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细菌学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

史玲

关键词:质量控制, 技术人员, 仪器设备, 规章制度
摘要:细菌学检验从标本的采集、保存、运送、以及在分离培养、鉴定、药敏试验、结果报告及检验过程中所使用的培养基、试剂、诊断血清、实验动物等各个环节都必须采取一系列质量控制.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几种常见酒类中防腐剂的检测

    防腐剂是在食品生产、加工、储存等过程中,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繁殖,以达到延长食品保质期目的的化学合成物.我国对一些防腐剂的使用量和残留量有严格的规定[1].在我国,使用多的防腐剂是苯甲酸和苯甲酸钠、山梨酸和山梨酸钾、脱氢乙酸以及对羟基苯甲酸酯类.这些防腐剂如果过量使用,对人体是十分有害的.因此,一种能够方便、快捷、准确地测定食品中防腐剂含量的方法也就十分重要.

    作者:牟冠文;李光浩;海华;姜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平南县茶叶锰的含量及饮茶习惯与锰摄入量的调查报告

    目的:了解我县茶叶锰的含量情况及饮茶习惯与摄入量的关系.方法:获取我县不同茶厂的50份茶叶参照GB/T5009.57-2003和GB/T5009.48-2003的有关方法测定.结果:所有样品均检出不同程度的锰.结论:建议茶叶的卫生标准中增加锰的检测.

    作者:潘世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影响因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己的饮食更加关心,不仅要求更多的营养,也要求食品中尽量少地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亚硝酸盐就是人们关心的物质之一.目前在城市、乡镇还是农村都有误食亚硝酸盐中毒的报道.无论是高剂量还是低剂量的亚硝酸盐都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危害.摄人高剂量的亚硝酸盐可产生急性中毒,导致青紫症.而低剂量的亚硝酸盐进人人体后,会在胃内与胺结合生成强致癌物-亚硝胺.亚硝酸盐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或产生致畸作用[1].

    作者:吴雪静;滕波;梁成可;莫宝庆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消毒剂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性能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过硫酸氢钾复合盐的性能.方法:杀菌试验,HBsAg灭活试验,几种有机物、pH值、作用时间、浓度、温度对过硫酸氢钾复合盐的杀菌影响试验.结果:5%水溶液25℃时有良好的杀菌作用.杀灭细菌的繁殖体需2 min,作用15 min可将细菌芽孢全部杀灭.作用30 min可将HBsAg完全灭活.结论:提高浓度、温度,延长作用时间或降低pH值,可加强其杀菌作用.

    作者:严晓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实验室信息系统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随着检验医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实验室大型检验设备的引进,LIS系统和HIS系统的无缝连接,已经成为医学实验室重要的组成部分.方法:通过对传统检验工作模式和LIS与HIS系统连接工作模式进行对比.结果:以科学合理的检验流程为基础,以无纸化工作模式为载体的信息体系,更能够全面保证检验质量,提高实验室自动化程度,优化检验流程,降低差错率.结论:LIS系统与HIS系统的应用,对医院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的管理,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吴燕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试剂盒法快速测定食品中铝

    目的:建立铝的试剂盒法测定食品中铝的新方法.方法:将食品样品以HNO3-H2O2进行前处理,样液用铝的试剂盒法进行测定.结果:样品中铝浓度在0~0.5 mg/L时,摩尔吸光系数ε=2.9×105 L/mol·cm.检出限为0.5μg,加标回收率95.0%~97.5%,相对标准偏差(RDS)均小于10%.结论:该方法实现了铝的快速测定,方法简便、准确,为测定食品中铝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作者:陈素军;郭郁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微量培养板不同保存时间对霍乱弧菌培养效果的观察

    目的:通过用霍乱弧菌不定期地对冰箱内保存的微量培养板进行测试,观察不同保存时间微量板对细菌检测结果的影响,探讨微量板佳保存时间.方法:采用霍乱弧菌常规培养法[1]与霍乱弧菌微量板培养法[2]平行实验,比较霍乱弧菌小检出浓度.结果:用两株菌作为测试菌,每月1次共做了6批实验,微量板长保存时间201 d.微量板培养法细菌小检出浓度为100~102 cfu/ml;常规培养法细菌小检出浓度为101~102 cfu/ml,两法对霍乱弧菌检测试验结果的敏感性较为一致.保存长达201 d的微量板未发现有培养基干裂、杂菌污染及颜色改变,并且也未影响检测结果.结论:微量培养板可以用于霍乱弧菌病原检测,结果证实微量板可在冰箱保存6个月以内使用.

    作者:吴以华;徐景野;李岳良;王汀;刘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快速检测麻疹病毒核酸

    目的: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麻疹病毒核酸,用以建立和推广一种敏感、特异、快速的麻疹检测新技术.方法:TaqMan特异性荧光标记探针法,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和麻疹疑似患者临床标本的检测.结果:FQ-PCR法检测麻疹病毒核酸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本次试验检测灵敏度达0.1 TCID50.在14份麻疹患者咽拭子标本中,有13份标本检出麻疹病毒核酸,从核酸提取至完成检测仅需3 h.结论:FQ-PCR法为麻疹病毒核酸检测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作者:姜明杰;甘云;梁勇;张振国;卢国际;王翠华;李彩云;王蒋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从进口原料奶粉中检出坂崎肠杆菌

    目的:检测进口原料奶粉中是否污染坂崎肠杆菌.方法:参照GB/T4789.6-2003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检验和美国FDA《婴幼儿奶粉中坂崎肠杆菌检测方法》部分.结果:5份进口原料奶粉样品中有2份检出坂崎肠杆菌.结论:本文提示对进口原料奶粉检测坂崎肠杆菌的重要性.

    作者:刘铁雁;麻郁峰;李俊华;刘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AA3流动注射仪测定地表水中氰化物

    目的:建立应用AA3流动注射仪测定地表水中氰化物的分析方法.方法:水样(由自动进样器采集)及试剂在蠕动泵的推动下,于密闭的管路中通过分析模块发生完全的化学反应后,进入流动检测池进行光度检测,由数据处理系统自动处理分析数据.结果:在0~0.12 mg/L线性区间内该方法具有线性关系好,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其检出限低.结论:与传统异烟酸一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相比,该方法具有自动进样、分析速率快、试剂耗量低等优点,可应用于大批量常规地表水分析.

    作者:潘双叶;罗宏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12 800例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乙肝病毒携带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乙肝在文成县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中的感染情况及血清中HBV感染模式,为有关单位进一步管理乙肝感染人员提供依据.方法:应用ELISA法对12 800例从业人员进行血清HBV检测.结果:12 800例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HBsAg总携带率为3.1%,低于全国及本县平均普通感染水平,抗-HBs总阳性率高达46.2%,不同年度HBsAg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HBsAg阳性血清中HBV感染模式共7种.结论:对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定期体检,检测HBV五项指标,早期发现乙肝感染人员.

    作者:赵淑雯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一起蛋糕引起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的调查

    目的:对一起蛋糕引起食物中毒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判断分析.结果:经实验室检验,该批食品剩余样品的葡萄球菌肠毒素阳性,结合流调结果、临床症状,确认为一起由葡萄球菌肠毒素污染的蛋糕导致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结论:发生食物中毒的原因跟该品种蛋糕的生产工艺中由工人手工涂抹馅料、成品库室温没有有效控制、保存时间超过12 h有关.建议在以后规范修订时,强调对于手工制作、成品保存方法等的技术要求.

    作者:郑艳影;刘红;潘珍瑜;林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应用序列探针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基因异常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的基因异常.方法:用两种序列特异性探针D13S272(13q14.3)、ATM(11q23),一种着丝粒探针,以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选择性的对28例CLL进行检测,并和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测结果比较.结果: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检出10例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其中5例检出+12,仅一例检出13q-,其余均为未涉及13q-、11q-的异常.两种位点特异性探针检出12例(44%)异常,del(13q14.3)9例,del(11q23)7例.12号着丝粒探针检出6例有+12,而且D13S272(13q14.3)、ATM(11q23)缺失常发生在常规检测正常的核型.3种探针异常检出率为57%(16/28).结论:FISH技术可以检测出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无法检出的较小片段缺失,因此,位点特异性FISH是检测CLL患者基因异常的有效手段.

    作者:李倩;杜兵;杨军军;刘国君;季抗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管理

    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性疾病及相关病患的预防、诊断治疗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几年SARS、猪链、禽流感等传染性疾病的流行,更加警示我们要不断提高微生物的检验技术水平.为了保障检验结果的精确性和准确性,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注意开展质量控制,包括室间质量控制和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控制是各地实验室之间进行质量控制的一种方式,也是上一级实验室对各实验室进行质量管理的手段.参加由各省临床检验中心或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控,会遇见一些平时罕见或未见过的菌株,通过质控检验对它们的生长条件、菌落形态、染色、镜下、形态等有了较深的感性认识.日后工作中倘若再遇见这些菌将不再会漏检.室间质控是建立在一个较好的室内质控基础上的,做好室内质控直接关系到日常检验工作的质量.室内质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员、实验室前的质量控制、标本接种前的质量控制、培养基的质量控制、染色液及染色方法质量控制、常用仪器的质量控制、发报告前的质量控制.为了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无误,应对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3个阶段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具体要求如下:

    作者:齐春华;王文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376例性乱者乙型肝炎感染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大连市性乱人群乙型肝炎感染状况,为今后加强对该类人群的监督检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该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采集血清样本进行相关检测.结果:性乱者乙肝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结论:性乱人群是乙肝的高危人群,性传播HBV是成人慢性HBV感染的潜在来源,不容忽视.

    作者:周晓中;吕作芝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多氯联苯检测技术的新进展

    近年来,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微波-顶空固相微萃取(MA-HS-SPME)、超声波法、加速溶剂萃取(ASE)技术、凝胶渗透色谱(GPC)、气相色谱(GC)、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双聚焦磁式质谱联用仪(HRGC-HRMS)、高分辨质谱(HRMS)、气相色谱/离子阱质谱(GC-IT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MS)、重组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和荧光素酶(Luc)报告基因法、电化学法、分子活化分析、海洋海绵皂等传统技术和新仪器、新方法在PCBs的检测中得到应用.

    作者:边归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水中多环芳烃分离技术的进展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指两个以上苯环以稠环形式相连的化合物,如萘、蒽等.多环芳烃是早发现且数量多的致癌物[1],目前已经发现的致癌性多环芳烃及其衍生物已超过400种.由于其毒性、生物蓄积性和半挥发性并能在环境中持久存在,而被列入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受到国际上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作者:林瑶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两种测定方法的比较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高灵敏度的测定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方法.方法:水样中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与酸性亚甲蓝反应形成有色络合物,用氯仿萃取后在640 nm处测定,比较流动注射仪和分光光度计测定结果.结果:流动100.3%,分光光度法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10~0.80 mg/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62,检出限为0.10 mg/L,回收率为85.0%~98.5%.结论:流动注射法与国标分光光度法两种检验方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流动注射法线性范围较宽、灵敏度较高且可自动、快速地测定大批量水样中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作者:杨阳;刘莉治;刘穗星;李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与DDCAg分光光度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砷的探讨

    水中砷的测定,目前都是用经典的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比色法,此法准确、稳定、可靠,但操作较繁琐,化学试剂用量较多,时间较长,对试验环境温度有一定要求,水样中锑大于0.1 mg/L时,对该法有较大干扰[1].本文对用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的砷进行了一些试验、探讨,并就本法的有关方面与国家标准方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比色法进行了比较,得到了较满意的结果.

    作者:曾云康;汪勇;敬永计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混合基体改进剂测定尿镉

    目的:找出能消除基体干扰的基体改进剂,建立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简便、快速、准确地直接测定尿中镉的方法.方法:选择几种基体改进剂组合,经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找出效果好的一组,调整基体改进剂的不同成分,找出佳改进剂.结果:含1.0%HNO3+0.5%NH4H2PO4的混合基体改进剂测定效果好.方法的检出限为0.033μg/L,相对标准偏差2.5%,回收率为96.9%~102%.结论:利用含1.0%HNO3+0.5%NH4H2PO4的混合基体改进剂直接测定尿中镉能有效消除基体干扰,是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测定尿中镉的方法.

    作者:李月欢;徐淑暖;彭寨玉;杜二青;莫曦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