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才;于国防;石兴岭;王桂春;张明;常一凡
保健食品是一类具有特殊功能的食品,国家卫生部制定了<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及<保健品良好生产规范>,严格界定了保健食品的内涵及生产规范.
作者:卢冰;夏虹;龙一兵;姚泽洪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为研究微生态调节剂中益生菌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改良MRS、两层双歧琼脂、LBS、EG、改良GAM、普通营养琼脂等6种培养基,使用双层琼脂培养法对5份微生态调节剂进行双歧杆菌计数培养的比较,同时对11份微生态口服液和14份酸牛乳采用改良MRS、BS、TJA等3种培养基,使用厌氧培养法,进行乳酸杆菌计数培养的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显示双歧杆菌的检测以MRS琼脂为佳.乳酸杆菌检测以TJA琼脂为佳.[结论]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在选择较佳培养基的同时,以双层琼脂培养法为佳.
作者:任锦玉;程苏云;梅玲玲;汪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近一个时期,食品质量问题频频见诸于报导.从有毒的大米到假冒调味品,还有毒蜜枣,毒腐竹、毒狗肉等等这不禁使广大消费者心存疑虑,我们身边的食品还能吃吗?食品安全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为此,现将我市2001年含毒食品检出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苏少芳;卢径凤;杨端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为了解枣庄市医疗单位的消毒质量状况,加强消毒管理,有效地控制医院内感染发生,1998年-2001年连续四年对全市各级医疗单位(市、区及厂、矿、企业医院、学校卫生室)进行消毒质量监测检验,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忠玲;成群;吴修凤;赵艳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检验科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监控对象之一,是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细菌、病毒检测的重要科室.1996年<医院消毒卫生标准>规定,污染物品无论是回收再使用的物品,或是废弃的物品,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1].
作者:孙玉国;冷军;郭晓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本文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研究了锗的测定方法.用硝酸镍作为基体改进剂,改进了灵敏度.选择热解涂层石墨管,使锗的灰化温度提高到1000℃,原子化温度达到2700℃,消除了干扰和记忆效应,大大提高了方法灵敏度.方法检出限为0.05mg/kg,平均回收率为104.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作者:王岙;于文海;王巍;王萍;战英;朴永德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笔者在实践中,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9986-88)餐具洗涤剂试验方法中-乙醇不溶物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实践证明:结果可靠,与国标法具可比性,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永香;宋秋娟;陈欣然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产气荚膜梭菌污染了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后,能引起食物中毒.有关文献报道,它所引起的食物中毒是继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之后,排列为第三位[5].
作者:姚积源;居建华;顾伟忠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苯扎溴铵(新洁尔灭)复方消毒剂为0.2%苯扎溴铵溶液中加有碳酸钠(pH值为9),应用时再加0.5%亚硝酸钠防锈.对其加热不同温度的杀菌效果进行了试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徐丽华;李丽婕;宋红梅;张弘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为了探讨腐败假单胞菌的致病性,采用传统的小白鼠毒力试验、乳鼠灌胃和家兔肠结扎试验,发现该菌感染小白鼠后均在56h内发病死亡,并有16.67%和9.3%的菌株能分别产生LT和ST肠毒素.证实腐败假单胞菌对小白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其中有部分菌株能产生重要的致泻因子-LT和ST肠毒素.
作者:林业杰;董新平;欧剑鸣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为了提高环境样品中病原性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方法]采用PCR法、免疫磁珠法和神奈川现象培养基三者结合使用.[结果]分别从一份海水和一份海泥中检出了产生TDH,神奈川现象阳性的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为O3:K6.该血清型与同期发生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患者检出率高的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相同.经Sfi I,Not I限制性内切酶处理后,脉冲场凝胶电泳比较,一份海水与一名患者分离菌株、一份海泥与两名患者分离菌株的条带相同,表明为同一克隆派生而来.同时也说明食物中毒的发生与污染了TDH阳性O3:K6副溶血性弧菌的海水有关.[结论]该方法解决了用一般细菌培养分离方法很难从引起食物中毒的环境样品中检出病原性副溶血性弧菌的困扰,也为研究TDH阳性副溶血性弧菌在环境中的分布及由其引起的食物中毒的预防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者:张凡非;杉山宽治;西尾智裕;卿田淑明;秋山真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996年,全国囊虫病协作组制订了关于囊虫病的治愈标准[1],其中免疫诊断为其指标之一.本文就血清特异循环抗原(CAg)的检测在囊虫病疗效考核中的价值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作者:胡亚梅;向莉;朱建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阿斯巴甜(APM)是一种口味好、安全性高的强力甜味剂,甜度是蔗糖的200倍,我国在1986年正式批准在食品中使用,并在1992年颁布于各类食品中正常使用.
作者:封雷;蒲朝文;汪瑜;陈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2002年1月24日傍晚,我区安镇某装璜工地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确认本次食物中毒为亚硝酸盐所致.现将这起食物中毒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石舜华;冯建良;戴耀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急性肝炎患者一半以上是由肠道传染的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其传染性强,常引起大规模流行.但近年来,在我国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暴发流行很少见,而临床以散发的急性肝炎病例为主,由于其引起主要症状为肝脏功能严重损伤,多有合并其他器官受累,所以临床极为重视.
作者:朱庆华;刘红春;明亮;金雨琦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食品及环境试样中汞的测定多用冷原子吸收法和双硫腙分光光度法[1-2].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汞(Ⅱ),用得较多的是利用Hg(Ⅱ)催化K4[Fe(CN)6]的配体交换为指示反应的测定法[3-4],而用KIO4氧化指示剂褪色的体系用于测定食品中Hg未见报道.
作者:何云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食盐中硫酸盐依GB<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中铬酸钡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方法中加入的铬酸钡悬浮液,要求每加一个样品均要充分摇匀、快速吸取,且每次只能吸取一个样品所需的试剂量,否则铬酸钡悬浮粒子受重力影响出现含量不足,使高浓度测定点向横轴弯曲.
作者:黄晋香;李晓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建立填充玩具制品中可溶态重金属残留的测定方法.样品用模拟婴儿唾液成分配制的浸提液在40℃条件下浸渍、振荡30min后,提取液经APDC-MIBK萃取后以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纤维中游离态的Cu、Co、Ni和Cd的含量.具有良好的线性(r>0.999),小检测限0.05mg/kg,回收率在94%-10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介于0.5%-6. 6%.经实际样品测定,结果满意.
作者:陈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随着改革开放,市区内出现大量饮食服务行业,据调查饮用自备水的较多.故对自备水进行卫生学检验.
作者:朴春花;文玉雪;李生宝;崔松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陈旧霉变大米经掺油等处理后,外观明净光亮,酷似新鲜大米,但是含有较多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黄曲霉素B1等,有很强的致肝癌作用,食用后对机体危害严重.
作者:胡增伦;万永生;王传达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