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种方法提取口腔致病菌DNA效果的比较

王宁;都佳寅;张卫军

关键词:DNA提取, 聚合酶链反应, 电泳
摘要:目的:比较酚-氯仿方法 、Chelex-100提取方法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AB)提取方法及试剂盒提取口腔致病菌DNA的效果.方法:用4种方法提取具核梭杆菌 、嗜酸性乳酸杆菌 、粘性放线菌及变形链球菌的DNA,比较OD260、OD260/OD230及OD260/OD280数值,同时进行基因组及扩增后的目的基因电泳,检测DNA的完整性及对PCR的影响.结果:Chelex-100方法提取的样本所含DNA浓度较高,但蛋白类的杂质较多.除粘性放线菌外,其他3种方法去除蛋白类杂质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AB法和酚-氯仿法都可以较好地去除碳水化合物类杂质,对嗜酸性乳酸杆菌,CTAB的效果佳(P<0.05).粘性放线菌对试剂盒提取效果有很大影响.结论:对DNA纯度及完整性要求不高的后续实验,Chelex-100为首选方法,否则经典的酚-氯仿方法及改进后的CTAB方法为首选方法.不同的细菌种类显著影响试剂盒的提取效果.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多层螺旋CT与X线检查诊断早期周围型 肺癌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与X线检查进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94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证实,并在术前行多层螺旋CT与X线检查.对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P<0.05);多层螺旋CT对毛刺征 、厚壁空洞 、肺门与纵隔淋巴结肿大 、空泡征与支气管气象征 、胸膜凹陷征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P<0.05).结论:相较于X线检查,多层螺旋CT应用于早期周围型肺癌诊断准确率更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圣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CT扫描对桡骨远端B3骨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究CT扫描对桡骨远端B3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3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B3骨折患者情况,对患者的骨折诊断情况进行观察,同时分析相应的扫描检查方式对患者骨折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CT扫描对于桡骨远端B3骨折的诊断准确率为97.29%,高于X线的检出率,后者诊断的准确率为78.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T扫描可见桡骨远端B3骨折患者的形态.结论:相较于X线检查而言,在桡骨远端B3骨折中应用CT扫描可提高患者诊断的准确率,同时对骨折形态做出明确判断,利于临床及时对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故值得借鉴应用.

    作者:陈凯然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细节化管理在手术病人安全交接中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细节化管理在手术病人安全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的病人800例,其中2016年1-3月选取400例未实施细节化管理交接的手术病人作为对照组;2016年4-6月选取400例实施细节化管理交接的手术病人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细节化管理前 、后交接中错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交接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病人错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交接时间亦有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化管理在病人安全交接中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手术病人交接错误事件发生,同时缩短了病人交接时间,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作者:陈兰焕;叶俊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那他霉素联合伏立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那他霉素联合伏立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6月72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那他霉素滴眼液治疗,实验组则给予本院制备的1%伏立康唑眼液和那他霉素滴眼液联合点眼.比较两组真菌性角膜炎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干预前 、后患者眼部症状评分 、视力水平.结果:实验组真菌性角膜炎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干预前两组眼部症状评分 、视力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实验组眼部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那他霉素联合伏立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眼部症状和提升视力水平,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邓欣然;康黔;胡玉章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上腹部手术中单纯全麻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 对肌松药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上腹部手术中单纯全麻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肌松药用量的影响.方法:筛选出我院收治的640例上腹部手术患者,按照不同麻醉方法将其分成全麻组与复合组,各320例,全麻组应用单纯全麻,复合组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比两种麻醉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复合组的肌松药用量比全麻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复合组的心率 、收缩压与舒张压都比全麻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情况,复合组的苏醒时间 、拔管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都比全麻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上腹部手术患者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的临床效果优于应用单纯全麻,可明显减少肌松药用量,是一种有效 、安全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张艳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探讨分析舒适护理在肺叶切除患者 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分析舒适护理在肺叶切除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0例自愿接受肺叶切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围术期的舒适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与肺部感染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运用在肺叶切除患者围术期的护理中,有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中应用推广.

    作者:王曼利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孕妇学校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对孕产妇自我 护理能力的影响效果评价

    目的:总结分析孕妇学校采用阶段性健康教育在提高孕产妇自我护理能力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9月在我院生产的80例孕产妇为观察对象,其中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40例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回顾分析两组孕产妇在不同阶段的自我护理能力.结果:在围产期孕产妇健康知识及自我护理等各项指标评分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学校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提升孕产妇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我国新生儿的出生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丽敏;张丽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COPD患者血清维生素D与细胞因子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细胞因子(IL-37、IL-18、IFN-γ)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1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A组)和90例COPD稳定期患者(B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三组血清25(OH)D和IL-37、IL-18、IFN-γ 水平.结果:A组治疗前血清中IL-37、IL-18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与C组(P<0.01),IFN-γ 、25(OH)D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与C组(P<0.01);虽然B组IL-37、IL-18水平比A组低(P<0.01),IFN-γ 、25(OH)D水平比A组高(P<0.01);但仍然异常于C组(P<0.01).显示A组与B组的IFN-γ 、25(OH)D与IL-37,IL-18水平呈负相关.结论:由血清25(OH)D缺乏导致的细胞因子紊乱可能是COPD发生与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补充维生素D及检测IL-37、IL-18、IFN-γ 和25(OH)D浓度有望成为治疗COPD的疗效评估指标.

    作者:张锦刚;吴晓虞;姜文佳;胡娇丽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强的松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强的松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06例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强的松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增加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24h尿蛋白定量 、尿素氨 、血肌酐等肾功能指标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各项肾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更高(P<0.05);两组患儿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凝血指标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的松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儿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邱彬玮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性双瘫型脑瘫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性双瘫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85例痉挛性双瘫型脑瘫住院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组42例给予儿科常规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采用儿童ADL评定量表评定患儿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GMFM)评定患儿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02%)高于对照组(76.19%)(P<0.05);2组治疗方案均可改善患儿运动功能,但观察组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性双瘫型脑瘫,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可快速提高患儿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改善运动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焦晓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stathmin和p27kipl在口腔鳞癌组织 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通过观察stathmin和p27kipl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stathmin和p27kipl与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 、50例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中stath-min蛋白和p27kipl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stathmin蛋白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表达水平较低,表达率为20%,而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高,比例为7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27kipl蛋白在正常组织中表达水平高,对应的表达率为90%;而在口腔鳞癌组织中呈低表达,表达率为3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stathmin蛋白的表达与p27kipl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5371,P<0.01).结论:stathmin蛋白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高,而p27kipl蛋白的表达则相反,二者的表达水平存在负相关关系,且表达程度和肿瘤的病理分级关系显著;据此可判断这两种蛋白的异常表达会直接影响到肿瘤细胞的发展水平;stathmin蛋白可作为判断口腔鳞癌恶性程度的指标,同时也为肿瘤的治疗提供靶点.

    作者:张先国;李善昌;贾丹丹;宁尚波;张宏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人围术期 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人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人共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40)与对照组(n=38).对照组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观察2组病人听力障碍恢复情况 、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2组病人听力障碍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听力障碍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总满意率(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76.32%)(P<0.05),且干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26.32%)(P<0.05).结论: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人围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病人听力障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能提高病人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在临床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张晶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胆管癌手术治疗后复发 、生存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影响手术切除后的胆管癌患者预后特征及复发 、生存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整理本院2011年1月-2018年1月行外科手术切除且获得随访的75例胆管癌病例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复发生存率及总生存率,Log-Rank法进行生存曲线比较,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75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9个月,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8.75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4.83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 、肿瘤大小 、肿瘤分化程度 、血管侵犯 、AJCC分期可影响患者复发情况,而年龄 、肿瘤大小 、淋巴结转移 、血管侵犯 、AJCC分期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 、血管侵犯是手术切除后胆管癌的无复发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的显著性不良预后因素.结论:肿瘤大小 、血管侵犯是手术切除后胆管癌的无复发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的显著性不良预后因素.

    作者:阮萍;彭忠异;姚平;何婷婷;利华;刘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6Sigma管理法用于输血流程重组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6Sigma管理法用于输血流程重组的效果.方法:以我院输血科主任 、护理部主任 、片区护士长 、信息科工程师及医教科负责人组成输血质量管理小组,按照定位 、测量 、分析 、改进及控制5个步骤对输血流程重组进行质量控制,比较实施前 、后合格血标本率和取血情况.结果:实施后合格血标本率为98.9%,明显高于实施前的82.7%(P<0.05);实施后取血等待时间和核对时间明显少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6Sigma管理法用于输血流程重组有助于减少输血缺陷,同时提高输血工作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徐静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锁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现状

    锁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一直困扰着骨科医师,尽管很多文献对于这种普通骨折都给予了相应的意见,但是现今尚没有一个对于该骨折治疗的金标准,本文就该骨折类型的病因 、分型及治疗手段作一综述,提示临床医师关注此型骨折.

    作者:董大维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一种乙肝定量评价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建立一个科学且简单易行的评价指标,帮助临床医师快捷准确判断乙肝病毒干扰状态,辅助分析乙肝的转归,使乙肝标志物检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方法:选取湖北省中医院测定的乙肝患者组成研究样本,采用ROC分析 、散点图等统计学方法,确立样本中指标的临界值.结果:HBsAb测量数据9.2IU/ml时,抗体指数赋值为1,否则为0,HBcAb测量数据0.42IU/ml时,抗体指数赋值为0,否则为1,HBeAb测量数据2.2COI时,抗体指数赋值为0,否则为1.结论:抗体指数所定量指示的乙肝免疫反应,能够较为准确地说明乙肝感染与机体免疫反应的关系,并可以辅助对预后作出判断.

    作者:李婧;赵旻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纯钛二次高压阳极氧化载锌生物膜层生物相容性

    目的:研究钛片二次高压阳极氧化载锌生物膜层抗菌性以及细胞生物相容性的改变情况.方法:试件二次高压阳极氧化为A组,再经植酸处理的为B组,以B组为基化学镀锌(15g/L、20g/L、25g/L乙酸锌)分别为C、D、E组.将不同级别试样进行细胞黏附 、增殖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细胞相容性.结果:细胞增殖和黏附率均为E>D>C>B>A,且5组数据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碱性磷酸酶检测D、E两组细胞ALP吸光度值显著高于A、B、C三组,且E组高于D组.结论:纯钛二次高压阳极氧化经植酸处理载25g/L乙酸锌的生物相容性佳.且随着锌离子浓度增加,生物相容性成正相关.

    作者:梁长龙;刘继光;张慧明;李慕勤;舒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酮康唑配合克霉唑栓治疗老年性念球菌性 阴道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运用酮康唑配合克霉唑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5月-2017年3月我院妇科门诊治疗的182例念珠菌性阴道炎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单独予以酮康唑片治疗)和联合组(予以酮康唑片配合克霉唑栓用药治疗),各91例,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 、症状及体征改善评分 、起效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治疗前 、后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3个疗程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联合组用药起效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酮康唑配合克霉唑栓在老年性念球菌性阴道炎中治疗效果较单一用药更有优势,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作者:曹党恩;鲁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女性恶性肿瘤的17%,且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乳腺癌是一种典型的异质性肿瘤,其生物学行为的异质性与治疗的复杂性体现在组织形态 、细胞起源 、复发转移潜能及治疗反应等多个方面.目前针对乳腺癌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治疗 、辅助化疗 、放疗 、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但三阴性乳腺癌(TNBC)对内分泌治疗不敏感,缺乏有效的靶向治疗药物,虽然对化疗敏感,但在许多研究中并未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因此,TNBC需要更为高效 、敏感的治疗方案.

    作者:肖宝强;史雪婧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微信对改善出院癌痛患者的疼痛强度及疲乏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索使用微信群聊进行健康教育对出院癌痛患者的疼痛强度和疲乏的影响.方法:选取某三级肿瘤医院住院的100例癌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出院时发放癌痛健康教育小册,常规1周1次电话随访;干预组出院后,由研究者通过微信群发送癌痛健康教育内容并进行在线交流.干预2周后比较两组的疼痛程度 、疲乏程度 、服药依从性.结果:干预2周后,96例患者完成研究,对照组47例,干预组49例,4例失访.两组24h剧烈疼痛评分 、24h平均疼痛评分及疲乏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24h轻疼痛评分及服药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教育可以改善晚期癌痛患者的疼痛强度和疲乏程度.

    作者:林淑慧;周纯华;陈丽东;尤雪香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