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提升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以贵阳中医学院生药学研究生培养为例

周涛;江维克;肖承鸿

关键词:研究生, 科研创新能力, 培育模式, 问题驱动学习法, 月报制度
摘要:培养研究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提升研究生的科研素质和实操能力,是研究生教育实践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实践,以“问题驱动学习法”为教学框架,以“二个制度”、“多样化交流”为手段的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在生药学研究生培养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中药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借鉴.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两栖类药用动物DNA条形码鉴定研究进展

    目的 两栖类药用动物是我国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关于两栖类药用动物的空间分布、药用功效等日渐成为热点,与之相关的鉴定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于促进我国中药的现代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 本文围绕中药鉴定研究、DNA条形码鉴定等内容,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作以梳理和总结,并对DNA条形码鉴定技术在两栖类药用动物鉴定领域的前景进行展望.结果 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是利用基因组中一段公认的、相对较短的DNA序列来进行物种鉴定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是传统形态鉴别方法的有效补充.大量的实验表明,通过DNA条形码来鉴别动物具有准确性、可行性、简便性、通用性,为鉴别动物物种及发现新物种提供了新的方法,为鉴别动物药材的真伪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作者:任诗怡;赵蕊;许亮;张梦蕊;王爽;王孟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朴春丽教授从肝论治亚急性甲状腺炎经验探讨

    亚急性甲状腺炎属瘿病范畴,朴春丽教授常以“毒损缨络”为核心病机治疗瘿病,认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主要病机为肝郁化热,毒损缨络,故提出肝与亚急性甲状腺炎有着密切的联系,并提出从肝论治亚急性甲状腺炎,以辨证求因和审因论治为基础,常以内服外敷法为治疗方法,旨在调节机体各脏腑的功能,有效缓解症状并缩短病程.

    作者:王丽;朴春丽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补阳还五汤联合α-硫辛酸注射液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究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α-硫辛酸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4月-2015年-8月收治的8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α-硫辛酸治疗,观察组予以补阳还五汤联合α-硫辛酸治疗.并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TCS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的MNCV、SNCV均有显著改善(P<0.05);2组患者治疗后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的MNCV、SNCV的对比(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0.48%,比对照组的69.05%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SS评分的对比(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后TCSS评分均有一定降低,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d-硫辛酸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末梢神经代谢与传导功能显著改善,改善肢体麻木、疼痛症状,使TCSS评分有效降低.

    作者:刘爱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通腑安脏汤治疗支气管哮喘伴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究支气管哮喘伴胃肠功能障碍采用通腑安脏汤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6年8月收治的68例支气管哮喘伴胃肠功能障碍患者,抽签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观察组予以通腑安脏汤治疗,并对2组的治疗效果、消化道症状积分与肺功能情况予以对比.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0.59%,低于观察组的91.18% (P<0.05);2组患者治疗前消化道症状积分的对比(P>0.05);治疗后2组患者消化道症状积分均有一定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肺功能的对比(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肺功能均有一定改善,但2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的对比(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伴胃肠功能障碍采用通腑安脏汤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充分改善.

    作者:齐晓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西医研究进展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腹痛常见病之一,近年来发病趋势逐渐增加,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对该病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进步,本文就近些年中西医学者专家对该病的认识、治疗、临床经验等进行综述.

    作者:张伟;赵凯赫;段晓征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究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湿热内蕴证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实验组实施复方结肠溶胶囊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和肠粘膜镜像积分、Iκ B-α水平以及治疗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率.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较对照组86.67%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和肠粘膜镜像积分、I κB-α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实验组改善更明显(P<0.05);实验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用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湿热内蕴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和肠粘膜镜像积分,降低复发率、不良反应率和I κB-α水平,综合疗效较好.

    作者:赵军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关于提升中医临床教学能力的思考

    中医临床实践教学是培养中医人才的重要部分,但现阶段学生的临床能力与中医院需要尚有较大差距.中医临床医学院如何提升临床教学能力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多年来做了较多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总结如下,以飨读者.

    作者:韩捷;徐立然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柴胡疏肝散在消化内科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柴胡疏肝散在消化内科的临床应用.方法 整理总结柴胡疏肝散在消化内科相关疾病的文献,综述本方近年来在消化内科的临床应用进展.结果 整理文献发现柴胡疏肝散加减对口酸、胃脘痛、慢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征、乙型肝炎、肝纤维化、非酒精性脂肪肝、慢性胆囊炎、黄疸、肝癌疼痛等疾病均有明显的治疗和改善症状作用.结论 通过对柴胡疏肝散的文献总结,说明柴胡疏肝散在消化内科,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

    作者:段印会;张春玲;相世和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熏蒸塌渍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中医熏蒸塌渍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5年5月-2016年8月于我院确诊为椎间盘突出症的12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基础护理治疗+腰椎牵引+塞来西布胶囊治疗,观察组60例患者则采用基础护理治疗+腰椎牵引+中医熏蒸塌渍治疗,14d为1疗程.比较2组VAS评分(视觉疼痛评分)、JOA评分(腰腿痛评分)改善情况,比较两组胃肠道不适发生率及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后,患者VAS评分降低,JOA评分则升高,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更低,JOA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45/60),观察组93.33%(56/60),差异显著,P<0.05;胃肠道不良反应方面,对照组出现9例,总发生率15.00%,观察组仅1例,总发生率3.33%,P<0.05.结论 中医熏蒸塌渍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可更好地改善腰椎功能,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谢琰;余知依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中药熏洗联合NB-UVB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采取中药熏洗联合NB-UVB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在我院皮肤科病房住院治疗的特应性皮炎患者共40例,按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中药熏洗组及中药熏洗联合NB-UVB治疗组各20例.经过2周的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CORAD和VAS积分,并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经过2周的系统治疗后,中药熏洗联合NB-UVB组及中药熏洗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熏洗联合NB-UVB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中药熏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熏洗联合NB-UVB组治疗有效率为85%,中药熏洗组治疗有效率为65%,中药熏洗联合NB-UVB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中药熏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熏洗联合NB-UVB治疗特应性皮炎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结论 中药熏洗联合NB-UVB治疗特应性皮炎与单用中药熏洗法进行比较具有更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宝莹;宋丽芬;熊述清;李红毅;廖列辉;林颖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培养中医妇科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探究

    在中医传统院校教学模式中,临床技能培养的欠缺在中医妇科研究生中初露端倪,而临床上中医妇科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其临床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的掌握,对于中医妇科研究生在未来的工作及学习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依据中医妇科研究生的培养现状,探讨与其所存在弊端相应的初步改进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佳裕;冯璐;韩凤娟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理中和胃方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理中和胃方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租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采用标准三联疗法(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根治幽门螺杆菌,治疗组在标准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加理中和胃方加减治疗幽门螺杆菌,2组均治疗2周为1疗程,停药4周后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42例中,治愈31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2例,有效率95.24%,对照组42例中,治愈25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76.19%;治疗组治疗后Hp根除率90.48%,对照组Hp根除率71.43%,2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理中和胃方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临床有效率优于标准三联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侯静月;党中勤;李俊莹;马利节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孙晓娜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经验

    慢性萎缩性胃炎成因复杂,病程缠绵,临床多见.孙晓娜教授认为其病机为气机不畅,治疗上强调标本兼治,治法上强调疏肝理气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兼以健脾气、益胃阴、行气活血等灵活运用.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Helicobacterpylori,HP)是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一个重要原因,应首先根除HP,配合中药辩证施治,中西医并重,效果颇为满意.

    作者:李琪微;孙晓娜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手穴点穴联合隔药饼灸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应用手穴点穴联合隔药饼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运用手穴点穴联合隔药饼灸治疗,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结论 运用手穴点穴联合隔药饼灸治疗支气气管哮喘,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曾笑影;涂长英;龚慧玲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大柴胡汤治疗糖尿病前期肝胃郁热证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大柴胡汤治疗肝胃郁热证糖尿病前期临床疗效.方法 将临床诊断为肝胃郁热证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服用大柴胡汤治疗的为治疗组,服用二甲双胍治疗的为对照组;对比2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糖尿病的发生率、糖尿病前期的控制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空腹血糖、口服75 g无水葡萄糖后2 h血浆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糖尿病前期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空腹血糖、口服75 g无水葡萄糖后2h血浆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柴胡汤和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前期有效,大柴胡汤治疗糖尿病前期优于二甲双胍.

    作者:施进宝;黄宝英;刘芳;陈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提高中医翻译的教学成效的思考

    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其语言具有晦涩深奥,言简意赅的特点.在其国际化传播及中医外文教学过程中,中医翻译面临着中西文化差异,语言模糊无直接对应及缺乏标准化的困难与现实问题,译者在中医翻译教育中应提高自我语言功底,适当扩张解释翻译的范围,注意中医语言的多样化及重叠性,才能做好中医翻译工作,提高中医翻译的教学成效.

    作者:秦文熠;荣晓凤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董氏奇穴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证体会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疾病,也是难治性疾病,其病因病机复杂.结合中医经典及临床体会,认为此病的发病与肝、脾、肾关系密切,病机可概括为气虚、血热、血瘀,临证中以补肾健脾,祛瘀泻热为治则.董氏针灸以取穴少,见效快,治疗范围广为特点.临床上运用董氏奇穴(妇科穴、还巢穴)配合小腿及脚踝内侧瘀络反应点放血治疗,调气与调血相得益彰,疗效确切.

    作者:曹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杨氏3A+疗法“肘五针”埋线针刀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杨氏3A+疗法“肘五针”埋线针刀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杨氏3A+疗法“肘五针”埋线针刀治疗,每次间隔15天,2次后观察结果;对照组采用曲安奈德40 mg加2%利多卡因2mL作局部痛点封闭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模拟评分法评价患者疼痛积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明显降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治疗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8.46%,对照组总有效率80.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个月随访,治疗组复发率19.23%,对照组率46.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杨氏3A+疗法“肘五针”埋线针刀治疗肱骨外上髁炎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安全有效,远期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重兵;杨才德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舌诊图像分割和特征提取的方法研究与应用

    舌诊是中医望诊中的重要项目.为了建立客观和定量的指标,使舌诊能够更准确、更客观地反映人体机能状态,对中医舌诊图像分割和特征提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舌像的分割和特征提取进行了详细地的研究和实验,具体内容包括:图像滤波、舌像分割、舌苔与舌质的分离、舌质和舌苔颜色识别、纹理分析识别和分类数据库的建立.

    作者:高清河;刚晶;王和禹;刘海英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保湿干预联合脐疗治疗单纯性老年瘙痒症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保湿干预联合脐疗治疗单纯性老年瘙痒症的疗效.方法 将6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给予保湿干预(局部外用保湿水、保温霜日二次)联合脐疗(自制中药膏适量封于神阙穴,日1次)治疗,2周为1疗程;对照组33例,单独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5 mg)口服日1次治疗.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记录分析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53%,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x2=0.25,P> 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38,P<0.05).结论 保湿干预联合脐疗治疗单纯性老年瘙痒症安全、高效,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周克伟;郑义宏;赵丽艳;刘之力;史月君 刊期: 2017年第13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