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燕云;林淑萍;陈玲玲
目的:总结分析双C臂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患者70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双C臂机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单C臂机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透视次数、术中穿刺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受伤椎体高度、脊柱Cobb's角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C臂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型术较单C臂机更有优势,可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情况下,避免C臂机反复移动,减少手术时间,提高定位准确性.
作者:韦国武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究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1LN)行冰冻切片(FS)联合快速免疫组织化学(RIHC)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4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分成对照组(32例)与研究组(32例),对照组利用FS法行SLN活检,研究组应用RIHC与FS联合法进行SLN活检,比较两组诊断情况.结果:研究组阳性率较对照组显著高(P<0.05),两组特异度与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敏感度与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LN活检采取FS、RIHC联合检测可有效提升诊断敏感性,从而予以临床治疗指导,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谢军花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哌罗匹隆联合运动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哌罗匹隆治疗,研究组联合运动治疗,观察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定,并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第8周末,研究组疗效、PANSS总分、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的减分均明显于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研究组的SSPI总分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罗匹隆联合运动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社会功能的改善优于单用哌罗匹隆治疗.
作者:黄淑津;周芳珍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治疗严重乳酸性酸中毒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6年4月我科收治的34例严重乳酸性酸中毒患者作为观察对象,18例行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患者作为治疗组,16例行常规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估,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乳酸水平、血气分析、血生化的变化及患者病死率.结果:治疗组12、24、48h后血乳酸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APACHEⅡ评分在12、24、48h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48h死亡率及28d死亡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CRRT治疗乳酸性酸中毒患者,能有效清除患者体内乳酸,尽快改善血流动力学,减少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维持内环境稳定,减少多脏器功能不全的发生,明显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健;朱俭东;龚健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测在高血压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高血压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并依据高血压分级标准细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另选取血压正常者50例作为对照组,入选对象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测,测量其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A-IMT)、颈动脉内径(CADIA)、斑块发生率及数量等,对比分析两组对象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CA-IM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高血压分级增加,CA-IMT、CADIA均随之增大.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能够有效检测动脉厚度,观察斑块形态,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郭玉瑞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活动性菌阴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活动性菌阴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100例非结核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均行多层螺旋CT诊断,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诊断结果中,树芽征、腺泡结节与磨玻璃影等CT表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中的空洞CT表现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活动性菌阴肺结核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根据诊断特点对患者病情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对于疾病治疗具有更重要的指导作用.但笔者仍建议结合其他诊断标准,如临床表现等,为患者疾病治疗提供合理的参考.
作者:邱石;裴宇;唐晓军;金亮;黄劲柏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儿童早期预警系统评分对门诊手足口病患儿分流及病情评估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儿童早期预警系统评分对在我院2016年3-8月儿科手足口病门诊就诊的8 330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病情评估,根据评估分值分流患儿的去向及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结果:评分为0分的6 066例患儿在门诊治疗,评分为1~4分的2 227例患儿转入专科病房治疗,评分5分及以上或单项得分3分的37例患儿入住重症监护室.结论:儿童早期预警系统评分(PEWS)是简单有效的评分方法,在手足口病患儿的门诊病情评估以及有效分流中具有指导作用,能够及时识别病情危重或发现潜在的危重症患儿.
作者:戴桂凤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超声对浅表淋巴结肿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超声检查,比较CT、超声对炎性淋巴结肿大、淋巴瘤、淋巴结结核以及转移率的诊断符合率,并计算CT、超声诊断结果与淋巴结病理活检结果的一致性.结果:超声对炎性淋巴结肿大、淋巴瘤、淋巴结结核以及转移瘤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12%、96.88%、96.43%、94.74%,均明显高于CT的78.05%、81.25%、75.00%、63.16%(P<0.05);CT诊断结果与淋巴结病理活检结果之间的一致性Kappa=0.536,超声诊断结果与淋巴结病理活检结果之间的一致性Kappa=0.729.结论:采用超声对浅表淋巴结肿大进行检查,可对浅表淋巴结病变进行准确鉴别诊断,为浅表淋巴结病变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见.
作者:李卫兵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观察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子痫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子痫前期孕妇58例为观察对象,依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观察组给予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对比两组孕妇治疗前后蛋白尿、收缩压、舒张压、母婴结局及妊娠终止结果.结果:两组孕妇治疗前24h蛋白尿、收缩压、舒张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蛋白尿、收缩压、舒张压均有好转,观察组各项好转幅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不良结局比例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妊娠终止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痫前期孕妇使用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可显著降低血压,减少尿蛋白,改善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妍妍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干预方案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3月收治的72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在术后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另采用人性化服务模式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8%,远低于对照组的2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22%,远高于对照组的75.00% (P<0.05).结论:人性化服务模式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的干预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少,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护理上普遍应用.
作者:吕丹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诊治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1 1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咪唑斯汀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搭配咪唑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作者:黄亮 刊期: 2017年第13期
心力衰竭是一种临床综合征,随着医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心衰的理解和认识逐步提高,控制心力衰竭的药物和治疗观点也在不断更新.尤其近年来,新的药物和治疗理念的应用使心衰患者预后得到了明显改善.本文就近年来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理念及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董孟林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插管全麻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本院实施剖宫产的产妇13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产妇麻醉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其中对照组产妇接受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产妇接受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插管全麻,对两组产妇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产妇麻醉前、后心率、血压水平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儿娩出后1min、5min及10min时Apgar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适宜进行椎管内麻醉产妇,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插管全麻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雷伟;雷怀彪;简文静;齐龙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肾动脉狭窄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及选取同时期100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比较两组诊断后各项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肾脏大小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肾动脉峰值流速(RPSV)、肾动脉与腹主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比值(RAR)、叶间动脉(AT)、阻力指数(R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动脉狭窄简便、可靠、无创,可提高准确率,值得在临床应用.
作者:张春霞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分析羊水栓塞的高危诱因及地塞米松防治效果.方法:以我院在剖宫产中发生羊水栓塞相关症状的58例患者为观察对象,依据术前用药差异,分为观察组(n=29)与对照组(n=29),对照组采用5%碳酸氢钠,观察组采用地塞米松,并取同期58例无症状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患者羊水高危诱因,并对比两组羊水栓塞前驱症发生率.结果:羊水栓塞组与健康对照组按期产检、产次、缩宫素以及米索前列醇应用、妊娠期高血压相关疾病、产科创伤情况、人工破膜例数、羊水混浊、IL-6浓度以及IL-8浓度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寒战率为3.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69%(P<0.05).结论:发生羊水栓塞相关症状者高危诱因主要为经产妇、未按时产检、采取缩宫素以及米索前列醇、伴随妊娠期高血压相关疾病、人工破膜、羊水混浊、伴随产科创伤、IL-6浓度与IL-8浓度升高,且地塞米松能够有效防治羊水栓塞.
作者:周云秀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调查衡阳地区重症医学科医师继续教育现况,为提高衡阳地区重症医学科医师继续教育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参照《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技能要求及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继续教育委员会相关要求,设计衡阳地区重症医学科医师调查问卷,调查衡阳地区6家三甲医院及3家县级二甲医院重症医学科所有医师.结果:本地区重症医学医师临床操作水平及相关诊疗技术开展率偏低,继续教育学时低于国家基本标准,继续教育认知不足.本地区继续教育主要形式为科室业务学习、高年资医师带教、院内知识讲座及院外会议学习四种形式为主.相对于目前继续教育形式,重症医学科医师更期待加强专业技术短期培训、科研设计及论文写作培训.结论:本地区重症医学医师诊疗技术开展率偏低,继续教育认知及学时不足,加强继续教育质量是提高本地区重症医学临床诊疗水平的有效途径.
作者:彭良善;符晖;刘新虹;赵正亮;吴移谋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联合超声心动图、血浆BNP以及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技术重点评估舒张功能障碍患者不同时期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方法:选取无症状舒张功能障碍组患者33例,左室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组患者25例,另外随机选取同时期查体健康者35例为对照组.分别行血浆脑利钠肽(BNP)、心脏超声及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检查,后分析三组人群各检测结果.结果:经统计分析,随着舒张功能障碍的加重,左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均增大;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与超声心动图结果中左室顺应性指数、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流速/舒张晚期充盈速度以及舒张功能指数、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流速/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E')变化趋势相似且有相关性,余无创心、肺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在各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BNP和E/E'与心、肺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比较中,两者与多数指标有相关性(P<0.01).结论: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技术可以便捷、敏感、准确地评估HFpEF早期及其发展过程中伴随的心、肺、外周等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作者:李永豪;王卓清;韦光胜;龚积艳;王俊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牙颌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骨性牙颌畸形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SNB、SNA、ANB、覆咬合、覆盖的变化情况、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SNB、SNA、AN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覆咬合、覆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满意度为94.6%;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9%.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牙颌畸形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春 刊期: 2017年第13期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质吸收增多、骨显微结构退化、骨骼老化为特点的全身代谢性骨病.其中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为常见.中医对其开展一系列理论和基础研究,为更好地发挥中医药治疗特色优势,本文对本病病名、病因病机、实验研究、辨证论治、内外治疗及遣方用药等方面进行归纳,探索其作用机制,并总结相关问题展望未来,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韩向莉;娄志杰;邵岩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移植、人工材料填充在整形外科及乳房改造塑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整形外科同时接受面部改造和乳房改造塑形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使用填充材料的不同,将40例患者分为研究1组(自体脂肪移植;20例)、研究2组(人工材料填充;20例).面部改造及乳房改造塑形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结果:研究1组均未发生并发症,研究2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 (P<0.05),改造塑形总有效率为95.0%,改造塑形满意度为95.0%,高于研究2组患者的75.0%和70.0% (P<0.05).结论:自体脂肪移植进行面部改造和乳房改造塑形,获得的改造塑形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作者:孙建 刊期: 2017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