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化学干扰的消除方法

刘圣昔;李斌

关键词:化学干扰, 释放剂, 保护剂, 缓冲剂
摘要: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干扰大体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非光谱干扰,包括电离干扰、物理干扰和化学干扰等,这些干扰作用与火焰光度学的物理、化学过程密切相关;第二类是光谱干扰,包括光谱干扰和背景吸收,它引起待测元素的吸收强度发生变化,导致测量误差.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普遍的干扰是化学干扰,化学干扰是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干扰中主要的干扰来源,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消除和降低的方法也较多.本文介绍化学干扰及其产生、来源及几种消除和降低方法.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原子荧光法同时测定化妆品中铋和汞

    铋化合物作为漂白剂和珠光剂添加在化妆品中,亚硝酸铋是收敛剂,对皮肤有漂白作用;汞同样具有美白的作用,被一些生产者超量添加于化妆品中,汞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众所周知的.现行测定化妆品中汞的标准方法为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此法易受水蒸气的影响,使结果偏高[1];测定铋标准方法为二甲酚橙定性法、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含量低的样品难以定量,且操作繁琐,分析时间长.而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2,3],并改进其消化方法,能节省时间,提高灵敏度,使两元素在测定时采用同一消化液,节省了大量试剂,适于批量快速检测.

    作者:徐保权;郭淑英;边疆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气相色谱法快速分析生活饮用水中三卤甲烷

    目的:研究生活饮用水中三卤甲烷定量快速分析方法.方法:水样直接进样,用毛细管柱色谱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采用内标法定量,可同时测定水中三氯甲烷、一溴二氯甲烷、二溴一氯甲烷和溴仿.结果:三氯甲烷、一溴二氯甲烷、二溴一氯甲烷和溴仿低检出浓度<1 μg/L.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检验要求.结论:方法快速、简便、准确.

    作者:孙润泰;孙晓红;于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浙江省作业场所中苯、甲苯、二甲苯检测能力验证计划结果分析

    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烃类污染物在室内装修、作业场所及环境中大量的存在.这些物质在常温下为带特殊芳香味的无色液体,极易挥发.苯在染料工业、溶剂和粘合剂、农药生产及香料制作的原料等用途广泛,特别在室内装修后也会大量存在.急性苯中毒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轻者表现为兴奋、欣快感、步态不稳、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重者可出现意识模糊.长期反复接触低浓度的苯可引起慢性中毒,对神经系统、造血系统造成损害,白血球、血小板大幅减少.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已确认苯为人类致癌物.因此苯系物的检测是众多的检验机构繁重的任务之一.

    作者:李学梅;赵敏;杨章萍;邱晓枫;姚怀芳;魏根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茶叶中硒

    目的:建立茶叶中硒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测定方法.方法:茶叶经硝酸-高氯酸消化后,在铁氰化钾-盐酸体系中,选用佳测定条件,采用标准曲线法定量分析.结果:该法线性范围为0~120 μg/L,检出限为0.17 μg/L,回收率为88%~112%,相对标准偏差为4.7%~7.7%.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简便、快速,是测定茶叶中硒的理想方法.

    作者:查河霞;于平胜;缪吉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啤酒中微量甲醛的光谱法测定

    目的:建立测定啤酒中微量甲醛的新方法.方法:在酸性条件下将溶解于啤酒中的游离甲醛随水蒸出,与乙酰丙酮作用,生成稳定的黄色化合物2,5-二乙酰基-1,4-二氢卢剔啶,在414 nm处测吸光度,即可得到啤酒中甲醛含量.结果:测定微量甲醛的线性范围为0.0~2.4 μg/ml,样品加标回收率98.4%~100.9%.结论:该法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合啤酒中甲醛的测定.

    作者:熊小莉;陈尚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衢州市2005~2006年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

    目的:为更好地开展食品安全性研究和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了解衢州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初步确定可能被污染的高危食品,为食物中毒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考国家标准方法,采用进口CHROMagar显色培养基,对样本进行食源性致病菌的分离、生化鉴定.结果:2005年至2006年共检测食品样品223份,检出致病菌45株,总检出率20.2%;其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检出率为14.3%(11/77);其次为单增李斯特菌检出16株,检出率为7.17%(16/223);沙门菌检出16株,检出率为7.17%(16/223);副溶血性弧菌检出2株,检出率6.45%(2/31);未检出EHEC O157:H7.结论:衢州市居民主要消费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生肉类食品、水产品和散装熟肉是主要污染食品品种.通过检测,为我市食品安全预警提供可靠数据.

    作者:杨瑞军;金莞尔;张建民;王文英;于丽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齐齐哈尔地区市售鸡蛋的含硒量调查及分析

    目的:随机选取齐齐哈尔地区主要蛋品供应源的几大鸡场蛋鸡所产的鸡蛋,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的蛋清、蛋黄中硒的含量.方法:并计算出鸡蛋的总硒量.结果:齐齐哈尔地区市售鸡蛋的含硒量范围11~15 μg/个.结论:蛋中的硒主要分布在蛋黄.

    作者:陈天舒;崔明坤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nm23-H1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质粒的构建

    目的:制备用于nm23-H1基因m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的质粒标准品.方法:通过PCR扩增出目的片断,纯化后T-A连接至pMD18-T载体,转化宿主菌E.coli DHSα,获得阳性克隆;通过PCR扩增、双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确认重组质粒完整正确;大量抽提重组质粒,测定其拷贝浓度,10倍稀释成梯度标准品,并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结果:nm23-H1基因目的片段成功重组至pMD18-T载体上,获得的重组质粒保持了目的片段的特异性和序列完整性.梯度浓度标准质粒的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循环阈值(Ct)与起始模板量的对数值之间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成功构建了nm23-H1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质粒标准品.

    作者:张传海;刘秋英;金琳;刘格;郭朝万;张美英;王一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检验能力储备的探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涉及范围广,危害性大,在社会上日益被重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介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处理中,担负着主要的职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如何快速准确地查明事件发生的原因,查清事件主要的危害因子,对有效的启动应急预案,防止事件进一步地扩大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些具体情况,对怎样做好应急检测技术的储备,提高检测能力,作一些探讨.

    作者:朱爱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回流消化技术在测定食品蛋白质含量中的应用

    目的:了解回流消化技术在食品蛋白质含量测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动回流消化仪替代国标法蛋白质测定中使用凯氏定氮烧瓶进行消化的方法.由于样品与试剂的反应是在相对密闭的容器内进行,所以在消化过程中分解产生的大量酸雾、硫的氧化物等刺激性气体溶于冷凝水中排出,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分析人员毒害大大减小.结果:实档验结果表明,回流消化法与国标法比较,测定结果基本一致,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测定样品蛋白质含量在1.59%~23.55%之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4%~1.96%(n=5),平均回收率为98.3%.结论:自动回流消化法仪器价格便宜,不需要消毒通风柜,可节约经费开支,消化时间较为缩短,减轻了分析人员的劳动强度,相对提高了工作效率.对基层卫生检验实验室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舒向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快速检测麻疹病毒核酸

    目的: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麻疹病毒核酸,用以建立和推广一种敏感、特异、快速的麻疹检测新技术.方法:TaqMan特异性荧光标记探针法,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和麻疹疑似患者临床标本的检测.结果:FQ-PCR法检测麻疹病毒核酸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本次试验检测灵敏度达0.1 TCID50.在14份麻疹患者咽拭子标本中,有13份标本检出麻疹病毒核酸,从核酸提取至完成检测仅需3 h.结论:FQ-PCR法为麻疹病毒核酸检测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作者:姜明杰;甘云;梁勇;张振国;卢国际;王翠华;李彩云;王蒋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检测方法进展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nteroinvasive Escherichia coli,EIEC)具有侵袭性[1],主要侵犯较大儿童和成人[2],引起人类细菌性痢疾[3].该菌的生化反应很不典型[1].引起的痢疾样腹泻依然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可爆发流行或散发,亦可引起食物中毒(主要是O28ac)[1],由其引起的食物中毒时有报告,因而其病原学的诊断对该病的防治和流行病学调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包芳珍;方叶珍;徐丹戈;高海明;黄世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食品中微量硒的示波极谱法分析条件的研究

    目的:探索碘酸钾极谱体系测定食品中微量硒的方法.方法:采用微分电位溶出仪完成了碘酸钾极谱体系测定食品中微量硒的条件选择,包括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放置时间等.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设计试验,对各试剂用量进行了选择和优化.结果:应用实验选择的方法测定番茄样品中微量硒,所得线性回归方程为Y=12810X+8.7024,r2=0.9996,硒的小检出量为0.08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1.3%,加标回收率为93%~99%.结论:该方法测定食品中微量硒结果满意,该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好,仪器简单,操作简便等特点.

    作者:刘艳;金华丽;陈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5种添加剂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5种添加剂的检测技术.方法:利用反相高效色谱法同时检测饮料、酱菜以及发酵性豆制品中5种添加剂含量.结果:本方法测定食品中5种添加剂,溶液浓度范围在0.5~50 mg/L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达0.999;乙酰磺胺酸钾、苯甲酸、脱氢乙酸、山梨酸、糖精钠小检出浓度分别为0.062,0.074,0.066,0.037,0.105 mg/L;标准偏差均小于5.0%;饮料、酱菜和发酵性豆制品中添加剂的回收率为96.8%~101.6%.结论:方法快速简便,用于实际样品检测,结果令人满意.

    作者:何云亚;陆昱养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铂催化-非散射红外吸收法测定过氧化氢中的总有机碳

    目的:建立测定过氧化氢产品中总有机碳的方法.方法:采用铂催化法对过氧化氢进行自催化处理,非散射红外吸收法测定过氧化氢中的总有机碳含量.结果:样品前处理简单,测定结果准确度高,精密度好,检测限为:0.1 mg/kg.结论:该方法适用于过氧化氢产品中总有机碳的检测.

    作者:王春娥;潘振球;鲁兵;李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实验室内部质控方法及效果比较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是实验室分析人员对分析质量进行自我控制的过程,是保证实验室提供准确可靠分析结果的必要基础,只有作好内部质控才能及时发现随机因素和系统因素对检测工作的影响,以便随时采用相应的纠正措施,确保实验室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作者:王玫;韩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试剂盒法快速测定食品中铝

    目的:建立铝的试剂盒法测定食品中铝的新方法.方法:将食品样品以HNO3-H2O2进行前处理,样液用铝的试剂盒法进行测定.结果:样品中铝浓度在0~0.5 mg/L时,摩尔吸光系数ε=2.9×105 L/mol·cm.检出限为0.5μg,加标回收率95.0%~97.5%,相对标准偏差(RDS)均小于10%.结论:该方法实现了铝的快速测定,方法简便、准确,为测定食品中铝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作者:陈素军;郭郁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不同戊型肝炎病毒检测方法用于无偿献血筛查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无偿献血HEV筛查的必要性和选择适当的方法.方法:使用抗-HEV IgG和抗-HEV IgM检测方法对绍兴市2005年6月至2006年5月3 701份街头无偿献血标本进行检测,对阳性标本进行RT-PCR确认是否为病毒血症.结果:3 701份标本抗-HEV IgG和抗-HEV IgM阳性率分别为29.91%和1.35%,与RT-PCR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0.45%和12.00%.结论:在目前献血人群中确实存在HEV病毒血症,有必要增加相应的检测项目,抗-HEV IgM检测相比抗-HEV IgG检测更适合作为无偿献血人群的HEV筛查方法.

    作者:桑列勇;傅立强;方放;吴士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超市熟食制品的食品安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超市,作为现代流通渠道的代表,正逐渐成为消费者购买食品的主渠道.随着市场经营方式的变革,超市开始设立食品加工场所,提供各类可直接进口的熟食制品,极大地方便了生活、工作节奏日益加快的广大消费者[1].但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媒体及相关部门对超市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的增强,超市熟食制品存在安全隐患的报道却不断见诸于报端.

    作者:胡珍娣;吴清平;张菊梅;郭伟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AA3流动注射仪测定地表水中氰化物

    目的:建立应用AA3流动注射仪测定地表水中氰化物的分析方法.方法:水样(由自动进样器采集)及试剂在蠕动泵的推动下,于密闭的管路中通过分析模块发生完全的化学反应后,进入流动检测池进行光度检测,由数据处理系统自动处理分析数据.结果:在0~0.12 mg/L线性区间内该方法具有线性关系好,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其检出限低.结论:与传统异烟酸一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相比,该方法具有自动进样、分析速率快、试剂耗量低等优点,可应用于大批量常规地表水分析.

    作者:潘双叶;罗宏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