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宣上畅中渗下法治疗痰湿质慢性支气管炎临床分析

孙素华;张俊远;刘青菊;杨洪娟;尚连勇

关键词:慢性病, 支气管炎, 痰湿体质, 复发, 宣上, 畅中, 渗下
摘要:目的 观察宣上畅中渗下法治疗痰湿质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痰湿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宣上畅中渗下法治疗,2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治疗后6个月随访.观察2组治疗前与治疗后、随访6个月时痰湿体质评分及疗效.结果 2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治疗后、随访6个月时痰湿体质评分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随访6个月时痰湿体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6.67%,死亡率3.33%,临床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复发率20%,死亡率10%,临床总有效率83.33%,2组复发率、死亡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宣上畅中渗下法能有效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痰湿体质偏向,达到减缓疾病的进展和复发目的.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近几年半夏在我院临床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 通过对近几年来中药半夏在我院门诊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为规范中药半夏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我院2015年-2017年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及使用了半夏的中药饮片处方,并对其进行一般性描述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含半夏的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总中药饮片处方量的19.54%;患者年龄分布情况随年龄增长呈高度集中趋势,半夏单剂量在《药典》规定范围3~9 g的处方占比96.48%,单剂量超范围使用处方占比3.44%;我院门诊科室使用半夏的频次以中医内科门诊应用多.结论 中药半夏作为温化寒痰药,在我院门诊的临床应用情况基本合理.

    作者:郑明井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脑为元神之府”对深层心理学的贡献

    李时珍“脑为元神之府”学说的学术意义可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明确提出“元神”的概念,拓展了中医学关于“神”的认识,揭示了人的神包含先天元神与后天识神两个领域.第二, “脑为元神之府”是中医和道家养生的纲领,养生之要在于调神,所谓调神就是排除识神的过度干扰,使元神的活动得以恢复.第三,元神这一概念的提出,说明中国学者早认识现代心理学所说的“无意识”的存在,比弗洛伊德的学说早七百余年,是对心理学、特别是深层心理学的重要贡献.

    作者:刘宏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肾气丸在脑梗塞二级预防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肾气丸在脑梗塞肾气亏虚证二级预防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脑梗塞肾气亏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40例,基础治疗包括饮食调节,适度有氧运动,降糖、调脂、降压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予口服肾气丸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予口服阿司匹林片治疗,比较2组的1年累积复发率及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卒中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NIHS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肾气丸能明显降低脑梗塞肾气亏虚证患者的卒中复发率,改善NIHSS评分.

    作者:李锐争;林家坤;李哲仁;周云彪;甘健;许康春;李志峰;胡亚萍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马纯政治疗胃癌经验浅谈

    胃癌目前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中医药在胃癌的治疗中越来越重要.马纯政教授行医30载,在治疗胃癌中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认为胃癌是正气不足,毒邪内聚所引起,在治疗上益气解毒法贯穿始终,同时重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作者:冯保荣;徐伟玲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研究MDT模式在肿瘤科中西医结合类别临床规培教学中的优势

    目的 探讨MDT教学模式对比传统LBL教学模式在肿瘤科临床规培医师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50名在青岛市中医医院肿瘤科进行临床规培的中西医结合类别医师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MDT教学模式)25名和对照组(传统LBL教学模式)25名,对比2组规培医师出科时的理论、临床实践考试成绩和他们的教学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的理论及实践考试成绩分别为(85.5士6.6)分和(89.2士6.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士5.1)分和(80.4士4.8)分(P<0.05).试验组的教学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DT教学模式应用于肿瘤科的教学中,可以显著提升临床规培医师的理论水平及临床处置能力,值得在临床各教研室进行推广应用,以此培养更优秀的医师走进临床.

    作者:高志棣;臧建华;熊顺兴;赵克欣;秦晨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效果.方法 脾虚气滞证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患者予以参苓白术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评分.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后效果较好,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李佳;韩立娜;刘冬梅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中医学传承的探析和思考

    笔者通过探析中医学传承的形式、内容及各自的特点,提出几点关于中医学传承工作的思考.名老中医是当前中医药临床与学术领域的杰出代表,是联系传统和实现中医发展的灵魂.要做好中医学的传承和发扬工作,当务之急是要积极充分地继承好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

    作者:董峰;李晓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刘鸿恩辨病以虚为重的思想源流探析

    刘鸿恩,清代河南医家,著有《医门八法》流传.他在书中提出辨病应以“表里、虚实、寒热、阴阳”为主,在“八法”的辨病基础上,强调“虚、实”为要,并特别关注对“虚”的辨病.他认为“虚”指的是机体多因气血亏耗波及五脏,致使五脏“藏”的功能受到影响后,内伤杂病多以“虚”为外在表现,并于此提出“五脏皆无实证”的立论.故他在论述疾病上多着眼于从五脏的整体功能考虑,重视补“虚”.关于他辨病重“虚”的思路,通过研习其著作发现来源有二:一是基于《内经》中五脏主“藏”,失“藏”多“虚”的观点;二是清朝年间医家治肝多从肝的整体功能出发,多滋阴养肝.

    作者:莫为;徐江雁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浅谈补中益气汤治疗皮肤病

    基于脾胃理论探讨了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皮肤病的理论依据:皮肤病的润泽有赖于脾胃输布水谷精微;健脾除湿是皮肤病治疗的根本大法之一.本文基于上述理论分析了补中益气汤治疗皮肤病的机制和适应证,并列举了3个补中益气汤化裁治疗的皮肤病案例,为从脾胃理论和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皮肤病提供理论支持和临床参考.

    作者:邓碧云;姜枫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外科正宗》消风散治疗皮肤病研究进展

    目的 梳理《外科正宗》中消风散治疗皮肤病的新研究进展,以明确消风散用于治疗各类皮肤病的疗效,以及其现代作用机制,探索出消风散适用的病症.方法 通过现代文献研究探讨消风散运用于治疗皮肤病的临床疗效,及其与所治病症的内在联系.结果 现代对于消风散的临床研究显示,其对荨麻疹、湿疹、玫瑰糠疹、激素依赖性皮炎、痤疮等疾病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形式可采用汤剂或配合多种外治法如擦剂、熏洗、针灸、紫外线照射、西药等;实验研究表明,消风散及其主要单味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调节免疫等作用;并且在治疗其它领域疾病方面也值得更加深入的研究.结论 消风散对于各类具有风、湿、热性质的皮肤病均适用,且可推广至其它领域的疾病.

    作者:王海亮;李长慧;刘庆楠;唐鹏;景瑛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以中医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为导向的中医诊断学实践技能课程构建

    自2016年开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了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实证研究.针对第一阶段中对实践基本技能的要求,我校尝试重新构建中医诊断学实践课中舌诊、脉诊、病史采集三部分内容.本文详细介绍课程内容及实施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提高了考核成绩、强化了学生临床操作技能基本功,取得了相对满意的教学效果.

    作者:于晓飞;王科军;董正平;叶蕾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喻昌《医门法律》医德思想及其养成

    当今国内医患关系严峻,医德医风建设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内容.然树立医德医风须实现传统医学人文中道德内涵的复归.本文通过对喻昌《医门法律》一书进行分析,对其医德思想进行归纳总结,并从文化、环境、临床等方面对其医德思想的养成进行分析,为树立医德医风提供借鉴.

    作者:钟礼韬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丹栀逍遥散治疗广泛性焦虑症(障碍)肝郁化火型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加减丹栀逍遥散治疗肝郁化火型广泛性焦虑症(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肝郁化火型广泛性焦虑症(障碍)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h=40).对照组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观察组给予丹栀逍遥散加减方治疗.采用汉密顿焦虑评分量表(HAMA)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症状改善情况,并根据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的HAMA及S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HAMA及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减丹栀逍遥散治疗肝郁化火型广泛性焦虑症(障碍),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和使用.

    作者:施丹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中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和评价性调查

    目的 了解我校中医学专业学生对预防医学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及需求状况,以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以内蒙古医科大学2015级中医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对预防医学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及需求性进行调查.结果 77.8%的学生对于教师对教学进度的把握满意,对于授课方式的满意度为73.5%;认为需要增加案例教学及增加过程考核比重的学生分别占89.7%和74.4%;有75.2%的学生认为需要增加社区或疾控中心见习.结论 中医学专业学生对于预防医学课程设置基本满意,但仍需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作者:苏志刚;张楠;牛丽薇;迟宝峰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的效果分析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团队在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了翻转课堂教学的模式,深受学生喜爱并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为进一步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效果,本团队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维度进行了课堂观察,内容包括学生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及对核心知识的掌握程度,并请学生对该教学模式做了主观评价.结果分析表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热情,并受到学生的喜爱.

    作者:李华;王晓玲;胡旭东;闫晓风;叶(目亭)杰;孙祝美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宣上畅中渗下法治疗痰湿质慢性支气管炎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宣上畅中渗下法治疗痰湿质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痰湿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宣上畅中渗下法治疗,2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治疗后6个月随访.观察2组治疗前与治疗后、随访6个月时痰湿体质评分及疗效.结果 2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治疗后、随访6个月时痰湿体质评分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随访6个月时痰湿体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6.67%,死亡率3.33%,临床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复发率20%,死亡率10%,临床总有效率83.33%,2组复发率、死亡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宣上畅中渗下法能有效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痰湿体质偏向,达到减缓疾病的进展和复发目的.

    作者:孙素华;张俊远;刘青菊;杨洪娟;尚连勇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动物类中药鉴定技术研究进展

    动物药是中医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其疗效显著,经济效益可观,但市场上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现象泛滥,对动物药的品质鉴别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近二十年来动物药鉴别技术和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动物药的质量控制和市场规范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者:许燕;肖洪贺;段双蕊;谢明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影响

    目的 分析接受腹部手术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产生的影响.方法 随机在2016年1月-2017年6月于我院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选择30例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护理方案实施临床护理,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实施护理,对比分析2组的护理疗效.结果 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首次排便、排气以及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腹部手术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正常的胃肠功能.

    作者:周带红;周发汉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引起的严重和危害性大的一种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表现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实践结果表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有着明显的优势;本文从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认识,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中成药及复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朱丽娜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中医综合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中医综合方案治疗颈肩腰腿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颈肩腰腿痛患者分为2组,分别接受中医针灸治疗(对照组25例)及中医综合方案治疗(观察组25例),对比2组患者疗效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0% (24/25)高于对照组患者76.0% (19/25)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关节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中医综合方案相较于单纯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效果更好,患者疼痛缓解更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邹红顺;黄纪栋;彭平娟 刊期: 2018年第17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