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癌肝转移的手术治疗及预后分析

孙新增;张霆;白建平;肖宝强

关键词:胃肿瘤, 肝转移, 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肝转移的手术治疗效果及不同病理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普通外科收治的26例胃癌肝转移且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对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胃癌肝转移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为11.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浆膜侵犯(P=0.046)、淋巴转移(P=0.046)、转移灶数目(P=0.046)、转移灶大小(P=0.019)、手术根治度(P=0.046)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浆膜侵犯、转移灶大小、转移灶数目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准确地掌握适应证,对于单发的直径<4cm的无浆膜侵犯胃癌肝转移患者,应积极手术切除,为患者争取更好的预后.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属于临床常见与多发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与高病死率等特点,为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保证临床治疗效果,本文介绍了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概况,重点综述了其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常见治疗药物包括中药和西药,常见西药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s)、钙拮抗剂(CCB)、利尿剂、受体阻滞剂;常见中药有玄参、生地黄、西洋参与枸杞子,阴虚阳亢型加用天马、夏枯草、生白芍、川牛膝、决明子、生牡蛎等,气阴两虚型加用黄芪、苍术、天冬、山药及天花粉等,气阴血虚型加用当归、党参、丹参、白术等.临床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治疗方案,密切关注患者用药反应,以此保证用药效果,使其更加有效与安全.

    作者:刘蓓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优质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焦虑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焦虑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脑梗死患者,并随机分为:研究组(护理方案为优质护理)和对照组(采取单纯基础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治疗前、后焦虑评分.结果:两组护理前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减少脑梗死患者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武艳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集束化护理干预ICU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效果评价

    目的:集束化护理干预ICU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效果评价.方法: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PICC置管过程和导管维护、管理全过程进行管控,比较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导管留置天数、患者拔管时体温、WBC计数和血清hs-CRP、患者转归和死亡率.结果:经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ICU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导管留置天数、体温≥38℃、WBC计数>10×109/L、血清hs-CRP> 10mg/L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有助于缩短PICC导管留置时间,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概率,提高ICU患者的临床诊疗质量.

    作者:柯丽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帕金森病伴精神障碍的研究进展

    精神障碍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以抑郁和焦虑表现为主,对患者情绪稳定和生活产生极大的破坏,却很少被临床工作者正确诊断,更难做到行之有效的治疗,致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为了更好地了解帕金森病伴发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及临床干预措施,本文将从多巴胺、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及心理因素等方面综述如下.

    作者:潘晓群;王萍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子宫憩室的诊疗进展

    子宫憩室是子宫手术后的一种并发症,近年来由于剖宫产术及子宫肌瘤剥除手术逐渐增多,其发病率也不断上升.目前国内外仍无统一的诊断治疗标准.随着术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不断增多,子宫憩室及其并发症常危及患者生命,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目前治疗方法主要为经腹、经阴道、腹腔镜下疤痕修补术.随着临床手术及治疗技术的发展,达芬奇机器人在子宫憩室治疗中表现出卓越的先天优势,术前、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前景广泛.

    作者:蔡文;倪观太;毛轶凡;张莉亚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长期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作用

    目的:观察长期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和住院COPD稳定期患者50例,均行家庭氧疗,随访1年,观察氧疗前、后患者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情况.结果:氧疗后COPD患者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均较氧疗前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氧疗前、后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氧疗可有效纠正COPD稳定期患者的低氧血症,改善其肺功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李志军;杜娟琳;马增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肺结核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及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科住院的肺结核患者87例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TNF-α、IL-4以及IFN-γ等细胞因子水平.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4水平高于对照组,而血清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病例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4水平有明显降低,而血清IFN-γ水平有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NF-α、IL-4以及IFN-γ等细胞因子在肺结核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动态变化对于判断肺结核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乔凯;尚丹鹤;张学兰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两种镇痛方法用于人工流产的镇痛效果比较分析

    目的:分析术前口服米索前列醇与宫颈旁注射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的镇痛效果,为临床选择合理镇痛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72例人工流产的女性,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各36例.甲组选择术前2h口服米索前列醇,乙组使用宫颈旁注射利多卡因.对比两组患者的宫颈软化结果、疼痛水平以及术后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结果:甲组患者的宫颈软化结果以及手术时间较乙组更好,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疼痛水平及术后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米索前列醇和宫颈旁注射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均能取得很好的镇痛效果,且口服米索前列醇具有安全、便捷和有效的特点,能够很好地扩张宫颈,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谢霜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骨质疏松症中医病名病机、临床实验及内外辨证治疗研究近况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质吸收增多、骨显微结构退化、骨骼老化为特点的全身代谢性骨病.其中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为常见.中医对其开展一系列理论和基础研究,为更好地发挥中医药治疗特色优势,本文对本病病名、病因病机、实验研究、辨证论治、内外治疗及遣方用药等方面进行归纳,探索其作用机制,并总结相关问题展望未来,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韩向莉;娄志杰;邵岩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羊水栓塞的高危诱因及地塞米松防治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羊水栓塞的高危诱因及地塞米松防治效果.方法:以我院在剖宫产中发生羊水栓塞相关症状的58例患者为观察对象,依据术前用药差异,分为观察组(n=29)与对照组(n=29),对照组采用5%碳酸氢钠,观察组采用地塞米松,并取同期58例无症状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患者羊水高危诱因,并对比两组羊水栓塞前驱症发生率.结果:羊水栓塞组与健康对照组按期产检、产次、缩宫素以及米索前列醇应用、妊娠期高血压相关疾病、产科创伤情况、人工破膜例数、羊水混浊、IL-6浓度以及IL-8浓度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寒战率为3.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69%(P<0.05).结论:发生羊水栓塞相关症状者高危诱因主要为经产妇、未按时产检、采取缩宫素以及米索前列醇、伴随妊娠期高血压相关疾病、人工破膜、羊水混浊、伴随产科创伤、IL-6浓度与IL-8浓度升高,且地塞米松能够有效防治羊水栓塞.

    作者:周云秀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与硫酸镁联合盐酸拉贝洛尔治疗子痫前期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观察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子痫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子痫前期孕妇58例为观察对象,依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观察组给予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对比两组孕妇治疗前后蛋白尿、收缩压、舒张压、母婴结局及妊娠终止结果.结果:两组孕妇治疗前24h蛋白尿、收缩压、舒张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蛋白尿、收缩压、舒张压均有好转,观察组各项好转幅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不良结局比例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妊娠终止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痫前期孕妇使用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可显著降低血压,减少尿蛋白,改善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妍妍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ROR2基因小干扰RNA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功能

    目的:设计和构建ROR2基因特异性的小干扰RNA体内表达载体,筛选抑制ROR2表达的有效小干扰RNA,并初步探讨ROR2的功能.方法:化学合成法合成重组质粒ROR2 siRNA;脂质体法将其转染入人骨肉瘤SaoS-2细胞株,RT-PCR和Western-bloting法检验其对ROR2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1)成功构建了针对ROR2的小干扰RNA,并将其转染入人骨肉瘤SaoS-2细胞株;(2)RT-PCR结果显示,转染后干扰组ROR2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而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Westernbloting结果显示,转染后干扰组ROR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而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构建ROR2 siRNA,该质粒下调人骨肉瘤SaoS-2细胞中ROR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

    作者:黄建军;石莺;陈忠益;曾国庆;丁振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推拿结合膏摩治疗对不同年龄段(0~12个月)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分析并探讨推拿结合膏摩治疗对不同年龄段(0~12个月)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165例,按年龄段将其分为A、B、C组,采用相同的推拿结合膏摩法治疗,观察并比较三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三组均取得较好疗效.A组患儿治疗显效率为94.34%,B组为73.68%,C组为54.55%.A组患儿治疗显效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B组治疗显效率显著高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推拿结合膏摩治疗12个月以内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临床效果显著,患儿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宛希丙;吴院梅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双C臂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总结分析双C臂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患者70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双C臂机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单C臂机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透视次数、术中穿刺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受伤椎体高度、脊柱Cobb's角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C臂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型术较单C臂机更有优势,可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情况下,避免C臂机反复移动,减少手术时间,提高定位准确性.

    作者:韦国武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耳穴压豆对老年重症肠内营养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疗效研究

    目的:整理我院老年重症肠内营养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护理资料,探讨耳穴压豆对老年重症肠内营养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20例老年重症患者并实施肠内营养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耳穴压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肠内营养实施前、后呕吐、腹泻、便秘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并比较肠内营养达标情况;观察副作用,从而分析耳穴压豆对老年重症肠内营养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的营养达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能改善老年重症肠内营养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郑燕云;林淑萍;陈玲玲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介入治疗期间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7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74例实施健康教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干预组(临床护理路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所有患者均采用介入治疗,并知情同意.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介入治疗的过程中,以临床护理路径的方式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劳素银;王雪珍;黄妙琴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严重乳酸性酸中毒18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治疗严重乳酸性酸中毒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6年4月我科收治的34例严重乳酸性酸中毒患者作为观察对象,18例行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患者作为治疗组,16例行常规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估,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乳酸水平、血气分析、血生化的变化及患者病死率.结果:治疗组12、24、48h后血乳酸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APACHEⅡ评分在12、24、48h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48h死亡率及28d死亡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CRRT治疗乳酸性酸中毒患者,能有效清除患者体内乳酸,尽快改善血流动力学,减少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维持内环境稳定,减少多脏器功能不全的发生,明显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健;朱俭东;龚健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振动排痰护理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对慢阻肺患者进行振动排痰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在自愿原则下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1月收治的78例慢阻肺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并严格将其按1∶1的比例平均分为一般组与研究组.一般组患者采用常规性护理方式(拍背辅助排痰护理)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在一般组基础上进行振动排痰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过相应性的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一般组,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研究组优于一般组,两者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给予慢阻肺患者传统性护理的前提下,辅以振动排痰护理,不仅能够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有效提高,同时还可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应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李力维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静脉溶栓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高龄(年龄≥75岁)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静脉溶栓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高龄AMI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静脉溶栓组和介入治疗组,溶栓组在AMI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静脉溶栓治疗,介入治疗组进行急诊PCI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冠脉血管再通率和住院4周死亡率).结果:溶栓组冠脉血管再通率为63.89%,住院期间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为27.78%,住院4周死亡率为8.33%;介入治疗组冠脉血管再通率为87.5%,住院期间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为34.38%,住院4周死亡率为15.6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介入治疗较静脉溶栓冠脉血管再通率较高,静脉溶栓治疗较急诊介入治疗高龄AMI心力衰竭发生率较低,病死率较低.

    作者:李同平;陈亚奇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7岁,1年前发现左肩部有1块约蚕豆大小肿物,未予治疗,后肿物数量增至2块,逐渐增大至鸡蛋黄大小,伴有疼痛,曾行1次手术,术后复发.自发病以来,睡眠欠佳,饮食良好,二便正常.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左肩部可触及2枚肿物,内侧约3.5cm×3.5cm,外侧约5.0cm×5.0cm,肿物质韧,边界欠清,表面欠光滑,活动度较差,无压痛.

    作者:焦宇;赵海丰 刊期: 2017年第13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