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丽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系统)的运用越发普及化,如何更为高效规范的对临床数据进行管理,使其更好的为医院服务、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做出贡献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某部医院的HIS系统为例,进行SWOT分析,发掘HIS系统的优势与机遇,同时关注其带来的劣势与威胁,为下一步更好地进行系统完善,提高其效率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张建峰;魏从光;朱军;乔守莲;路一平;丁孟霞;李璟;王刚;祁小乐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积极贯彻持续改进理念,对于提高课程建设质量控制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持续改进理念对课程建设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体现在课程建设的诸要素、长期效果、制度建设等方面.持续改进理念在课程建设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思路,包括教师、学生、课程扣反馈机制的持续改进.规范化培训阶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验证课程建设的关键时期.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工作,总结出了神经病学规范化培训的特点,并在规范化培训阶段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方法突出神经病学规范化培训的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李瑞红 刊期: 2018年第19期
黄海波认为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多因寒、湿、热、瘀等导致胞脉闭阻所致.针对其病因病机,结合中医学外治法的相关理论,以“洁炎通管汤”为基础方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同时配合中药保留灌肠以及外敷的方法以畅管促孕,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黄震洲;荣宝山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非急性期热敏灸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符合有关诊断标准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非急性期患儿,随机分成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试验组根据患儿不同证型采用不同穴位实施热敏灸干预,对照组采用免疫制剂干预.通过检测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发病次数、发病症状比较分析2种干预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后2组患儿血清IgG、IgA、IgM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试验组IgG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干预后临床疗效评价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67% (26/30),对照组为70.97% (22/3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敏灸干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非急性期,激发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提高患儿疾病抵抗力,临床疗效显著,可作为一种新方法推广应用.
作者:黄四碧;杨涛;匡蕾;杨静;胡春媚;王智琴 刊期: 2018年第19期
辨证思维是决定辨证准确与否的关键环节,辨证思维路径的研究对中医诊断和辨证论治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学者研究中医辨证思维和张仲景辨证思维现状进行归纳,认为张仲景辨证不是单一辨证思维,而是综合应用六经辨证、脏腑辨证、凭脉辨证、经络辨证、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三焦辨证等多种辨证方法,一般性辨证论治和复杂性辨证相结合的多元化辨证思维路径.探索张仲景的辨证思维路径,有助于深层次理解张仲景的辨证思维理论,为现代临床上应用张仲景的理论进行辨证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作者:盛国法 刊期: 2018年第19期
为了提高医师队伍及国家医疗服务水平,针对如何提高住院规陪医师的针灸临床水平,提出目前针灸科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从入科培训、小讲课、系统模块教学、跟值跟诊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维度教学模式在针灸临床带教的应用,为提高针灸科临床带教水平及提高规陪医师的针灸临床水平做一次有益探索.
作者:张宾;王澍欣;徐展琼;林国华;郑谅;庄礼兴 刊期: 2018年第19期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全身性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主要侵袭外分泌腺,致使泪腺、唾液腺分泌减少.可以累及其他系统,主要临床表现为口干、眼干,亦可有皮肤干燥、鼻干、咽干、声音嘶哑、关节疼痛等,重者可以出现间质性肺炎、萎缩性胃炎、肾小管酸中毒等多脏器损害.中医多将其归为“燥证”范畴,笔者采用针刺联合滋阴生津活血方药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王俊丽 刊期: 2018年第19期
刘鸿恩,清代河南医家,按“表里、虚实、寒热、阴阳”著有《医门八法》一书.他在书中认为八法应以虚实为要,并对古籍中若干说法提出质疑.全书语言简练,纲目清晰.善用大黄,喜用乌梅,崇乌梅四物汤,自诩为“知梅学究”.目前国内关于研究刘鸿恩的相关著述很少,从学术性、实用性等方面而言,刘氏及其《医门八法》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文将从刘鸿恩生平、《医门八法》的版本情况、刘氏的学术思想三个方面展开分析,通过论述其相关情况,以期为后世深入研究刘氏和他的学术思想打下基础.
作者:莫为;徐江雁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AR技术应用于中医药教育中的模式与方法,为提高中医药教育成效,改善学生学习体验提供参考.方法 对高校中医药教育方式进行调研、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同时追查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时间范围为2010年一2017年.结果 探索出3种AR技术与目前教育方法结合的教育模式.这三种教育模式既可以引进课堂中,也可作为辅助的教学手段.结论 将AR术应用于中医药教育中将发挥AR技术的优势,对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弘扬中医药文化等方面有积极影响.
作者:万倩茹;刘旭初;尹瑞英;曾凡宇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分析全面优质护理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2016年7月-2018年4月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中抽选150例,采用数字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5例,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75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实施全面优质护理,对比2组产妇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2组产妇疼痛评分和抑郁评分相差不大,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试验组产妇疼痛评分和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试验组母乳喂养成功率97.33% (73/75),明显高于对照组母乳喂养成功率81.33% (61/7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剖宫产产妇采取全面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改善产妇情绪,减轻产后疼痛,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改善和提升产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周灵虹;李振伦 刊期: 2018年第19期
对将在急诊科进行轮训的专科医师进行岗前培训是急诊科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保证.其中中医专业毕业的专科医师,在岗前培训时具有特别需要注意的重点和难点,包括临床思维、理论知识、急救技能以及其他知识等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总结,有助于提高急诊科岗前培训的质量.
作者:刘诗怡;辛莉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膈下逐瘀汤结合验方妇炎灵3号保留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随机分为3组:A组(40例)、B组(40例)和C组(40例).A组患者给予膈下逐瘀汤与验方妇炎灵3号保留灌肠治疗,B组患者单独口服膈下逐瘀汤治疗,C组患者单用验方妇炎灵3号保留灌肠治疗.3组患者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规范用药,治疗2个疗程后对3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盆腔积液量、盆腔炎性包块缩小程度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 A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的盆腔积液量及盆腔炎性包块缩小程度均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患者的盆腔积液量及盆腔炎性包块缩小程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膈下逐瘀汤与验方妇炎灵3号保留灌肠联合应用对于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具有突出成效,有助于患者的盆腔积液吸收和盆腔炎性包块逐渐缩小,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不适症状,安全可行.
作者:杨新鸣;黄金金;彭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8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分析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治疗效果、血液流变学指标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中医症状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中医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作者:何清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本文试图通过在社会实践体系构建的整体性、针对性、实效性原则的指导下探讨社会实践体系的丰富性和完善性并研究其作为本学院人文教育平台重要部分在促进中医临床研究生职业能力发展方面的作用.
作者:丁亮;刘喆;李恬恬;李志颖;于荣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南少林消肿散外敷、针刺、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三联疗法对于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以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门诊2017年5月-2018年1月随机诊治的9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南少林消肿散外敷、针刺、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三联疗法综合治疗.结果 随访6个月后,根据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良63例,好转1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达到90%.结论 南少林消肿散外敷、针刺、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三联疗法综合治疗,对于膝骨关节炎患者疗效满意.
作者:吴天林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依达拉奉与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9月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依达拉奉治疗,给予试验组患者依达拉奉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比较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试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2.00% (46/50)高于对照组的70.00% (35/50),数据差异显著(x2=7.8622,P=0.0050).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依达拉奉与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给予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孙隆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细胞培养技术是细胞学、遗传学、免疫学、药理毒理学、实验医学和肿瘤学研究常用的技术之一.为了帮助学生了解细胞培养相关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细胞培养实验技能,启发学生的科研思维,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为培养科研兴趣打下良好基础,我们在有限的学时内,对医学专业本科生中开设细胞培养课程进行了初步探索.
作者:高小玲;邵雷;汪保英 刊期: 2018年第19期
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发现,进入临床的实习医生、基地规培医生在临床中诊治疾病的时候普遍存在一些现象,包括疾病诊治认识碎片化、疾病认识静态化、医学基础趋于偏向化、自主学习方法单一化、疾病诊治及针灸疗法了解模糊化、病案分析推理简单化六个方面.通过在针灸治疗学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的方法进行指导和临床专业思维的培养,探索一种适合中医院校针灸推拿专业学生过渡到临床医生的教学模式.
作者:周传龙;方剑乔;陈利芳;张全爱;韩德雄;高宏;马睿杰 刊期: 2018年第19期
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和方法是本科中药学类专业的办学核心任务,是体现中药学人才的“核心特质”要素.本文主要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四个方面做了初步探讨,结合我校中药学办学经验并提出解决途径,以及如何在“中医药的一带一路”新形势下保持好中药学专业办学特色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思考和探索.
作者:赵文昌;宋丽军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调查研究新疆某大学维吾尔族、汉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中医体质之间关系,为防治大学生的心理疾病提供参考价值.方法 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对240名维吾尔族、汉族大学生进行调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中医体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在心理不平衡、敌对和偏执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在心理不平衡、敌对和偏执三个因素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维族和汉族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的八个因素方面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中医体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平和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更高;大学生心理健康十个因素与阳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相关系数均在0.5以上.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中医体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体质状态决定患病的倾向性.
作者:何春辉;马华 刊期: 2018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