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C臂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韦国武

关键词:C臂机, 经皮椎体成形术,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双C臂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患者70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双C臂机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单C臂机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透视次数、术中穿刺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受伤椎体高度、脊柱Cobb's角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C臂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型术较单C臂机更有优势,可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情况下,避免C臂机反复移动,减少手术时间,提高定位准确性.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静脉溶栓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高龄(年龄≥75岁)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静脉溶栓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高龄AMI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静脉溶栓组和介入治疗组,溶栓组在AMI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静脉溶栓治疗,介入治疗组进行急诊PCI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冠脉血管再通率和住院4周死亡率).结果:溶栓组冠脉血管再通率为63.89%,住院期间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为27.78%,住院4周死亡率为8.33%;介入治疗组冠脉血管再通率为87.5%,住院期间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为34.38%,住院4周死亡率为15.6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介入治疗较静脉溶栓冠脉血管再通率较高,静脉溶栓治疗较急诊介入治疗高龄AMI心力衰竭发生率较低,病死率较低.

    作者:李同平;陈亚奇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振动排痰护理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对慢阻肺患者进行振动排痰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在自愿原则下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1月收治的78例慢阻肺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并严格将其按1∶1的比例平均分为一般组与研究组.一般组患者采用常规性护理方式(拍背辅助排痰护理)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在一般组基础上进行振动排痰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过相应性的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一般组,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研究组优于一般组,两者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给予慢阻肺患者传统性护理的前提下,辅以振动排痰护理,不仅能够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有效提高,同时还可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应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李力维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骨折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骨折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老年骨折并需使用手术治疗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实施腰硬联合麻醉以及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术后认知功能.结果:术后观察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的NSE、S100B以及Aβ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骨折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时,使用腰硬联合麻醉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更小,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侯俊芳;邓群书;余小丽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胃癌肝转移的手术治疗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胃癌肝转移的手术治疗效果及不同病理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普通外科收治的26例胃癌肝转移且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对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胃癌肝转移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为11.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浆膜侵犯(P=0.046)、淋巴转移(P=0.046)、转移灶数目(P=0.046)、转移灶大小(P=0.019)、手术根治度(P=0.046)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浆膜侵犯、转移灶大小、转移灶数目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准确地掌握适应证,对于单发的直径<4cm的无浆膜侵犯胃癌肝转移患者,应积极手术切除,为患者争取更好的预后.

    作者:孙新增;张霆;白建平;肖宝强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血液透析患者留置深静脉临时导管对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的影响

    目的:通过检测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右颈内静脉临时导管后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lin,TM)及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水平的变化,了解穿刺部位血管的损伤情况.方法:选取我院留置右颈内静脉临时导管血液透析患者47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查置管前、后不同时间点的vWF、TM、NOS水平.结果:(1)47例患者留置右颈内静脉临时导管后血管继发改变42例,占89.36%;(2)置管后vWF、TM水平升高,置管后NOS水平下降,并随着留置导管时间延长改变更加明显;(3)血管继发改变组置管后3周组与4周组vWF、TM水平高于无血管继发改变组(P<0.05),血管继发改变组置管后4周组NOS水平低于无血管继发改变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右颈内静脉临时导管后穿刺部位血管可出现内径狭窄、附壁血栓、内膜增厚继发改变;vWF、TM、NOS水平的变化与血管继发改变密切相关,留置临时导管后3~4周可能为穿刺部位血管损伤高峰期.

    作者:颜伟健;胡杨青;王兴健;李君科;钟春花;罗丽叶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延续性护理模式在下肢静脉溃疡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模式在下肢静脉溃疡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下肢静脉溃疡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临床对照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护理干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出院3个月后的整体状态评估明显优于对照组,延续性护理效果明显.结论:应用延续性护理模式对患有下肢静脉溃疡疾病的患者实施干预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余宏虹;黄晓华;石先凤;刘琴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高频超声对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胸部外伤患者112例作为观察对象,同时对所有患者采取X线胸部摄片和高频超声诊断.观察并比较这两种诊断方式的检出率.结果:高频超声组检出152处肋骨骨折,检出率为96.82%,漏诊5处.X线胸部摄片组检出95处肋骨骨折,检出率为60.51%,漏诊62处.高频超声组和X线胸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频超声应用于肋骨骨折中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弥补胸部X线的不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庆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羊水栓塞的高危诱因及地塞米松防治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羊水栓塞的高危诱因及地塞米松防治效果.方法:以我院在剖宫产中发生羊水栓塞相关症状的58例患者为观察对象,依据术前用药差异,分为观察组(n=29)与对照组(n=29),对照组采用5%碳酸氢钠,观察组采用地塞米松,并取同期58例无症状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患者羊水高危诱因,并对比两组羊水栓塞前驱症发生率.结果:羊水栓塞组与健康对照组按期产检、产次、缩宫素以及米索前列醇应用、妊娠期高血压相关疾病、产科创伤情况、人工破膜例数、羊水混浊、IL-6浓度以及IL-8浓度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寒战率为3.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69%(P<0.05).结论:发生羊水栓塞相关症状者高危诱因主要为经产妇、未按时产检、采取缩宫素以及米索前列醇、伴随妊娠期高血压相关疾病、人工破膜、羊水混浊、伴随产科创伤、IL-6浓度与IL-8浓度升高,且地塞米松能够有效防治羊水栓塞.

    作者:周云秀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多层螺旋CT在活动性菌阴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活动性菌阴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活动性菌阴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100例非结核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均行多层螺旋CT诊断,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诊断结果中,树芽征、腺泡结节与磨玻璃影等CT表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中的空洞CT表现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活动性菌阴肺结核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根据诊断特点对患者病情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对于疾病治疗具有更重要的指导作用.但笔者仍建议结合其他诊断标准,如临床表现等,为患者疾病治疗提供合理的参考.

    作者:邱石;裴宇;唐晓军;金亮;黄劲柏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肺结核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及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科住院的肺结核患者87例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TNF-α、IL-4以及IFN-γ等细胞因子水平.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4水平高于对照组,而血清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病例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4水平有明显降低,而血清IFN-γ水平有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NF-α、IL-4以及IFN-γ等细胞因子在肺结核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动态变化对于判断肺结核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乔凯;尚丹鹤;张学兰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帕金森病伴精神障碍的研究进展

    精神障碍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以抑郁和焦虑表现为主,对患者情绪稳定和生活产生极大的破坏,却很少被临床工作者正确诊断,更难做到行之有效的治疗,致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为了更好地了解帕金森病伴发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及临床干预措施,本文将从多巴胺、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及心理因素等方面综述如下.

    作者:潘晓群;王萍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浅谈专利管理在医院科研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医院提高科研水平的紧迫性已迫在眉睫,加强科研管理工作是医院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专利管理作为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其重要性显而易见.本文旨在讨论专利管理工作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促进专利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为医院科研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为医院的创新发展和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

    作者:赵翠翠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牙颌畸形的疗效观察(附56例报告)

    目的: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牙颌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骨性牙颌畸形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SNB、SNA、ANB、覆咬合、覆盖的变化情况、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SNB、SNA、AN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覆咬合、覆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满意度为94.6%;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9%.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牙颌畸形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春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卡介菌多糖核酸搭配咪唑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效果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诊治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1 1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咪唑斯汀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搭配咪唑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作者:黄亮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恩度联合化疗的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105、CD4+CD25+Foxp3+Treg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恩度联合化疗的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105、CD4+ CD25+ Foxp3+ Treg的变化.方法:59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恩度联合化疗组),对照组29例(单纯化疗组),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CD105,FACS检测外周血CD4+ CD25+ Foxp3+ Treg.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80.00%(24/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72%(15/29)(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CD105、CD4+ CD25+ Foxp3+ Treg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外周血CD105、CD4+ CD25+ Foxp3+ Treg水平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恩度联合化疗治疗胃癌疗效好,CD105、CD4+ CD25+ Foxp3+ Treg有可能作为预测疗效的新指标.

    作者:帖晓静;屈福莲;申凤乾;张红蕊;刘培杰;徐志巧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老年肺部感染的疗效及药代动力学观察

    目的:探究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老年肺部感染的疗效及药代动力学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9月收治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96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研究组予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统计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药代动力学变化情况及两组患者病原菌清除率、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7.9%)明显高于对照组(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血药峰值浓度为(28.5±0.8)mg/L,半衰期约为1.0h,治疗8h后,其血药浓度为(2.1±0.7)mg/L;研究组病原菌清除率(95.8%)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血药浓度维持时间较长,用于治疗老年肺部感染,可大限度提高病原菌清除率,效果较为显著.

    作者:宋锦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对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予以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3月收治的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4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应用单纯的布地奈德气雾剂开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开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通过开展治疗,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憋喘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咳嗽评分等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IgE、11L-8、TNF-α等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应用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开展治疗,能够有效地提升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咳嗽消失、憋喘消失的时间,降低咳嗽评分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谢斌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抽签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109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4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组55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观察对比两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以及房角宽度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09%)低于对照组(25.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通过加深中央前房、开放前房角以及植入晶状体改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视力、眼压,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胡成功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推拿结合膏摩治疗对不同年龄段(0~12个月)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分析并探讨推拿结合膏摩治疗对不同年龄段(0~12个月)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165例,按年龄段将其分为A、B、C组,采用相同的推拿结合膏摩法治疗,观察并比较三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三组均取得较好疗效.A组患儿治疗显效率为94.34%,B组为73.68%,C组为54.55%.A组患儿治疗显效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B组治疗显效率显著高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推拿结合膏摩治疗12个月以内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临床效果显著,患儿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宛希丙;吴院梅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全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全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90例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全腔镜手术治疗,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患者经过不同手术方法的治疗,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24h疼痛评分以及术后住院时间都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且在术后住院期间,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89%,所有数据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腔镜手术疗效显著,手术创口小,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并减少其他术后并发症,预后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并使用.

    作者:雷大钊 刊期: 2017年第13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