治法如擦剂、熏洗、针灸、紫外线照射、西药等;实验研究表明,消风散及其主要单味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调节免疫等作用;并且在治疗其它领域疾病方面也值得更加深入的研究.结论 消风散对于各类具有风、湿、热性质的皮肤病均适用,且可推广至其它领域的疾病.

    作者:王海亮;李长慧;刘庆楠;唐鹏;景瑛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效果.方法 脾虚气滞证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患者予以参苓白术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评分.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后效果较好,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李佳;韩立娜;刘冬梅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浅谈补中益气汤治疗皮肤病

    基于脾胃理论探讨了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皮肤病的理论依据:皮肤病的润泽有赖于脾胃输布水谷精微;健脾除湿是皮肤病治疗的根本大法之一.本文基于上述理论分析了补中益气汤治疗皮肤病的机制和适应证,并列举了3个补中益气汤化裁治疗的皮肤病案例,为从脾胃理论和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皮肤病提供理论支持和临床参考.

    作者:邓碧云;姜枫 刊期: 2018年第17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