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药创新创业人才教育理念的思考

曲怡;薛亚楠;贾连群

关键词:中医教育, 创新创业型人才, 教育理念
摘要:祖国中医药是中华医学与文化的瑰宝,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进步,21世纪需要的是既精通中医,又擅长西医,既懂自然科学,又知社会科学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从中医药的发展入手,了解中医药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明确教育思路和方向,疏理并提炼中医药教育的价值体系,探索教育方法,制定评定标准,是当前中医药人才教育的重要任务.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内服加塞肛辅以盆腔炎治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45例

    目的 观察丹黄祛瘀胶囊口服,康妇消炎栓塞肛,辅以盆腔炎治疗仪对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 选用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90例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治疗组用丹黄祛瘀胶囊每次4粒、日三次口服,康妇消炎栓每晚睡前一枚塞肛,辅用盆腔炎治疗仪治疗,每日2次,上午、下午各1次.对照组单用丹黄祛瘀胶囊口服和康妇消炎栓塞肛.以14天为1疗程,共3个疗程.经期停用.观察两组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盆腔B超的变化,以及停药3个月后的复发率.结果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结束3个月后评价治疗效果.观察组治愈率96%,复发率2%;对照组治愈率71%,复发率1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盆腔炎治疗仪配合中药内服加塞肛疗法疗效显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吴艳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30例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对比.方法 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1.5 g日一次饭中口服,对照组在给予常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基础上再口服缬沙坦胶囊80 mg日一次;治疗组在给予常规口服降糖药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自拟中药汤剂消渴肾安方.治疗4周后,分别观察2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尿素氮有所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相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更好,故在治疗时配伍应用有很好的临证指导意义.

    作者:王新娜;于伟宏;张博;南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归纳总结法在中医妇科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中医妇科学是在中医理论基础指导下逐渐发展形成的,具有宏观性、抽象性,因为女性特殊的生理解剖特点,决定了妇科疾病具有独特的病因病机及诊治方案,在临床教学中使用归纳总结法对课程的内容进行分门别类的总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把学生的学习思路引向新的高度,有助于养成其自发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的习惯,通过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能系统理解领会知识,全面掌握中医妇科理论知识,为日后的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刘海燕;王利春;李杨琪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针刺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分为2组,针刺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静点疏血通,前列地尔.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针刺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3个月内复发率,治疗前、后双侧大脑中动脉、椎-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 对照组24 h内、48 h内、3d内、7d内TIA发作停止例数分别为12 (16.90%)、18 (25.35%)、42 (59.15%)、50 (70.42%).而针刺组分别为18 (26.47%)、25(36.76%)、50 (73.52%)、65 (95.58%),病情恢复好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出院后1个月内、2个月内(包括1个月内)、3个月内(包括2个月内)定期复查或者回访,追踪治疗后脑梗死的发生情况,对照组进展为脑梗死分别为8.45%,14.08%,16.90%.而针刺组进展为脑梗死分别为4.41%,7.35%,11.76%,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刺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后双侧大脑中动脉、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数据统计分析,治疗前2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2组治疗1周后,针刺组较对照组患者脑血流速度明显增快,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刺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缩短症状持续时间,降低进展为脑梗死风险,可能与针刺能够改善脑供血有关.

    作者:王威;唐伟;张军;迟海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赤带下

    本文主要介绍治疗赤带下的清肝止淋汤及其方歌、功效、主治、方解、验案等.清肝止淋汤主治辨证属于肝肾亏虚、阴血不足、气滞血瘀所致赤带下.症见:带下而色红者,似血非血,淋沥不断,可伴见疲乏无力,腰酸膝软,心烦眠差,面色黄白少华,舌淡苔白或舌红苔少,脉细弱或浮弦.临床亦用于宫颈糜烂、接触性出血、经间期出血等妇科病证.

    作者:刘春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消癥饮治疗血瘀型慢性盆腔炎75例

    目的观察加减消瘢饮治疗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1:1)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口服加减消瘢饮,每日2次,每次200 ml,1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选择头孢曲松钠2.0 g,并且配入0.9%生理盐水250 ml中,联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从经期第1天开始,连续7天静脉滴注,经期7天用药为1疗程.两组共治疗2个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9.33%、74.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的症状积分值较治疗前均下降(均P<0.01),但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P<0.01).结论加减消瘢饮治疗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显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凌玉;梁卓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中医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120例

    目的 分析研究中医针灸综合治疗方法对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2015-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选取120例,均给予以电针背部华佗夹脊穴为主疗法以及中医药灸疗法相结合的中医针灸综合疗法,并详尽记录患者的晨僵时间、臀地距、脊柱活动度、胸廓活动度等临床指标,并对比分析治疗前和治疗后三个月的治疗效果和病情恢复情况.结果 接受中医针灸综合治疗法后,显效患者56例,显效率为46.66%;有效患者59例,有效率49.16%;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患者接受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和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明显,治疗后明显好于治疗前,活动能力、臀地距、脊柱活动度、胸廓活动度等较治疗前都显著改善,且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针灸综合治疗方法对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恢复状况和预后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予以推广和运用.

    作者:马楠楠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建立网络教学互动平台 加强方剂学教学效果

    教学互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运行形式.加强教学互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利用微信公众号、QQ家校群等建立网络教学互动平台,以加强方剂学课堂教学效果是一种可行的教学改革模式.

    作者:赵黎;章健;南淑玲;李进京;吕明安;许霞;张绍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刘向哲教授治疗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经验

    刘向哲教授,系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拜师王永炎院士和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脑病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药协会临床评价心身医学常委,中国卒中学会委员.在20余年的医、教、研工作中,理论基础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善辨中风病及疑难杂症的诊疗,临证时,刘教授善用圣愈汤辩证加减治疗线粒体脑肌病,经验独到,疗效显著.

    作者:冯珍珍;刘向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针灸铜人十四经腧穴定位与功法练习的实验与分析

    为解决传统针灸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定穴不准确的问题,本实验研究通过观察组学生在等大的没有标注穴位的铜人上,对十四经各个腧穴的位置进行摸索从而练习定位,同时配合功法练习,提高临床能力.对照组学生按照大纲要求完成基本课程学习,学期结束后统计分析两组学生的成绩,平时成绩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成绩为36.36±1.73,对照组成绩为34.67±2.34,P<0.05),总成绩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成绩为84.79±7.48,对照组成绩为78.64±7.56,P<0.05).针灸铜人十四经腧穴定位与功法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了专业技能,大大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其今后从事针灸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作者:郭娅静;程相琨;周巧;吴亚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针灸联合加味益气聪明汤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24例

    目的 评价针灸联合加味益气聪明汤在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将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48例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分为采取针灸治疗的对照组与联合针灸及加味益气聪明汤治疗的观察组,将2组治疗效果与治疗前后患者眩晕程度、椎动脉血流速度、椎动脉脉冲指数(PI)、血清纤维蛋白原(Fib)、血清总胆固醇(TC)等各项指标作以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3.4%明显高于对照组62.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Fib与TC值分别为(3.9±0.17) ml、(4.1±0.46) mmol/1低于对照组(4.5±0.36) ml、(5.1±0.94)mmol/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采取针灸联合加味益气聪明汤治疗能取得一定疗效,治疗后患者脑血流、血清Fib、总胆固醇得到一定改善.

    作者:王钰;赵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的易学背景

    探讨五运六气理论的易学背景,以了解传统文化对运气理论形成的影响.以文献研究的方法,探究运气理论中的易学内涵.中国的古代文化,肇始于易, 《内经》反映了易学思想.七篇大论论述的是天、地、人之三阴三阳之气的变与化,自然、物候、气象包罗其中,与易之理相承,而非易以说理,易与七篇大论同源于中华传统文化思想,九宫之说、数的概念都是借用了易之法,而用以说明九州地理、天气变化规律.七篇大论所言九宫则是以后天八卦之九个方位来定位天之九宫,与地之九州八卦方位相对应,用以说明地理的气化特征.《内经》运气理论既有记生化之用之数,又有易之数,用以说明地理方位及运气变化对人体的影响.九宫和数在运气理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用于辨地理之方位,说明气象变化及对人体疾病发生的影响.

    作者:邹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美洲大蠊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近些年来人们对美洲大蠊药理作用研究越来越多,美洲大蠊具有资源丰富、临床应用广泛等特点.美洲大蠊具有抗肿瘤、抗炎、抗病毒、组织修复、镇痛、保肝、抗氧化及增强免疫作用.美洲大蠊对多种肿瘤细胞均有抑制生长及增殖,如肝癌、肺癌、胃癌、结肠癌、食管癌、前列腺癌、宫颈癌、卵巢癌、白血病及小鼠转移细胞瘤,并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该文对美洲大蠊抗肿瘤作用进行深入综述,为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董京千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外用中药塌渍配合内服桃红四物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

    目的 观察河南省中医院院内自制中药塌渍(热敷一号)配合口服桃红四物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腰椎键盘突出症气滞血瘀型患者均采用热敷一号中药塌渍和桃红四物汤疗法治疗.结果 50例中治愈6例,显效25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结论 热敷一号配合桃红四物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省时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卢乙磊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升提固脱汤保留灌肠联合针刺治疗Ⅱ度直肠脱垂41例

    目的 观察升提固脱汤保留灌肠联合针刺治疗Ⅱ度直肠脱垂43例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收集住院脾虚气陷证脱肛患者43例,据刘佃温教授临证经验给予升提固脱汤保留灌肠联合针刺治疗.结果 2组综合疗效相当(P>0.05);治疗组在改善肛门坠胀感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改善排便情况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复发率2.33%,对照组复发率13.95%,2组复发率对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升提固脱汤保留灌肠联合针刺治疗脾虚气陷证Ⅱ度直肠脱垂,始终贯穿补气升提,收敛固脱的治法,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王朝阳;刘佃温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龙胆泻肝汤颗粒剂及其汤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龙胆泻肝汤颗粒剂及其汤剂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肝胆湿热型慢性乙肝患者76例,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采用龙胆泻肝汤颗粒剂治疗,对照组采用龙胆泻肝汤汤剂治疗,观察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及疗效等.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临床证候、肝功能(ALT,AST,TBIL)均明显改善(P<0.01),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龙胆泻肝汤颗粒剂及其汤剂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乙肝均具有清肝胆湿热的临床疗效,且疗效相当,用药安全,颗粒剂方便可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付有兰;林伟豪;田黎;吴婵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赵振昌教授以瘀立法治疗慢性肾衰经验

    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衰)是所有慢性肾脏疾病进入终末期的一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以替代疗法为主,给患者带来严重负担.在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主要是针对原发病为主,尚无特效药物治疗.赵振昌教授以瘀立法治疗慢性肾衰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疗效显著,能显著减缓患者进入尿毒症期.

    作者:冯培云;刘冰冰;张守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杨氏3H+疗法“压五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杨氏3H+疗法“压五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Ⅰ、Ⅱ级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原发性高血压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其中治疗组采用杨氏3H+疗法“压五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3.37%,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杨氏3H+疗法“压五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够有效患者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列胜;杨才德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中医药创新创业人才教育理念的思考

    祖国中医药是中华医学与文化的瑰宝,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进步,21世纪需要的是既精通中医,又擅长西医,既懂自然科学,又知社会科学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从中医药的发展入手,了解中医药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明确教育思路和方向,疏理并提炼中医药教育的价值体系,探索教育方法,制定评定标准,是当前中医药人才教育的重要任务.

    作者:曲怡;薛亚楠;贾连群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刘颖教授应用合谷-复溜治疗汗证的经验

    汗证为汗液排泄异常的统称.常见的有无汗、自汗、盗汗.汗证通常会出现在很多疾病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表现为出汗异常,还常伴有一系列脏腑气血功能失调的证候.故排汗异常的好转对全身功能的改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刘颖教授应用合谷-复溜治疗汗证效如桴鼓.本文总结了笔者跟师学习汗证治疗的经验及体会.只要辨证准确,并因证施用不同的补泻手法,既能治疗汗证,又可改善全身症状.

    作者:杨新颖;刘颖;张学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