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中的硒

董银根;沈惠君

关键词:石墨炉原子吸收, 分光光度法测定, 血清, 人体必需元素, 自由基, 抗氧化剂, 抗癌效果, 谷胱甘肽过氧化酶, 矿物质, 诊断和治疗, 微量元素硒, 有毒污染, 营养元素, 硒的测定, 体内外, 强氧化剂, 抗毒作用, 痕量元素, 有价值, 细胞膜
摘要:硒是人体必需元素,它既是一种营养元素,又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清除人体内外有毒污染的作用及抗衰老作用[1].硒也是一种抗癌矿物质.微量元素硒是抗癌矿物质中效果明显,抗癌力强的元素.硒是很好的抗氧化剂,是吞食体内自由基有效的物质,可保护细胞膜不受自由基的破坏,保持细胞核和基因成份的完整性.硒能启动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抗毒作用.这种酶是非常有效的吞食自由基的抗氧化剂,与硒配合能取得理想的抗癌效果[2].血清中痕量元素硒的测定可为多种人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资料[3].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肺结核继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监测分析

    肺结核患者是医院内继发感染的高危人群,肺部感染常见且病死率高,严重影响原发病的治疗及预后,故防治院内肺部感染成为临床上备受重视的课题之一.为探讨肺结核病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致病菌及耐药性,我们对近3年间住院的肺结核病患者肺部感染情况进行整理分析.

    作者:赵玉玲;张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同时测定苯代谢物的方法

    建立了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同时测定尿中苯的3种代谢物(包括粘糠酸、氢醌和儿茶酚)的方法.采用反相C18分析柱(4.6×250mm),流动相为甲酸:四氢呋喃:水=14:17:969,流速为1.8mL/min,检测波长为270nm.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4%~4.6%之间,加标回收率为81%~93%之间.本法经过样品预处理后,适于现场尿中苯代谢物的测定.

    作者:郝守进;曲宁;崔九思;戚其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气质联用法测定生发类化妆品中斑蝥素

    测定生发类化妆品中斑蝥素的含量;用三氯甲烷为提取剂、以M/Z 128为定量离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储存技术(GC/MS-SIS)进行测定;线性范围为1~50μg/ml,检出限为0.2ng,回收率为91.0%~97.1%,相对标准偏差为0.80%(n=6);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作者:李英;王成云;杨左军;张伟亚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加强饮食企业检验员考核(试)和培训,提高产品质量监控力度

    按企业发展和质量管理的要求,各企业内部均应建立健全实验室,但部分企业配备的检验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从而直接影响对产品质量的监控力度.为此,我单位对21家饮食品生产企业实验室发放盲样进行卫生细菌考核以及试验基础知识书面考试,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组织集中培训.培训结束之后,再次发放盲样和试卷进行考核(试).同时我单位亦对培训前、后盲样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平行测定,结果作为判断参考标准.结果如下:

    作者:章齐平;顾丽萍;李伟芬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一起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2000年7月21日,沈阳市某合资企业食堂发生一起食物中毒,经调查和采样检测,证实为奇异变形杆菌所致的食物中毒,现报告如下.

    作者:安静;高丹;赵常智;何玉馨;王侠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分光光度法测定红虾中的百草枯

    百草枯(1,1-2甲基-4,1-连吡啶二氯化物)是一种除草剂,可致人中毒.文献[1]中对百草枯的测定方法有较详细的叙述,但在实践中,有几个关键地方叙述不清,致使无法操作.第一,净化样品所用树脂没有说明用阳离子还是阴离子树脂;第二,样品过柱后,加连二亚硫酸钠前,是否要调节pH;第三,每个样品需要测定3个波长处的吸光度,计算公式繁琐,并且没有说明具体的测定波长;第四,连二亚硫酸钠在小于400nm波段有很强的吸收,该法没有说明其用量,且没强调空白用量.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结果表明,树脂必须用阳离子树脂;样品过柱后,必须将pH调至大于10,然后再加连二亚硫酸钠;吸光度测定仅需在396.8nm处;连二亚硫酸钠用量要准确限量且空白用量也要与样品用量相同.

    作者:罗晓芳;王翠;王国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改进的苦味酸试纸法定性测定酒中氰化物的试验探讨

    国标GB/T5009.36-1996中规定苦味酸试纸法作为粮食中氰化物测定的定性试验,使操作者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工作.作为基层检验工作者,当大量市场调查展开时,巨大的工作量及要求结果的紧迫性,往往使预试验显得非常重要.由于酒中氰化物国家标准较高,苦味酸试纸法的灵敏度能满足要求,笔者将苦味酸试纸法应用于酒中,作为氰化物测定的予试验,发现结果的假阳性率非常高,偶而也有假阴性样品,效果很差.干扰主要来源于酒中的醛类及SO2残留;另外,水浴加热操作中,由于温控不好,大量水蒸汽有时也将试纸条上试剂淋洗下来,使结果难以观察.笔者经过反复试验,对样品作一些必要的处理后,再利用废弃的测汞仪气泵进行打气,结果证实,改进的苦味酸试纸法可以大大降低酒中氰化物测定的假阳性率,阴性符合率100%,应用于实践中效果较好,而且能够满足国标要求,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永香;陈欣然;刘燕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细菌定量测定的快速方法与自动化

    细菌定量测定是评价食品、生活饮用水等卫生状况的重要而基本的方法,一般常用标准平皿计数法(Standard Plate Count)测定菌落总数,培养时间多采用48h,需要制备培养基、清洗消毒实验器材等大量的准备及收尾工作,操作繁琐费时.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发展了许多细菌快速定量测定技术,一是适宜单一菌相的快速定量测定技术,如氧传感技术[1],MC-ELISA表面涂抹技术[2];二是适宜多种菌相的快速定量测定技术,本文主要就后者中比较成熟的方法做一概述.

    作者:周红雨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鸡组织中环丙沙星残留的HPLC法测定研究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以恩诺沙星为内标物,测定鸡各组织中环丙沙星的残留.结果表明:环丙沙星在鸡各组织中的平均回收率均在73%以上,日内、日间RSD分别低于8.40%和13.00%(n=5),环丙沙星在0.025~5.0m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n=7),低检测限为0.003mg/kg,可满足鸡各组织中环丙沙星残留检测的要求.

    作者:谢恺舟;张军;龚道清;王志跃;陈国宏;赵万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一起厨师带菌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调查

    2001年5月26日,十堰市某大酒店发生一起急性食物中毒,经市卫生防疫站调查证实,系因一名厨师感染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污染所致.现报告如下.

    作者:梅玉发;徐桂华;王襄;高景枝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动物肉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残留量测定方法的探讨

    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残留、危及人类健康的问题,早在40年代末即引起学术界的关注.WHO在1969年就对各国提出:应对各种动物性食品中的抗生素残留量制定出允许标准.我国对此也做出相应规定,并制定了国标检测方法.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国标检测方法对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的分离、检出效果很不理想.本文对抗生素残留的检测进行了方法上的探讨,并得到较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薇;阎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离子色谱法测定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方法探讨

    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有多种方法,如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和蒸馏滴定法等.但均各有其不足之处,如汞污染、标准不稳定、人为误差较大等.本文利用离子色谱法测定食品中亚硫酸盐(SO32-),干扰小、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操作简单、无污染.

    作者:范华锋;查河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食品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分析方法

    有机氯农药的主要品种六六六(BCH)和滴滴涕(DDT)分别于1825年和1874年问世,广泛应用于农业植保和公共卫生,曾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首选的杀虫剂.有机氯农药是我国早大规模使用的农药,七十年代是我国使用有机氯农药的高峰期,八十年代初达到顶峰.由于其化学性质稳定,在环境中降解十分缓慢,以及它的亲脂性等特点,在环境和动、植物体内大量蓄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1983年我国才开始禁止生产BCH和DDT等有机氯农药.虽然有机氯农药在中国已被禁止使用了17年,但在食品中仍能检测出有机氯农药残留,且平均值远远高于其它发达国家.本文就国内近年来对食品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黄卫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用活性炭排除色素干扰测定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探讨

    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测定无论是采用GB5009·33-85还是采用GB/T5009·33-1996测定方法都同是一种重氮化偶合反应比色法.此法在对有色样品检测时,食品中的天然色素或合成色素严重地干扰着比色结果,影响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GB法中尚未提示对色素的消除.为消除干扰,提高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在不同的pH条件下,采用活性炭进行脱色的方法(以下简称本法).经过反复试验和实践,我们认为在pH=11~12时是排除色素的佳范围,它既有效地消除了色素的干扰,又保证了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作者:廖惠玲;陈德云;陈国雄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一起食用有机磷农药污染牛肉引起食物中毒的检验分析

    1案例介绍 我市连山县永丰镇某村某户耕牛于2001年5月12日失踪,14日在山坡下发现死牛,牛主人认为牛是从山坡上跌下来死掉的,于是在发现当日下午将牛肉分给亲友,并卖给当地村民.当晚吃了牛肉的44名村民在进食后1~6h内陆续出现头痛、头晕、呕吐症状,严重者昏迷、瞳孔缩小;送当地卫生院抢救,医生采用解磷定、阿托品进行治疗,患者症状缓解,病情得到控制.15日市、县两级卫生监督机构对吃剩的牛肉、牛内脏及患者的洗胃液进行了采样、检验.

    作者:黄奕标;陈丽萍;丘玮玲;刘庆佳;雷霖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胡椒碱

    目前,市售胡椒粉掺杂使假者较多,其测定方法多为定性方法[1-2],关于胡椒中胡椒碱的定量分析曾经有薄层紫外扫描法[3]与比色法[4],前者受仪器条件的限制,一些基层单位尚难普及,后者前测定方法较烦杂.本文介绍一种容易推广的直接紫外光度法,方法简单、快速、准确.

    作者:张沛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非细菌性病原体混合感染情况的调查

    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ARI)是临床常见的、对健康危害较大的病症,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致ARI的病原体具有种类多、对药物的敏感性有很大的差别、常规方法检测很困难、有地域和季节差别等特点,使临床病原学诊断ARI和及时有针对性地治疗ARI较为困难,对ARI盲目使用抗生素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了解致ARI的病原体种类和分布情况,对制定诊治ARI的方案和有效避免滥用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在就诊的ARI患者中,多病原体混合感染情况占有较大的比例,此情况使临床诊治ARI的复杂程度增加,应引起注意,对ARI多病原体混合感染的初步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薛承岩;刘耀敏;卢云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空气中乙二醇气相色谱测定法

    乙二醇(Ethylene glycol),分子式为CH2OHCH2OH,分子量为62.07.乙二醇为无色澄清粘稠液体,有甜味,有毒,易吸水,常作为抗冻剂,有机合成及化纤工业的原料.我国乙二醇国家标准为20mg/m3;车间空气监测检验方法一书报导了乙二醇气相色谱法,该方法用SE-30柱,考虑到食品卫生均用GDX-102柱分析醇类化合物,为一柱多用,避免经常换柱麻烦,我们试验用GDX-102柱分析车间空气中乙二醇,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作者:马鸿丽;孙卫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氟离子选择电极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具有简便、快速、测定范围广(0.02~2000)PPm),不需分离溶液中大量干扰离子,广泛用于各类样品的测定.氟离子选择电极是成熟的离子选择电极之一,它是用氟化镧单晶膜制成的一种膜电极,自1996年问世以来,经过不断改进,相继研制成的一种膜电极、全固态离子电极、倒置平板式氟电极、复合电极等,对测定微量样品氟含量可获得满意效果.[1,2]为了减少测定误差,提高测量精确度,使分析结果更加准确可靠,本文就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试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归纳和总结.

    作者:周定友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卫生检验管理、数据分析及结果报告系统

    卫生检验在公共卫生监督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工作量大,尤其是在数据处理、原始记录书写、检验报告打印等方面,占用了检验人员大量的工作时间.而现今计算机功能的高速发展,使其进入了各行各业,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网络功能为卫生检验的自动化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与石家庄海星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了《卫生检验管理、数据分析及结果报告系统》,该系统提高了检验工作效率,避免了人为差错的发生.

    作者:陈杏琴;徐保红;杨力学;张长青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