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通识教育视域下的中医药院校入学教育探索——以新媒体平台实践为例

韩雅俊;戴冰星;崔亚超;王宗辉

关键词:通识教育, 入学教育, 中医药院校, 新媒体
摘要:与综合类大学相比,中医药院校的学生群体的学业压力相对更繁重,入学时的公共教育课程相对更少.在中医药大学生入学时对其进行立体前导式的入学教育,培养中医药大学生适当的文化素养及个人综合素质,对其未来的个人发展尤为重要.该课题以新媒体平台实践为例,结合中医药传统文化,对中医药院校入学教育进行了大胆探索,并提出了一些可以应用新媒体的实践方法,可为入学教育的创新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82)应用“眠五针”穴位埋线治疗失眠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应用“眠五针”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顽固性失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眠五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口服唑吡坦治疗,首次剂量为5mg/d,大剂量为10mg/d.1个疗程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26/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19/3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眠五针”埋线为主治疗顽固性失眠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口服唑吡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娟娟;杨才德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中国医学史形成性考核方式探讨与实践

    中国医学史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其采用形成性评价的考核方式,更加有利于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提高.在对该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探索与实践中,河南中医药大学医学史教研室根据课程性质和形成性评价的考核原则,做好考核内容的设计,将考核和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结合起来,采用书面考核和口头考核的方法,增加学生互评、自评和小组评价等环节,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田艳霞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中医梦诊在神经衰弱症中的应用初探

    梦诊源于《黄帝内经》,经过后世医家的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而神经衰弱症多以失眠多梦为主要表现,因此我们可以将梦诊作为一种辅助诊法对神经衰弱症进行辨证治疗:依阴阳定虚实,判别病性;据五行分脏腑,确定病位;由症状辨证型,选取方药.

    作者:李选;陈静;张继红;贾成祥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以中医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为导向的中医诊断学实践技能课程构建

    自2016年开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了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实证研究.针对第一阶段中对实践基本技能的要求,我校尝试重新构建中医诊断学实践课中舌诊、脉诊、病史采集三部分内容.本文详细介绍课程内容及实施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提高了考核成绩、强化了学生临床操作技能基本功,取得了相对满意的教学效果.

    作者:于晓飞;王科军;董正平;叶蕾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逍遥散加生物反馈对慢性功能性便秘伴焦虑抑郁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逍遥散加生物反馈对慢性功能性便秘伴焦虑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科门诊就诊的慢性功能性便秘伴焦虑抑郁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口服逍遥散+生物反馈治疗)与对照组(口服黛力新+生物反馈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的排便情况和焦虑抑郁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排便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焦虑抑郁的改善情况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逍遥散加生物反馈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伴焦虑抑郁患者效果满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刘经州;刘宝林;高英杰;杨红群;贾国璞;谢双喜;宋春侠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实施中西结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8月我院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42例,均分2组后予以临床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临床护理,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对两种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使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实施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予以使用.

    作者:梁海华;陈华香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清热解郁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睡眠障碍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清热解郁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伴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受试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6例.对照组按反流性食管炎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清热解郁汤中药汤剂治疗.6周后观察患者反酸次数及程度、睡眠质量,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为91.3%,与对照组(87.5%)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组反酸次数及程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改善更加明显(P<0.05).但对照组睡眠情况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而观察组患者睡眠情况明显改善(P<0.05).结论 清热解郁法联合兰索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伴睡眠障碍的疗效优于单用兰索拉唑治疗.

    作者:周文博;黎明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研究MDT模式在肿瘤科中西医结合类别临床规培教学中的优势

    目的 探讨MDT教学模式对比传统LBL教学模式在肿瘤科临床规培医师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50名在青岛市中医医院肿瘤科进行临床规培的中西医结合类别医师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MDT教学模式)25名和对照组(传统LBL教学模式)25名,对比2组规培医师出科时的理论、临床实践考试成绩和他们的教学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的理论及实践考试成绩分别为(85.5士6.6)分和(89.2士6.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士5.1)分和(80.4士4.8)分(P<0.05).试验组的教学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DT教学模式应用于肿瘤科的教学中,可以显著提升临床规培医师的理论水平及临床处置能力,值得在临床各教研室进行推广应用,以此培养更优秀的医师走进临床.

    作者:高志棣;臧建华;熊顺兴;赵克欣;秦晨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微课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思索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和中医诊断学自身的特点,现今高校课程设置已经不能满足中医诊断学教学的需求.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有其独特的优势,如趣味性、简单性、易记忆,可以有效弥补教学中的不足,并受到师生的欢迎.本文旨在介绍微课的特点及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应用反思,为微课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作者:何磊;崔利宏;程凯;卢旻;樊尊峰;车志英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效果.方法 脾虚气滞证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患者予以参苓白术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评分.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后效果较好,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李佳;韩立娜;刘冬梅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针刀联合吡罗西康贴片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针刀联合吡罗西康贴片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刀联合吡罗西康贴片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封闭注射联合吡罗西康贴片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93.3% (28/30),对照组治愈率为56.7% (17/30),治疗组复发率为3.6%,对照组复发率为41.2%,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刀联合吡罗西康贴片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疗效优于封闭注射联合吡罗西康贴片,复发率低.

    作者:马苏杰;张建福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思政教育融入针灸专业课程教育探析

    本文通过论述中医高等院校中医针灸专业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探索思政教育进入针灸专业课堂的具体举措,包括针灸医籍中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的研究和中国针灸国际化进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中医专业教育中来,能够实现中医药专业教育、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多重效果,既是专业教育的需要,又是思政教育的趋势.

    作者:李明月;徐一兰;陈波;尚秀葵;韩晓捷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电针对认知障碍大鼠督脉红外温度的影响

    目的 观察电针督脉穴对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督脉红外温度的影响.方法 27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法,制备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模型,连续电针神庭、百会穴7d,Morris水迷宫测定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红外热像仪检测各组大鼠督脉温度.结果 干预7d后,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定位航行逃避潜伏期缩短(P<0.01)、空间搜索目标象限游泳时间百分比增加(P<0.05);同时,电针组大鼠督脉经线及大椎穴红外温度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 电针督脉穴能改善脑缺血诱发的督脉经穴温度下降的情况,提高认知障碍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萨喆燕;黄倩茹;潘晓华;万隆;王张颖;许金森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不同方法炮制人中黄与甘草镇痛抗炎镇咳药理作用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传统与新方法炮制的人中黄与甘草的镇痛、抗炎、镇咳药理作用的差异,探讨人中黄的炮制目的,验证新法炮制人中黄的可行性.方法 以甘草为阳性对照,醋酸扭体法比较镇痛作用;小鼠耳肿胀法比较抗炎作用;氨水致小鼠咳嗽法比较镇咳作用.结果 同等剂量下,与空白组比较,传统法炮制人中黄组(P<0.01)及新法炮制人中黄中剂量组(P<0.001)可显著减少小鼠扭体次数,抑制醋酸致小鼠疼痛反应;传统法炮制人中黄组、新法炮制人中黄中剂量组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与空白组比较均无抑制作用;传统法炮制人中黄组(P<0.05)、新法炮制人中黄中剂量组(P<0.001)与空白组比较可显著减少咳嗽次数.传统法炮制人中黄组(P<0.01)及新法炮制人中黄中剂量组(P<0.001)与甘草组比较扭体次数明显减少;与甘草组比较,传统法炮制人中黄组镇咳作用显著减弱(P<0.001),新法炮制人中黄中剂量组镇咳作用无显著差异(P>0.05).与传统法炮制人中黄组比较,新法炮制人中黄中剂量组咳嗽次数显著减少(P<0.001).结论 甘草经传统法及新法炮制成人中黄后,镇痛作用显著增强,抗炎作用减弱,新法炮制人中黄镇咳作用略有增强,传统法炮制的人中黄镇咳作用显著减弱;与传统法比较,新法炮制人中黄可达到更好的镇痛、镇咳作用.

    作者:夏云岭;王胜超;张悦;陈祎甜;张江山;张振凌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中医本科临床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结归纳南京中医药大学在解决中医本科专业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着力提升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方面的经验.从优化临床课程设计、建立高水平临床师资队伍、加强教学基础条件建设、完善教学管理机制等方面着手,系统构建了中医本科临床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为医教协同背景下深入推进中医本科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作者:高锦飚;徐俊良;黄桂成;韩旭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内服肾炎4号方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内服肾炎4号方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选取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内服肾炎4号方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进行单纯基础治疗.比较2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肾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内服肾炎4号方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确切,可减轻临床症状,降低血尿素氮、血肌酐,从而推迟透析和肾移植时间.

    作者:张时文;黄琳;卢伟;吴鹏;刘瑜;吴建欣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坤泰胶囊治疗卵巢早衰5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坤泰胶囊治疗卵巢早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卵巢早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给予坤泰胶囊口服,对照组(50例,后脱落8例)口服克龄蒙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性激素变化情况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FSH、LH和E2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FSH、LH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E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对照组E2水平高于观察组,FSH、LH水平低于观察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后的低雌激素症状及骨质疏松症状的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后月经恢复情况明显好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明显低于观察组,且不良反应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坤泰胶囊治疗卵巢早衰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克龄蒙相当,依从性更好,不良反应少,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王冬芹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补肾活血中药干预多囊卵巢综合征致不孕症的Meta分析

    目的 对近10年来补肾活血中药干预多囊卵巢综合征致不孕症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以期评价补肾活血类中药干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以“补肾活血(reinforcing kidney and activating blood)”“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infertility)”等为主题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Medline、SpringerLink等中检索含有补肾活血类中药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试验,并对文献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22篇临床研究文献入选,其中18篇文献为补肾活血中药联合西药与西药治疗进行比较,5篇文献为单用补肾活血中药与西药治疗进行比较.①补肾活血中药+西药组与西药组比较:在总有效率方面,18篇RCT文献总有效例数分别为729/863,422/693,异质性检验x2=18.44,合并效应值OR=3.83,95%置信区间[2.95,4.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妊娠率方面,妊娠例数分别为438/863,210/693,异质性检验x2=30.46,合并效应值OR=2.83,95%置信区间[2.06,3.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补肾活血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在总有效率方面,5篇RCT文献总有效例数分别为97/137,90/132,异质性检验x2=8.42,合并效应值OR=1.10,95%置信区间[0.65,1.87],无统计学差异;在妊娠率方面,总妊娠例数分别为45/137,26/132,异质性检验x2=2.89,合并效应值OR=2.22,95%置信区间[1.24,3.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在安全性方面,10篇RCT文献报道不良反应例数在补肾活血中药+西药组与西药组中分别为23/412,57/319,异质性检验x2=18.32,合并效应值OR=0.26,95%置信区间[0.09,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补肾活血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及妊娠方面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且中西药联合应用安全性要明显高于西药单用;而补肾活血中药单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上与西药比较无明显优势,但在妊娠率上有明显优势,但是由于纳入文献数量较少且文献质量评分较低,其有效性需要进一步观察及验证.

    作者:徐丽芳;李鹏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真武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真武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随机抽取9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内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真武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24 h尿蛋白定量、血脂、血浆白蛋白、肾功能、血清IL-8、IL-13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7.78% (44/45),高于对照组82.22% (37/45);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 (6/45),低于对照组33.33% (15/45);24 h尿蛋白定量、血脂、血浆白蛋白、肾功能、血清IL-8等临床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真武汤合当归芍药散能够有效改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症状,改善临床指标,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刘志龙临证特色管窥

    刘志龙的临证特色可归纳为:重视经方,善抓“证眼”;擅用经方,不避时方;阐明药势,直达病所;擅长守法,灵活变方.刘志龙认为抓住“证眼”乃经方临床活用的基本要素,可居经方活用的领导地位,可使经方深入浅出地运用于临床,使用者亦可达见微知著之境,抓住“证眼”,即掌握经方方证的证候特征,只要证候特征与经方方证相符,处方便可信手拈来,可不受后世创立的诸种辨证方法的限制.这是用好经方的一条捷径.

    作者:黎崇裕;刘志龙 刊期: 2018年第17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