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整合医学模式下中药模拟药房的建设与思考

谢伟;周丹;周鹏;刘睿

关键词:整合医学, 模拟药房, 中药, 整合课程, 实践教学
摘要:本文在整合医学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模拟药房实训教学现状,提出可利用模拟药房作为教学平台和载体,针对实践教学过程中各个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从医院药学实践、药品质量管理、药店经营管理和药品营销等方面开展中医药相关课程,或相邻学科间更高层次的整合与优化,并可因人、因时、因地进行调整,以期推动特色化课程整合和学科融合,提高学生的整合学习能力,探索和构建符合中医药学科特点的课程教学模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Blackboard在线教学管理平台下构建层次化教学模式的探讨——以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为例

    面对医学教育中学生接受课堂教学存在的差异性,确保每位学生能精确掌握专业课的内容,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课题充分利用Blackboard在线教学管理平台实现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外辅导,并通过层次化教学设计,推进每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使医学院校学生的教学质量得以全面提高.

    作者:董秀娟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吴伟温阳活血利水法治疗心力衰竭经验初探

    吴伟是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吴伟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心力衰竭就是其擅长治疗的病种之一.其师从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广东省名老中医黄衍寿教授,并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以阴阳为纲,将慢性心力衰竭简化为两类证候,其一为气阴虚血瘀水停,其二为气阳虚血瘀水停.心气(阳)虚是慢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病理关键,常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治疗,基本方剂为《伤寒论》中的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本文通过一个临床典型案例加以说明.

    作者:王士超;刘芳;皮建彬;王嵩;褚庆民;张威;温俊茂;李荣;吴辉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电针对认知障碍大鼠督脉红外温度的影响

    目的 观察电针督脉穴对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督脉红外温度的影响.方法 27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法,制备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模型,连续电针神庭、百会穴7d,Morris水迷宫测定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红外热像仪检测各组大鼠督脉温度.结果 干预7d后,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定位航行逃避潜伏期缩短(P<0.01)、空间搜索目标象限游泳时间百分比增加(P<0.05);同时,电针组大鼠督脉经线及大椎穴红外温度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 电针督脉穴能改善脑缺血诱发的督脉经穴温度下降的情况,提高认知障碍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萨喆燕;黄倩茹;潘晓华;万隆;王张颖;许金森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中西结合治疗糖尿病气阴两虚型临床观察

    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6月选取所在科室54例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抽签分类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7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评估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糖改善情况、证候积分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糖改善情况、证候积分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更好,P<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血糖指标、证候积分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较好,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舒光辉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影响

    目的 分析接受腹部手术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产生的影响.方法 随机在2016年1月-2017年6月于我院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选择30例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护理方案实施临床护理,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实施护理,对比分析2组的护理疗效.结果 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首次排便、排气以及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腹部手术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正常的胃肠功能.

    作者:周带红;周发汉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思政教育融入针灸专业课程教育探析

    本文通过论述中医高等院校中医针灸专业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探索思政教育进入针灸专业课堂的具体举措,包括针灸医籍中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的研究和中国针灸国际化进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中医专业教育中来,能够实现中医药专业教育、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多重效果,既是专业教育的需要,又是思政教育的趋势.

    作者:李明月;徐一兰;陈波;尚秀葵;韩晓捷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小柴胡汤治疗产后郁冒的探讨

    小柴胡汤配伍灵活,应用广泛.本文主要研究小柴胡汤对产后郁冒、便秘、呕吐的作用原理、治疗作用,与产后脉证的关系以及一些体会.中医认为产后郁冒是影响产妇身心健康的疾病之一.多因新产失血过多,气随血脱,营卫虚不能固护肌表,寒邪乘虚侵袭肌表,腠理闭塞,卫气郁不能上宣外达,故而郁冒发热.本文旨在从中医理论出发,运用小柴胡汤治疗产后郁冒,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龚红红;王文娜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脑为元神之府”对深层心理学的贡献

    李时珍“脑为元神之府”学说的学术意义可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明确提出“元神”的概念,拓展了中医学关于“神”的认识,揭示了人的神包含先天元神与后天识神两个领域.第二, “脑为元神之府”是中医和道家养生的纲领,养生之要在于调神,所谓调神就是排除识神的过度干扰,使元神的活动得以恢复.第三,元神这一概念的提出,说明中国学者早认识现代心理学所说的“无意识”的存在,比弗洛伊德的学说早七百余年,是对心理学、特别是深层心理学的重要贡献.

    作者:刘宏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浅谈补中益气汤治疗皮肤病

    基于脾胃理论探讨了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皮肤病的理论依据:皮肤病的润泽有赖于脾胃输布水谷精微;健脾除湿是皮肤病治疗的根本大法之一.本文基于上述理论分析了补中益气汤治疗皮肤病的机制和适应证,并列举了3个补中益气汤化裁治疗的皮肤病案例,为从脾胃理论和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皮肤病提供理论支持和临床参考.

    作者:邓碧云;姜枫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中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和评价性调查

    目的 了解我校中医学专业学生对预防医学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及需求状况,以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以内蒙古医科大学2015级中医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对预防医学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及需求性进行调查.结果 77.8%的学生对于教师对教学进度的把握满意,对于授课方式的满意度为73.5%;认为需要增加案例教学及增加过程考核比重的学生分别占89.7%和74.4%;有75.2%的学生认为需要增加社区或疾控中心见习.结论 中医学专业学生对于预防医学课程设置基本满意,但仍需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作者:苏志刚;张楠;牛丽薇;迟宝峰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抗衰调经汤治疗卵巢早衰性月经过少40例

    目的 研究卵巢早衰性月经过少应用抗衰调经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2015年3月-2017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卵巢早衰性月经过少患者中随机选取79例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并依据治疗方法差异分为参照组39例与观察组40例.参照组予以西医人工周期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抗衰调经汤治疗.对2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SH、E2、LH等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窦卵泡数以及卵巢体积恢复情况均优于参照组,且各项指标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卵巢早衰性月经过少患者应用抗衰调经汤治疗的疗效更优,更具推广价值.

    作者:黄日亮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中医梦诊在神经衰弱症中的应用初探

    梦诊源于《黄帝内经》,经过后世医家的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而神经衰弱症多以失眠多梦为主要表现,因此我们可以将梦诊作为一种辅助诊法对神经衰弱症进行辨证治疗:依阴阳定虚实,判别病性;据五行分脏腑,确定病位;由症状辨证型,选取方药.

    作者:李选;陈静;张继红;贾成祥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的效果分析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团队在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了翻转课堂教学的模式,深受学生喜爱并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为进一步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效果,本团队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维度进行了课堂观察,内容包括学生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及对核心知识的掌握程度,并请学生对该教学模式做了主观评价.结果分析表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热情,并受到学生的喜爱.

    作者:李华;王晓玲;胡旭东;闫晓风;叶(目亭)杰;孙祝美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刘鸿恩辨病以虚为重的思想源流探析

    刘鸿恩,清代河南医家,著有《医门八法》流传.他在书中提出辨病应以“表里、虚实、寒热、阴阳”为主,在“八法”的辨病基础上,强调“虚、实”为要,并特别关注对“虚”的辨病.他认为“虚”指的是机体多因气血亏耗波及五脏,致使五脏“藏”的功能受到影响后,内伤杂病多以“虚”为外在表现,并于此提出“五脏皆无实证”的立论.故他在论述疾病上多着眼于从五脏的整体功能考虑,重视补“虚”.关于他辨病重“虚”的思路,通过研习其著作发现来源有二:一是基于《内经》中五脏主“藏”,失“藏”多“虚”的观点;二是清朝年间医家治肝多从肝的整体功能出发,多滋阴养肝.

    作者:莫为;徐江雁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中医学传承的探析和思考

    笔者通过探析中医学传承的形式、内容及各自的特点,提出几点关于中医学传承工作的思考.名老中医是当前中医药临床与学术领域的杰出代表,是联系传统和实现中医发展的灵魂.要做好中医学的传承和发扬工作,当务之急是要积极充分地继承好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

    作者:董峰;李晓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效果.方法 脾虚气滞证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患者予以参苓白术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评分.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后效果较好,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李佳;韩立娜;刘冬梅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以中医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为导向的中医诊断学实践技能课程构建

    自2016年开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了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实证研究.针对第一阶段中对实践基本技能的要求,我校尝试重新构建中医诊断学实践课中舌诊、脉诊、病史采集三部分内容.本文详细介绍课程内容及实施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提高了考核成绩、强化了学生临床操作技能基本功,取得了相对满意的教学效果.

    作者:于晓飞;王科军;董正平;叶蕾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针灸结合肌内效贴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60例

    目的 观察针灸结合肌内效贴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加肌内效贴布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功能障碍调查表(Roland-Morris)评分和Oswestry腰痛功能障碍指数(ODI)等指标.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Roland-Morri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8周后ODI指数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结合肌内效贴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效果肯定,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安邦;王铁刚;董敏;于晓东;陈广顺;王军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肾气丸在脑梗塞二级预防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肾气丸在脑梗塞肾气亏虚证二级预防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脑梗塞肾气亏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40例,基础治疗包括饮食调节,适度有氧运动,降糖、调脂、降压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予口服肾气丸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予口服阿司匹林片治疗,比较2组的1年累积复发率及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卒中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NIHS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肾气丸能明显降低脑梗塞肾气亏虚证患者的卒中复发率,改善NIHSS评分.

    作者:李锐争;林家坤;李哲仁;周云彪;甘健;许康春;李志峰;胡亚萍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清热解郁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睡眠障碍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清热解郁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伴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受试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6例.对照组按反流性食管炎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清热解郁汤中药汤剂治疗.6周后观察患者反酸次数及程度、睡眠质量,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为91.3%,与对照组(87.5%)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组反酸次数及程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改善更加明显(P<0.05).但对照组睡眠情况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而观察组患者睡眠情况明显改善(P<0.05).结论 清热解郁法联合兰索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伴睡眠障碍的疗效优于单用兰索拉唑治疗.

    作者:周文博;黎明 刊期: 2018年第17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