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瓜蒌汤治疗脑卒中后医院获得性肺炎45例

李二虎

关键词:瓜蒌汤, 脑卒中, 医院获得性肺炎, 中医药疗法
摘要:目的 探究采用瓜蒌汤进行脑卒中后医院获得性肺炎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2月进行脑卒中治疗并发HAP的患者共计90例,分为研究组及常规组,研究组采用瓜蒌汤进行中药治疗,常规组采用传统临床抗生素治疗方法,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出现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100%,常规组治疗有效率为86.67%,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研究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发生率11.11%,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采用瓜蒌汤治疗脑卒中后医院获得性肺炎,可有效帮助患者排除肺内痰液,从根本上去除了HAP致病原因,治疗效果明显,且患者在治疗中仅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患者HAP症状改善后,其不良反应自行消退.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正交试验法优选两面针缓释片制备工艺

    目的 确定两面针缓释片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HPMC用量、乳糖用量、HPMC目数为优选因素,以2、6、12h三个时间点的释放度的综合评分为指标,确定合理的两面针缓释片制备工艺.结果 佳制备工艺为即两面针提取物13.2 9,HPMCK4M4g,目数为180目以上,乳糖0.5g,90%乙醇液适量,1%硬脂酸镁做润滑剂.工艺重现性好.

    作者:赵森;姜黎;邹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陈绍宏教授运用膈下逐瘀汤的临床经验

    膈下逐瘀汤出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用于治疗膈膜以下、上腹部血瘀积块等疾患;陈绍宏教授在继承王氏思想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和自己的临床经验,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将膈下逐瘀汤临床运用拓展,用于治疗肺纤维化、乳腺增生症、冠心病、胸腹慢性炎症等疾病,疗效确切;为膈下逐瘀汤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值得借鉴.

    作者:何金波;张晓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喜炎平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89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0例,对照组189例.2组患儿均给予包括降温、止咳、抗感染等处理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进行治疗,7天为1个疗程.结果 2组病例接受综合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8%,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治愈率、有效率,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胡春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天麻素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眩晕病(腔隙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天麻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眩晕病(腔隙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接受治疗的120例腔隙性脑梗死后眩晕病患进行调查研究,采用数字随机法均分为3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分别单独采用天麻素、前列地尔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天麻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天麻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的EEV评分和单独应用天麻素、前列地尔比较,其组间、不同观察时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单独应用天麻素)与对照组2(单独前列地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价值.结果 天麻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单独应用天麻素、前列地尔进行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天麻素及前列地尔治疗眩晕病(腔隙性脑梗死)均有效,但两者联合应用治疗效果更好,在临床实践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令奇;王旭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西结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给予口服盐酸坦索罗辛治疗,每天1次,每次0.2 mg,连服8周.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又给予了中药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0%,明显好于对照组88.0% (P< 0.05).观察组的大尿流量高于对照组,而前列腺体积、膀胱残余尿量均低于对照组,2组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郝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针刺养老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落枕50例

    目的 观察针刺养老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方法 对50例患者采用针刺养老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结果 50例中,痊愈46例,显效2例,好转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结论 针刺养老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落枕有着良好效果.

    作者:陈万辉;赵燕琼;冉小燕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浅谈中医肝胆病学科的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学科发展的必要因素.本文针对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肝胆病学科建设中人才培养进行总结,提出加强学科自身人才培养,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更好体现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功能.

    作者:刘鸣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丹参酮ⅡA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研究探讨丹参酮ⅡA对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分析.方法 将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止血、脱水、神经保护及支持对症治疗),并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基础治疗(脱水、神经保护及支持对症治疗),除此之外不加用任何其他治疗方法.结果 治疗组治疗愈后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治疗愈后的总有效率为50.0%;治疗7d、14d和28 d后,治疗组患者在各个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脑出血神经功能障碍有明确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张昭;张毅;周振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PBL教学法在中医临床教学查房中的应用

    PBL教学法在中医临床教学查房中的应用,可以培养学生以病例的诊治为中心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综合思考能力,同时也需要教师具有教导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这也促使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总之,PBL教学法帮助学生提高中医辨证思维能力,提高临床技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作者:郭汝宝;万全庆;陈奇红;王富江;谷海洋;胡静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女贞子对免疫相关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女贞子性味甘、苦、凉.归肝、肾经.为木犀科植物女贞的干燥成熟果实.早记载于我国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近几年的一系列研究发现,女贞子有效成分女贞子多糖、齐墩果酸等,具有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加强体液免疫、调节细胞免疫、降低超敏反应引起的炎症等功效,并且涉及抗肿瘤的免疫调节.作为一种中药常用药,其具有补肾滋阴、养肝明目、退虚热的作用,可以治疗肝肾阴虚不足所导致的头晕目眩,须发早白,视物昏花,阴虚发热等症.因此其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现代研究表明其有降血糖,降血脂,消炎等作用.

    作者:于东波;张宏方;郑玉;于鹏龙;吴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李振华教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经验

    李振华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30年,长期致力于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研究,通过潜心研究总结出:肠易激综合征多虚实夹杂之证,以脾虚为本,气机不畅,湿邪困阻为致病之标,提出疏肝健脾、祛湿止泻为法,以使气机调达、脾气健旺,标本兼顾使疾病向愈的目的.

    作者:王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不孕不育症的中医辨治经验

    不孕症是指女子婚后夫妇同居2年以上,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而未受孕者,或曾孕育过,未避孕又2年以上未再受孕者.作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不孕不育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全球约有1亿不孕不育患者.一般认为其病因可能与环境污染、生活节奏加快、精神紧张、流产比率增加等因素相关.中医药治疗不孕不育症源远流长,优势明显.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认为不孕不育症与肾、心、肝、脾相关,辨证论治,效果颇佳.

    作者:盛拥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周次清教授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经验总结

    快速性心律失常属于中医“惊悸”“怔忡”的范畴,临床典型表现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常伴有失眠、胸闷、气短、健忘等.周次清教授秉持中医整体观念,辩证论治各类快速性心律失常,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本文介绍周次清教授中医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经验,归纳为:1)滋阴降火法2)清心化痰法3)益气养阴法4)交通心肾法5)疏肝理气法6.滋阴潜阳法.并从阳气偏盛、阴液不足两方面论述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脏腑辨证,以求为临床辨证提供依据.

    作者:孙宁宁;张蕴慧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刺络拔罐结合针灸治疗急性腰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刺络拔罐结合针灸治疗急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82例急性腰痛患者作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2组患者均在本院治疗:观察组采用刺络拔罐+针灸疗法;对照组采用拔罐+针灸疗法,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d、2d、3d、7d后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2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1d、2d、3d、7d后,观察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 56%)显著高于对照组(82.93%),组间差异P< 0.05.,观察组复发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9.76%),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腰痛患者采用刺络拔罐+针灸治疗,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应推广使用该疗法.

    作者:张超;毕文君;龚蕴蕴;陈健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西医结合治疗心肌梗死中预见性护理的应用

    目的 研究预见性护理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60例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预见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有效的抢救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病情起到更为明显且迅速的改善作用,及时预测患者的潜在危险,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宋晓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经方临证——桂枝汤类方

    通过对《伤寒论》中桂枝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去芍药加葛根汤等类方应用病例介绍,分析总结桂枝汤类方的应用范围、禁忌证及临证要点,进一步挖掘张仲景在杂病治疗方面的精髓,以展示经方巨大的临床魅力.

    作者:郝建桥;钟道利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中药学教学中的汇通中西

    中药学是中医药院校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中医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习成效如何与学生未来的临床医疗水平密切相关,而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国策和方针,为了不和医疗实际相脱节,避免学生由于中西医药理论认识的巨大差异而面对临床用药无所适从,就需要教学中在保持“中药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药化、药理成果,对中药的性能、功效、适应病证和使用注意等内容进行讲解,汇通中西.

    作者:金素安;袁颖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传统禅学文化对培养中医学生中医思维的启示

    中医理论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中医的思维方式也来源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因此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医院校学生中医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从传统禅学文化的角度,探讨禅学对培养学生中医思维的启示.

    作者:郭凤鹏;樊尊峰;崔利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耳鼻咽喉科症状整合结合TBL教学模式的应用

    目的 以症状为主线的整合教学理念和TBL教学模式相结合在耳鼻咽喉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方法 通过撰写“上呼吸道呼吸困难”为主线的整合教案,采用TBL授课法,分析并阐述以症状为主线的整合教学和TBL教学法相结合的应用体会.结果 症状整合教学重点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相关章节内容之间彼此独立脱节的问题,从纵向向横向拓展的思维方式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临床思维从而完成教学目标;与TBL法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逻辑分析、综合理解、归纳总结、语言表达、团队精神等综合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作者:张淳;张华;万汉锋;陈燕青;石嘉俪;李吉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针灸联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5月收治的颈源性头痛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中医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松解手法推拿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80.43%,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2组患者VAS评分及ROM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及ROM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在治疗颈源性头痛中的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作者:滕梦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