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衡阳地区重症医学人才培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彭良善;符晖;刘新虹;赵正亮;吴移谋

关键词:继续教育, 重症医学
摘要:目的:调查衡阳地区重症医学科医师继续教育现况,为提高衡阳地区重症医学科医师继续教育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参照《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技能要求及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继续教育委员会相关要求,设计衡阳地区重症医学科医师调查问卷,调查衡阳地区6家三甲医院及3家县级二甲医院重症医学科所有医师.结果:本地区重症医学医师临床操作水平及相关诊疗技术开展率偏低,继续教育学时低于国家基本标准,继续教育认知不足.本地区继续教育主要形式为科室业务学习、高年资医师带教、院内知识讲座及院外会议学习四种形式为主.相对于目前继续教育形式,重症医学科医师更期待加强专业技术短期培训、科研设计及论文写作培训.结论:本地区重症医学医师诊疗技术开展率偏低,继续教育认知及学时不足,加强继续教育质量是提高本地区重症医学临床诊疗水平的有效途径.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与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对比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我院收治的81例卵巢囊肿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观察组41例患者采用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操作简便,对患者的损伤较小,能够加快患者术后的恢复,且并发症较少,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郑献红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推拿结合膏摩治疗对不同年龄段(0~12个月)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分析并探讨推拿结合膏摩治疗对不同年龄段(0~12个月)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165例,按年龄段将其分为A、B、C组,采用相同的推拿结合膏摩法治疗,观察并比较三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三组均取得较好疗效.A组患儿治疗显效率为94.34%,B组为73.68%,C组为54.55%.A组患儿治疗显效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B组治疗显效率显著高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推拿结合膏摩治疗12个月以内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临床效果显著,患儿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宛希丙;吴院梅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集束化护理干预ICU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效果评价

    目的:集束化护理干预ICU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效果评价.方法: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PICC置管过程和导管维护、管理全过程进行管控,比较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导管留置天数、患者拔管时体温、WBC计数和血清hs-CRP、患者转归和死亡率.结果:经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ICU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导管留置天数、体温≥38℃、WBC计数>10×109/L、血清hs-CRP> 10mg/L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有助于缩短PICC导管留置时间,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概率,提高ICU患者的临床诊疗质量.

    作者:柯丽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属于临床常见与多发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与高病死率等特点,为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保证临床治疗效果,本文介绍了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概况,重点综述了其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常见治疗药物包括中药和西药,常见西药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s)、钙拮抗剂(CCB)、利尿剂、受体阻滞剂;常见中药有玄参、生地黄、西洋参与枸杞子,阴虚阳亢型加用天马、夏枯草、生白芍、川牛膝、决明子、生牡蛎等,气阴两虚型加用黄芪、苍术、天冬、山药及天花粉等,气阴血虚型加用当归、党参、丹参、白术等.临床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治疗方案,密切关注患者用药反应,以此保证用药效果,使其更加有效与安全.

    作者:刘蓓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不同透析方式对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方式对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12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41例,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作为观察组;选取2015年212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41例,采取常规血液透析,作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瘙痒程度以及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皮肤瘙痒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皮肤瘙痒程度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皮肤瘙痒程度无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血Cr、BUN、Ca、P、PTH、β2-M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Cr、BUN、Ca、P、PTH、β2-M指标水平无显著改善(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齐中意;彭湘鹤;颜璐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老年肺部感染的疗效及药代动力学观察

    目的:探究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老年肺部感染的疗效及药代动力学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9月收治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96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研究组予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统计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药代动力学变化情况及两组患者病原菌清除率、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7.9%)明显高于对照组(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血药峰值浓度为(28.5±0.8)mg/L,半衰期约为1.0h,治疗8h后,其血药浓度为(2.1±0.7)mg/L;研究组病原菌清除率(95.8%)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血药浓度维持时间较长,用于治疗老年肺部感染,可大限度提高病原菌清除率,效果较为显著.

    作者:宋锦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肺结核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及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科住院的肺结核患者87例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TNF-α、IL-4以及IFN-γ等细胞因子水平.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4水平高于对照组,而血清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病例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4水平有明显降低,而血清IFN-γ水平有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NF-α、IL-4以及IFN-γ等细胞因子在肺结核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动态变化对于判断肺结核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乔凯;尚丹鹤;张学兰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振动排痰护理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对慢阻肺患者进行振动排痰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在自愿原则下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1月收治的78例慢阻肺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并严格将其按1∶1的比例平均分为一般组与研究组.一般组患者采用常规性护理方式(拍背辅助排痰护理)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在一般组基础上进行振动排痰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过相应性的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一般组,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研究组优于一般组,两者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给予慢阻肺患者传统性护理的前提下,辅以振动排痰护理,不仅能够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有效提高,同时还可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应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李力维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全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全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90例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全腔镜手术治疗,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患者经过不同手术方法的治疗,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24h疼痛评分以及术后住院时间都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且在术后住院期间,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89%,所有数据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腔镜手术疗效显著,手术创口小,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并减少其他术后并发症,预后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并使用.

    作者:雷大钊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与硫酸镁联合盐酸拉贝洛尔治疗子痫前期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观察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子痫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子痫前期孕妇58例为观察对象,依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观察组给予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对比两组孕妇治疗前后蛋白尿、收缩压、舒张压、母婴结局及妊娠终止结果.结果:两组孕妇治疗前24h蛋白尿、收缩压、舒张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蛋白尿、收缩压、舒张压均有好转,观察组各项好转幅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不良结局比例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妊娠终止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痫前期孕妇使用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可显著降低血压,减少尿蛋白,改善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妍妍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大剂量阿糖胞苷在急性白血病巩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糖胞苷在急性白血病巩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巩固治疗组.常规组进行常规治疗,巩固治疗组则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1年、2年和3年无病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生存质量评分、血小板下降时间、白细胞下降时间及治疗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巩固治疗组患者1年无病生存率和常规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年和3年无病生存率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巩固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常规组,血小板下降时间、白细胞下降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巩固治疗组治疗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大剂量阿糖胞苷在急性白血病巩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的2年和3年无病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但其毒副作用较大,可出现明显骨髓抑制现象,需加强治疗过程的用药监护.

    作者:王萍;张佳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浅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3-9月入院的患者130例归为常规组,实施一般护理管理;2015年9月-2016年3月入院的患者132例归为风险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护理风险管理有效率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感.结果:常规组护理风险管理有效率为82.3%,明显低于风险组的93.2%(P<0.05).常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77.7%,显著低于风险组的9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显著降低护理出错和纠纷事例,明显改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感.

    作者:贺江虹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无创血流动力学的临床评估研究

    目的:联合超声心动图、血浆BNP以及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技术重点评估舒张功能障碍患者不同时期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方法:选取无症状舒张功能障碍组患者33例,左室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组患者25例,另外随机选取同时期查体健康者35例为对照组.分别行血浆脑利钠肽(BNP)、心脏超声及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检查,后分析三组人群各检测结果.结果:经统计分析,随着舒张功能障碍的加重,左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均增大;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与超声心动图结果中左室顺应性指数、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流速/舒张晚期充盈速度以及舒张功能指数、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流速/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E')变化趋势相似且有相关性,余无创心、肺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在各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BNP和E/E'与心、肺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比较中,两者与多数指标有相关性(P<0.01).结论: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技术可以便捷、敏感、准确地评估HFpEF早期及其发展过程中伴随的心、肺、外周等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作者:李永豪;王卓清;韦光胜;龚积艳;王俊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预康复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术期应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预康复措施对于减少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及促进术后康复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20例,均为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实施早期预康复干预,入院后即开始指导康复训练;对照组术后才开始指导相应康复训练.观察患者术前等待时间、术前及术后出现并发症情况、术后下地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1周3min步行测试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前住院天数、术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下地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1周3min步行测试结果均具有显著差异.结论:预康复干预可缩短术后住天数,可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后康复具有积极性影响,值得推广借鉴.

    作者:韦怀籍;王小芃;周建飞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卡介菌多糖核酸搭配咪唑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效果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诊治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1 1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咪唑斯汀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搭配咪唑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作者:黄亮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7岁,1年前发现左肩部有1块约蚕豆大小肿物,未予治疗,后肿物数量增至2块,逐渐增大至鸡蛋黄大小,伴有疼痛,曾行1次手术,术后复发.自发病以来,睡眠欠佳,饮食良好,二便正常.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左肩部可触及2枚肿物,内侧约3.5cm×3.5cm,外侧约5.0cm×5.0cm,肿物质韧,边界欠清,表面欠光滑,活动度较差,无压痛.

    作者:焦宇;赵海丰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门诊手足口病患儿分流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儿童早期预警系统评分对门诊手足口病患儿分流及病情评估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儿童早期预警系统评分对在我院2016年3-8月儿科手足口病门诊就诊的8 330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病情评估,根据评估分值分流患儿的去向及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结果:评分为0分的6 066例患儿在门诊治疗,评分为1~4分的2 227例患儿转入专科病房治疗,评分5分及以上或单项得分3分的37例患儿入住重症监护室.结论:儿童早期预警系统评分(PEWS)是简单有效的评分方法,在手足口病患儿的门诊病情评估以及有效分流中具有指导作用,能够及时识别病情危重或发现潜在的危重症患儿.

    作者:戴桂凤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双C臂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总结分析双C臂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患者70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双C臂机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单C臂机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透视次数、术中穿刺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受伤椎体高度、脊柱Cobb's角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C臂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型术较单C臂机更有优势,可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情况下,避免C臂机反复移动,减少手术时间,提高定位准确性.

    作者:韦国武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检测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联合评分对儿童感染病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分析

    目的:通过对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联合检测评分,建立儿童感染病情早期诊断及对患儿预后效果分析.方法:通过收集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儿科收治的64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RIS)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是否有感染灶分为脓毒症组30例和非脓毒症组34例.入院后24h内查血清PCT、D-D、WBC、CRP,并对所有患儿进行危重评分(PCIS).对比两组患儿检测指标中的差异,随访28d,将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和对照组,与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儿的血清PCT和D-D水平对比,非脓毒症组明显低于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儿中血清PCT、CRP、D-D的检测结果均明显低于死亡组患儿,PCIS评分明显高于死亡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WBC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终进入预测的危险因素为血清PCT及D-D(P均<0.01).结论:通过早期检测SIRS患儿的PCT及D-D水平是判断患儿病情发展及预后效果的重要评判指标,早期检测治疗,积极改善患儿情况,可以有效减少病死率,改善SIRS患儿的预后.

    作者:郑红玲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对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予以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3月收治的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4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应用单纯的布地奈德气雾剂开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开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通过开展治疗,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憋喘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咳嗽评分等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IgE、11L-8、TNF-α等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应用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开展治疗,能够有效地提升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咳嗽消失、憋喘消失的时间,降低咳嗽评分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谢斌 刊期: 2017年第13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