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学专业“RNA的生物合成”教学设计案例

马利刚;郑晓珂;赵乐;韩永光;武慧敏

关键词:中药学专业, 生物化学, 教学设计
摘要:中药学专业是我校重点专业之一,根据中药学专业学生的特点,针对生物化学课程《RNA的生物合成》章节的教学设计,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板书设计、教学互动环节、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并提高授课效果.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IgA肾病中西医治疗进展

    目的 对近年来中西医治疗小儿IgA肾病的文献进行总结,了解小儿IgA肾病的治疗现状,以期为进一步进行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数据库,并对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综述.结果 小儿IgA肾病的中西医治疗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部分治疗仍存在争议.结论 中西医治疗小儿IgA肾病均有一定的疗效,但缺乏更多的循证依据及经验总结,且需长期的随访.

    作者:翟文生;李冰;赵永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瓜蒌汤治疗脑卒中后医院获得性肺炎45例

    目的 探究采用瓜蒌汤进行脑卒中后医院获得性肺炎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2月进行脑卒中治疗并发HAP的患者共计90例,分为研究组及常规组,研究组采用瓜蒌汤进行中药治疗,常规组采用传统临床抗生素治疗方法,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出现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100%,常规组治疗有效率为86.67%,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研究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发生率11.11%,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采用瓜蒌汤治疗脑卒中后医院获得性肺炎,可有效帮助患者排除肺内痰液,从根本上去除了HAP致病原因,治疗效果明显,且患者在治疗中仅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患者HAP症状改善后,其不良反应自行消退.

    作者:李二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小柴胡汤治疗长期发热65例

    目的 探讨小柴胡汤在长期发热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30例长期发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将13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65)和对照组(n=65),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抗菌药物联合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柴胡汤治疗,连续治疗1个疗程(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复发率,并行统计学对比.结果 经过2周连续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3%,对照组为78.5%,二者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观察组患者发热症状复发6例,复发率9.2%;对照组患者复发11例,复发率16.9%,二者相比差异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西医抗炎治疗基础上加用小柴胡汤治疗长期发热患者能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疗效确切,用药安全,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德海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金银花液配合碳酸氢钠溶液预防吸入激素致口腔疾病的疗效

    目的 探讨金银花液联合碳酸氢钠溶液做口腔护理应用于哮喘病人,预防吸入用激素致口腔疾病疗效的观察.方法 选择130例支气管哮喘使用表面激素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5例采用金银花液配合碳酸氢钠溶液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65例采用2.5%碳酸氢钠溶液进行口腔护理,治疗7d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口腔咽拭子真菌培养阳性、口腔溃疡的发生率分别为10.76%、9.2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7%、29.23%.结论 金银花液配合碳酸氢钠溶液做口腔护理应用于吸入性激素病人,可有效减少真菌感染及口腔溃疡的发生.

    作者:曾笑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经方临证——桂枝汤类方

    通过对《伤寒论》中桂枝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去芍药加葛根汤等类方应用病例介绍,分析总结桂枝汤类方的应用范围、禁忌证及临证要点,进一步挖掘张仲景在杂病治疗方面的精髓,以展示经方巨大的临床魅力.

    作者:郝建桥;钟道利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浅谈中医肝胆病学科的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学科发展的必要因素.本文针对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肝胆病学科建设中人才培养进行总结,提出加强学科自身人才培养,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更好体现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功能.

    作者:刘鸣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处方分析在中药药学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观察处方分析在中药房药学服务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2000份中药处方,统计其不合理情况.结果 不合理处方原因主要为诊断与方剂不符、用量错误、药物配比不当、用药重复、未标脚注.结论 处方分析在中药房药学服务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环节,对其进行有效完善可以提高药学服务.

    作者:李海涛;刘丹;蔺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耳鼻咽喉科症状整合结合TBL教学模式的应用

    目的 以症状为主线的整合教学理念和TBL教学模式相结合在耳鼻咽喉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方法 通过撰写“上呼吸道呼吸困难”为主线的整合教案,采用TBL授课法,分析并阐述以症状为主线的整合教学和TBL教学法相结合的应用体会.结果 症状整合教学重点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相关章节内容之间彼此独立脱节的问题,从纵向向横向拓展的思维方式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临床思维从而完成教学目标;与TBL法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逻辑分析、综合理解、归纳总结、语言表达、团队精神等综合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作者:张淳;张华;万汉锋;陈燕青;石嘉俪;李吉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浅析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

    对药理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科研创新及协作能力,既能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又可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基本实验知识和技能,还能帮助学生更深刻理解所学理论知识.如何大限度的调动学生主观学习能动性,是每一个药学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作者:李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泽被万世《伤寒论》医圣千古张仲景

    《伤寒论》作为中医四大名著之一,其对临床的重大指导意义已经被各中医学者广泛认可,但伤寒论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常常被人们所忽视.我们首先将分析《伤寒论》在中医史上拥有重要地位的原因,其次从《伤寒论》的医德和医术角度介绍伤寒论的主要思想和特点,后分析它对于初学中医者有何重要指导意义以及它所蕴含的历史价值的具体体现.

    作者:朱宏;周彤;董春龙;范云野;许甜;赵馨;包敏;季琴;邱陈健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膝痛宁熏蒸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膝关节镜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僵硬31例

    目的 观察中药膝痛宁熏蒸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膝关节镜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僵硬的疗效.方法 对31例膝关节镜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僵硬患者,术后2周内给予主动锻炼,辅以小幅度CPM (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机功能锻炼;从术后第3周开始,给予中药膝痛宁熏蒸和关节松动术治疗,期间继续使用CPM机功能锻炼,分别于术后第1、2、3月各随访1次,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 30例患者获得随访,1例失访,参照Judet评价标准评定疗效,优23例,良7例,无并发症.结论 中药膝痛宁熏蒸配合关节松动术对膝关节镜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僵硬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有较好疗效.

    作者:邱小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骨伤实验教学探索

    骨伤科是实践性、操作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骨伤实验教学对于学好骨伤课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现有的实验项目偏重手术操作,而考虑到现在的医疗需求、社会发展、疾病谱变化等方面的改变,这样的项目设置已经不适应社会需求,因此在项目设置上要进行合理调整.

    作者:聂爱迪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杨氏3A+疗法“枕五针”治疗颈性头痛

    目的 观察杨氏3A+疗法“枕五针”治疗颈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颈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其中治疗组采用杨氏3A+疗法“枕五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针灸疗法配合常规推拿按摩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36例,显效14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治愈15例,显效13例,好转9例,总有效率80.4%;两组总有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杨氏3A+疗法“枕五针”治疗颈性头痛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针灸疗法配合常规推拿按摩,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使用.

    作者:高敬辉;杨才德;缪晓兰;王双平;金芝萍;包金莲;芦红;祁文;陆天宝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情景教学法在诊断学实训教学中作用的探讨

    目的 通过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探讨情景教学法在诊断学实训教学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校三年制临床专业学生16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名.实验组采用情景教学法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而后进行实践技能考试及问卷调查,比较2组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学生技能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问卷调查反馈,该教学法的采用得到实验组学生的好评.结论 情景教学法的运用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党惠兵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丹参酮ⅡA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研究探讨丹参酮ⅡA对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分析.方法 将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止血、脱水、神经保护及支持对症治疗),并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基础治疗(脱水、神经保护及支持对症治疗),除此之外不加用任何其他治疗方法.结果 治疗组治疗愈后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治疗愈后的总有效率为50.0%;治疗7d、14d和28 d后,治疗组患者在各个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脑出血神经功能障碍有明确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张昭;张毅;周振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针灸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针灸治疗肿瘤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总结针灸疗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有关缓解临床癌性疼痛、减轻化疗所致消化道反应、白细胞减少、骨髓抑制、静脉炎、顽发热症状等病症,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力中的作用.肯定针灸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积极作用,并指出针灸治疗恶性肿瘤值得更广泛应用与深入研究.

    作者:许晓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思力华治疗COPD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痰热清注射液与思力华联合使用治疗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肺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于2014-年-2月-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确诊并进行治疗的80例COPD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雾化思力华(噻托溴铵)吸入剂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2周后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肺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显效22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患者显效11例,有效1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FEV1(63.11±16.44)%、FEV1/FVC(54.13±14.59)%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与思力华联合使用对COPD患者疗效显著且治疗后肺功能的改善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被考虑并推广使用.

    作者:刘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手穴点穴配合隔药饼灸治疗支气管哮喘60例

    目的 探讨应用手穴点穴配合隔药饼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运用手穴点穴配合隔药饼灸治疗,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结论 运用手穴点穴配合隔药饼灸治疗支气气管哮喘,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涂长英;曾笑影;芦盛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基于校院合作的临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使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提高学生临床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创建了“校院合作、医教结合”的“1.5+1.5”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从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课程教学实施、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五个方面介绍了我校人才培养模式具体的实施过程.

    作者:陈红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PBL教学法在中医临床教学查房中的应用

    PBL教学法在中医临床教学查房中的应用,可以培养学生以病例的诊治为中心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综合思考能力,同时也需要教师具有教导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这也促使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总之,PBL教学法帮助学生提高中医辨证思维能力,提高临床技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作者:郭汝宝;万全庆;陈奇红;王富江;谷海洋;胡静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