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喻昌《医门法律》医德思想及其养成

钟礼韬

关键词:喻昌, 医门法律, 医德戒律, 医德
摘要:当今国内医患关系严峻,医德医风建设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内容.然树立医德医风须实现传统医学人文中道德内涵的复归.本文通过对喻昌《医门法律》一书进行分析,对其医德思想进行归纳总结,并从文化、环境、临床等方面对其医德思想的养成进行分析,为树立医德医风提供借鉴.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刀联合吡罗西康贴片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针刀联合吡罗西康贴片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刀联合吡罗西康贴片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封闭注射联合吡罗西康贴片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93.3% (28/30),对照组治愈率为56.7% (17/30),治疗组复发率为3.6%,对照组复发率为41.2%,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刀联合吡罗西康贴片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疗效优于封闭注射联合吡罗西康贴片,复发率低.

    作者:马苏杰;张建福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微课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思索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和中医诊断学自身的特点,现今高校课程设置已经不能满足中医诊断学教学的需求.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有其独特的优势,如趣味性、简单性、易记忆,可以有效弥补教学中的不足,并受到师生的欢迎.本文旨在介绍微课的特点及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应用反思,为微课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作者:何磊;崔利宏;程凯;卢旻;樊尊峰;车志英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混合痔术后应用复方荆芥熏洗剂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混合痔术后复方荆芥熏洗剂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术后给予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治疗;研究组28例,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荆芥熏洗剂熏洗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术后第1天、4天、7天肛门疼痛、肛缘水肿、创面肉芽生长情况.结果 2组术后第1天肛门疼痛、肛缘水肿、创面肉芽生长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术后第4、7天肛门疼痛、肛缘水肿、创面肉芽生长情况差异有显著性(P< 0.05或P< 0.01).结论 混合痔术后复方荆芥熏洗剂的应用具有减轻疼痛、减少水肿、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的作用.

    作者:刘良东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真武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真武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随机抽取9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内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真武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24 h尿蛋白定量、血脂、血浆白蛋白、肾功能、血清IL-8、IL-13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7.78% (44/45),高于对照组82.22% (37/45);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 (6/45),低于对照组33.33% (15/45);24 h尿蛋白定量、血脂、血浆白蛋白、肾功能、血清IL-8等临床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真武汤合当归芍药散能够有效改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症状,改善临床指标,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抗衰调经汤治疗卵巢早衰性月经过少40例

    目的 研究卵巢早衰性月经过少应用抗衰调经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2015年3月-2017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卵巢早衰性月经过少患者中随机选取79例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并依据治疗方法差异分为参照组39例与观察组40例.参照组予以西医人工周期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抗衰调经汤治疗.对2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SH、E2、LH等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窦卵泡数以及卵巢体积恢复情况均优于参照组,且各项指标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卵巢早衰性月经过少患者应用抗衰调经汤治疗的疗效更优,更具推广价值.

    作者:黄日亮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关于提高儿科住院医师医患沟通能力的思考

    医患交流和沟通能力是住院医师培训的重要内容,临床诊疗中应该加强医患交流与沟通能力的培养.本文通过阐述儿科住院医师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探讨目前新入职的住院医师医患沟通能力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改善儿科住院医师医患沟通能力的有效措施.

    作者:岳冬梅;王佳贺;刘畅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胃复安穴位注射足三里防治肺癌化疗后胃肠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胃复安穴位注射足三里防治肺癌化疗后胃肠反应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2年7月-2015年1月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呼吸科收住的84例肺癌化疗患者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采用格拉司琼治疗,观察组采用胃复安穴位注射足三里治疗,比较2组患者每周期化疗开始后第1~3天胃肠道反应(食欲减退、恶心和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2组化疗开始后第1~2天恶心、呕吐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化疗后第3天恶心、呕吐有效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化疗开始后第1天食欲减退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化疗后第2~3天食欲减退有效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复安穴位注射足三里可有效防治肺癌化疗后胃肠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丁丽萍;李润香;李庆霞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浅谈补中益气汤治疗皮肤病

    基于脾胃理论探讨了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皮肤病的理论依据:皮肤病的润泽有赖于脾胃输布水谷精微;健脾除湿是皮肤病治疗的根本大法之一.本文基于上述理论分析了补中益气汤治疗皮肤病的机制和适应证,并列举了3个补中益气汤化裁治疗的皮肤病案例,为从脾胃理论和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皮肤病提供理论支持和临床参考.

    作者:邓碧云;姜枫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肾气丸在脑梗塞二级预防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肾气丸在脑梗塞肾气亏虚证二级预防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脑梗塞肾气亏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40例,基础治疗包括饮食调节,适度有氧运动,降糖、调脂、降压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予口服肾气丸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予口服阿司匹林片治疗,比较2组的1年累积复发率及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卒中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NIHS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肾气丸能明显降低脑梗塞肾气亏虚证患者的卒中复发率,改善NIHSS评分.

    作者:李锐争;林家坤;李哲仁;周云彪;甘健;许康春;李志峰;胡亚萍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不同方法炮制人中黄与甘草镇痛抗炎镇咳药理作用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传统与新方法炮制的人中黄与甘草的镇痛、抗炎、镇咳药理作用的差异,探讨人中黄的炮制目的,验证新法炮制人中黄的可行性.方法 以甘草为阳性对照,醋酸扭体法比较镇痛作用;小鼠耳肿胀法比较抗炎作用;氨水致小鼠咳嗽法比较镇咳作用.结果 同等剂量下,与空白组比较,传统法炮制人中黄组(P<0.01)及新法炮制人中黄中剂量组(P<0.001)可显著减少小鼠扭体次数,抑制醋酸致小鼠疼痛反应;传统法炮制人中黄组、新法炮制人中黄中剂量组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与空白组比较均无抑制作用;传统法炮制人中黄组(P<0.05)、新法炮制人中黄中剂量组(P<0.001)与空白组比较可显著减少咳嗽次数.传统法炮制人中黄组(P<0.01)及新法炮制人中黄中剂量组(P<0.001)与甘草组比较扭体次数明显减少;与甘草组比较,传统法炮制人中黄组镇咳作用显著减弱(P<0.001),新法炮制人中黄中剂量组镇咳作用无显著差异(P>0.05).与传统法炮制人中黄组比较,新法炮制人中黄中剂量组咳嗽次数显著减少(P<0.001).结论 甘草经传统法及新法炮制成人中黄后,镇痛作用显著增强,抗炎作用减弱,新法炮制人中黄镇咳作用略有增强,传统法炮制的人中黄镇咳作用显著减弱;与传统法比较,新法炮制人中黄可达到更好的镇痛、镇咳作用.

    作者:夏云岭;王胜超;张悦;陈祎甜;张江山;张振凌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的效果分析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团队在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了翻转课堂教学的模式,深受学生喜爱并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为进一步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效果,本团队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维度进行了课堂观察,内容包括学生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及对核心知识的掌握程度,并请学生对该教学模式做了主观评价.结果分析表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热情,并受到学生的喜爱.

    作者:李华;王晓玲;胡旭东;闫晓风;叶(目亭)杰;孙祝美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通识教育视域下的中医药院校入学教育探索——以新媒体平台实践为例

    与综合类大学相比,中医药院校的学生群体的学业压力相对更繁重,入学时的公共教育课程相对更少.在中医药大学生入学时对其进行立体前导式的入学教育,培养中医药大学生适当的文化素养及个人综合素质,对其未来的个人发展尤为重要.该课题以新媒体平台实践为例,结合中医药传统文化,对中医药院校入学教育进行了大胆探索,并提出了一些可以应用新媒体的实践方法,可为入学教育的创新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韩雅俊;戴冰星;崔亚超;王宗辉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喻昌《医门法律》医德思想及其养成

    当今国内医患关系严峻,医德医风建设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内容.然树立医德医风须实现传统医学人文中道德内涵的复归.本文通过对喻昌《医门法律》一书进行分析,对其医德思想进行归纳总结,并从文化、环境、临床等方面对其医德思想的养成进行分析,为树立医德医风提供借鉴.

    作者:钟礼韬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学术期刊中《黄帝内经》书名英译版本探析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理论传统医学经典奠基之作,充分揭示了中医学的生命观、思维和认知方法,其构建的理论体系和医疗模式至今仍被传统医药学广泛运用和西方医学借鉴.中医翻译对于中医学术思想的外向国际传播有着重要影响.然而,译文中部分重要的中医专有名词术语的英译并不完全符合中医英语英译国际标准化.本文选取了近年学术期刊中具有代表性的九种《黄帝内经》书名英译版本“Yellow Emperor's Canon of Medicine”“YellowEmperor's Inner Canon”“The Canon of Medicine”“Orthodox classics of Huangdi”“Huangdi Neijing”“Veijing”“Huang Di Nei Jing”“Nei Jing”“Huangdi's internal classic”,拟通过比较分析和综合论证等研究方法对书名英译进行定向对比探究,以促进中医英语专业术语的英译国际标准化的发展.

    作者:秦元刚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吴伟温阳活血利水法治疗心力衰竭经验初探

    吴伟是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吴伟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心力衰竭就是其擅长治疗的病种之一.其师从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广东省名老中医黄衍寿教授,并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以阴阳为纲,将慢性心力衰竭简化为两类证候,其一为气阴虚血瘀水停,其二为气阳虚血瘀水停.心气(阳)虚是慢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病理关键,常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治疗,基本方剂为《伤寒论》中的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本文通过一个临床典型案例加以说明.

    作者:王士超;刘芳;皮建彬;王嵩;褚庆民;张威;温俊茂;李荣;吴辉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中西结合治疗糖尿病气阴两虚型临床观察

    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6月选取所在科室54例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抽签分类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7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评估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糖改善情况、证候积分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糖改善情况、证候积分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更好,P<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血糖指标、证候积分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较好,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舒光辉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近几年半夏在我院临床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 通过对近几年来中药半夏在我院门诊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为规范中药半夏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我院2015年-2017年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及使用了半夏的中药饮片处方,并对其进行一般性描述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含半夏的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总中药饮片处方量的19.54%;患者年龄分布情况随年龄增长呈高度集中趋势,半夏单剂量在《药典》规定范围3~9 g的处方占比96.48%,单剂量超范围使用处方占比3.44%;我院门诊科室使用半夏的频次以中医内科门诊应用多.结论 中药半夏作为温化寒痰药,在我院门诊的临床应用情况基本合理.

    作者:郑明井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中医梦诊在神经衰弱症中的应用初探

    梦诊源于《黄帝内经》,经过后世医家的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而神经衰弱症多以失眠多梦为主要表现,因此我们可以将梦诊作为一种辅助诊法对神经衰弱症进行辨证治疗:依阴阳定虚实,判别病性;据五行分脏腑,确定病位;由症状辨证型,选取方药.

    作者:李选;陈静;张继红;贾成祥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刘志龙临证特色管窥

    刘志龙的临证特色可归纳为:重视经方,善抓“证眼”;擅用经方,不避时方;阐明药势,直达病所;擅长守法,灵活变方.刘志龙认为抓住“证眼”乃经方临床活用的基本要素,可居经方活用的领导地位,可使经方深入浅出地运用于临床,使用者亦可达见微知著之境,抓住“证眼”,即掌握经方方证的证候特征,只要证候特征与经方方证相符,处方便可信手拈来,可不受后世创立的诸种辨证方法的限制.这是用好经方的一条捷径.

    作者:黎崇裕;刘志龙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中国医学史形成性考核方式探讨与实践

    中国医学史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其采用形成性评价的考核方式,更加有利于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提高.在对该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探索与实践中,河南中医药大学医学史教研室根据课程性质和形成性评价的考核原则,做好考核内容的设计,将考核和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结合起来,采用书面考核和口头考核的方法,增加学生互评、自评和小组评价等环节,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田艳霞 刊期: 2018年第17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