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周铁生;张流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己的饮食更加关心,不仅要求更多的营养,也要求食品中尽量少地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亚硝酸盐就是人们关心的物质之一.目前在城市、乡镇还是农村都有误食亚硝酸盐中毒的报道.无论是高剂量还是低剂量的亚硝酸盐都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危害.摄人高剂量的亚硝酸盐可产生急性中毒,导致青紫症.而低剂量的亚硝酸盐进人人体后,会在胃内与胺结合生成强致癌物-亚硝胺.亚硝酸盐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或产生致畸作用[1].
作者:吴雪静;滕波;梁成可;莫宝庆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甲氧滴滴涕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玻璃纤维滤纸吸附空气中甲氧滴滴涕,用正己烷超声洗脱后毛细管气相色谱(ECD)测定.结果:该方法检出限为0.009 μg/ml,当标准溶液浓度为1~10 μg/ml时,相对标准偏差为2.9%~4.6%,测定范围为0.13~1.3 mg/m3,解析效率大于95%,采样效率>95%,样品在<4℃条件下至少可稳定保存7 d.结论:该方法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甲氧滴滴涕的测定.
作者:夏俊鹏;吴飞;刘红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索碘酸钾极谱体系测定食品中微量硒的方法.方法:采用微分电位溶出仪完成了碘酸钾极谱体系测定食品中微量硒的条件选择,包括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放置时间等.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设计试验,对各试剂用量进行了选择和优化.结果:应用实验选择的方法测定番茄样品中微量硒,所得线性回归方程为Y=12810X+8.7024,r2=0.9996,硒的小检出量为0.08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1.3%,加标回收率为93%~99%.结论:该方法测定食品中微量硒结果满意,该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好,仪器简单,操作简便等特点.
作者:刘艳;金华丽;陈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建立测定啤酒中微量甲醛的新方法.方法:在酸性条件下将溶解于啤酒中的游离甲醛随水蒸出,与乙酰丙酮作用,生成稳定的黄色化合物2,5-二乙酰基-1,4-二氢卢剔啶,在414 nm处测吸光度,即可得到啤酒中甲醛含量.结果:测定微量甲醛的线性范围为0.0~2.4 μg/ml,样品加标回收率98.4%~100.9%.结论:该法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合啤酒中甲醛的测定.
作者:熊小莉;陈尚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利用针对嗜肺军团菌种特异性16S rRNA和军团菌致病基因-巨噬细胞感染增强因子(mip)序列探针原位分子杂交建立嗜肺军团菌的快速、特异性检验方法.方法:设计特异性针对嗜肺军团菌种特异性16S rRNA和mip探针,采用荧光素标记探针对采自西安市8家宾馆中央空调冷凝水、贮水池水各8份进行原位分子杂交,并且结合细菌分离、生化鉴定技术检验水样中嗜肺军团菌.结果:细菌分离鉴定表明2份冷凝水、5份贮水池水分离到可疑菌落,抗体凝集实验证实嗜肺军团菌血清Ⅰ型3份、Ⅴ、Ⅵ型各1份,2份阴性.实验周期约10~12 d;原位分子杂交显示16S rRNA、mip的探针杂交信号成堆分布于原虫细胞内,形如杆菌状,16S rRNA与mip的杂交信号存在完全双标记,但有少数mip的杂交信号不与16S rRNA共存,5株鉴定为嗜肺军团菌Ⅰ、Ⅴ、Ⅵ型的水样原虫中,经16S rRNA、mip探针杂交均为阳性,对2株非嗜肺军团菌水样原虫进行16S rRNA、mip的杂交结果均为阴性.实验周期约20 h.结论: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对存在于原虫内致病性嗜肺军团菌进行检验,是种快速、特异性的致病性嗜肺军团菌检验方法.
作者:吴守芝;汪宗江;李恒新;黄河清;张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市售猪肉中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Lm)的污染状况及Lm分离菌株hly基因部分序列的分析比较.方法:分离菌株鉴定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以PCR产物直接测序,对780 bp片段作序列分析.结果:市售猪肉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的污染率为1.08%(4/370);分离菌株WLD1和FCY1与国内外14个参考菌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6.4%~98.6%和95.0%~97.2%,而两分离株之间的同源性仅为95.9%.结论:合肥市市售猪肉中有一定程度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的污染,且存在李斯特菌病的可能性和食物中毒的潜在危险;分离菌株WLD1和FCY1,尤其是FCY1分化程度较高,Lm hly基因核苷酸序列差异的距离与地理分布、菌株的样品来源无相关性.
作者:李郁;焦新安;魏建忠;凌英济;王桂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5种添加剂的检测技术.方法:利用反相高效色谱法同时检测饮料、酱菜以及发酵性豆制品中5种添加剂含量.结果:本方法测定食品中5种添加剂,溶液浓度范围在0.5~50 mg/L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达0.999;乙酰磺胺酸钾、苯甲酸、脱氢乙酸、山梨酸、糖精钠小检出浓度分别为0.062,0.074,0.066,0.037,0.105 mg/L;标准偏差均小于5.0%;饮料、酱菜和发酵性豆制品中添加剂的回收率为96.8%~101.6%.结论:方法快速简便,用于实际样品检测,结果令人满意.
作者:何云亚;陆昱养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苏丹红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偶氮类,油溶性的化工染色剂.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苏丹红会导致鼠类患癌,也可能导致人类患癌,是食品中禁用的色素.蛋黄的颜色与饲料密切相关,如饲料中含较多青叶或黄色玉米,胡萝卜素会吸收到蛋黄中,散养的鸭、鸡的蛋黄颜色较深.有人利用蛋黄富集脂溶性色素的特点,在饲料中添加化工用色素来加强蛋黄的颜色.近期,国家质检总局检出某省等地的红心鸡蛋鸭蛋含有苏丹红色素.因此,有关检验机构检测鸭蛋、鸡蛋是否含有苏丹红色素极为重要.目前,食品中苏丹红的检验方法是GB/T19681-2005高效液相色谱法,由于仪器昂贵,一些实验室未能配备高效液相色谱仪.笔者通过用石油醚提取检品中的油溶性色素,然后用羊毛线吸附色素,根据被吸附的羊毛线与各种试剂的变色反应,判断检品是否含有苏丹红色素,此定性方法操作简便,供同行们参考.
作者:蔡梦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铋化合物作为漂白剂和珠光剂添加在化妆品中,亚硝酸铋是收敛剂,对皮肤有漂白作用;汞同样具有美白的作用,被一些生产者超量添加于化妆品中,汞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众所周知的.现行测定化妆品中汞的标准方法为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此法易受水蒸气的影响,使结果偏高[1];测定铋标准方法为二甲酚橙定性法、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含量低的样品难以定量,且操作繁琐,分析时间长.而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2,3],并改进其消化方法,能节省时间,提高灵敏度,使两元素在测定时采用同一消化液,节省了大量试剂,适于批量快速检测.
作者:徐保权;郭淑英;边疆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细菌学检验从标本的采集、保存、运送、以及在分离培养、鉴定、药敏试验、结果报告及检验过程中所使用的培养基、试剂、诊断血清、实验动物等各个环节都必须采取一系列质量控制.
作者:史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前国家标准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有盐酸副玫瑰苯胺法和蒸馏法[1].盐酸副玫瑰苯胺法中样品前处理浸泡时间为4 h以上,没有确切的时间界定.笔者把浸泡时间对二氧化硫测定结果的影响作了实验探讨,同时与蒸馏法作比较.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陈美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干扰大体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非光谱干扰,包括电离干扰、物理干扰和化学干扰等,这些干扰作用与火焰光度学的物理、化学过程密切相关;第二类是光谱干扰,包括光谱干扰和背景吸收,它引起待测元素的吸收强度发生变化,导致测量误差.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普遍的干扰是化学干扰,化学干扰是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干扰中主要的干扰来源,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消除和降低的方法也较多.本文介绍化学干扰及其产生、来源及几种消除和降低方法.
作者:刘圣昔;李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随机选取齐齐哈尔地区主要蛋品供应源的几大鸡场蛋鸡所产的鸡蛋,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的蛋清、蛋黄中硒的含量.方法:并计算出鸡蛋的总硒量.结果:齐齐哈尔地区市售鸡蛋的含硒量范围11~15 μg/个.结论:蛋中的硒主要分布在蛋黄.
作者:陈天舒;崔明坤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烃类污染物在室内装修、作业场所及环境中大量的存在.这些物质在常温下为带特殊芳香味的无色液体,极易挥发.苯在染料工业、溶剂和粘合剂、农药生产及香料制作的原料等用途广泛,特别在室内装修后也会大量存在.急性苯中毒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轻者表现为兴奋、欣快感、步态不稳、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重者可出现意识模糊.长期反复接触低浓度的苯可引起慢性中毒,对神经系统、造血系统造成损害,白血球、血小板大幅减少.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已确认苯为人类致癌物.因此苯系物的检测是众多的检验机构繁重的任务之一.
作者:李学梅;赵敏;杨章萍;邱晓枫;姚怀芳;魏根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建立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的甜蜜素的方法.方法:采用适当的样品处理方法,应用弱极性的HP-1毛细管柱取代填充柱检测食品样品中的甜蜜素.结果:在佳分析条件下,样品中的甜蜜素经酯化后在0.50~3.00 mg/ml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r=0.9998),回收率为94.1%~97.6%,相对标准偏差3.0%~4.9%.结论:相对于国家标准方法推荐的填充柱,毛细管柱的柱效高,通用性好,结果更易重复,是食品中甜蜜素检测的另一选择.
作者:周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了解茂名市区餐饮业的食用植物油卫生质量,为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依据GB/T5009.37-2003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和《食品掺伪监测方法》[1]中的冷冻试验法进行检验.结果:餐饮业食用植物油的问题较为突出,花生油和菜籽油的掺假掺杂率分别为42.86%和58.82%,特别是食堂用花生油掺假掺杂率达50.36%.棕榈油的过氧化值超标率为25.00%.结论:应加强对餐饮业,尤其是食堂食用油的监督管理力度.
作者:梁群珍;黄土炎;覃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指两个以上苯环以稠环形式相连的化合物,如萘、蒽等.多环芳烃是早发现且数量多的致癌物[1],目前已经发现的致癌性多环芳烃及其衍生物已超过400种.由于其毒性、生物蓄积性和半挥发性并能在环境中持久存在,而被列入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受到国际上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作者:林瑶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建立饮料中8种人工合成色素日落黄、柠檬黄、苋菜红、胭脂红、赤藓红、诱惑红、酸性靛蓝和亮蓝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饮料样品经加热驱除二氧化碳或乙醇后直接过膜进样,以甲醇+乙酸铵(0.02 mol/L,pH=4.0)为流动相,梯度淋洗分离,电喷雾(ESI)离子化,选择反应监测方式(SRM)定性和定量.结果:样品处理简单,定性、定量准确,检测灵敏度高,回收率98.2%~101.6%,RSD 0.3%~1.2%,相关系数0.9991~0.9999,检出限0.4~13 μg/L.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灵敏,适用于饮料中这8种人工合成色素的确证和定量分析.
作者:李帮锐;冯家力;潘振球;王一红;李欣;丁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乙肝在文成县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中的感染情况及血清中HBV感染模式,为有关单位进一步管理乙肝感染人员提供依据.方法:应用ELISA法对12 800例从业人员进行血清HBV检测.结果:12 800例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HBsAg总携带率为3.1%,低于全国及本县平均普通感染水平,抗-HBs总阳性率高达46.2%,不同年度HBsAg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HBsAg阳性血清中HBV感染模式共7种.结论:对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定期体检,检测HBV五项指标,早期发现乙肝感染人员.
作者:赵淑雯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我县茶叶锰的含量情况及饮茶习惯与摄入量的关系.方法:获取我县不同茶厂的50份茶叶参照GB/T5009.57-2003和GB/T5009.48-2003的有关方法测定.结果:所有样品均检出不同程度的锰.结论:建议茶叶的卫生标准中增加锰的检测.
作者:潘世毅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