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导师制在高职高专院校的可行性研究——以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董珂;崔明超

关键词:导师制, 高职高专, 人才培养
摘要:近年来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开始在少数高职高专院校推行,并且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果,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也准备逐步推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就推行导师制存在的困难和可供参考的导师制模式进行总结,对推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试点研究,提出符合本校的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思维导图结合典型病例在急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思维导图结合典型病例在急诊实习临床带教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典型病例为切入点,将思维导图引入急诊实习带教教学中,将60个实习学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实验组采用思维导图结合典型病例的带教方法,2组学生实习前后均进行考试.结果 2组学生在实习前的成绩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经过实习后,2组学生的成绩均有提高,但实验组学生的成绩提高更显著.结论 思维导图结合典型病例提高急诊实习教学质量.

    作者:李云华;杨若俊;马俊彦;苏玉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薤白防治胸痹作用探析

    本文结合古人经验和现代文献综合分析胸阳痹阻是胸痹的主要原因,阳微阴弦为胸痹病机之关键,又通过古籍考证了薤白防治胸痹的功效,探讨了薤白防治胸痹的临床疗效,及防治心血管病现代药理作用,指出薤自在防治胸痹方面具有理论依据,同时具有临床和药理依据,提示薤白防治胸痹药用价值较高,未来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作者:李鑫辉;杜建芳;黄淼鑫;李雅婧;胡方林;许福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丹参酮ⅡA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研究探讨丹参酮ⅡA对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分析.方法 将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止血、脱水、神经保护及支持对症治疗),并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基础治疗(脱水、神经保护及支持对症治疗),除此之外不加用任何其他治疗方法.结果 治疗组治疗愈后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治疗愈后的总有效率为50.0%;治疗7d、14d和28 d后,治疗组患者在各个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脑出血神经功能障碍有明确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张昭;张毅;周振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二术汤加味治疗菌群失调相关性腹泻60例

    目的 观察二术汤加味治疗菌群失调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门诊及住院收治的菌群失调相关性腹泻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用二术汤加味汤剂口服,一日一剂,3天为一个疗程;对照组用双歧杆菌、蒙脱石散治疗.结果 二术汤加味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双歧杆菌、蒙脱石散对照组(P<0.05).结论 二术汤加味治疗菌群失调相关性腹泻疗效高、副作用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霄玲;林瑜;徐艳萍;周鑫;林锋;李超医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PBL教学法在中医临床教学查房中的应用

    PBL教学法在中医临床教学查房中的应用,可以培养学生以病例的诊治为中心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综合思考能力,同时也需要教师具有教导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这也促使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总之,PBL教学法帮助学生提高中医辨证思维能力,提高临床技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作者:郭汝宝;万全庆;陈奇红;王富江;谷海洋;胡静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西医结合治疗心肌梗死中预见性护理的应用

    目的 研究预见性护理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60例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预见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有效的抢救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病情起到更为明显且迅速的改善作用,及时预测患者的潜在危险,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宋晓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中药学教学中的汇通中西

    中药学是中医药院校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中医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习成效如何与学生未来的临床医疗水平密切相关,而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国策和方针,为了不和医疗实际相脱节,避免学生由于中西医药理论认识的巨大差异而面对临床用药无所适从,就需要教学中在保持“中药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药化、药理成果,对中药的性能、功效、适应病证和使用注意等内容进行讲解,汇通中西.

    作者:金素安;袁颖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中药学专业“RNA的生物合成”教学设计案例

    中药学专业是我校重点专业之一,根据中药学专业学生的特点,针对生物化学课程《RNA的生物合成》章节的教学设计,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板书设计、教学互动环节、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并提高授课效果.

    作者:马利刚;郑晓珂;赵乐;韩永光;武慧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中医情志护理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的疗效

    目的 分析中医情志护理在冠心病合并抑郁情绪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84例冠心痛合并抑郁情绪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中医情志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HAMD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医情志护理在冠心病合并抑郁情绪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张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经方临证——桂枝汤类方

    通过对《伤寒论》中桂枝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去芍药加葛根汤等类方应用病例介绍,分析总结桂枝汤类方的应用范围、禁忌证及临证要点,进一步挖掘张仲景在杂病治疗方面的精髓,以展示经方巨大的临床魅力.

    作者:郝建桥;钟道利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针灸联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5月收治的颈源性头痛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中医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松解手法推拿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80.43%,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2组患者VAS评分及ROM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及ROM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在治疗颈源性头痛中的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作者:滕梦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泽被万世《伤寒论》医圣千古张仲景

    《伤寒论》作为中医四大名著之一,其对临床的重大指导意义已经被各中医学者广泛认可,但伤寒论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常常被人们所忽视.我们首先将分析《伤寒论》在中医史上拥有重要地位的原因,其次从《伤寒论》的医德和医术角度介绍伤寒论的主要思想和特点,后分析它对于初学中医者有何重要指导意义以及它所蕴含的历史价值的具体体现.

    作者:朱宏;周彤;董春龙;范云野;许甜;赵馨;包敏;季琴;邱陈健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温经汤联合中医护理方案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75例

    目的 观察温经汤联合中医护理方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中药温经汤联合中医护理方案治疗,对照组给予艾灸联合止痛药物治疗.结果 治疗组病例75例,治愈35例,显效10例,有效2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8.00%;对照组病例75例,治愈25例,显效30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6.67%.结论 中药温经汤联合中医护理方案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明显.

    作者:周俊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不孕不育症的中医辨治经验

    不孕症是指女子婚后夫妇同居2年以上,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而未受孕者,或曾孕育过,未避孕又2年以上未再受孕者.作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不孕不育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全球约有1亿不孕不育患者.一般认为其病因可能与环境污染、生活节奏加快、精神紧张、流产比率增加等因素相关.中医药治疗不孕不育症源远流长,优势明显.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认为不孕不育症与肾、心、肝、脾相关,辨证论治,效果颇佳.

    作者:盛拥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西结合治疗小儿颈部化脓性淋巴结炎1例

    化脓性淋巴结炎多由淋巴结感染治疗不及时导致,小儿发病多.由于患儿机体免疫力较弱,抗病能力差,导致病情易反复,治疗上应遵循中西医相结合,标本兼顾的原则,掌握时机,待淋巴结化脓后及时切开引流利于脓液流出,正确应用抗生素,按时换药,后期注重中医中药的整体调理,明确治疗原则,注意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疾病复发.

    作者:魏柯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瓜蒌汤治疗脑卒中后医院获得性肺炎45例

    目的 探究采用瓜蒌汤进行脑卒中后医院获得性肺炎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2月进行脑卒中治疗并发HAP的患者共计90例,分为研究组及常规组,研究组采用瓜蒌汤进行中药治疗,常规组采用传统临床抗生素治疗方法,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出现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100%,常规组治疗有效率为86.67%,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研究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发生率11.11%,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采用瓜蒌汤治疗脑卒中后医院获得性肺炎,可有效帮助患者排除肺内痰液,从根本上去除了HAP致病原因,治疗效果明显,且患者在治疗中仅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患者HAP症状改善后,其不良反应自行消退.

    作者:李二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青黛散治疗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21例

    目的 观察青黛散外用治疗性病性或非性病性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的疗效.方法 所有21例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患者,轻症者单用青黛散干扑或麻油或冷开水调敷外用,反复不愈者合用口服抗真菌药,疗程4~11天不等,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表明青黛散在治疗性病性或非性病性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方面疗效显著,有效率达95.2%.结论 青黛散治疗性病性或非性病性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疗效显著、实用、安全、简单、经济,是值得临床推广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金龙;廖水香;吴兵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益肾强骨汤治疗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41例

    目的 观察益肾强骨汤对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DOLL'S临床病例观察表,将80例患有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的门诊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1例给予益肾强骨汤治疗,对照组39例给予阿法骨化醇胶囊治疗;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骨密度值的改变,从而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临床症状平均积分与骨密度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在骨密度升高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有效率及总有效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肾强骨汤可明显改善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骨密度.

    作者:胡惠菊;郑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益肾清利活血法治疗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75例

    目的 探讨益肾清利活血法治疗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选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则添加益肾清利活血汤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4.0%,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Cp(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BUN(尿素氮)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益肾清利活血法治疗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临床效果良好,患者临床症状及肾功能指标均得到有效改善.

    作者:柏林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中药灌肠治疗急性脑梗死痰热腑实证47例

    目的 评价中药灌肠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痰热腑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痰热腑实证患者100例,其中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过程中观察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2例,列入统计95例.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观察组采用星蒌承气汤灌肠,对照组采用甘油灌肠剂灌肠.疗程均为(5±2)天,治疗前及治疗7天、14天后分别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风病痰热腑实证候评价量表、便秘临床症状积分量表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后7天、14天的NIHSS评分、痰热腑实证候积分、便秘临床症状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的治疗中使用中药灌肠法可通过通腑气、化痰热缓解病势,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作者:申斌;于川;王磊;刘福奇;徐寅平;邹忆怀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