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严重乳酸性酸中毒18例临床体会

刘健;朱俭东;龚健

关键词:CRRT, 乳酸酸中毒, 病死率
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治疗严重乳酸性酸中毒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6年4月我科收治的34例严重乳酸性酸中毒患者作为观察对象,18例行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患者作为治疗组,16例行常规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估,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乳酸水平、血气分析、血生化的变化及患者病死率.结果:治疗组12、24、48h后血乳酸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APACHEⅡ评分在12、24、48h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48h死亡率及28d死亡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CRRT治疗乳酸性酸中毒患者,能有效清除患者体内乳酸,尽快改善血流动力学,减少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维持内环境稳定,减少多脏器功能不全的发生,明显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浅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3-9月入院的患者130例归为常规组,实施一般护理管理;2015年9月-2016年3月入院的患者132例归为风险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护理风险管理有效率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感.结果:常规组护理风险管理有效率为82.3%,明显低于风险组的93.2%(P<0.05).常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77.7%,显著低于风险组的9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显著降低护理出错和纠纷事例,明显改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感.

    作者:贺江虹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振动排痰护理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对慢阻肺患者进行振动排痰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在自愿原则下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1月收治的78例慢阻肺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并严格将其按1∶1的比例平均分为一般组与研究组.一般组患者采用常规性护理方式(拍背辅助排痰护理)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在一般组基础上进行振动排痰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过相应性的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一般组,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研究组优于一般组,两者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给予慢阻肺患者传统性护理的前提下,辅以振动排痰护理,不仅能够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有效提高,同时还可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应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李力维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延续认知训练对卒中患者认知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认知训练对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8例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进行家庭健康宣教,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延续认知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的部分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认知训练能够改善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出院后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医患关系,成为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出院后进一步康复的有效途径.

    作者:陈晓锋;陈静文;陈美云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胃癌肝转移的手术治疗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胃癌肝转移的手术治疗效果及不同病理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普通外科收治的26例胃癌肝转移且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对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胃癌肝转移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为11.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浆膜侵犯(P=0.046)、淋巴转移(P=0.046)、转移灶数目(P=0.046)、转移灶大小(P=0.019)、手术根治度(P=0.046)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浆膜侵犯、转移灶大小、转移灶数目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准确地掌握适应证,对于单发的直径<4cm的无浆膜侵犯胃癌肝转移患者,应积极手术切除,为患者争取更好的预后.

    作者:孙新增;张霆;白建平;肖宝强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插管全麻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插管全麻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本院实施剖宫产的产妇13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产妇麻醉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其中对照组产妇接受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产妇接受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插管全麻,对两组产妇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产妇麻醉前、后心率、血压水平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儿娩出后1min、5min及10min时Apgar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适宜进行椎管内麻醉产妇,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插管全麻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雷伟;雷怀彪;简文静;齐龙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氨溴索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对重症肺炎患儿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究氨溴索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对重症肺炎患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70例重症肺炎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抗病毒、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氨溴索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肺功能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FEV1、FVC、PEF、PEmax、PImax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肺炎患儿能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安全性较高,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王慧琴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帕金森病伴精神障碍的研究进展

    精神障碍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以抑郁和焦虑表现为主,对患者情绪稳定和生活产生极大的破坏,却很少被临床工作者正确诊断,更难做到行之有效的治疗,致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为了更好地了解帕金森病伴发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及临床干预措施,本文将从多巴胺、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及心理因素等方面综述如下.

    作者:潘晓群;王萍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检测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联合评分对儿童感染病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分析

    目的:通过对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联合检测评分,建立儿童感染病情早期诊断及对患儿预后效果分析.方法:通过收集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儿科收治的64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RIS)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是否有感染灶分为脓毒症组30例和非脓毒症组34例.入院后24h内查血清PCT、D-D、WBC、CRP,并对所有患儿进行危重评分(PCIS).对比两组患儿检测指标中的差异,随访28d,将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和对照组,与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儿的血清PCT和D-D水平对比,非脓毒症组明显低于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儿中血清PCT、CRP、D-D的检测结果均明显低于死亡组患儿,PCIS评分明显高于死亡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WBC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终进入预测的危险因素为血清PCT及D-D(P均<0.01).结论:通过早期检测SIRS患儿的PCT及D-D水平是判断患儿病情发展及预后效果的重要评判指标,早期检测治疗,积极改善患儿情况,可以有效减少病死率,改善SIRS患儿的预后.

    作者:郑红玲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推拿结合膏摩治疗对不同年龄段(0~12个月)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分析并探讨推拿结合膏摩治疗对不同年龄段(0~12个月)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165例,按年龄段将其分为A、B、C组,采用相同的推拿结合膏摩法治疗,观察并比较三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三组均取得较好疗效.A组患儿治疗显效率为94.34%,B组为73.68%,C组为54.55%.A组患儿治疗显效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B组治疗显效率显著高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推拿结合膏摩治疗12个月以内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临床效果显著,患儿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宛希丙;吴院梅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血液透析患者留置深静脉临时导管对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的影响

    目的:通过检测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右颈内静脉临时导管后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lin,TM)及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水平的变化,了解穿刺部位血管的损伤情况.方法:选取我院留置右颈内静脉临时导管血液透析患者47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查置管前、后不同时间点的vWF、TM、NOS水平.结果:(1)47例患者留置右颈内静脉临时导管后血管继发改变42例,占89.36%;(2)置管后vWF、TM水平升高,置管后NOS水平下降,并随着留置导管时间延长改变更加明显;(3)血管继发改变组置管后3周组与4周组vWF、TM水平高于无血管继发改变组(P<0.05),血管继发改变组置管后4周组NOS水平低于无血管继发改变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右颈内静脉临时导管后穿刺部位血管可出现内径狭窄、附壁血栓、内膜增厚继发改变;vWF、TM、NOS水平的变化与血管继发改变密切相关,留置临时导管后3~4周可能为穿刺部位血管损伤高峰期.

    作者:颜伟健;胡杨青;王兴健;李君科;钟春花;罗丽叶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行冰冻切片联合快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价值

    目的:探究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1LN)行冰冻切片(FS)联合快速免疫组织化学(RIHC)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4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分成对照组(32例)与研究组(32例),对照组利用FS法行SLN活检,研究组应用RIHC与FS联合法进行SLN活检,比较两组诊断情况.结果:研究组阳性率较对照组显著高(P<0.05),两组特异度与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敏感度与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LN活检采取FS、RIHC联合检测可有效提升诊断敏感性,从而予以临床治疗指导,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谢军花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无创血流动力学的临床评估研究

    目的:联合超声心动图、血浆BNP以及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技术重点评估舒张功能障碍患者不同时期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方法:选取无症状舒张功能障碍组患者33例,左室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组患者25例,另外随机选取同时期查体健康者35例为对照组.分别行血浆脑利钠肽(BNP)、心脏超声及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检查,后分析三组人群各检测结果.结果:经统计分析,随着舒张功能障碍的加重,左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均增大;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与超声心动图结果中左室顺应性指数、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流速/舒张晚期充盈速度以及舒张功能指数、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流速/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E')变化趋势相似且有相关性,余无创心、肺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在各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BNP和E/E'与心、肺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比较中,两者与多数指标有相关性(P<0.01).结论: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技术可以便捷、敏感、准确地评估HFpEF早期及其发展过程中伴随的心、肺、外周等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作者:李永豪;王卓清;韦光胜;龚积艳;王俊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与硫酸镁联合盐酸拉贝洛尔治疗子痫前期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观察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子痫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子痫前期孕妇58例为观察对象,依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观察组给予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对比两组孕妇治疗前后蛋白尿、收缩压、舒张压、母婴结局及妊娠终止结果.结果:两组孕妇治疗前24h蛋白尿、收缩压、舒张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蛋白尿、收缩压、舒张压均有好转,观察组各项好转幅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不良结局比例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妊娠终止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痫前期孕妇使用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可显著降低血压,减少尿蛋白,改善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妍妍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新理念

    心力衰竭是一种临床综合征,随着医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心衰的理解和认识逐步提高,控制心力衰竭的药物和治疗观点也在不断更新.尤其近年来,新的药物和治疗理念的应用使心衰患者预后得到了明显改善.本文就近年来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理念及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董孟林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11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4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西医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平均治疗时间和复发率.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与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其复发率低,且治疗时间较短,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永婷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浅谈专利管理在医院科研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医院提高科研水平的紧迫性已迫在眉睫,加强科研管理工作是医院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专利管理作为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其重要性显而易见.本文旨在讨论专利管理工作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促进专利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为医院科研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为医院的创新发展和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

    作者:赵翠翠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大剂量阿糖胞苷在急性白血病巩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糖胞苷在急性白血病巩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巩固治疗组.常规组进行常规治疗,巩固治疗组则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1年、2年和3年无病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生存质量评分、血小板下降时间、白细胞下降时间及治疗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巩固治疗组患者1年无病生存率和常规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年和3年无病生存率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巩固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常规组,血小板下降时间、白细胞下降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巩固治疗组治疗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大剂量阿糖胞苷在急性白血病巩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的2年和3年无病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但其毒副作用较大,可出现明显骨髓抑制现象,需加强治疗过程的用药监护.

    作者:王萍;张佳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肺结核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及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科住院的肺结核患者87例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TNF-α、IL-4以及IFN-γ等细胞因子水平.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4水平高于对照组,而血清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病例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4水平有明显降低,而血清IFN-γ水平有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NF-α、IL-4以及IFN-γ等细胞因子在肺结核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动态变化对于判断肺结核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乔凯;尚丹鹤;张学兰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高频超声对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胸部外伤患者112例作为观察对象,同时对所有患者采取X线胸部摄片和高频超声诊断.观察并比较这两种诊断方式的检出率.结果:高频超声组检出152处肋骨骨折,检出率为96.82%,漏诊5处.X线胸部摄片组检出95处肋骨骨折,检出率为60.51%,漏诊62处.高频超声组和X线胸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频超声应用于肋骨骨折中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弥补胸部X线的不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庆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卡介菌多糖核酸搭配咪唑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效果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诊治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1 1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咪唑斯汀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搭配咪唑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作者:黄亮 刊期: 2017年第13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