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饮料中的人工合成色素

李帮锐;冯家力;潘振球;王一红;李欣;丁力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 人工合成色素, 饮料
摘要:目的:建立饮料中8种人工合成色素日落黄、柠檬黄、苋菜红、胭脂红、赤藓红、诱惑红、酸性靛蓝和亮蓝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饮料样品经加热驱除二氧化碳或乙醇后直接过膜进样,以甲醇+乙酸铵(0.02 mol/L,pH=4.0)为流动相,梯度淋洗分离,电喷雾(ESI)离子化,选择反应监测方式(SRM)定性和定量.结果:样品处理简单,定性、定量准确,检测灵敏度高,回收率98.2%~101.6%,RSD 0.3%~1.2%,相关系数0.9991~0.9999,检出限0.4~13 μg/L.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灵敏,适用于饮料中这8种人工合成色素的确证和定量分析.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Excel内置函数在基层卫生学调查中的应用

    在进行某项卫生学调查后往往有许多调查数据需要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样本的均数、频率分布、标准差、置信区间以及分析这种差别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从中找出事物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如用计算器按照公式进行计算,往往费时费力,并且容易出错.使用Excel中的内置函数可以避免繁琐的数据处理工作,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将Excel 2000中的函数功能在卫生学调查中的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黄永庆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与DDCAg分光光度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砷的探讨

    水中砷的测定,目前都是用经典的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比色法,此法准确、稳定、可靠,但操作较繁琐,化学试剂用量较多,时间较长,对试验环境温度有一定要求,水样中锑大于0.1 mg/L时,对该法有较大干扰[1].本文对用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的砷进行了一些试验、探讨,并就本法的有关方面与国家标准方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比色法进行了比较,得到了较满意的结果.

    作者:曾云康;汪勇;敬永计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从进口原料奶粉中检出坂崎肠杆菌

    目的:检测进口原料奶粉中是否污染坂崎肠杆菌.方法:参照GB/T4789.6-2003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检验和美国FDA《婴幼儿奶粉中坂崎肠杆菌检测方法》部分.结果:5份进口原料奶粉样品中有2份检出坂崎肠杆菌.结论:本文提示对进口原料奶粉检测坂崎肠杆菌的重要性.

    作者:刘铁雁;麻郁峰;李俊华;刘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衢州市2005~2006年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

    目的:为更好地开展食品安全性研究和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了解衢州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初步确定可能被污染的高危食品,为食物中毒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考国家标准方法,采用进口CHROMagar显色培养基,对样本进行食源性致病菌的分离、生化鉴定.结果:2005年至2006年共检测食品样品223份,检出致病菌45株,总检出率20.2%;其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检出率为14.3%(11/77);其次为单增李斯特菌检出16株,检出率为7.17%(16/223);沙门菌检出16株,检出率为7.17%(16/223);副溶血性弧菌检出2株,检出率6.45%(2/31);未检出EHEC O157:H7.结论:衢州市居民主要消费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生肉类食品、水产品和散装熟肉是主要污染食品品种.通过检测,为我市食品安全预警提供可靠数据.

    作者:杨瑞军;金莞尔;张建民;王文英;于丽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食品中微量硒的示波极谱法分析条件的研究

    目的:探索碘酸钾极谱体系测定食品中微量硒的方法.方法:采用微分电位溶出仪完成了碘酸钾极谱体系测定食品中微量硒的条件选择,包括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放置时间等.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设计试验,对各试剂用量进行了选择和优化.结果:应用实验选择的方法测定番茄样品中微量硒,所得线性回归方程为Y=12810X+8.7024,r2=0.9996,硒的小检出量为0.08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1.3%,加标回收率为93%~99%.结论:该方法测定食品中微量硒结果满意,该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好,仪器简单,操作简便等特点.

    作者:刘艳;金华丽;陈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高碘酸钾氧化棓花青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间苯二酚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测定间苯二酚的动力学光度分析法.方法:在硫酸介质中,间苯二酚能灵敏地阻抑高碘酸钾和过氧化氢氧化桔花青的褪色指示反应,在探讨了反应的优化条件和动力学参数后,建立了测定微量间苯二酚的阻抑动力学光度分析新方法.结果:该方法测定间苯二酚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8~22 μg/ml,检出限为0.7μg/ml.对浓度为4.0、16.0μg/ml间苯二酚标准溶液6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6%和0.85%.结论:该方法应用于废水中间苯二酚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作者:陈宁生;傅应强;王胜忠;张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利用荧光素原位分子杂交检验水样中嗜肺军团菌的研究

    目的:利用针对嗜肺军团菌种特异性16S rRNA和军团菌致病基因-巨噬细胞感染增强因子(mip)序列探针原位分子杂交建立嗜肺军团菌的快速、特异性检验方法.方法:设计特异性针对嗜肺军团菌种特异性16S rRNA和mip探针,采用荧光素标记探针对采自西安市8家宾馆中央空调冷凝水、贮水池水各8份进行原位分子杂交,并且结合细菌分离、生化鉴定技术检验水样中嗜肺军团菌.结果:细菌分离鉴定表明2份冷凝水、5份贮水池水分离到可疑菌落,抗体凝集实验证实嗜肺军团菌血清Ⅰ型3份、Ⅴ、Ⅵ型各1份,2份阴性.实验周期约10~12 d;原位分子杂交显示16S rRNA、mip的探针杂交信号成堆分布于原虫细胞内,形如杆菌状,16S rRNA与mip的杂交信号存在完全双标记,但有少数mip的杂交信号不与16S rRNA共存,5株鉴定为嗜肺军团菌Ⅰ、Ⅴ、Ⅵ型的水样原虫中,经16S rRNA、mip探针杂交均为阳性,对2株非嗜肺军团菌水样原虫进行16S rRNA、mip的杂交结果均为阴性.实验周期约20 h.结论: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对存在于原虫内致病性嗜肺军团菌进行检验,是种快速、特异性的致病性嗜肺军团菌检验方法.

    作者:吴守芝;汪宗江;李恒新;黄河清;张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乳及乳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改进

    由于人体摄入一定量的NO2-可发生高铁血红蛋白症,而且亚硝酸盐和水、土壤和食品中广泛存在的仲胺可在人胃中合成亚硝胺,其具有较强的毒性和致癌性.为预防上述有害现象的发生,应限制食品中的亚硝酸盐的含量,尤其是乳粉针对的消费者主要是婴幼儿.由于按国标法处理的滤出液不够澄清,测定的灵敏度也不够高,且量取一定体积再按固定密度换算质量,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方法仍采用格里斯试剂比色法,直接称取样品,通过改进样品处理,增强沉淀效果,取得澄清滤液,提高了测定的灵敏度,同时直接以亚硝酸钠配制标准溶液,避免以亚硝酸根来换算结果,简化了公式,经过多次实验.其回收率为87.46%~107.27%,低检出限为0.265 μg.

    作者:戚荣平;孟琪;商晓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ICP-AES检测河北省食管癌高发区小麦和玉米中8种微量元素

    目的:检测河北省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食用小麦和玉米中微量元素含量,并探讨其与食管癌的可能关系.方法:深入食管癌高发区现场按发病率分组随机选取当地居民正在食用的小麦样品59份和玉米样品57份,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小麦和玉米中镉、铜、锰、铁、锌、铝、铅及砷8种微量元素含量.结果:8种微量元素在小麦和玉米中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7.24%~120.52%和80.32%~107.7%;标准偏差分别为1.63%~4.43%和1.11%~3.76%.食管癌高发区小麦和玉米中铜和锌的含量低于低发区.结论:食管癌高发区主粮中低锌、镉、铜、砷,高锰.

    作者:李增宁;马莉;何燕;张祥宏;崔晋峰;王俊灵;申海涛;汲建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几种常见酒类中防腐剂的检测

    防腐剂是在食品生产、加工、储存等过程中,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繁殖,以达到延长食品保质期目的的化学合成物.我国对一些防腐剂的使用量和残留量有严格的规定[1].在我国,使用多的防腐剂是苯甲酸和苯甲酸钠、山梨酸和山梨酸钾、脱氢乙酸以及对羟基苯甲酸酯类.这些防腐剂如果过量使用,对人体是十分有害的.因此,一种能够方便、快捷、准确地测定食品中防腐剂含量的方法也就十分重要.

    作者:牟冠文;李光浩;海华;姜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茂名市区餐饮业食用植物油质量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了解茂名市区餐饮业的食用植物油卫生质量,为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依据GB/T5009.37-2003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和《食品掺伪监测方法》[1]中的冷冻试验法进行检验.结果:餐饮业食用植物油的问题较为突出,花生油和菜籽油的掺假掺杂率分别为42.86%和58.82%,特别是食堂用花生油掺假掺杂率达50.36%.棕榈油的过氧化值超标率为25.00%.结论:应加强对餐饮业,尤其是食堂食用油的监督管理力度.

    作者:梁群珍;黄土炎;覃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多氯联苯检测技术的新进展

    近年来,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微波-顶空固相微萃取(MA-HS-SPME)、超声波法、加速溶剂萃取(ASE)技术、凝胶渗透色谱(GPC)、气相色谱(GC)、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双聚焦磁式质谱联用仪(HRGC-HRMS)、高分辨质谱(HRMS)、气相色谱/离子阱质谱(GC-IT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MS)、重组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和荧光素酶(Luc)报告基因法、电化学法、分子活化分析、海洋海绵皂等传统技术和新仪器、新方法在PCBs的检测中得到应用.

    作者:边归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铂催化-非散射红外吸收法测定过氧化氢中的总有机碳

    目的:建立测定过氧化氢产品中总有机碳的方法.方法:采用铂催化法对过氧化氢进行自催化处理,非散射红外吸收法测定过氧化氢中的总有机碳含量.结果:样品前处理简单,测定结果准确度高,精密度好,检测限为:0.1 mg/kg.结论:该方法适用于过氧化氢产品中总有机碳的检测.

    作者:王春娥;潘振球;鲁兵;李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宋内志贺菌污染学校水源引起菌痢暴发的病原学检测分析

    目的:对一起误判为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方法:采集患者的肛拭子、自备井水、管网末梢水、患者手和漱口杯涂抹样等标本共17份.按《卫生防疫细菌检验》,并参考《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4789.5-2003)和《预防医学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进行检测.结果:分别从7名未用抗菌药治疗、1名口服盐酸黄连素片3 d和1名用藿香正气水口服液治疗4 d的现症病人肛拭子,1份自备井水、1份管网末梢水、1份漱口杯和1名患者的双手涂抹样等4种13份样品中检出宋内志贺菌,检出率76.5%.13株菌的菌落形态特征、生化反应和血清学结果完全一致.结论: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结合临床表现,确认是一起由宋内志贺菌污染学校水源引起的菌痢暴发.

    作者:刘红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宁夏银川市西夏区农村高砷水源筛查

    目的:做好我区地方性砷中毒项目调查与防治工作,筛查高砷水源.方法:采用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结果:400份水样中感官超标的56份,不合格率14.0%,主要表现在浊度、色度,水砷>0.05 mg/L的水样4份,不合格率1.0%.结论:不合格的水样可能与宁夏的地貌、土质原因、水井深度较浅、过滤措施不当等几个方面的原因有关.

    作者:魏树华;杜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12 800例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乙肝病毒携带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乙肝在文成县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中的感染情况及血清中HBV感染模式,为有关单位进一步管理乙肝感染人员提供依据.方法:应用ELISA法对12 800例从业人员进行血清HBV检测.结果:12 800例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HBsAg总携带率为3.1%,低于全国及本县平均普通感染水平,抗-HBs总阳性率高达46.2%,不同年度HBsAg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HBsAg阳性血清中HBV感染模式共7种.结论:对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定期体检,检测HBV五项指标,早期发现乙肝感染人员.

    作者:赵淑雯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快速检测麻疹病毒核酸

    目的: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麻疹病毒核酸,用以建立和推广一种敏感、特异、快速的麻疹检测新技术.方法:TaqMan特异性荧光标记探针法,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和麻疹疑似患者临床标本的检测.结果:FQ-PCR法检测麻疹病毒核酸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本次试验检测灵敏度达0.1 TCID50.在14份麻疹患者咽拭子标本中,有13份标本检出麻疹病毒核酸,从核酸提取至完成检测仅需3 h.结论:FQ-PCR法为麻疹病毒核酸检测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作者:姜明杰;甘云;梁勇;张振国;卢国际;王翠华;李彩云;王蒋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化学干扰的消除方法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干扰大体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非光谱干扰,包括电离干扰、物理干扰和化学干扰等,这些干扰作用与火焰光度学的物理、化学过程密切相关;第二类是光谱干扰,包括光谱干扰和背景吸收,它引起待测元素的吸收强度发生变化,导致测量误差.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普遍的干扰是化学干扰,化学干扰是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干扰中主要的干扰来源,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消除和降低的方法也较多.本文介绍化学干扰及其产生、来源及几种消除和降低方法.

    作者:刘圣昔;李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消毒剂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性能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过硫酸氢钾复合盐的性能.方法:杀菌试验,HBsAg灭活试验,几种有机物、pH值、作用时间、浓度、温度对过硫酸氢钾复合盐的杀菌影响试验.结果:5%水溶液25℃时有良好的杀菌作用.杀灭细菌的繁殖体需2 min,作用15 min可将细菌芽孢全部杀灭.作用30 min可将HBsAg完全灭活.结论:提高浓度、温度,延长作用时间或降低pH值,可加强其杀菌作用.

    作者:严晓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两种测定方法的比较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高灵敏度的测定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方法.方法:水样中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与酸性亚甲蓝反应形成有色络合物,用氯仿萃取后在640 nm处测定,比较流动注射仪和分光光度计测定结果.结果:流动100.3%,分光光度法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10~0.80 mg/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62,检出限为0.10 mg/L,回收率为85.0%~98.5%.结论:流动注射法与国标分光光度法两种检验方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流动注射法线性范围较宽、灵敏度较高且可自动、快速地测定大批量水样中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作者:杨阳;刘莉治;刘穗星;李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