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温经汤治疗痛经的回顾性研究

满玉晶;吴效科;李晓燕

关键词:大温经汤, 痛经, 综述, 作用机制, 临床疗效
摘要:温经汤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广泛的一个古方,早于《金匮要略》中提出,该方是治疗上热中虚下寒而兼有血瘀之象的代表方,全方具温中寓养、温中寓通、气血双补、肝脾肾同调之特点.对痛经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其应用范围较广.现将近几年来大温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从而为大温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院校非医专业诊断学教学方法的探索

    非医学专业开设中医诊断学旨在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积极性不高、教学质量有待于提升等问题.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非医学类专业中医诊断学授课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非医学类专业中医诊断学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进行积极思考与探索,以期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非医学类专业中医诊断学课程改革.

    作者:李鑫;宋厚盼;蔡雄;简维雄;黄惠勇;王建国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三七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

    目的 分析探讨三七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5月所收治的运用三七进行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应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三七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结果 不同类型患者在经过三七治疗后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中高血脂、心绞痛以及胃出血类型患者,其治疗有效率均高于80%,表明三七能够治疗机体免疫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生殖泌尿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循环系统等疾病.结论 三七包含多种功能性组分,具有清咽润肺、镇痛消肿、抗炎、保肝利胆、促进造血、抵抗心律失常及止血等功能,因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谭辉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跨文化交际视阈下中医文化负载词英译策略探析

    丰富的文化色彩和人文内涵是中医的重要特征之一,因此做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是做好中医翻译的关键.本文讨论了中医文化负载词英译的跨文化交际性,进而基于韦努蒂的归化与异化翻译理论,举例分析讨论了中医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结论指出:跨文化交际视阈下,做好中医文化负载词英译的首要前提是译者具有良好的跨文化意识;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理论是基于跨文化背景下的翻译精神,体现在所有的中医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之中;两种翻译策略相辅相成、辩证统一,译者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具体的翻译策略或者将二者相结合.

    作者:刘平;吴夏南;王珊珊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中药配合雷火灸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40例

    目的 观察中药配合雷火灸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80例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雷火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配合消炎汤治疗.4周为1个周期,治疗后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2.50%、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30.00%、72.50% (P<0.05).结论 消炎汤配合雷火灸对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疗效确切.

    作者:喻佳;李宁;赵文楚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针灸推拿治疗耳鸣分组PBL教学法的应用

    目的 探讨分组PBL教学法在针灸推拿治疗耳鸣的教学效果.方法 将实习同学进行门诊部和住院部分阶段学习,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耳鸣作为单病种示教模型进行PBL教学法带教,并与传统实习带教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分组PBL教学法提高了耳鸣单病种学习效率,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工作和学习能力.结论 分组PBL教学法与传统师生一对一教学方法比较有较大的优越性,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

    作者:陈涛;陶红霞;郑强霞;李奇星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中医特色微创医学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基于中医特色微创医学治疗体系的金针疗法联合熏蒸与强肾通络汤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住院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研究组的患者给予金针疗法联合熏蒸与强肾通络汤治疗,对照组的患者给予西药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判断并比较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症状改善状况、生化指标与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血沉与C-反应蛋白指标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研究组患者的ASAS20改善比例与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应用基于中医特色微创医学治疗体系的金针疗法联合熏蒸与强肾通络汤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西药治疗更优异,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关节的活动性与生活质量.

    作者:刘碧峰;郑甦;褚小刚;张丽恒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胃溃疡患者的中医饮食护理研究

    目的 分析在临床胃溃疡患者治疗过程中,中医饮食护理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6年5月-2017年2月收治的94例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传统组与饮食组,各47例.传统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护理,饮食组患者则在临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中医性质的饮食护理,对2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及具体护理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饮食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相关指标、护理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组, (均P< 0.05).结论 在对胃溃疡患者的具体护理中,中医饮食护理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医护人员应用.

    作者:洪静;闵春华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姜丽娟教授和畅思想防治复发性流产之产后调复

    复发性流产是多因素引起的疾病,其产后调复对女人的恢复更为重要,中医药在此方面有显著优势.本文通过跟师学习及对姜丽娟教授门诊医案的整理,介绍姜丽娟教授所创的“和畅”思想并将其应用于复发性流产产后调复所获得的疗效,总结导师“和畅”思想在防治复发性流产产后调复的体现及相关临证经验. “和畅”思想在“助孕安胎产后序贯调治”中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促进家庭幸福和谐,提高优生优育的素质,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熊曼玲;罗婧;梁迪;王敏江;姜丽娟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以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培养老年护理高职人才能力的研究

    “产学研结合”老年护理高职人才能力培养研究,以培养能力型、实用型、复合型老年护理高职人才为目标,以社区养老护理为切入点,以“老年护理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主线,突出中医特色.“产学研结合”老年护理高职人才能力培养对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提升养老服务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张先庚;杨玲娜;曹俊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张大宁补肾活血法研究》评介

    补肾活血法作为一种新兴的中医临床治疗法则,开展相关研究意义重大. 《张大宁补肾活血法研究》一书,从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角度,阐述了补肾活血法的科学内涵,并介绍了张大宁教授利用补肾活血法相关理论辨证论治的临床经验,对《张大宁补肾活血法研究》一书的解读十分必要.

    作者:高杉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王琦教授治疗男性不育症的思路

    王琦教授是中医男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对中医理论有独到的见解,在中医领域建树颇多,尤其在中医男科上造诣颇深.本文就王琦教授诊疗男性不育的经验进行总结,发现王琦教授在治疗男性不育症时,诊疗思路灵活,遵循体质学说,发挥“辨病-辨体-辨证的诊疗模式”,强调“主病主方”,同时兼顾“湿热瘀虫毒”等致病因素,合理制方,以“升精赞育汤”为主方,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吕小洽;郭明菲;孙自学;付晓君;高自阳;朱延哲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浅析久病入络

    在《黄帝内经》中提到的络虽然有“经络”和“脉络”的区别,但“久病入络”的明确提出者叶天士,在辨证论治方面却没有把两者分开.无论是从辨证还是治疗只要辨证为“久病入络”的络病,用络病的治疗方法,往往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文蔚;王用书;贾成祥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58)杨氏3A+“足五针”埋线针刀治疗跟骨骨刺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杨氏3A+“足五针”埋线针刀治疗跟骨骨刺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跟骨骨刺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其中治疗组采用杨氏3A+“足五针”埋线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局部药物注射治疗,2组均于治疗1次和2次后分别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治疗组1次治愈31例,2次总治愈45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1次治愈11例,2次总治愈21例,好转13例,总有效率75.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杨氏3A+“足五针”埋线针刀治疗跟骨骨刺效果明显优于局部药物注射,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使用.

    作者:高敬辉;杨才德;金芝萍;赵晶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药用植物粗茎鳞毛蕨的研究进展

    目的 本文从粗茎鳞毛蕨的分类与鉴定、资源与栽培、化学成分提取与分子学研究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蕨类植物的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方法 查阅文献、中药本草,并整理、分析、汇总.结果 蕨类植物在我国有2600余种.主要成分为间苯三酚类化合物.结论 为我国粗茎鳞毛蕨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定基础.

    作者:郑皓;梁勇满;许亮;余佳培;蒋渐渐;李慧;梅晓丹;张辛宁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清肝利胆散治疗胁痛(慢性胆囊炎)肝胆湿热型35例

    目的 观察自拟清肝利胆散治疗胁痛(慢性胆囊炎)肝胆湿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将70例胁痛(慢性胆囊炎)肝胆湿热型患者采取随机对照方法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自拟清肝利胆散治疗,对照组采用消炎利胆胶囊治疗,3个月疗程后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31%,对照组总有效率73.2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自拟清肝利胆散治疗胁痛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方得祚;张秀英;张晓丽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三明治”教学法在中医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实践

    目的 探讨“三明治”教学法在中医外科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将80名中医本科实习生随机分组,试验组40人,采用“三明治”教学法,对照组40人,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结束后分别对2组学生进行中医外科理论及实践操作考核.结果 试验组理论成绩(95.5±3.24)分及实践成绩(91.6±5.87)分,均高于对照组理论成绩(88.6±6.86)分及实践成绩(81.2±7.15)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问卷结果显示试验组90%的学生能够适应“三明治”教学法.结论 “三明治”教学法在中医外科临床教学中效果明显,有助于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人才.

    作者:郝蕾;卢蔚起;吴健瑜;陈育忠;古巧平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褚玉霞教授紫石英汤异病同治验案举隅

    褚玉霞在辨证论治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创紫石英汤.临证时根据异病同治原则,将其运用于以“肾虚”为基本病机的诸多妇科疾病,屡获良效.本文就褚玉霞教授灵活运用紫石英汤辨治妇科疾病的验案进行整理.

    作者:刘培培;赵婷婷;褚玉霞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冠心病热毒证中医证候量化方法初探

    本文以中医证候量化为思路,以冠心病热毒证为主题,在文献整理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进行临床调查问卷,通过离散趋势法、区分度分析法、相关系数法、克伦巴赫系数、聚类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6种方法筛选出了冠心病热毒证的辨证条目,并对条目进行赋值,确定证候诊断阈值.期间运用多种统计学方法,现介绍具体方法,以期能为研究中医证候量化的同道提供参考.

    作者:王晓越;卢笑晖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三伏灸不同灸量对哮喘型新西兰兔MMP-9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三伏灸不同灸量影响哮喘型新西兰兔气道重塑的作用机理.方法 选取30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实验组、地塞米松组.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模型造模后,于“三伏天”以隔姜灸加中药贴敷法干预.实验结束后,取新西兰兔肺组织,检测肺组织MMP-9的蛋白表达及MMP-9基因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对照组、实验组、地塞米松组MMP-9蛋白及基因表达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对照组、地塞米松组的MMP-9蛋白及基因表达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与地塞米松组的MMP-9蛋白及基因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增加三伏隔姜灸量达到9壮可以更好地通过抑制MMP-9的合成,改善支气管哮喘型新西兰兔气道重塑.

    作者:陈铭;苏美玲;文婧;李淑娟;董亚琴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热敏点三伏贴防治寒湿痹阻型膝骨性关节炎19例

    目的 观察热敏点三伏贴防治寒湿痹阻型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7月-2016年8月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三伏贴治疗的60例寒湿痹阻型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点治疗组、传统穴治疗组、模拟贴对照组,热敏点治疗组在热敏点给予三伏贴贴敷,传统穴治疗组在传统穴采用三伏贴贴敷,模拟贴对照组在热敏点处予模拟贴贴敷,3组均于夏季三伏天贴敷治疗3次,共治疗1年,于贴敷治疗前后观察中医证候及膝关节严重指数的改善.结果 总有效率方面,热敏点治疗组优于模拟贴对照组(P<0.05);膝骨性关节炎严重指数方面,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结论 热敏点三伏贴穴位贴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性关节炎可有效改善中医证候学相关症状.

    作者:邱明亮;朱卫娜;盛励;喻建平;魏明 刊期: 2017年第17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