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豪;王卓清;韦光胜;龚积艳;王俊华
目的:设计和构建ROR2基因特异性的小干扰RNA体内表达载体,筛选抑制ROR2表达的有效小干扰RNA,并初步探讨ROR2的功能.方法:化学合成法合成重组质粒ROR2 siRNA;脂质体法将其转染入人骨肉瘤SaoS-2细胞株,RT-PCR和Western-bloting法检验其对ROR2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1)成功构建了针对ROR2的小干扰RNA,并将其转染入人骨肉瘤SaoS-2细胞株;(2)RT-PCR结果显示,转染后干扰组ROR2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而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Westernbloting结果显示,转染后干扰组ROR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而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构建ROR2 siRNA,该质粒下调人骨肉瘤SaoS-2细胞中ROR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
作者:黄建军;石莺;陈忠益;曾国庆;丁振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究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1LN)行冰冻切片(FS)联合快速免疫组织化学(RIHC)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4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分成对照组(32例)与研究组(32例),对照组利用FS法行SLN活检,研究组应用RIHC与FS联合法进行SLN活检,比较两组诊断情况.结果:研究组阳性率较对照组显著高(P<0.05),两组特异度与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敏感度与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LN活检采取FS、RIHC联合检测可有效提升诊断敏感性,从而予以临床治疗指导,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谢军花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儿童早期预警系统评分对门诊手足口病患儿分流及病情评估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儿童早期预警系统评分对在我院2016年3-8月儿科手足口病门诊就诊的8 330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病情评估,根据评估分值分流患儿的去向及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结果:评分为0分的6 066例患儿在门诊治疗,评分为1~4分的2 227例患儿转入专科病房治疗,评分5分及以上或单项得分3分的37例患儿入住重症监护室.结论:儿童早期预警系统评分(PEWS)是简单有效的评分方法,在手足口病患儿的门诊病情评估以及有效分流中具有指导作用,能够及时识别病情危重或发现潜在的危重症患儿.
作者:戴桂凤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插管全麻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本院实施剖宫产的产妇13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产妇麻醉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其中对照组产妇接受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产妇接受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插管全麻,对两组产妇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产妇麻醉前、后心率、血压水平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儿娩出后1min、5min及10min时Apgar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适宜进行椎管内麻醉产妇,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插管全麻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雷伟;雷怀彪;简文静;齐龙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观察胸腔内灌注自体血联合粗管负压吸引治疗难治性气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62例难治性气胸的患者,研究组30例胸腔内灌注自体血联合粗管持续负压吸引患者;对照组32例为单纯粗管持续负压吸引的患者.结果:研究组平均漏气时间为4.6d,对照组为11.2d;研究组胸管拔除时间平均为6.2d,对照组为13.3d;研究组治疗后住院时间平均为8.4d,对照组为16.8d;治疗后观察1个月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为7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后研究组胸痛2例(6.7%),对照组为1例(3.1%);研究组发热1例(3.3%),对照组为1例(3.1%);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研究组复发2例,总复发率6.7%;对照组复发10例,总复发率31.3%;两组复发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内灌注自体血联合粗管负压吸引治疗难治性气胸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作者:熊伟;吴艺根;钟宏源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通过对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联合检测评分,建立儿童感染病情早期诊断及对患儿预后效果分析.方法:通过收集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儿科收治的64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RIS)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是否有感染灶分为脓毒症组30例和非脓毒症组34例.入院后24h内查血清PCT、D-D、WBC、CRP,并对所有患儿进行危重评分(PCIS).对比两组患儿检测指标中的差异,随访28d,将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和对照组,与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儿的血清PCT和D-D水平对比,非脓毒症组明显低于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儿中血清PCT、CRP、D-D的检测结果均明显低于死亡组患儿,PCIS评分明显高于死亡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WBC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终进入预测的危险因素为血清PCT及D-D(P均<0.01).结论:通过早期检测SIRS患儿的PCT及D-D水平是判断患儿病情发展及预后效果的重要评判指标,早期检测治疗,积极改善患儿情况,可以有效减少病死率,改善SIRS患儿的预后.
作者:郑红玲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预康复措施对于减少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及促进术后康复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20例,均为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实施早期预康复干预,入院后即开始指导康复训练;对照组术后才开始指导相应康复训练.观察患者术前等待时间、术前及术后出现并发症情况、术后下地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1周3min步行测试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前住院天数、术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下地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1周3min步行测试结果均具有显著差异.结论:预康复干预可缩短术后住天数,可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后康复具有积极性影响,值得推广借鉴.
作者:韦怀籍;王小芃;周建飞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干预方案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3月收治的72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在术后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另采用人性化服务模式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8%,远低于对照组的2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22%,远高于对照组的75.00% (P<0.05).结论:人性化服务模式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的干预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少,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护理上普遍应用.
作者:吕丹 刊期: 2017年第13期
子宫憩室是子宫手术后的一种并发症,近年来由于剖宫产术及子宫肌瘤剥除手术逐渐增多,其发病率也不断上升.目前国内外仍无统一的诊断治疗标准.随着术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不断增多,子宫憩室及其并发症常危及患者生命,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目前治疗方法主要为经腹、经阴道、腹腔镜下疤痕修补术.随着临床手术及治疗技术的发展,达芬奇机器人在子宫憩室治疗中表现出卓越的先天优势,术前、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前景广泛.
作者:蔡文;倪观太;毛轶凡;张莉亚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于早期进行微量喂养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4年9月-2016年9月本院极低出生体重儿80例,针对临床喂养时所选不同方案分成两组,将于早期进行微量喂养标准配方奶的4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将于早期进行微量喂养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的40例患儿设为观察组,对两组各项时间指标和并发症情况加以对比.结果:观察组达全肠道的喂养日龄、恢复出生体重用时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且总并发症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于早期进行微量喂养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能够缩短各项时间指标,且减少并发症发生,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作者:闫静;祖婷;刘倩;于洋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推拿结合膏摩治疗对不同年龄段(0~12个月)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165例,按年龄段将其分为A、B、C组,采用相同的推拿结合膏摩法治疗,观察并比较三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三组均取得较好疗效.A组患儿治疗显效率为94.34%,B组为73.68%,C组为54.55%.A组患儿治疗显效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B组治疗显效率显著高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推拿结合膏摩治疗12个月以内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临床效果显著,患儿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宛希丙;吴院梅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多元化的延续性护理对促进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1-11月于我院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12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仅接受常规出院指导及院外随访,观察组60例在常规出院指导的基础上开展多元化的延续性护理,随访对比2组出院3个月时恢复效果.结果:出院3个月时,观察组皮瓣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能力(AD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元化的延续性护理能够显著提升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提升其生活能力,值得应用.
作者:许雪玲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分析术前口服米索前列醇与宫颈旁注射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的镇痛效果,为临床选择合理镇痛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72例人工流产的女性,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各36例.甲组选择术前2h口服米索前列醇,乙组使用宫颈旁注射利多卡因.对比两组患者的宫颈软化结果、疼痛水平以及术后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结果:甲组患者的宫颈软化结果以及手术时间较乙组更好,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疼痛水平及术后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米索前列醇和宫颈旁注射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均能取得很好的镇痛效果,且口服米索前列醇具有安全、便捷和有效的特点,能够很好地扩张宫颈,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谢霜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诊治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1 1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咪唑斯汀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搭配咪唑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作者:黄亮 刊期: 2017年第13期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属于临床常见与多发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与高病死率等特点,为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保证临床治疗效果,本文介绍了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概况,重点综述了其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常见治疗药物包括中药和西药,常见西药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s)、钙拮抗剂(CCB)、利尿剂、受体阻滞剂;常见中药有玄参、生地黄、西洋参与枸杞子,阴虚阳亢型加用天马、夏枯草、生白芍、川牛膝、决明子、生牡蛎等,气阴两虚型加用黄芪、苍术、天冬、山药及天花粉等,气阴血虚型加用当归、党参、丹参、白术等.临床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治疗方案,密切关注患者用药反应,以此保证用药效果,使其更加有效与安全.
作者:刘蓓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调查衡阳地区重症医学科医师继续教育现况,为提高衡阳地区重症医学科医师继续教育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参照《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技能要求及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继续教育委员会相关要求,设计衡阳地区重症医学科医师调查问卷,调查衡阳地区6家三甲医院及3家县级二甲医院重症医学科所有医师.结果:本地区重症医学医师临床操作水平及相关诊疗技术开展率偏低,继续教育学时低于国家基本标准,继续教育认知不足.本地区继续教育主要形式为科室业务学习、高年资医师带教、院内知识讲座及院外会议学习四种形式为主.相对于目前继续教育形式,重症医学科医师更期待加强专业技术短期培训、科研设计及论文写作培训.结论:本地区重症医学医师诊疗技术开展率偏低,继续教育认知及学时不足,加强继续教育质量是提高本地区重症医学临床诊疗水平的有效途径.
作者:彭良善;符晖;刘新虹;赵正亮;吴移谋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四手操作”流程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口腔正畸过程中,分别为患者实施“四手操作”流程和“独立操作”流程.每次治疗记录复诊时间、治疗结束记录患者满意度.结果:椅旁操作的时间、整个疗程的时间四手操作组较独立操作组明显缩短,患者对治疗舒适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在口腔正畸过程中,采用“四手操作”流程可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作者:张广凤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精神障碍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117例,对其术后的精神状况进行分析,分析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117例患者,术后精神障碍23例,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为19.66%.经过总结分析,年龄大、基础疾病为糖尿病及高血压、电解质失衡均是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基础疾病、手术应激以及电解质失衡等,可进行有针对性预防和治疗.
作者:黄雪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抽签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109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4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组55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观察对比两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以及房角宽度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09%)低于对照组(25.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通过加深中央前房、开放前房角以及植入晶状体改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视力、眼压,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胡成功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测在高血压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高血压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并依据高血压分级标准细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另选取血压正常者50例作为对照组,入选对象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测,测量其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A-IMT)、颈动脉内径(CADIA)、斑块发生率及数量等,对比分析两组对象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CA-IM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高血压分级增加,CA-IMT、CADIA均随之增大.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能够有效检测动脉厚度,观察斑块形态,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郭玉瑞 刊期: 2017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