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经州;刘宝林;高英杰;杨红群;贾国璞;谢双喜;宋春侠
为了提高药物化学教学质量,丰富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针对过去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在药物化学理论教学中开展PBL+TBL联合教学模式,该教学改革模式有机地融合了PBL、TBL教学方法,取长补短,既克服了PBL教学中问题过于分散的缺点,又使学生在TBL教学自学阶段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及学习动力.该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杨家强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通过对近几年来中药半夏在我院门诊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为规范中药半夏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我院2015年-2017年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及使用了半夏的中药饮片处方,并对其进行一般性描述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含半夏的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总中药饮片处方量的19.54%;患者年龄分布情况随年龄增长呈高度集中趋势,半夏单剂量在《药典》规定范围3~9 g的处方占比96.48%,单剂量超范围使用处方占比3.44%;我院门诊科室使用半夏的频次以中医内科门诊应用多.结论 中药半夏作为温化寒痰药,在我院门诊的临床应用情况基本合理.
作者:郑明井 刊期: 2018年第17期
吴伟是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吴伟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心力衰竭就是其擅长治疗的病种之一.其师从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广东省名老中医黄衍寿教授,并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以阴阳为纲,将慢性心力衰竭简化为两类证候,其一为气阴虚血瘀水停,其二为气阳虚血瘀水停.心气(阳)虚是慢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病理关键,常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治疗,基本方剂为《伤寒论》中的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本文通过一个临床典型案例加以说明.
作者:王士超;刘芳;皮建彬;王嵩;褚庆民;张威;温俊茂;李荣;吴辉 刊期: 2018年第17期
刘鸿恩,清代河南医家,著有《医门八法》流传.他在书中提出辨病应以“表里、虚实、寒热、阴阳”为主,在“八法”的辨病基础上,强调“虚、实”为要,并特别关注对“虚”的辨病.他认为“虚”指的是机体多因气血亏耗波及五脏,致使五脏“藏”的功能受到影响后,内伤杂病多以“虚”为外在表现,并于此提出“五脏皆无实证”的立论.故他在论述疾病上多着眼于从五脏的整体功能考虑,重视补“虚”.关于他辨病重“虚”的思路,通过研习其著作发现来源有二:一是基于《内经》中五脏主“藏”,失“藏”多“虚”的观点;二是清朝年间医家治肝多从肝的整体功能出发,多滋阴养肝.
作者:莫为;徐江雁 刊期: 2018年第17期
当今国内医患关系严峻,医德医风建设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内容.然树立医德医风须实现传统医学人文中道德内涵的复归.本文通过对喻昌《医门法律》一书进行分析,对其医德思想进行归纳总结,并从文化、环境、临床等方面对其医德思想的养成进行分析,为树立医德医风提供借鉴.
作者:钟礼韬 刊期: 2018年第17期
医学类大学作为我国的高等教育部门,迫切需要在妇产科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树立开放式课堂的教学观念;选择多元化的带教模式,例如案例式教学法、PBL教学法、翻转课堂、临床路径、启发式教学法等.分析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点、适应群体,根据具体授课情况展开运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技术过硬的妇产科临床医生满足人民群众的就诊需求.
作者:李潇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卵巢早衰性月经过少应用抗衰调经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2015年3月-2017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卵巢早衰性月经过少患者中随机选取79例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并依据治疗方法差异分为参照组39例与观察组40例.参照组予以西医人工周期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抗衰调经汤治疗.对2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SH、E2、LH等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窦卵泡数以及卵巢体积恢复情况均优于参照组,且各项指标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卵巢早衰性月经过少患者应用抗衰调经汤治疗的疗效更优,更具推广价值.
作者:黄日亮 刊期: 2018年第17期
小柴胡汤配伍灵活,应用广泛.本文主要研究小柴胡汤对产后郁冒、便秘、呕吐的作用原理、治疗作用,与产后脉证的关系以及一些体会.中医认为产后郁冒是影响产妇身心健康的疾病之一.多因新产失血过多,气随血脱,营卫虚不能固护肌表,寒邪乘虚侵袭肌表,腠理闭塞,卫气郁不能上宣外达,故而郁冒发热.本文旨在从中医理论出发,运用小柴胡汤治疗产后郁冒,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龚红红;王文娜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MDT教学模式对比传统LBL教学模式在肿瘤科临床规培医师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50名在青岛市中医医院肿瘤科进行临床规培的中西医结合类别医师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MDT教学模式)25名和对照组(传统LBL教学模式)25名,对比2组规培医师出科时的理论、临床实践考试成绩和他们的教学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的理论及实践考试成绩分别为(85.5士6.6)分和(89.2士6.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士5.1)分和(80.4士4.8)分(P<0.05).试验组的教学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DT教学模式应用于肿瘤科的教学中,可以显著提升临床规培医师的理论水平及临床处置能力,值得在临床各教研室进行推广应用,以此培养更优秀的医师走进临床.
作者:高志棣;臧建华;熊顺兴;赵克欣;秦晨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壮药酊联合手指点穴对37例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患者的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言语不利、口舌喎斜等主要症状的疗效.方法 将74例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壮药酊联合手指点穴观察组37例,阿司匹林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照组37例,各组疗程均为3周,治疗1个疗程.观察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言语不利、口舌喎斜等主要症状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在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言语不利的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壮药酊联合手指点穴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患者,在主要症状改善方面优于药物对照组.
作者:潘小凤;陆廷信;韦月梅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电针督脉穴对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督脉红外温度的影响.方法 27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法,制备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模型,连续电针神庭、百会穴7d,Morris水迷宫测定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红外热像仪检测各组大鼠督脉温度.结果 干预7d后,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定位航行逃避潜伏期缩短(P<0.01)、空间搜索目标象限游泳时间百分比增加(P<0.05);同时,电针组大鼠督脉经线及大椎穴红外温度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 电针督脉穴能改善脑缺血诱发的督脉经穴温度下降的情况,提高认知障碍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萨喆燕;黄倩茹;潘晓华;万隆;王张颖;许金森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温针灸联合透明质酸钠注射治疗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接收的14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n=70),对照组采用透明质酸钠注射治疗,观察组采用温针灸联合透明质酸钠注射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90.14±7.47)分高于对照组(84.78±5.25)分,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88.48±8.2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9.73±7.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膝骨关节炎患者使用温针灸联合透明质酸钠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患者的膝骨关节炎疾病的症状有所改善,拥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田会军 刊期: 2018年第17期
梦诊源于《黄帝内经》,经过后世医家的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而神经衰弱症多以失眠多梦为主要表现,因此我们可以将梦诊作为一种辅助诊法对神经衰弱症进行辨证治疗:依阴阳定虚实,判别病性;据五行分脏腑,确定病位;由症状辨证型,选取方药.
作者:李选;陈静;张继红;贾成祥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中医综合方案治疗颈肩腰腿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颈肩腰腿痛患者分为2组,分别接受中医针灸治疗(对照组25例)及中医综合方案治疗(观察组25例),对比2组患者疗效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0% (24/25)高于对照组患者76.0% (19/25)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关节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中医综合方案相较于单纯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效果更好,患者疼痛缓解更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邹红顺;黄纪栋;彭平娟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火龙灸联合穴位贴敷对肾病脾肾阳虚型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肾病脾肾阳虚型水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中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火龙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2组水肿程度、24 h尿量、体重等变化.结果 观察组水肿程度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有效率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24 h尿量显著大于对照组,体重下降明显(P<0.05).结论 火龙灸联合穴位贴敷对肾病脾肾阳虚型水肿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燕 刊期: 2018年第17期
动物药是中医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其疗效显著,经济效益可观,但市场上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现象泛滥,对动物药的品质鉴别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近二十年来动物药鉴别技术和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动物药的质量控制和市场规范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者:许燕;肖洪贺;段双蕊;谢明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加减丹栀逍遥散治疗肝郁化火型广泛性焦虑症(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肝郁化火型广泛性焦虑症(障碍)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h=40).对照组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观察组给予丹栀逍遥散加减方治疗.采用汉密顿焦虑评分量表(HAMA)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症状改善情况,并根据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的HAMA及S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HAMA及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减丹栀逍遥散治疗肝郁化火型广泛性焦虑症(障碍),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和使用.
作者:施丹 刊期: 2018年第17期
汗证,现代医学称之为多汗症,是由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汗液过多分泌的一种疾病.其病理机制复杂,病情容易反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汗证的研究日益加深,并显示出较好疗效,现就汗证命名历史沿革、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做一综述.
作者:陈旭;宁少华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引起的严重和危害性大的一种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表现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实践结果表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有着明显的优势;本文从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认识,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中成药及复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朱丽娜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针灸结合肌内效贴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加肌内效贴布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功能障碍调查表(Roland-Morris)评分和Oswestry腰痛功能障碍指数(ODI)等指标.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Roland-Morri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8周后ODI指数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结合肌内效贴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效果肯定,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安邦;王铁刚;董敏;于晓东;陈广顺;王军 刊期: 2018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