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伟健;胡杨青;王兴健;李君科;钟春花;罗丽叶
心力衰竭是一种临床综合征,随着医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心衰的理解和认识逐步提高,控制心力衰竭的药物和治疗观点也在不断更新.尤其近年来,新的药物和治疗理念的应用使心衰患者预后得到了明显改善.本文就近年来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理念及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董孟林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究氨溴索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对重症肺炎患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70例重症肺炎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抗病毒、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氨溴索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肺功能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FEV1、FVC、PEF、PEmax、PImax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肺炎患儿能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安全性较高,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王慧琴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介入治疗期间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7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74例实施健康教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干预组(临床护理路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所有患者均采用介入治疗,并知情同意.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介入治疗的过程中,以临床护理路径的方式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劳素银;王雪珍;黄妙琴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糖胞苷在急性白血病巩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巩固治疗组.常规组进行常规治疗,巩固治疗组则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1年、2年和3年无病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生存质量评分、血小板下降时间、白细胞下降时间及治疗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巩固治疗组患者1年无病生存率和常规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年和3年无病生存率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巩固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常规组,血小板下降时间、白细胞下降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巩固治疗组治疗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大剂量阿糖胞苷在急性白血病巩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的2年和3年无病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但其毒副作用较大,可出现明显骨髓抑制现象,需加强治疗过程的用药监护.
作者:王萍;张佳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胸部外伤患者112例作为观察对象,同时对所有患者采取X线胸部摄片和高频超声诊断.观察并比较这两种诊断方式的检出率.结果:高频超声组检出152处肋骨骨折,检出率为96.82%,漏诊5处.X线胸部摄片组检出95处肋骨骨折,检出率为60.51%,漏诊62处.高频超声组和X线胸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频超声应用于肋骨骨折中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弥补胸部X线的不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庆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分析术前口服米索前列醇与宫颈旁注射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的镇痛效果,为临床选择合理镇痛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72例人工流产的女性,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各36例.甲组选择术前2h口服米索前列醇,乙组使用宫颈旁注射利多卡因.对比两组患者的宫颈软化结果、疼痛水平以及术后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结果:甲组患者的宫颈软化结果以及手术时间较乙组更好,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疼痛水平及术后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米索前列醇和宫颈旁注射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均能取得很好的镇痛效果,且口服米索前列醇具有安全、便捷和有效的特点,能够很好地扩张宫颈,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谢霜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精神障碍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117例,对其术后的精神状况进行分析,分析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117例患者,术后精神障碍23例,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为19.66%.经过总结分析,年龄大、基础疾病为糖尿病及高血压、电解质失衡均是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基础疾病、手术应激以及电解质失衡等,可进行有针对性预防和治疗.
作者:黄雪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3-9月入院的患者130例归为常规组,实施一般护理管理;2015年9月-2016年3月入院的患者132例归为风险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护理风险管理有效率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感.结果:常规组护理风险管理有效率为82.3%,明显低于风险组的93.2%(P<0.05).常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77.7%,显著低于风险组的9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显著降低护理出错和纠纷事例,明显改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感.
作者:贺江虹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分析羊水栓塞的高危诱因及地塞米松防治效果.方法:以我院在剖宫产中发生羊水栓塞相关症状的58例患者为观察对象,依据术前用药差异,分为观察组(n=29)与对照组(n=29),对照组采用5%碳酸氢钠,观察组采用地塞米松,并取同期58例无症状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患者羊水高危诱因,并对比两组羊水栓塞前驱症发生率.结果:羊水栓塞组与健康对照组按期产检、产次、缩宫素以及米索前列醇应用、妊娠期高血压相关疾病、产科创伤情况、人工破膜例数、羊水混浊、IL-6浓度以及IL-8浓度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寒战率为3.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69%(P<0.05).结论:发生羊水栓塞相关症状者高危诱因主要为经产妇、未按时产检、采取缩宫素以及米索前列醇、伴随妊娠期高血压相关疾病、人工破膜、羊水混浊、伴随产科创伤、IL-6浓度与IL-8浓度升高,且地塞米松能够有效防治羊水栓塞.
作者:周云秀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干预方案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3月收治的72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在术后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另采用人性化服务模式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8%,远低于对照组的2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22%,远高于对照组的75.00% (P<0.05).结论:人性化服务模式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的干预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少,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护理上普遍应用.
作者:吕丹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我院收治的81例卵巢囊肿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观察组41例患者采用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操作简便,对患者的损伤较小,能够加快患者术后的恢复,且并发症较少,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郑献红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观察长期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和住院COPD稳定期患者50例,均行家庭氧疗,随访1年,观察氧疗前、后患者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情况.结果:氧疗后COPD患者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均较氧疗前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氧疗前、后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氧疗可有效纠正COPD稳定期患者的低氧血症,改善其肺功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李志军;杜娟琳;马增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骨折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老年骨折并需使用手术治疗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实施腰硬联合麻醉以及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术后认知功能.结果:术后观察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的NSE、S100B以及Aβ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骨折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时,使用腰硬联合麻醉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更小,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侯俊芳;邓群书;余小丽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通过检测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右颈内静脉临时导管后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lin,TM)及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水平的变化,了解穿刺部位血管的损伤情况.方法:选取我院留置右颈内静脉临时导管血液透析患者47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查置管前、后不同时间点的vWF、TM、NOS水平.结果:(1)47例患者留置右颈内静脉临时导管后血管继发改变42例,占89.36%;(2)置管后vWF、TM水平升高,置管后NOS水平下降,并随着留置导管时间延长改变更加明显;(3)血管继发改变组置管后3周组与4周组vWF、TM水平高于无血管继发改变组(P<0.05),血管继发改变组置管后4周组NOS水平低于无血管继发改变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右颈内静脉临时导管后穿刺部位血管可出现内径狭窄、附壁血栓、内膜增厚继发改变;vWF、TM、NOS水平的变化与血管继发改变密切相关,留置临时导管后3~4周可能为穿刺部位血管损伤高峰期.
作者:颜伟健;胡杨青;王兴健;李君科;钟春花;罗丽叶 刊期: 2017年第13期
医学微生物学不仅是微生物学中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连接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一门重要桥梁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难以激发学生对医学微生物的学习兴趣,通过案例法教学可以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郭亚春;苏萌;周晓慧;杜娈英;方艳辉;刘金霞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总结分析双C臂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患者70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双C臂机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单C臂机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透视次数、术中穿刺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受伤椎体高度、脊柱Cobb's角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C臂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型术较单C臂机更有优势,可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情况下,避免C臂机反复移动,减少手术时间,提高定位准确性.
作者:韦国武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分析,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实施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早期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护理干预后各项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血栓形成、出血、血管狭窄、假性动脉瘤及感染的发生率(1.67%、3.33%、3.33%、0.1%、67%)明显低于对照组(11.67%、13.33%、13.33%、6.67%、1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可有效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状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荧;郑海英;赵珊珊 刊期: 2017年第13期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属于临床常见与多发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与高病死率等特点,为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保证临床治疗效果,本文介绍了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概况,重点综述了其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常见治疗药物包括中药和西药,常见西药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s)、钙拮抗剂(CCB)、利尿剂、受体阻滞剂;常见中药有玄参、生地黄、西洋参与枸杞子,阴虚阳亢型加用天马、夏枯草、生白芍、川牛膝、决明子、生牡蛎等,气阴两虚型加用黄芪、苍术、天冬、山药及天花粉等,气阴血虚型加用当归、党参、丹参、白术等.临床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治疗方案,密切关注患者用药反应,以此保证用药效果,使其更加有效与安全.
作者:刘蓓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治疗严重乳酸性酸中毒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6年4月我科收治的34例严重乳酸性酸中毒患者作为观察对象,18例行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患者作为治疗组,16例行常规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估,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乳酸水平、血气分析、血生化的变化及患者病死率.结果:治疗组12、24、48h后血乳酸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APACHEⅡ评分在12、24、48h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48h死亡率及28d死亡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CRRT治疗乳酸性酸中毒患者,能有效清除患者体内乳酸,尽快改善血流动力学,减少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维持内环境稳定,减少多脏器功能不全的发生,明显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健;朱俭东;龚健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整理我院老年重症肠内营养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护理资料,探讨耳穴压豆对老年重症肠内营养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20例老年重症患者并实施肠内营养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耳穴压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肠内营养实施前、后呕吐、腹泻、便秘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并比较肠内营养达标情况;观察副作用,从而分析耳穴压豆对老年重症肠内营养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的营养达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能改善老年重症肠内营养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郑燕云;林淑萍;陈玲玲 刊期: 2017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