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淑慧;周纯华;陈丽东;尤雪香
目的:分析上腹部手术中单纯全麻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肌松药用量的影响.方法:筛选出我院收治的640例上腹部手术患者,按照不同麻醉方法将其分成全麻组与复合组,各320例,全麻组应用单纯全麻,复合组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比两种麻醉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复合组的肌松药用量比全麻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复合组的心率 、收缩压与舒张压都比全麻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情况,复合组的苏醒时间 、拔管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都比全麻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上腹部手术患者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的临床效果优于应用单纯全麻,可明显减少肌松药用量,是一种有效 、安全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张艳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评估基于问题的教学法(PBL)和基于病例的教学法(CBL)相结合在临床5年制本科生皮肤性病学见习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南华大学2011级临床医学五年制见习学生80人,随机分为教改组与传统组,教改组采用PBL结合CBL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授课,传统组则采用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法(LBL),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两组专业理论基础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分析成绩显示教改组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教改组学生在提高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力 、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使用方面均优于传统组.结论:PBL与C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良好效果,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作者:汪峰;汪小柳;刘志军;匡玉珍;曾文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在核医学检查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核医学科检查的患者1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 、意外事件发生率 、用药错误发生率 、治疗依从情况 、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好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核医学检查中应用人性化护理,能够缓解焦虑程度,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安全性高,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患关系和谐,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劳雪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析异甘草素对脑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 、凋亡的影响,并总结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浓度不等的异甘草素处理脑胶质瘤U251细胞样本,同时对10、20、40、60、80μmol/L各浓度设5个复孔,均处理24h、48h、72h;采取流式细胞术对细胞凋亡变化检测,由四甲基偶氮唑蓝(M TT)对细胞增殖能力检测,核糖体RNA(mRNA)、叉头框蛋白M1(FoxM1)表达水平则采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结果:脑胶质瘤U251细胞经浓度不同的异甘草素处理后,细胞增殖均受到程度不一的抑制表现,在同作用时间,但不同浓度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之,在相同浓度,但作用时间不同细胞增殖情况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细胞凋亡影响方面,随着异甘草素浓度不同作用细胞24h后,细胞凋亡率随着异甘草素浓度增加出现正比增加趋势(P<0.05);在FoxM1、mRNA相对表达水平中,不同浓度间异甘草素处理细胞48h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素可理想抑制脑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并有效诱导其凋亡作用机制,这可能与下FoxM1基因表达水平正相关.
作者:邓云秋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在剖宫产术患者中使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进行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剖宫产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使用罗哌卡因进行麻醉,观察组使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术前,观察组包括SBP(收缩压)、DBP(舒张压)、HR(心率)在内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镇痛效果为0级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剖宫产手术患者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进行腰硬联合麻醉,有利于降低麻醉对患者血压水平 、心率水平的影响,且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麻醉应用价值高,可推广.
作者:陈文香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联合颞肌切除术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手术的基础上联合颞肌切除术,对比两组临床恢复优良率 、颅内压力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恢复优良率较观察组更低(55.56%VS 84.44%),术后24h、72h及7d,对照组患者颅内压力明显高于观察组,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观察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而言,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颞肌切除术治疗临床效果更加显著.
作者:张丙辰;袁杰;周俊;吕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对比分析艾司西酞普兰与度洛西汀在治疗抑郁症患者述情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间接收的58例抑郁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9例,分别给予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抑郁治疗效果及患者述情障碍之效,观察两组用药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 、3周 、6周与治疗前相比抑郁程度均有明显好转,但结果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述情障碍效果对比中发现,治疗后研究组TAS总分 、因子1、因子2以及因子3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有明显好转,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用药不良反应上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度洛西汀均能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病情状况,但度洛西汀在治疗抑郁患者述情障碍效果上更为显著,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药物治疗.
作者:陈宏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对螺旋CT检查在肺磨玻璃结节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7年4月间经病理学诊断为肺磨玻璃结节者236例螺旋CT影像学诊断资料加以回顾分析,统计螺旋CT诊断的符合率,并对病理类型不同的检查征象加以对比.结果:236例患者当中,有226例经螺旋CT诊断的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其准确率高达95.76%,其中良性确诊率为97.92%,恶性确诊率为94.29%.炎症 、AAH、IAC、MIA及AIS等病理类型不同的肺磨玻璃结节CT征象对比中存在明显差异,且各病理类型的实质成分与病灶大小均有所不同(P<0.01).结论:在肺磨玻璃结节定性诊断中螺旋CT具有较高诊断率,且对不同病理类型有较大鉴别价值,对术前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重大.
作者:盛伟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自然早产与干预性早产的发生因素和分娩结局.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32例早产病例,根据早产类型将产妇分成自然早产组和干预性早产组.对比两组产妇发生早产的因素 、分娩方式 、分娩结局以及早产儿结局.结果:两组产妇早产因素中胎儿窘迫 、前置胎盘 、胎膜早破和生殖道感染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性早产组剖宫产率为44.6%,高于自然早产组的14.5%(P<0.01),但两组新生儿存活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性早产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窒息和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自然早产组新生儿(P<0.05),而两组新生儿发生黄疸和死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生需要针对早产原因采用有效的措施,进而有效防范早产的发生,尽量延长早产儿的胎龄和增加出生体重,有效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作者:王新荣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索使用微信群聊进行健康教育对出院癌痛患者的疼痛强度和疲乏的影响.方法:选取某三级肿瘤医院住院的100例癌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出院时发放癌痛健康教育小册,常规1周1次电话随访;干预组出院后,由研究者通过微信群发送癌痛健康教育内容并进行在线交流.干预2周后比较两组的疼痛程度 、疲乏程度 、服药依从性.结果:干预2周后,96例患者完成研究,对照组47例,干预组49例,4例失访.两组24h剧烈疼痛评分 、24h平均疼痛评分及疲乏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24h轻疼痛评分及服药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教育可以改善晚期癌痛患者的疼痛强度和疲乏程度.
作者:林淑慧;周纯华;陈丽东;尤雪香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无痛护理技术的应用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3月接诊的择期手术患者112例,并随机划分为护理组与常规组,每组56例.常规组采取常规围术期护理,护理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无痛护理技术.比较2组患者的收缩压 、舒张压 、心率 、疼痛变化情况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出苏醒室时与穿刺时比较,收缩压 、舒张压及心率有所降低(P<0.05),VAS评分均有所升高(P<0.05);护理组出苏醒室时的收缩压 、舒张压 、心率及VAS评分较常规组低(P<0.05);护理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常规组低(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无痛护理技术可有效缓解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及疼痛症状,显著减少不良事件.
作者:冯秀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马铃薯薄片外敷预防华蟾素致周围静脉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宫颈癌术后患者1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将新鲜马铃薯薄片从静脉穿刺点上方开始,沿血管走行进行外敷,以预防静脉的不良反应,对照组只进行常规输液处理,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滴速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静脉炎及血管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马铃薯薄片外敷对预防华蟾素引起的静脉炎 、疼痛 、静滴不畅等不良反应行之有效,不会对患者造成困扰,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覃振添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 α-1b雾化对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静滴 、退热 、止咳等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 α-1b雾化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0%,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热消失时间 、咳嗽消失时间 、喘憋消失时间 、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 α-1b雾化治疗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樊沙沙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多巴酚丁胺联合米力农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心力衰竭(CHF)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7年8月收治的94例COPD合并CHF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编号,奇数号作为对照组,偶数号作为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吸氧 、抗感染 、平喘 、祛痰利尿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多巴酚丁胺和米力农,14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平均1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右室内径指标变化.结果:(1)对照组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8.72% 、91.49%,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FEV1、FEV1/FVC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指标均有升高,观察组患者指标升高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更为明显(P<0.05),右室内径两组均减小,观察组患者减小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更为明显(P<0.05);(3)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1例心动过缓和2例低血压症状,用药量减少后体征恢复正常,对照组出现1例心率紊乱患者,经治疗后恢复正常,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巴酚丁胺联合米力农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患者有明显的临床疗效,用药不良反应少,较为安全可靠,有效缓解心衰症状,降低右室内径,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杨光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6年3月-2017年4月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疾病患者80例作为此次探究的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分别给予奥曲肽药物治疗和奥曲肽联合凝血酶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 、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临床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65.00%;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10.00%VS 27.50%);临床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不仅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各项指标,还能提高治疗效果,该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药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晓庆 刊期: 2018年第09期
本文主要总结了白血病化疗后机体记忆B细胞功能的改变及其意义,介绍了化疗后免疫细胞减少,体液免疫未能完全恢复正常,记忆B细胞存在异常可导致化疗后患者常见的疫苗接种不良反应,且持续时间较长.探讨了将记忆B细胞频率趋势用作免疫重建的替代指标,对患儿疫苗接种的意义.讨论了化疗后与现有免疫功能结合的免疫疗法的可能性.
作者:李亚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微创通道应用于复杂性肾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119例鹿角状肾结石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使用单通道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结合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进行治疗,建立微创通道一期应用单通道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二期结合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一期平均手术时间(120.11±26.32)min,结石清除率为80.67%.二期平均手术时间(43.96±8.22)min,结石清除率为94.96%,术后6例仍有结石残留,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均于3~6个月内排出体外,术中无患者输血,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建立微创通道应用单通道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结合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性结石,能降低对患者的创伤,手术时间短,结石的清除率高,对周围脏器的损害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米俊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在诊断及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78例(97个甲状腺结节病变)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为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进行常规二维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弹性检查,比较两者成像特点,并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病理结果显示恶性甲状腺结节22个,良性结节75个,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敏感度86.34%,特异度为96.0% 、准确率为93.81%,均高于常规超声检查77.27% 、88.0% 、85.57%;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显示,良性病灶评分以1~2分居多,恶性病灶以2~3分居多,以3分为临界点,鉴别良性结节良恶性的敏感性 、特异性 、准确性依次是68.18% 、73.33% 、63.16%.结论:与常规超声检查相比,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可有效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病变,提高诊断及鉴别的敏感性 、特异度及准确性,临床可结合常规超声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减少疾病误诊率 、漏诊率.
作者:刘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强的松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06例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强的松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增加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24h尿蛋白定量 、尿素氨 、血肌酐等肾功能指标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各项肾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更高(P<0.05);两组患儿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凝血指标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的松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儿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邱彬玮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在乳腺癌中检测CyclinD1和P53两种因子的表达结果以及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在乳腺正常组织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LC)、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中运用免疫组化LP法检测CyclinD1和P53两种因子的表达状况,对比两种因子的相关性.结果:相比乳腺正常组织,ILC与IDC组织中CyclinD1和P53的表达较高(P<0.05),然而两者在ILC与IDC中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在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中CyclinD1和P53表达与年龄 、绝经状态 、肿瘤大小 、PTNM分期 、淋巴结浸润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二者表达呈正相关体现在组织学类型 、淋巴结转移中(P<0.05).结论:在ILC与IDC两种乳腺癌组织中CyclinD1和P53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呈正相关,在乳腺癌的生物学诊断指标中可作为循证依据,有利于在乳腺癌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预警作用.
作者:李宏伟;王新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