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梦玲
目的 对应用理中汤与参芩白术散联合对患有慢性功能性腹泻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收治的88例患有慢性功能性腹泻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常规西医用药方法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理中汤与参苓白术散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腹泻症状用药后彻底消失时间和药物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腹泻疾病药物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慢性功能性腹泻疾病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理中汤与参芩白术散联合对患有慢性功能性腹泻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黄晓超;侯满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PBL教学法在中医临床教学查房中的应用,可以培养学生以病例的诊治为中心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综合思考能力,同时也需要教师具有教导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这也促使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总之,PBL教学法帮助学生提高中医辨证思维能力,提高临床技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作者:郭汝宝;万全庆;陈奇红;王富江;谷海洋;胡静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冠心病发病急、进展快、预后差.冠心病早期筛查及预警显得尤为重要.冠心病的形成具有时间性,心绞痛作为其主要症状及诊断依据,相对滞后,不利于冠心病的健康管理.探讨中医症状因子在冠心痛早期筛查及预后评估的作用,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唐其民;宋朝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温经汤联合中医护理方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中药温经汤联合中医护理方案治疗,对照组给予艾灸联合止痛药物治疗.结果 治疗组病例75例,治愈35例,显效10例,有效2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8.00%;对照组病例75例,治愈25例,显效30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6.67%.结论 中药温经汤联合中医护理方案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明显.
作者:周俊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李振华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30年,长期致力于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研究,通过潜心研究总结出:肠易激综合征多虚实夹杂之证,以脾虚为本,气机不畅,湿邪困阻为致病之标,提出疏肝健脾、祛湿止泻为法,以使气机调达、脾气健旺,标本兼顾使疾病向愈的目的.
作者:王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治未病是中医理论的重要思想之一,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以及“瘥后防复”三个方面.随着皮肤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如何“防治”皮肤病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将中医学“治未病”理念运用到皮肤病的防治中,对延缓疾病发展,防止疾病再发有重要意义.
作者:严妍;叶建州;滕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预见性护理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60例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预见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有效的抢救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病情起到更为明显且迅速的改善作用,及时预测患者的潜在危险,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宋晓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顾植山教授用六经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指导经方的临床应用,是龙砂医学流派三大特色之一.本文以顾植山教授用开阖枢理论指导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妇科疾病验案3则,阐述当疾病由少阳刚入太阴时通过调理少阳枢机,可枢转回少阳而解,当病在厥阴亦可通过调理少阳枢机使病出表至少阳而愈.只要抓住这两种病机,不必“诸证悉具”,就能取得很好的疗效,临证时应遵循古法煎服,注意煎服时间,并要确保柴胡为北柴胡.
作者:叶新翠;李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中药学专业是我校重点专业之一,根据中药学专业学生的特点,针对生物化学课程《RNA的生物合成》章节的教学设计,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板书设计、教学互动环节、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并提高授课效果.
作者:马利刚;郑晓珂;赵乐;韩永光;武慧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针灸治疗肿瘤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总结针灸疗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有关缓解临床癌性疼痛、减轻化疗所致消化道反应、白细胞减少、骨髓抑制、静脉炎、顽发热症状等病症,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力中的作用.肯定针灸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积极作用,并指出针灸治疗恶性肿瘤值得更广泛应用与深入研究.
作者:许晓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益肾强骨汤对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DOLL'S临床病例观察表,将80例患有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的门诊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1例给予益肾强骨汤治疗,对照组39例给予阿法骨化醇胶囊治疗;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骨密度值的改变,从而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临床症状平均积分与骨密度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在骨密度升高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有效率及总有效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肾强骨汤可明显改善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骨密度.
作者:胡惠菊;郑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护方案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3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及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方案,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疾病症状与生活质量改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方案可积极促进病症好转,提升临床疗效并良好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吴小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近年来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开始在少数高职高专院校推行,并且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果,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也准备逐步推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就推行导师制存在的困难和可供参考的导师制模式进行总结,对推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试点研究,提出符合本校的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董珂;崔明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确定两面针缓释片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HPMC用量、乳糖用量、HPMC目数为优选因素,以2、6、12h三个时间点的释放度的综合评分为指标,确定合理的两面针缓释片制备工艺.结果 佳制备工艺为即两面针提取物13.2 9,HPMCK4M4g,目数为180目以上,乳糖0.5g,90%乙醇液适量,1%硬脂酸镁做润滑剂.工艺重现性好.
作者:赵森;姜黎;邹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本文结合古人经验和现代文献综合分析胸阳痹阻是胸痹的主要原因,阳微阴弦为胸痹病机之关键,又通过古籍考证了薤白防治胸痹的功效,探讨了薤白防治胸痹的临床疗效,及防治心血管病现代药理作用,指出薤自在防治胸痹方面具有理论依据,同时具有临床和药理依据,提示薤白防治胸痹药用价值较高,未来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作者:李鑫辉;杜建芳;黄淼鑫;李雅婧;胡方林;许福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骨伤科是实践性、操作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骨伤实验教学对于学好骨伤课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现有的实验项目偏重手术操作,而考虑到现在的医疗需求、社会发展、疾病谱变化等方面的改变,这样的项目设置已经不适应社会需求,因此在项目设置上要进行合理调整.
作者:聂爱迪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并分析在内镜中心护理管理当中实施集约化管理的效果.方法 收集内镜中心患者共128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62例对照组和66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集约化管理模式,将2组患者对治疗环境、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和工作效率、患者满意度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环境、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和工作效率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内镜中心的护理管理过程中,实施集约化的管理能够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具备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熊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在中医内科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内科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患者128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方式,观察组开展活血化瘀中医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内科疾病采用活血化瘀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适宜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淦克职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小儿病毒性肺炎采用炎琥宁注射液联合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后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2例病毒性肺炎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31例,对照组在基础上加用炎琥宁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总疗程为7天,比较2组治疗效果、咳嗽、咳痰、喘息、肺部啰音症状体征的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7%与对照组83.87%相比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咳嗽、咳痰、喘息、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性(P>0.05).结论 小儿病毒性肺炎采用炎琥宁注射液联合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临床疗效肯定,中西药联合应用达到了标本同治的效果,有效缩短病程,改善预后,值得推广采纳.
作者:郭发葆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对药理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科研创新及协作能力,既能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又可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基本实验知识和技能,还能帮助学生更深刻理解所学理论知识.如何大限度的调动学生主观学习能动性,是每一个药学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作者:李娜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