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牙颌畸形的疗效观察(附56例报告)

冯春

关键词:正畸正颌, 骨性牙颌畸形, 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牙颌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骨性牙颌畸形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SNB、SNA、ANB、覆咬合、覆盖的变化情况、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SNB、SNA、AN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覆咬合、覆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满意度为94.6%;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9%.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牙颌畸形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案例法教学在医学微生物学课程中的应用

    医学微生物学不仅是微生物学中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连接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一门重要桥梁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难以激发学生对医学微生物的学习兴趣,通过案例法教学可以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郭亚春;苏萌;周晓慧;杜娈英;方艳辉;刘金霞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调整骶髂关节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骶髂关节错位的效果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伴骶髂关节错位应用调整骶髂关节手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12月收取的腰椎间盘突出伴骶髂关节错位患者36例,按照入院治疗的时间分为常规组和调整组,每组18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手法治疗,调整组患者给予调整手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手法治疗后的差异.结果:调整组治愈率、好转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无效率远远低于常规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调整骶髂关节手法治疗,对调整骶髂关节错位、纠正骨盆失衡、椎间纤维环张力不均等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国庆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预康复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术期应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预康复措施对于减少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及促进术后康复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20例,均为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实施早期预康复干预,入院后即开始指导康复训练;对照组术后才开始指导相应康复训练.观察患者术前等待时间、术前及术后出现并发症情况、术后下地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1周3min步行测试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前住院天数、术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下地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1周3min步行测试结果均具有显著差异.结论:预康复干预可缩短术后住天数,可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后康复具有积极性影响,值得推广借鉴.

    作者:韦怀籍;王小芃;周建飞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高龄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精神障碍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精神障碍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117例,对其术后的精神状况进行分析,分析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117例患者,术后精神障碍23例,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为19.66%.经过总结分析,年龄大、基础疾病为糖尿病及高血压、电解质失衡均是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基础疾病、手术应激以及电解质失衡等,可进行有针对性预防和治疗.

    作者:黄雪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胃癌肝转移的手术治疗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胃癌肝转移的手术治疗效果及不同病理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普通外科收治的26例胃癌肝转移且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对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胃癌肝转移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为11.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浆膜侵犯(P=0.046)、淋巴转移(P=0.046)、转移灶数目(P=0.046)、转移灶大小(P=0.019)、手术根治度(P=0.046)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浆膜侵犯、转移灶大小、转移灶数目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准确地掌握适应证,对于单发的直径<4cm的无浆膜侵犯胃癌肝转移患者,应积极手术切除,为患者争取更好的预后.

    作者:孙新增;张霆;白建平;肖宝强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哌罗匹隆联合运动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哌罗匹隆联合运动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哌罗匹隆治疗,研究组联合运动治疗,观察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定,并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第8周末,研究组疗效、PANSS总分、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的减分均明显于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研究组的SSPI总分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罗匹隆联合运动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社会功能的改善优于单用哌罗匹隆治疗.

    作者:黄淑津;周芳珍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大剂量阿糖胞苷在急性白血病巩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糖胞苷在急性白血病巩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巩固治疗组.常规组进行常规治疗,巩固治疗组则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1年、2年和3年无病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生存质量评分、血小板下降时间、白细胞下降时间及治疗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巩固治疗组患者1年无病生存率和常规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年和3年无病生存率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巩固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常规组,血小板下降时间、白细胞下降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巩固治疗组治疗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大剂量阿糖胞苷在急性白血病巩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的2年和3年无病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但其毒副作用较大,可出现明显骨髓抑制现象,需加强治疗过程的用药监护.

    作者:王萍;张佳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肾动脉狭窄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及选取同时期100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比较两组诊断后各项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肾脏大小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肾动脉峰值流速(RPSV)、肾动脉与腹主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比值(RAR)、叶间动脉(AT)、阻力指数(R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动脉狭窄简便、可靠、无创,可提高准确率,值得在临床应用.

    作者:张春霞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静脉溶栓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高龄(年龄≥75岁)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静脉溶栓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高龄AMI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静脉溶栓组和介入治疗组,溶栓组在AMI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静脉溶栓治疗,介入治疗组进行急诊PCI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冠脉血管再通率和住院4周死亡率).结果:溶栓组冠脉血管再通率为63.89%,住院期间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为27.78%,住院4周死亡率为8.33%;介入治疗组冠脉血管再通率为87.5%,住院期间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为34.38%,住院4周死亡率为15.6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介入治疗较静脉溶栓冠脉血管再通率较高,静脉溶栓治疗较急诊介入治疗高龄AMI心力衰竭发生率较低,病死率较低.

    作者:李同平;陈亚奇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浅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3-9月入院的患者130例归为常规组,实施一般护理管理;2015年9月-2016年3月入院的患者132例归为风险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护理风险管理有效率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感.结果:常规组护理风险管理有效率为82.3%,明显低于风险组的93.2%(P<0.05).常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77.7%,显著低于风险组的9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显著降低护理出错和纠纷事例,明显改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感.

    作者:贺江虹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延续性护理模式在下肢静脉溃疡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模式在下肢静脉溃疡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下肢静脉溃疡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临床对照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护理干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出院3个月后的整体状态评估明显优于对照组,延续性护理效果明显.结论:应用延续性护理模式对患有下肢静脉溃疡疾病的患者实施干预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余宏虹;黄晓华;石先凤;刘琴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双C臂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总结分析双C臂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患者70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双C臂机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单C臂机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透视次数、术中穿刺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受伤椎体高度、脊柱Cobb's角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C臂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型术较单C臂机更有优势,可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情况下,避免C臂机反复移动,减少手术时间,提高定位准确性.

    作者:韦国武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血液透析患者留置深静脉临时导管对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的影响

    目的:通过检测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右颈内静脉临时导管后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lin,TM)及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水平的变化,了解穿刺部位血管的损伤情况.方法:选取我院留置右颈内静脉临时导管血液透析患者47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查置管前、后不同时间点的vWF、TM、NOS水平.结果:(1)47例患者留置右颈内静脉临时导管后血管继发改变42例,占89.36%;(2)置管后vWF、TM水平升高,置管后NOS水平下降,并随着留置导管时间延长改变更加明显;(3)血管继发改变组置管后3周组与4周组vWF、TM水平高于无血管继发改变组(P<0.05),血管继发改变组置管后4周组NOS水平低于无血管继发改变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右颈内静脉临时导管后穿刺部位血管可出现内径狭窄、附壁血栓、内膜增厚继发改变;vWF、TM、NOS水平的变化与血管继发改变密切相关,留置临时导管后3~4周可能为穿刺部位血管损伤高峰期.

    作者:颜伟健;胡杨青;王兴健;李君科;钟春花;罗丽叶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不同透析方式对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方式对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12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41例,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作为观察组;选取2015年212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41例,采取常规血液透析,作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瘙痒程度以及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皮肤瘙痒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皮肤瘙痒程度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皮肤瘙痒程度无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血Cr、BUN、Ca、P、PTH、β2-M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Cr、BUN、Ca、P、PTH、β2-M指标水平无显著改善(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齐中意;彭湘鹤;颜璐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抽签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109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4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组55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观察对比两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以及房角宽度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09%)低于对照组(25.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通过加深中央前房、开放前房角以及植入晶状体改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视力、眼压,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胡成功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延续认知训练对卒中患者认知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认知训练对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8例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进行家庭健康宣教,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延续认知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的部分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认知训练能够改善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出院后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医患关系,成为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出院后进一步康复的有效途径.

    作者:陈晓锋;陈静文;陈美云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插管全麻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插管全麻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本院实施剖宫产的产妇13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产妇麻醉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其中对照组产妇接受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产妇接受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插管全麻,对两组产妇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产妇麻醉前、后心率、血压水平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儿娩出后1min、5min及10min时Apgar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适宜进行椎管内麻醉产妇,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插管全麻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雷伟;雷怀彪;简文静;齐龙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新理念

    心力衰竭是一种临床综合征,随着医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心衰的理解和认识逐步提高,控制心力衰竭的药物和治疗观点也在不断更新.尤其近年来,新的药物和治疗理念的应用使心衰患者预后得到了明显改善.本文就近年来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理念及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董孟林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严重乳酸性酸中毒18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治疗严重乳酸性酸中毒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6年4月我科收治的34例严重乳酸性酸中毒患者作为观察对象,18例行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患者作为治疗组,16例行常规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估,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乳酸水平、血气分析、血生化的变化及患者病死率.结果:治疗组12、24、48h后血乳酸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APACHEⅡ评分在12、24、48h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48h死亡率及28d死亡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CRRT治疗乳酸性酸中毒患者,能有效清除患者体内乳酸,尽快改善血流动力学,减少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维持内环境稳定,减少多脏器功能不全的发生,明显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健;朱俭东;龚健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医学生法治思维提升的思考

    国家要求大学生学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日常生活及未来工作,医学生作为住院医师或成为医务工作者时,直接与患者接触,面对复杂医患关系处理,时刻离不开法治思维.通过探讨医学生法治信仰的增强、法律意识的提高、法治思维的培育与实践,敦促他们学法、遵法、守法、用法,依法解决未来医务工作和自我生活中矛盾与冲突.

    作者:周业波 刊期: 2017年第13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