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春晖
目的:探讨Solitaire-AB型支架于颅内基底动脉闭塞取栓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神经介入科使用Solitaire-AB型支架进行基底动脉取栓术治疗的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比较术内即时取栓疗效及术后6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闭塞血管成功获得再通有19例,未见手术相关并发症.13例患者在术后24 h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好转,1周后下床活动,在出院后随访3个月内症状基本消退;1例患者术后24h神经系统功能未见明显恢复,经随访6个月可生活自理;2例患者治疗效果欠佳,随访6个月仍然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1例血管未开通患者于术后第3天因脑疝死亡.术后随访6个月16例患者的MRS评分为1~2分,即达到术后再通良好的效果.结论:Solitaire-AB型支架在颅内基底动脉闭塞取栓手术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显著改善基底动脉闭塞的预后.
作者:李文波;娄季宇;魏立平;张耀慧;庞红立;李元辉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究无痛分娩法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行阴道分娩试产的产妇74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未进行分娩镇痛,观察组予以无痛分娩法镇痛,对比两组产程时间及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第一、第二、第三及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助产及剖宫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及胎儿窘迫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分娩法镇痛可有效缩短产妇产程时间,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钱莹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多脏器创伤患者救治过程中损伤控制骨科技术的应用,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2012年7月―2018年1月应用损伤控制性骨科技术救治的71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多脏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评价.结果:71例患者中成功救治62例,死亡9例,存活率87.32%.62例成功救治者中7例未随访,64例随访者平均随访时间27.7个月.采用Matta标准进行骨盆复位疗效评价优良率为83.10%.结论: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多脏器创伤的患者救治过程中应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能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作者:张乃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真空垫与热塑体膜结合的方法在宫颈癌放疗中的实用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8年8月收治的宫颈癌病人80例,其中40例为使用真空垫与热塑体膜结合法制膜并定位放疗,40例为传统单纯热塑体膜固定摆位放疗.对这两组患者摆位误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真空垫与热塑体膜相结合的方法在宫颈癌放疗摆位中的实际误差小于单纯热塑体膜固定摆位误差.结论:使用真空垫与热塑体膜结合的方法有助于改善纯粹依赖热塑体膜定位造成略大误差的现状,并可取代纯粹使用真空垫,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作者:戴翔;李小俊;吕圣兰;杨艳;王昊;孙浩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深入了解大学生HIV感染者相关心理痛苦的真实体验及相关因素,为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理痛苦温度计(DT)和半结构式访谈对18例大学生HIV感染者进行深入研究,运用SPSS21.0软件、现象学分析方法分析资料.结果:在18例大学生HIV感染者中,显著心理痛苦的发生率为83.33%;引起大学生HIV感染者心理痛苦的主要原因是:担心疾病的预后、自责、感知歧视、恋爱及婚姻受限.结论:大学生HIV感染者存在较严重的心理痛苦问题;医护人员应该重视大学生HIV感染者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减轻患者的心理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莫园园;陆春燕;石素洁;苏丽西;刘桂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团体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心理的影响,为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心理康复提供实践指导.方法:选取乳腺癌术后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及心理康复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设团体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及焦虑、抑郁程度,并进行护理有效性评估.结果:实施团体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实施团体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心理健康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瑞珩;曲良珂;王淑娟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分析对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应用琥珀酸亚铁联合饮食疗法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饮食疗法,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琥珀酸亚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水平,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的RBC、Hb、血清S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妊娠合并缺血性贫血患者中应用琥珀酸亚铁联合饮食疗法,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RBC、Hb和血清SF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尹春晖 刊期: 2018年第24期
整合医学是将医学各领域先进的认知与实践经验加以有机整合,结合社会环境及心理现实进行调整,使之成为更适合人体健康或疾病治疗的医学体系.笔者从医学的整合与分科;中医辨治与症状的药疗;中医辨治与辅助检查;中医辨证与身心调节四方面阐述中医辨治的整体观与整合医学的内涵相吻合,且弥补其不足,由此提出中国特色整合医学的概念.
作者:陈新海;李世梅;徐丽娟;龙铟;李峰;刘文聘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9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实施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的同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减少患者并发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艳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究PDCA循环护理对消毒供应室的应用效果及对控制院内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消毒供应中心2017年5月―2018年5月应用PDCA循环护理的80份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2016年2月―2017年2月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的75份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护理工作质量、医疗器械及物品合格率、各科室满意度及院内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医疗器械管理、环境管理、清洗和消毒质量、包装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包装合格率为95.0%、灭菌物品合格率为97.5%、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为96.3%、消毒液浓度合格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5.3%、82.7%、86.7%及81.3%(P<0.05);观察组各科室总满意度为93.8%,高于对照组的81.3%(P<0.05);观察组应用PDCA护理后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3.8%,低于对照组的13.3%(P<0.05).结论:消毒供应室应用PDCA护理模式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提高医疗器械、物品的合格率,并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姚晓霞;林坚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综合评价后路腰段单节段去松质骨化截骨(VCD)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42例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L2单节段VCD截骨矫形手术.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胸椎后凸(TK)、腰椎前凸(LL)及矢状面平衡(SVA),进行统计;记录矫形前后ODI评分、BASFI评分和BASDAI评分(术后>2年);分析总结患者影像学指标、临床症状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156±3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450±150)ml.平均TK角度由(49.6±11.7)°矫正为(37.3±9.2)°,平均LL角度由(-1.8±8.9)°矫正为(-36.9±8.5)°,平均SVA由(110.8±30.7)mm矫正为(39.7±34.3)mm.所有患者的ODI、BASFI、BASDAI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各影像学指标的改善与不同的临床症状间存在直线相关关系.结论:后路腰段单节段VCD截骨矫形可矫正TK角度,明显改善患者的外观、生活质量及功能评分.
作者:洪俊轩;张文彬;黄丽萍;徐佳宝;吴晓尉;周琴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预防宫颈癌术后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层级护理管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SAS、SD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预防宫颈癌术后深静脉血栓中效果显著,可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同时可改善患者心理不良情绪,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刘志华 刊期: 2018年第24期
妇产科作为重点临床科室之一,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临床实践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学生实践机会不足、对妇产科学习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师能力及积极性差等问题.通过在临床带教中观察和总结,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对教学问题的解决,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变学生学习态度,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改进考试方法及评分原则等方法,达到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临床思维习惯、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的目的.
作者:南燕;吴辉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评价程序化疼痛护理干预鼻咽癌放化疗患者的效果.方法:对鼻咽癌放化疗患者分别采用常规疼痛护理与程序化疼痛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比两组的疼痛部位、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和抑郁情绪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疼痛部位主要集中于口咽部和放射野皮肤等部位,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放化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24 h内疼痛持续超过2h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在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和SDS评分上,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结论:程序化疼痛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缓解鼻咽癌患者放化疗过程中的疼痛感受、缩短疼痛持续时间,减轻患者的抑郁心理状态,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蔡白璇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HBV-DNA、总胆汁酸(TBA)、丙氨酸转氨酶(ALT)与性别、年龄及感染模式的相关性.方法:对68例乙肝病毒感染者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DNA拷贝数,分别采用ELISA法、循环酶法、连续监测法检测血清乙肝标记物、TBA和ALT的水平.结果:性别与感染模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与血清ALT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女性感染者更易转化为小三阳且血清具有相对较低的ALT水平;年龄与血清HBV-DNA水平呈负相关,但不具有显著相关性;感染模式与血清HBV-DNA、ALT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大三阳感染者血清具有相对较高的HBV-DNA、ALT水平,小三阳次之,1、5阳低,但小三阳感染者中也有一定数量血清HBV-DNA、ALT水平较高者;感染者血清HBV-DNA水平与血清TBA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清ALT水平呈极显著性正相关(P<0.01);感染者血清TBA水平除与血清HBV-DNA水平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外,不受性别、年龄及感染模式影响.结论:感染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感染者的HBV复制情况和肝脏受损情况,控制HBV复制可能在治疗转氨酶升高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但在诊断时仍需结合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判.
作者:陈晓宇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6.7%(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清洁时间、术腔上皮化时间、囊泡肉芽出现时间、囊泡肉芽持续时间、夹淤持续时间、夹湿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67%(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实施能够提高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的恢复效果,降低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玲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对比3.0T MRI与SPECT-CT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7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3.0T MRI与SPECT-CT检查,对两种诊断方式检查结果进行比较与评价.结果:经SPECT-CT诊断显示责任椎体节段有49个,敏感度为90.74%,特异性为9.26%;经MRI诊断显示责任椎体节段有45个,敏感度为83.33%,特异性为16.67%,SPECT-CT诊断敏感度相比MRI稍高,但两者差异不明显,具有较高一致性(P>0.05).结论:3.0T MRI与SPECT-CT均为诊断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SPECT-CT诊断敏感度相对较高,临床在进行检查时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诊断方式.
作者:曾建成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行床旁血液滤过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10月本院ICU科收治的90例SAP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存活率、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有效缩短SAP患者行床旁血液滤过的治疗时间,提高存活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杨丽平;江宇云;梁阳娣;杨伟青;陈培贤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观察磁共振弥散张量及纤维束成像(DTT)在脑梗死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将20例病灶和皮质脊髓束(CST)相近者归为A组,将20例CST部分穿过病灶者归为B组,将20例CST全部穿过病灶者归为C组,各组均采取DTT检查,统计各组急性期、慢性早期、慢性期NIHSS评分;比较入院时、2个月后各组ADL评分.结果:A组各时期NIHSS评分低,C组各时期NIHSS评分高,B组各时期NIHSS评分居中;入院时、2个月后A组ADL评分高,C组ADL评分低,B组ADL评分居中,NIHSS评分变化与ADL变化成反比(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及纤维束成像能够评估病灶位置,为医生了解患者神经功能提供借鉴,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ADL水平.
作者:付海洪;付水平;朱昌华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自我管理模式及其在社区公共卫生管理方面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中心纳入慢性病管理且签约家庭医生制服务的高血压患者120例,成立健康自我管理小组(试验组),选择未签约的高血压患者120例,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和用药指导.随访12个月后,评估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及其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生活方式、健康行为形成率、规范用药率、1个月内血压控制达标率.结果:两组患者入组1个月后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入组前明显降低;且试验组随访期间血压波动较小更为平稳(P<0.05);12个月后,试验组高血压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对高血压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健康行为形成率、高血压患者规范用药率和1个月内血压控制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自我管理模式的建立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提高达标率,降低相应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莫雪凤 刊期: 2018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