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与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对比

郑献红

关键词:腹腔镜, 开腹手术, 卵巢剥除术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我院收治的81例卵巢囊肿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观察组41例患者采用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操作简便,对患者的损伤较小,能够加快患者术后的恢复,且并发症较少,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7岁,1年前发现左肩部有1块约蚕豆大小肿物,未予治疗,后肿物数量增至2块,逐渐增大至鸡蛋黄大小,伴有疼痛,曾行1次手术,术后复发.自发病以来,睡眠欠佳,饮食良好,二便正常.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左肩部可触及2枚肿物,内侧约3.5cm×3.5cm,外侧约5.0cm×5.0cm,肿物质韧,边界欠清,表面欠光滑,活动度较差,无压痛.

    作者:焦宇;赵海丰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大剂量阿糖胞苷在急性白血病巩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糖胞苷在急性白血病巩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巩固治疗组.常规组进行常规治疗,巩固治疗组则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1年、2年和3年无病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生存质量评分、血小板下降时间、白细胞下降时间及治疗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巩固治疗组患者1年无病生存率和常规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年和3年无病生存率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巩固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常规组,血小板下降时间、白细胞下降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巩固治疗组治疗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大剂量阿糖胞苷在急性白血病巩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的2年和3年无病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但其毒副作用较大,可出现明显骨髓抑制现象,需加强治疗过程的用药监护.

    作者:王萍;张佳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静脉溶栓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高龄(年龄≥75岁)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静脉溶栓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高龄AMI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静脉溶栓组和介入治疗组,溶栓组在AMI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静脉溶栓治疗,介入治疗组进行急诊PCI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冠脉血管再通率和住院4周死亡率).结果:溶栓组冠脉血管再通率为63.89%,住院期间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为27.78%,住院4周死亡率为8.33%;介入治疗组冠脉血管再通率为87.5%,住院期间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为34.38%,住院4周死亡率为15.6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介入治疗较静脉溶栓冠脉血管再通率较高,静脉溶栓治疗较急诊介入治疗高龄AMI心力衰竭发生率较低,病死率较低.

    作者:李同平;陈亚奇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无创血流动力学的临床评估研究

    目的:联合超声心动图、血浆BNP以及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技术重点评估舒张功能障碍患者不同时期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方法:选取无症状舒张功能障碍组患者33例,左室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组患者25例,另外随机选取同时期查体健康者35例为对照组.分别行血浆脑利钠肽(BNP)、心脏超声及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检查,后分析三组人群各检测结果.结果:经统计分析,随着舒张功能障碍的加重,左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均增大;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与超声心动图结果中左室顺应性指数、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流速/舒张晚期充盈速度以及舒张功能指数、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流速/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E')变化趋势相似且有相关性,余无创心、肺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在各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BNP和E/E'与心、肺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比较中,两者与多数指标有相关性(P<0.01).结论: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技术可以便捷、敏感、准确地评估HFpEF早期及其发展过程中伴随的心、肺、外周等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作者:李永豪;王卓清;韦光胜;龚积艳;王俊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高龄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精神障碍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精神障碍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117例,对其术后的精神状况进行分析,分析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117例患者,术后精神障碍23例,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为19.66%.经过总结分析,年龄大、基础疾病为糖尿病及高血压、电解质失衡均是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基础疾病、手术应激以及电解质失衡等,可进行有针对性预防和治疗.

    作者:黄雪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老年肺部感染的疗效及药代动力学观察

    目的:探究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老年肺部感染的疗效及药代动力学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9月收治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96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研究组予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统计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药代动力学变化情况及两组患者病原菌清除率、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7.9%)明显高于对照组(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血药峰值浓度为(28.5±0.8)mg/L,半衰期约为1.0h,治疗8h后,其血药浓度为(2.1±0.7)mg/L;研究组病原菌清除率(95.8%)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血药浓度维持时间较长,用于治疗老年肺部感染,可大限度提高病原菌清除率,效果较为显著.

    作者:宋锦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11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4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西医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平均治疗时间和复发率.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与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其复发率低,且治疗时间较短,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永婷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骨质疏松症中医病名病机、临床实验及内外辨证治疗研究近况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质吸收增多、骨显微结构退化、骨骼老化为特点的全身代谢性骨病.其中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为常见.中医对其开展一系列理论和基础研究,为更好地发挥中医药治疗特色优势,本文对本病病名、病因病机、实验研究、辨证论治、内外治疗及遣方用药等方面进行归纳,探索其作用机制,并总结相关问题展望未来,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韩向莉;娄志杰;邵岩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帕金森病伴精神障碍的研究进展

    精神障碍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以抑郁和焦虑表现为主,对患者情绪稳定和生活产生极大的破坏,却很少被临床工作者正确诊断,更难做到行之有效的治疗,致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为了更好地了解帕金森病伴发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及临床干预措施,本文将从多巴胺、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及心理因素等方面综述如下.

    作者:潘晓群;王萍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浅谈专利管理在医院科研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医院提高科研水平的紧迫性已迫在眉睫,加强科研管理工作是医院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专利管理作为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其重要性显而易见.本文旨在讨论专利管理工作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促进专利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为医院科研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为医院的创新发展和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

    作者:赵翠翠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医学生法治思维提升的思考

    国家要求大学生学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日常生活及未来工作,医学生作为住院医师或成为医务工作者时,直接与患者接触,面对复杂医患关系处理,时刻离不开法治思维.通过探讨医学生法治信仰的增强、法律意识的提高、法治思维的培育与实践,敦促他们学法、遵法、守法、用法,依法解决未来医务工作和自我生活中矛盾与冲突.

    作者:周业波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长期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作用

    目的:观察长期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和住院COPD稳定期患者50例,均行家庭氧疗,随访1年,观察氧疗前、后患者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情况.结果:氧疗后COPD患者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均较氧疗前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氧疗前、后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氧疗可有效纠正COPD稳定期患者的低氧血症,改善其肺功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李志军;杜娟琳;马增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牙颌畸形的疗效观察(附56例报告)

    目的: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牙颌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骨性牙颌畸形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SNB、SNA、ANB、覆咬合、覆盖的变化情况、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SNB、SNA、AN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覆咬合、覆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满意度为94.6%;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9%.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牙颌畸形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春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介入治疗期间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7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74例实施健康教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干预组(临床护理路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所有患者均采用介入治疗,并知情同意.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介入治疗的过程中,以临床护理路径的方式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劳素银;王雪珍;黄妙琴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双C臂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总结分析双C臂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患者70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双C臂机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单C臂机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透视次数、术中穿刺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受伤椎体高度、脊柱Cobb's角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C臂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型术较单C臂机更有优势,可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情况下,避免C臂机反复移动,减少手术时间,提高定位准确性.

    作者:韦国武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抽签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109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4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组55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观察对比两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以及房角宽度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09%)低于对照组(25.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通过加深中央前房、开放前房角以及植入晶状体改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视力、眼压,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胡成功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子宫憩室的诊疗进展

    子宫憩室是子宫手术后的一种并发症,近年来由于剖宫产术及子宫肌瘤剥除手术逐渐增多,其发病率也不断上升.目前国内外仍无统一的诊断治疗标准.随着术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不断增多,子宫憩室及其并发症常危及患者生命,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目前治疗方法主要为经腹、经阴道、腹腔镜下疤痕修补术.随着临床手术及治疗技术的发展,达芬奇机器人在子宫憩室治疗中表现出卓越的先天优势,术前、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前景广泛.

    作者:蔡文;倪观太;毛轶凡;张莉亚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推拿结合膏摩治疗对不同年龄段(0~12个月)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分析并探讨推拿结合膏摩治疗对不同年龄段(0~12个月)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165例,按年龄段将其分为A、B、C组,采用相同的推拿结合膏摩法治疗,观察并比较三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三组均取得较好疗效.A组患儿治疗显效率为94.34%,B组为73.68%,C组为54.55%.A组患儿治疗显效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B组治疗显效率显著高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推拿结合膏摩治疗12个月以内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临床效果显著,患儿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宛希丙;吴院梅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预康复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术期应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预康复措施对于减少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及促进术后康复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20例,均为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实施早期预康复干预,入院后即开始指导康复训练;对照组术后才开始指导相应康复训练.观察患者术前等待时间、术前及术后出现并发症情况、术后下地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1周3min步行测试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前住院天数、术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下地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1周3min步行测试结果均具有显著差异.结论:预康复干预可缩短术后住天数,可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后康复具有积极性影响,值得推广借鉴.

    作者:韦怀籍;王小芃;周建飞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集束化护理干预ICU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效果评价

    目的:集束化护理干预ICU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效果评价.方法: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PICC置管过程和导管维护、管理全过程进行管控,比较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导管留置天数、患者拔管时体温、WBC计数和血清hs-CRP、患者转归和死亡率.结果:经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ICU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导管留置天数、体温≥38℃、WBC计数>10×109/L、血清hs-CRP> 10mg/L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有助于缩短PICC导管留置时间,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概率,提高ICU患者的临床诊疗质量.

    作者:柯丽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