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喂养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的临床效果分析

闫静;祖婷;刘倩;于洋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 早期微量喂养
摘要:目的: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于早期进行微量喂养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4年9月-2016年9月本院极低出生体重儿80例,针对临床喂养时所选不同方案分成两组,将于早期进行微量喂养标准配方奶的4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将于早期进行微量喂养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的40例患儿设为观察组,对两组各项时间指标和并发症情况加以对比.结果:观察组达全肠道的喂养日龄、恢复出生体重用时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且总并发症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于早期进行微量喂养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能够缩短各项时间指标,且减少并发症发生,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对比分析不同干预方案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术后患者的影响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干预方案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3月收治的72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在术后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另采用人性化服务模式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8%,远低于对照组的2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22%,远高于对照组的75.00% (P<0.05).结论:人性化服务模式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的干预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少,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护理上普遍应用.

    作者:吕丹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严重乳酸性酸中毒18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治疗严重乳酸性酸中毒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6年4月我科收治的34例严重乳酸性酸中毒患者作为观察对象,18例行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患者作为治疗组,16例行常规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估,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乳酸水平、血气分析、血生化的变化及患者病死率.结果:治疗组12、24、48h后血乳酸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APACHEⅡ评分在12、24、48h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48h死亡率及28d死亡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CRRT治疗乳酸性酸中毒患者,能有效清除患者体内乳酸,尽快改善血流动力学,减少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维持内环境稳定,减少多脏器功能不全的发生,明显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健;朱俭东;龚健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属于临床常见与多发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与高病死率等特点,为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保证临床治疗效果,本文介绍了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概况,重点综述了其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常见治疗药物包括中药和西药,常见西药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s)、钙拮抗剂(CCB)、利尿剂、受体阻滞剂;常见中药有玄参、生地黄、西洋参与枸杞子,阴虚阳亢型加用天马、夏枯草、生白芍、川牛膝、决明子、生牡蛎等,气阴两虚型加用黄芪、苍术、天冬、山药及天花粉等,气阴血虚型加用当归、党参、丹参、白术等.临床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治疗方案,密切关注患者用药反应,以此保证用药效果,使其更加有效与安全.

    作者:刘蓓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7岁,1年前发现左肩部有1块约蚕豆大小肿物,未予治疗,后肿物数量增至2块,逐渐增大至鸡蛋黄大小,伴有疼痛,曾行1次手术,术后复发.自发病以来,睡眠欠佳,饮食良好,二便正常.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左肩部可触及2枚肿物,内侧约3.5cm×3.5cm,外侧约5.0cm×5.0cm,肿物质韧,边界欠清,表面欠光滑,活动度较差,无压痛.

    作者:焦宇;赵海丰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骨质疏松症中医病名病机、临床实验及内外辨证治疗研究近况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质吸收增多、骨显微结构退化、骨骼老化为特点的全身代谢性骨病.其中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为常见.中医对其开展一系列理论和基础研究,为更好地发挥中医药治疗特色优势,本文对本病病名、病因病机、实验研究、辨证论治、内外治疗及遣方用药等方面进行归纳,探索其作用机制,并总结相关问题展望未来,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韩向莉;娄志杰;邵岩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喂养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于早期进行微量喂养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4年9月-2016年9月本院极低出生体重儿80例,针对临床喂养时所选不同方案分成两组,将于早期进行微量喂养标准配方奶的4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将于早期进行微量喂养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的40例患儿设为观察组,对两组各项时间指标和并发症情况加以对比.结果:观察组达全肠道的喂养日龄、恢复出生体重用时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且总并发症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于早期进行微量喂养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能够缩短各项时间指标,且减少并发症发生,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作者:闫静;祖婷;刘倩;于洋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全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全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90例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全腔镜手术治疗,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患者经过不同手术方法的治疗,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24h疼痛评分以及术后住院时间都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且在术后住院期间,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89%,所有数据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腔镜手术疗效显著,手术创口小,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并减少其他术后并发症,预后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并使用.

    作者:雷大钊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行冰冻切片联合快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价值

    目的:探究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1LN)行冰冻切片(FS)联合快速免疫组织化学(RIHC)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4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分成对照组(32例)与研究组(32例),对照组利用FS法行SLN活检,研究组应用RIHC与FS联合法进行SLN活检,比较两组诊断情况.结果:研究组阳性率较对照组显著高(P<0.05),两组特异度与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敏感度与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LN活检采取FS、RIHC联合检测可有效提升诊断敏感性,从而予以临床治疗指导,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谢军花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衡阳地区重症医学人才培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目的:调查衡阳地区重症医学科医师继续教育现况,为提高衡阳地区重症医学科医师继续教育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参照《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技能要求及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继续教育委员会相关要求,设计衡阳地区重症医学科医师调查问卷,调查衡阳地区6家三甲医院及3家县级二甲医院重症医学科所有医师.结果:本地区重症医学医师临床操作水平及相关诊疗技术开展率偏低,继续教育学时低于国家基本标准,继续教育认知不足.本地区继续教育主要形式为科室业务学习、高年资医师带教、院内知识讲座及院外会议学习四种形式为主.相对于目前继续教育形式,重症医学科医师更期待加强专业技术短期培训、科研设计及论文写作培训.结论:本地区重症医学医师诊疗技术开展率偏低,继续教育认知及学时不足,加强继续教育质量是提高本地区重症医学临床诊疗水平的有效途径.

    作者:彭良善;符晖;刘新虹;赵正亮;吴移谋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手术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目的:分析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手术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安全防范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安全风险发生情况,评价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控制率为85.7%,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2组经护理干预后,护理质量评分均出现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t=4.137,P<0.05).结论: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手术护理安全事件时有发生,针对安全隐患实施干预有助于规避护理风险隐患,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王改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高频超声对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胸部外伤患者112例作为观察对象,同时对所有患者采取X线胸部摄片和高频超声诊断.观察并比较这两种诊断方式的检出率.结果:高频超声组检出152处肋骨骨折,检出率为96.82%,漏诊5处.X线胸部摄片组检出95处肋骨骨折,检出率为60.51%,漏诊62处.高频超声组和X线胸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频超声应用于肋骨骨折中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弥补胸部X线的不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庆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胃癌肝转移的手术治疗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胃癌肝转移的手术治疗效果及不同病理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普通外科收治的26例胃癌肝转移且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对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胃癌肝转移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为11.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浆膜侵犯(P=0.046)、淋巴转移(P=0.046)、转移灶数目(P=0.046)、转移灶大小(P=0.019)、手术根治度(P=0.046)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浆膜侵犯、转移灶大小、转移灶数目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准确地掌握适应证,对于单发的直径<4cm的无浆膜侵犯胃癌肝转移患者,应积极手术切除,为患者争取更好的预后.

    作者:孙新增;张霆;白建平;肖宝强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对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予以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3月收治的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4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应用单纯的布地奈德气雾剂开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开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通过开展治疗,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憋喘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咳嗽评分等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IgE、11L-8、TNF-α等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应用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开展治疗,能够有效地提升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咳嗽消失、憋喘消失的时间,降低咳嗽评分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谢斌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延续认知训练对卒中患者认知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认知训练对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8例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进行家庭健康宣教,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延续认知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的部分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认知训练能够改善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出院后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医患关系,成为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出院后进一步康复的有效途径.

    作者:陈晓锋;陈静文;陈美云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检测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联合评分对儿童感染病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分析

    目的:通过对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联合检测评分,建立儿童感染病情早期诊断及对患儿预后效果分析.方法:通过收集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儿科收治的64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RIS)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是否有感染灶分为脓毒症组30例和非脓毒症组34例.入院后24h内查血清PCT、D-D、WBC、CRP,并对所有患儿进行危重评分(PCIS).对比两组患儿检测指标中的差异,随访28d,将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和对照组,与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儿的血清PCT和D-D水平对比,非脓毒症组明显低于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儿中血清PCT、CRP、D-D的检测结果均明显低于死亡组患儿,PCIS评分明显高于死亡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WBC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终进入预测的危险因素为血清PCT及D-D(P均<0.01).结论:通过早期检测SIRS患儿的PCT及D-D水平是判断患儿病情发展及预后效果的重要评判指标,早期检测治疗,积极改善患儿情况,可以有效减少病死率,改善SIRS患儿的预后.

    作者:郑红玲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多层螺旋CT在活动性菌阴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活动性菌阴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活动性菌阴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100例非结核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均行多层螺旋CT诊断,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诊断结果中,树芽征、腺泡结节与磨玻璃影等CT表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中的空洞CT表现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活动性菌阴肺结核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根据诊断特点对患者病情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对于疾病治疗具有更重要的指导作用.但笔者仍建议结合其他诊断标准,如临床表现等,为患者疾病治疗提供合理的参考.

    作者:邱石;裴宇;唐晓军;金亮;黄劲柏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腹腔镜与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对比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我院收治的81例卵巢囊肿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观察组41例患者采用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操作简便,对患者的损伤较小,能够加快患者术后的恢复,且并发症较少,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郑献红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长期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作用

    目的:观察长期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和住院COPD稳定期患者50例,均行家庭氧疗,随访1年,观察氧疗前、后患者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情况.结果:氧疗后COPD患者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均较氧疗前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氧疗前、后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氧疗可有效纠正COPD稳定期患者的低氧血症,改善其肺功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李志军;杜娟琳;马增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胸腔内灌注自体血联合粗管负压吸引治疗难治性气胸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胸腔内灌注自体血联合粗管负压吸引治疗难治性气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62例难治性气胸的患者,研究组30例胸腔内灌注自体血联合粗管持续负压吸引患者;对照组32例为单纯粗管持续负压吸引的患者.结果:研究组平均漏气时间为4.6d,对照组为11.2d;研究组胸管拔除时间平均为6.2d,对照组为13.3d;研究组治疗后住院时间平均为8.4d,对照组为16.8d;治疗后观察1个月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为7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后研究组胸痛2例(6.7%),对照组为1例(3.1%);研究组发热1例(3.3%),对照组为1例(3.1%);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研究组复发2例,总复发率6.7%;对照组复发10例,总复发率31.3%;两组复发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内灌注自体血联合粗管负压吸引治疗难治性气胸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作者:熊伟;吴艺根;钟宏源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自体脂肪移植及人工材料填充对面部改造及乳房改造塑形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移植、人工材料填充在整形外科及乳房改造塑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整形外科同时接受面部改造和乳房改造塑形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使用填充材料的不同,将40例患者分为研究1组(自体脂肪移植;20例)、研究2组(人工材料填充;20例).面部改造及乳房改造塑形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结果:研究1组均未发生并发症,研究2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 (P<0.05),改造塑形总有效率为95.0%,改造塑形满意度为95.0%,高于研究2组患者的75.0%和70.0% (P<0.05).结论:自体脂肪移植进行面部改造和乳房改造塑形,获得的改造塑形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作者:孙建 刊期: 2017年第13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