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柯干名老中医应用花类中药治疗脾胃疾患应用经验

魏凌雪;李军军;林晓辉;胡灵敏

关键词:柯干, 玫瑰花, 梅花, 脾胃病, 名老中医
摘要:柯干医师于2002年获国家第三批名老中医称号,从医40余年,集临床、教、研经验于一体,传统中医理论基础知识功底雄厚,临证思路缜密,用药精简,临床经验丰富,医术精堪.本文所述柯干医师用花药治疗脾胃疾病的经验方,药味简单,药效显著,可体现柯干医师平素辨证思维及遣方用药的独特之处,值得我们深刻体会与学习,并以此融会贯通,习得柯干医师辨证论治方法医术之一二,以传承发扬中医.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2型糖尿病患者的情绪障碍与中医体质研究323例

    目的 探讨不同血管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与中医体质类型相关性.方法 使用汉密尔顿焦虑评定量表(HAMA)、抑郁评定量表(HAMD)、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及中医体质量表对323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大血管并发症组的HAMA、HAMD评分及SCL-90量表各因子分与无大血管并发症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情绪障碍(焦虑、抑郁、共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存在大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的各类负性情绪均明显高于无大血管病变者.脑血管并发症组以痰湿体质为主,糖尿病足组以湿热、血瘀二种体质为主.情绪障碍的发生与体质并无明确的相关性.上述结论对早期干预糖尿病患者心理异常提供理论支持及循证依据.

    作者:陆逸莹;刘欣燕;陈卉;冯蓓蕾;王长德;陆侃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内经》“中气不足 溲便为之变”的应用体会

    目的 强调“补中益气”法在中气不足所致二便异常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病案举例,介绍“补中益气”法在中气不足所致二便异常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明确作者的观点.结果 应用“补中益气”法治疗中气不足所致二便异常疾病疗效较佳.结论 运用“补中益气”法,为治疗本病扩宽了思路.

    作者:付琳;陈志媛;王随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腹泻38例

    目的 分析小儿急性腹泻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儿科收治的急性腹泻患儿7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腹泻次数、腹泻停止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均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急性腹泻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林立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参苓白术散合五苓散治疗耳胀耳闭30例

    目的 观察参苓白术散合五苓散加减治疗耳胀耳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6月-2014年6月耳胀耳闭患者60例69-耳-,其中治疗组30例(34耳)采用参苓白术散合五苓散加减治疗,每日1剂,15天1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对照组30例(35耳)鼓膜穿刺注射地塞米松针及糜蛋白酶针1ml,口服吉诺通胶囊,10天一个疗程,同时服用地塞米松片,连服5天.结果 治疗组治愈12例,好转14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8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用药不良反应,随访半年均未复发.结论 参苓白术散合五苓散加减治疗耳胀耳闲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少争;申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从“人卧血归于肝”理论探讨睡眠对慢性肝病治疗的意义

    彭胜权教授系岭南温病名家,从事慢性肝病研究40多年,在肝病的辨证论治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并且在患者的预后调摄中具有独到的认知.通过对“人卧血归于肝”经典理论的探讨,结合彭胜权教授在慢性肝病治疗中的临床经验,进一步阐明睡眠在肝病的治疗与调护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倡导“经典回归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金凤;皮立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针刺结合耳穴治疗小儿多动症18例

    目的 探讨针刺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小儿多动症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针灸科2013年7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36例小儿多动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耳穴贴压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西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89.47%,对照组总有效率78.9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针刺结合耳穴治疗小儿多动症临床疗效显著,且无副作用.

    作者:李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保妇康凝胶联合乙烯雌酚片外用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效果分析及护理

    目的 观察保妇康凝胶联合乙烯雌酚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5年3月治疗的80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为妇宝康凝胶联合乙烯雌酚外用治疗;观察组40例为纯西药治疗,并给予科学规范的护理方法,观察2组近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妇康凝胶联合乙烯雌酚外用治疗老年性阴道炎能显著改善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疗效明显,缩短病程.

    作者:戴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活血化瘀法抑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35例

    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中药抑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5月收治的70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活血化瘀中药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血化瘀中药抑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显著,可调理患者的全身症状,值得临床上推广实施.

    作者:汤景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肛周神经末梢阻断剂合中药坐浴治疗肛周瘙痒症45例

    目的 观察肛周神经末梢阻断+中药坐浴治疗治疗肛周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1%亚甲蓝1 ml+罗哌卡因注射液10 ml+曲安奈德注射液5ml+0.9%氯化钠注射液4 ml混合液,点状+扇形肛周皮下注射治疗1次,之后中药坐浴每日一次,连用1周;对照组采用每次排大便后及睡前温水清洗肛周,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每日2次,连用1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1%,复发率4.9%;对照组总有效率82.2%,复发率29.7%.结论 肛周神经末梢阻断治疗肛周瘙瘁症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胡选亚;杨丛家;王胜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张素芳教授小儿推拿技法特点

    本文从七个方面剖析了张素芳教授小儿推拿的技法特点,认为其推拿技法既具有稳定、规范、持久、均匀、柔和、渗透的传统手法特点,又具有结合解剖、体质、病情、穴位灵活变化的特点,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

    作者:姚笑;张素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医护理改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睡眠障碍50例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在改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中的效果.方法 本次医学研究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睡眠障碍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接受中医护理,比较分析2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2组观察对象临床护理前SRSS和PSQI评分结果以及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临床护理后SRSS和PSQI评分结果以及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睡眠障碍患者接受中医护理,有助于其睡眠质量和血压水平的改善.

    作者:闵元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课堂教学设计思维的探讨——切磋琢磨精益求精

    课堂教学设计是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充分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教学设计对于教学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它需要教师综合分析课程的特点、学生的学情、内容的组织、媒体的运用等多方面的内容,作者通过在中医内科学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设计的一些体会进行了总结,希望对广大中医药院校教师的教学设计有所帮助.

    作者:葛昕;彭锐;吴伟;李荣;吴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PBL教学法在中医儿科学出疹性传染病中的应用

    为适应社会发展对学习型人才培养的需求,适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学科积极开展PBL教学方法,通过在中医儿科学出疹性传染病中,以麻疹、风疹、幼儿急疹、猩红热为例进行PBL教学方法的应用探讨,积累了教学经验,同时也发现在中医药高等院校实行PBL教学尚需完善以下条件:1)学生观念需要转变;2)教师综合素质亟待提高;3)教学资源配套欠缺.

    作者:单海军;朱珊;任玉梅;侯江红;黄可丹;陈团营;李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郑州市社区糖尿病康复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郑州市居民糖尿病患者社区康复现状,为有针对性的开展社区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郑州市辖的7个区的2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调查.结果 对糖尿病患者所使用的综合治疗方法中,运动治疗的使用率高,其次为饮食控制,内服中药和针灸,推拿、按摩等也有应用,但并不普遍;绝大多数患者愿意接受社区康复,对糖尿病相关知识了解迫切.结论 社区康复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选择.但由于健康宣教不充分,患者和家属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缺乏,影响了一些方法的运用,严重限制了糖尿病患者的康复.

    作者:尚立芝;梁润英;娄梦;乔帅;马小艳;季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药治疗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西医治疗多采用COPD全球策略(GOLD)分级治疗方法,不能逆转肺功能进行性下降,且带来一定的副作用.COPD属中医学的“喘证”“哮证”“肺胀”“咳嗽”范畴.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稳定期COPD认识的逐步加深,中医药在治疗COPD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COPD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左小亮;孟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降糖药联合天麦消渴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口服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失效后,联合天麦消渴片后的疗效.方法 纳入符合条件的35例单用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天麦消渴片口服,疗程12周,比较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患者-FPG、2hPG、HbA1c、TG、TC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对单用口服降糖药物疗效不佳的患者加用天麦消渴片,可以达到进一步降低血糖的效果.

    作者:白富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汪静应用小柴胡汤临床经验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是少阳证的主方.张景岳在《伤寒论》中灵活运用小柴胡汤,其中对7个或然证的加减应用对临证处方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笔者总结了汪静教授临床辨证应用小柴胡汤的经验.汪静教授注重病症结合,谨遵仲景“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之训,灵活运用小柴胡汤治疗多种病证,如呕吐、肝着、积聚、咳嗽等,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黄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续骨活血汤治疗尧骨远端骨折30例

    目的 探究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续骨活血汤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某院2012年12月-2013年11月收治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通过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续骨活血汤进行治疗,对照组通过锁定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影像学的恢复情况、优良率.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和影像学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续骨活血汤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对于患者骨折部位的愈合和功能恢复情况非常有利,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梁水平;朱小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癌98例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癌98例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96例胃癌晚期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和患者意愿,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8例患者.对照组只采取化疗,实验组在化疗的基础上进行中药治疗.结果 实验组总缓解例数为70例,占71.43%.对照组总缓解例数为50例,占51.02%.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总缓解例数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存活时间、疾病进展时间和副作用方面,实验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但是并不明显.结论 针对胃癌晚期患者,可以在化疗的基础上进行中药治疗,可以巩固化疗效果,但是在减轻副作用和延长患者生命的效果有限.

    作者:李中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创伤骨科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骨科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所收治的130例创伤骨科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对比以及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人数为65例,其中对照组主要是采用常规的手术钢板内外固定、牵引以及换药等西医治疗方式.而实验组则是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式基础上,结合中药内服以及外敷,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终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骨科疾病,其骨折的治愈率、软组织的修复能力等明显高于对照组,其疗效十分明显.结论 在创伤骨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具有很大的优势,能够实现内外兼顾,标本兼治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张洵;杜梅生;陈虹;曾国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