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霞
目的:分析并探讨推拿结合膏摩治疗对不同年龄段(0~12个月)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165例,按年龄段将其分为A、B、C组,采用相同的推拿结合膏摩法治疗,观察并比较三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三组均取得较好疗效.A组患儿治疗显效率为94.34%,B组为73.68%,C组为54.55%.A组患儿治疗显效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B组治疗显效率显著高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推拿结合膏摩治疗12个月以内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临床效果显著,患儿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宛希丙;吴院梅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诊治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1 1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咪唑斯汀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搭配咪唑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作者:黄亮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测在高血压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高血压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并依据高血压分级标准细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另选取血压正常者50例作为对照组,入选对象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测,测量其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A-IMT)、颈动脉内径(CADIA)、斑块发生率及数量等,对比分析两组对象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CA-IM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高血压分级增加,CA-IMT、CADIA均随之增大.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能够有效检测动脉厚度,观察斑块形态,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郭玉瑞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介入治疗期间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7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74例实施健康教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干预组(临床护理路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所有患者均采用介入治疗,并知情同意.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介入治疗的过程中,以临床护理路径的方式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劳素银;王雪珍;黄妙琴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超声对浅表淋巴结肿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超声检查,比较CT、超声对炎性淋巴结肿大、淋巴瘤、淋巴结结核以及转移率的诊断符合率,并计算CT、超声诊断结果与淋巴结病理活检结果的一致性.结果:超声对炎性淋巴结肿大、淋巴瘤、淋巴结结核以及转移瘤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12%、96.88%、96.43%、94.74%,均明显高于CT的78.05%、81.25%、75.00%、63.16%(P<0.05);CT诊断结果与淋巴结病理活检结果之间的一致性Kappa=0.536,超声诊断结果与淋巴结病理活检结果之间的一致性Kappa=0.729.结论:采用超声对浅表淋巴结肿大进行检查,可对浅表淋巴结病变进行准确鉴别诊断,为浅表淋巴结病变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见.
作者:李卫兵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肾动脉狭窄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及选取同时期100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比较两组诊断后各项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肾脏大小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肾动脉峰值流速(RPSV)、肾动脉与腹主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比值(RAR)、叶间动脉(AT)、阻力指数(R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动脉狭窄简便、可靠、无创,可提高准确率,值得在临床应用.
作者:张春霞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方式对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12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41例,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作为观察组;选取2015年212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41例,采取常规血液透析,作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瘙痒程度以及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皮肤瘙痒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皮肤瘙痒程度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皮肤瘙痒程度无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血Cr、BUN、Ca、P、PTH、β2-M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Cr、BUN、Ca、P、PTH、β2-M指标水平无显著改善(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齐中意;彭湘鹤;颜璐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我院收治的81例卵巢囊肿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观察组41例患者采用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操作简便,对患者的损伤较小,能够加快患者术后的恢复,且并发症较少,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郑献红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糖胞苷在急性白血病巩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巩固治疗组.常规组进行常规治疗,巩固治疗组则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1年、2年和3年无病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生存质量评分、血小板下降时间、白细胞下降时间及治疗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巩固治疗组患者1年无病生存率和常规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年和3年无病生存率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巩固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常规组,血小板下降时间、白细胞下降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巩固治疗组治疗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大剂量阿糖胞苷在急性白血病巩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的2年和3年无病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但其毒副作用较大,可出现明显骨髓抑制现象,需加强治疗过程的用药监护.
作者:王萍;张佳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延续认知训练对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8例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进行家庭健康宣教,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延续认知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的部分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认知训练能够改善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出院后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医患关系,成为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出院后进一步康复的有效途径.
作者:陈晓锋;陈静文;陈美云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移植、人工材料填充在整形外科及乳房改造塑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整形外科同时接受面部改造和乳房改造塑形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使用填充材料的不同,将40例患者分为研究1组(自体脂肪移植;20例)、研究2组(人工材料填充;20例).面部改造及乳房改造塑形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结果:研究1组均未发生并发症,研究2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 (P<0.05),改造塑形总有效率为95.0%,改造塑形满意度为95.0%,高于研究2组患者的75.0%和70.0% (P<0.05).结论:自体脂肪移植进行面部改造和乳房改造塑形,获得的改造塑形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作者:孙建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观察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子痫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子痫前期孕妇58例为观察对象,依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观察组给予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对比两组孕妇治疗前后蛋白尿、收缩压、舒张压、母婴结局及妊娠终止结果.结果:两组孕妇治疗前24h蛋白尿、收缩压、舒张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蛋白尿、收缩压、舒张压均有好转,观察组各项好转幅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不良结局比例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妊娠终止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痫前期孕妇使用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可显著降低血压,减少尿蛋白,改善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妍妍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通过对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联合检测评分,建立儿童感染病情早期诊断及对患儿预后效果分析.方法:通过收集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儿科收治的64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RIS)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是否有感染灶分为脓毒症组30例和非脓毒症组34例.入院后24h内查血清PCT、D-D、WBC、CRP,并对所有患儿进行危重评分(PCIS).对比两组患儿检测指标中的差异,随访28d,将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和对照组,与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儿的血清PCT和D-D水平对比,非脓毒症组明显低于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儿中血清PCT、CRP、D-D的检测结果均明显低于死亡组患儿,PCIS评分明显高于死亡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WBC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终进入预测的危险因素为血清PCT及D-D(P均<0.01).结论:通过早期检测SIRS患儿的PCT及D-D水平是判断患儿病情发展及预后效果的重要评判指标,早期检测治疗,积极改善患儿情况,可以有效减少病死率,改善SIRS患儿的预后.
作者:郑红玲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观察人免疫球蛋白针在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79倒重症肺炎儿,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应用常规基础药物及对症治疗,治疗组3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人免疫球蛋白针输注.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临床症状消失的快,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免疫球蛋白针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特别是病毒性肺炎时可减轻患儿住院时间,缩短病程,能明显改善患儿全身中毒症状,增强抵抗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志国 刊期: 2017年第13期
医学微生物学不仅是微生物学中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连接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一门重要桥梁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难以激发学生对医学微生物的学习兴趣,通过案例法教学可以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郭亚春;苏萌;周晓慧;杜娈英;方艳辉;刘金霞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哌罗匹隆联合运动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哌罗匹隆治疗,研究组联合运动治疗,观察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定,并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第8周末,研究组疗效、PANSS总分、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的减分均明显于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研究组的SSPI总分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罗匹隆联合运动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社会功能的改善优于单用哌罗匹隆治疗.
作者:黄淑津;周芳珍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分析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11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4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西医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平均治疗时间和复发率.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与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其复发率低,且治疗时间较短,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永婷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精神障碍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以抑郁和焦虑表现为主,对患者情绪稳定和生活产生极大的破坏,却很少被临床工作者正确诊断,更难做到行之有效的治疗,致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为了更好地了解帕金森病伴发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及临床干预措施,本文将从多巴胺、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及心理因素等方面综述如下.
作者:潘晓群;王萍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究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老年肺部感染的疗效及药代动力学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9月收治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96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研究组予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统计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药代动力学变化情况及两组患者病原菌清除率、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7.9%)明显高于对照组(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血药峰值浓度为(28.5±0.8)mg/L,半衰期约为1.0h,治疗8h后,其血药浓度为(2.1±0.7)mg/L;研究组病原菌清除率(95.8%)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血药浓度维持时间较长,用于治疗老年肺部感染,可大限度提高病原菌清除率,效果较为显著.
作者:宋锦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分析术前口服米索前列醇与宫颈旁注射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的镇痛效果,为临床选择合理镇痛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72例人工流产的女性,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各36例.甲组选择术前2h口服米索前列醇,乙组使用宫颈旁注射利多卡因.对比两组患者的宫颈软化结果、疼痛水平以及术后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结果:甲组患者的宫颈软化结果以及手术时间较乙组更好,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疼痛水平及术后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米索前列醇和宫颈旁注射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均能取得很好的镇痛效果,且口服米索前列醇具有安全、便捷和有效的特点,能够很好地扩张宫颈,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谢霜 刊期: 2017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