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金华丽;陈华
目的:建立测定过氧化氢产品中总有机碳的方法.方法:采用铂催化法对过氧化氢进行自催化处理,非散射红外吸收法测定过氧化氢中的总有机碳含量.结果:样品前处理简单,测定结果准确度高,精密度好,检测限为:0.1 mg/kg.结论:该方法适用于过氧化氢产品中总有机碳的检测.
作者:王春娥;潘振球;鲁兵;李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应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丙肝病毒核心抗原(HCV-cAg)和抗体(HCV-Ab),了解丙肝病毒核心抗原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研发并由湖南景达基因公司推出的商业化的HCV游离核心抗原试剂盒,对来自入院前或手术前筛查的180例临床样本和24例丙肝或疑似丙肝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HCV-cAg和HCV-Ab检测,阳性者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RNA)证实.结果:180例筛查样本HCV-Ab均为阴性,HCV-cAg阳性2例,其中RT-RNA阳性1例;24例HCV-Ab阳性的样本检出HCV-cAg阳性12例,RT-RNA阳性14例.HCV-cAg与RT-RNA符合率为85.71%(12/14).结论:HCV核心抗原检出时间早于抗体,HCV-cAg检测试剂盒可作为HCV抗体检测的补充试剂,尤其对术前HCV筛查的患者联合应用更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索凤霜;李萍燕;康熙雄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干扰大体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非光谱干扰,包括电离干扰、物理干扰和化学干扰等,这些干扰作用与火焰光度学的物理、化学过程密切相关;第二类是光谱干扰,包括光谱干扰和背景吸收,它引起待测元素的吸收强度发生变化,导致测量误差.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普遍的干扰是化学干扰,化学干扰是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干扰中主要的干扰来源,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消除和降低的方法也较多.本文介绍化学干扰及其产生、来源及几种消除和降低方法.
作者:刘圣昔;李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沙门菌是引起细菌性肠道疾病的重要致病菌之一,属于肠杆菌科,其抗原结构复杂.目前全球已有2 541种血清型报道,并不断有新血清型被加到Kauffmann-White抗原表中[1].
作者:盛跃颖;席曼芳;张曦;陈敏;王刚毅;王小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测定间苯二酚的动力学光度分析法.方法:在硫酸介质中,间苯二酚能灵敏地阻抑高碘酸钾和过氧化氢氧化桔花青的褪色指示反应,在探讨了反应的优化条件和动力学参数后,建立了测定微量间苯二酚的阻抑动力学光度分析新方法.结果:该方法测定间苯二酚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8~22 μg/ml,检出限为0.7μg/ml.对浓度为4.0、16.0μg/ml间苯二酚标准溶液6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6%和0.85%.结论:该方法应用于废水中间苯二酚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作者:陈宁生;傅应强;王胜忠;张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生活饮用水中三卤甲烷定量快速分析方法.方法:水样直接进样,用毛细管柱色谱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采用内标法定量,可同时测定水中三氯甲烷、一溴二氯甲烷、二溴一氯甲烷和溴仿.结果:三氯甲烷、一溴二氯甲烷、二溴一氯甲烷和溴仿低检出浓度<1 μg/L.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检验要求.结论:方法快速、简便、准确.
作者:孙润泰;孙晓红;于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巨泌乳素测定在高泌乳素血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门诊106例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及正常体检者98例的血清进行泌乳素值测定,血清经聚乙二醇(PEG)沉淀后再次测定其泌乳素值,并对两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高泌乳素血症患者血清中,巨泌乳素的检出率为18.9%(20/106),正常对照组中巨泌乳素的检出率为1%(1/98),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单体泌乳素组血清经PEG处理前后的PRL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含有巨泌乳素的血清处理前后的PRL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巨泌乳素是造成高泌乳素血症的常见原因,用PEG沉淀法筛查巨泌乳素是一种有效和实用的方法.在PRL增高的标本中,应用PEG法常规筛查巨泌乳素对提高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准确性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吴颖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通过用霍乱弧菌不定期地对冰箱内保存的微量培养板进行测试,观察不同保存时间微量板对细菌检测结果的影响,探讨微量板佳保存时间.方法:采用霍乱弧菌常规培养法[1]与霍乱弧菌微量板培养法[2]平行实验,比较霍乱弧菌小检出浓度.结果:用两株菌作为测试菌,每月1次共做了6批实验,微量板长保存时间201 d.微量板培养法细菌小检出浓度为100~102 cfu/ml;常规培养法细菌小检出浓度为101~102 cfu/ml,两法对霍乱弧菌检测试验结果的敏感性较为一致.保存长达201 d的微量板未发现有培养基干裂、杂菌污染及颜色改变,并且也未影响检测结果.结论:微量培养板可以用于霍乱弧菌病原检测,结果证实微量板可在冰箱保存6个月以内使用.
作者:吴以华;徐景野;李岳良;王汀;刘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对分离自环境与临床患者的6株MRSA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基因分型.方法:应用多重PCR方法检测该6株金葡菌是否MRSA,然后通过SCCmec typing,MLST,spaA typing,coa typing,AP-PCR,RAPD和ERIC-PCR等多种方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6株金葡菌均为MRSA,均携带Ⅲ型SCCmec,序列型为ST239,spaA型为GkAOMQ,coa型为HI-JKL,AP-PCR,RAPD和ERIC-PCR的指纹图谱均显示其带型一致,来源于同一克隆系,病原上具有高度同源性.结论:MRSA可能通过环境与患者之间传播而引起感染,并且如果该克隆的MRSA携带上毒素基因,则可能爆发非常严重和危险的院内感染.
作者:徐振波;徐小平;梁浩晖;严冰;江鹏飞;石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对基层实验室上送的6株疑似O139霍乱弧菌进行检测及研究.方法:参照1999年《霍乱防治手册》第五版及相关资料进行检测.结果:该6株菌均系与O139霍乱弧菌血清有交叉凝集的麦氏弧菌.结论:该批菌株不是O139霍乱弧菌,而是麦氏弧菌.
作者:章乐怡;李小春;洪程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猪肝中克伦特罗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方法.方法:使用四级串联质谱(MS/MS)的多反应监测(MRM)技术测定.结果:方法线性范围为1.0~50.0 ng/ml(r=0.9995),检出限为0.20 μg/kg,3个浓度的回收率在75.0%~100.0%.结论:该法灵敏、准确,可用于猪肝中克伦特罗残留的分析.
作者:迟少云;杨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建立自动电位滴定法直接测定葡萄酒中游离SO2、总SO2的方法.方法:采用直接取样滴定,电位的突跃取代了淀粉指示剂来判定滴定等当点,测定出葡萄酒中游离SO2、总SO2含量.结果:该方法的变异系数为0.53%~0.76%,游离SO2测定回收率为90.4%~99.4%,总SO2测定与国标法相对相差不超过1.0%.结论:自动电位滴定法无需蒸馏处理,滴定简单准确,自动化性能高,对有色溶液、浑浊以及没有适合指示剂的溶液均可直接滴定.
作者:朱震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应用荧光技术建立测定面制食品中铝的方法.方法:采用微波消解对食品进行前处理,用荧光光度计检测消解液的荧光强度和透射光强度测定铝的含量.结果:方法检出限为0.034μg/ml;在0.01~1.00 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回收率在95.0%~106.4%之间;测定结果相对偏差RSD均在0.72%~1.72%.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干扰少、检出限低,试剂用量少,适用于面制食品中铝的测定.
作者:梅立荣;苏亚娟;吴文广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防腐剂是在食品生产、加工、储存等过程中,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繁殖,以达到延长食品保质期目的的化学合成物.我国对一些防腐剂的使用量和残留量有严格的规定[1].在我国,使用多的防腐剂是苯甲酸和苯甲酸钠、山梨酸和山梨酸钾、脱氢乙酸以及对羟基苯甲酸酯类.这些防腐剂如果过量使用,对人体是十分有害的.因此,一种能够方便、快捷、准确地测定食品中防腐剂含量的方法也就十分重要.
作者:牟冠文;李光浩;海华;姜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实验室试验研究二氧化氯消毒剂杀灭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低有效剂量.方法:依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采用悬液定量试验法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在3%和0.3%牛血清白蛋白条件下,二氧化氯含量分别为15、2 mg/L,作用1 min和10 min对大肠杆菌平均杀灭对数值均>5.00;在3%和0.3%牛血清白蛋白条件下,二氧化氯含量分别为20、6 mg/L,作用1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平均杀灭对数值均>5.00;在3%和0.3%牛血清白蛋白条件下,二氧化氯含量分别为100、60 mg/L,作用5 min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平均杀灭对数值均>5.00.结论:实验室的结果略低于生产企业申报检测时的二氧化氯消毒剂作用浓度,在不同实验室有效剂量也有差异,可能由于二氧化氯生产原料和工艺不同所致,终应以实验数据为准.
作者:李涛;周铁生;张流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卫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家卫生部门肩负起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任,生活饮用水的质量好坏与否紧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活饮用水相关的卫生标准和检验方法也在不断的提高和完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1]和《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5750-85[2](以下合并简称国家标准)是1985年8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1986年10月1日实施的.它是在77版的基础上修订形成的,在20多年后的今天看来某些内容有些不尽完善之处.但在这20多年来,在规范生活饮用水质量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新的标准制订以前,卫生部积极在2001年出台了《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3](以下简称卫生规范),对原标准起到了很好的完善和补充作用,引入了不少新的检测技术,相应地对个别卫生指标也作了更高的要求,使卫生指标的定值更符合卫生要求,检测方法更为科学.
作者:周伟斌;王怡;顾建中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参加湖南省2006年疾控机构卫生微生物实验室间比对试验结果,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不断提高实验室处理各种样品的能力和水平.方法:2006年湖南省疾控系统实验室间盲样比对检测.结果:根据湖南省CDC反馈信息,本中心考核成绩为满意.结论:从比对试验结果显示,本中心的总体检测能力和水平有明显提高.
作者:肖永跃;秦云峰;吕蓉;代春妮;罗中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蔗糖含量是奶粉的一项重要的质量和卫生评价指标,其含量检测也是一般食品检测实验室常覆盖的能力范围,也是实验室间比对试验经常选择的项目.但由于GB/T5009.8-2003中规定的蔗糖含量测定方法操作步骤多,涉及试剂多,产生不确定度的因素也较多,因此对一般检测实验室,蔗糖含量的测定看似简单,实际上是一项能较好评价实验室检测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和仪器设备的运行状态的项目.本文结合我们实验室的检测经验,同时通过多个实验室间的比对试验,探讨了奶粉中蔗糖检测的实验室间比对试验的影响因素.
作者:李小平;姚浔平;范建中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培养基的制备和使用是食品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工作的重要环节,培养基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文章就目前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中培养基的制备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培养基的水化、灭菌、平板的制备、接种和培养、物理学和生物学质量控制及贮存等方面,讨论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中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春梅;蔡芷荷;吴清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是实验室分析人员对分析质量进行自我控制的过程,是保证实验室提供准确可靠分析结果的必要基础,只有作好内部质控才能及时发现随机因素和系统因素对检测工作的影响,以便随时采用相应的纠正措施,确保实验室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作者:王玫;韩君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