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刘汉锋

关键词:缬沙坦, 氨氯地平,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0月因原发性高血压于我院就诊治疗的79例老年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则单用氨氯地平,观察组(3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缬沙坦.观察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改善情况、临床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收缩压(DBP)及舒张压(SBP)均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临床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全程强化护理对宫颈癌手术患者术后DVT发生及感染的影响

    目的:观察全程强化护理对宫颈癌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及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接受宫颈癌手术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宫颈癌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程强化护理,记录比较两组术后DVT、感染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泌尿系统感染、切口感染、DVT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干预前高,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围术期实施全程强化护理干预,有效降低患者术后DVT、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风险,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崔玉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无创助娩术在阴道分娩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无创助娩术的应用价值,逐渐临床推广.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份正常阴道分娩产妇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无创助娩术进行分娩,对照组采用传统助产手法分娩,对比2组产妇分娩情况(会阴侧切率、会阴裂伤程度、产后会阴疼痛、产后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和费用、新生儿窒息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会阴侧切率、会阴损伤程度及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助娩术更符合分娩的自然生理过程,可以大限度维护会阴的完整性,降低产后会阴伤口疼痛及并发症的发生,加快产后恢复,减少住院时间及费用,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归建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自由体位阴道分娩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自由体位分娩在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手术率等效果,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7年1月137例产妇为观察组,在分娩过程中采取自由体位及行走等自己觉得舒适的体位分娩.选取同期142例产妇为对照组,分娩过程中采用常规体位.观察两组产妇生产过程中各产程时间、产程异常情况、分娩方式、产妇疼痛及其他各项指标评分(如VAS、VRS、LAS等)、新生儿Apgar评分等指标,同时对观察组25例(A组)和对照组27例(B组)持续枕后位、枕横位产妇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第一、第二产程短,明显减少产程中异常情况发生率,明显降低剖宫产率,明显减轻分娩恐惧感,提高疼痛耐受度,也降低了母婴并发症发生率(P<0.05).A组异常产程发生率、剖宫产率及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由体位阴道分娩可降低剖宫产率,提高分娩质量,同时可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叶莲芳;眭健健;李春莺;李文东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精细化流程管理对日间手术护理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精细化流程管理对日间手术护理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的影响.方法:我院从2016年9月开始实施日间手术精细化流程管理,分别在管理前、后各选取75例患者进行护理质量评估,并对管理前、后护士的工作效率进行观察.结果:管理后,首台手术等待时间与连台手术间隔时间均明显缩短,与管理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管理前组患者对比,管理后组患者对卫生消毒、护理记录、护理配合、手术环境、器械管理等护理质量评分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前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76.00%,与管理后组的97.3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流程管理能提高日间手术护理工作效率,也能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作者:王颖;黄秋仙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肌瘤剔除术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剖宫产中的价值与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为临床上治疗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入住本院产科明确诊断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所有入组对象均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其中39例在剖宫产过程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另外4例未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其中术中产后出血2例、宫底黏膜下肌瘤1例、盆腔黏连无法进腹1例.同时选取同期入住本院明确诊断为妊娠无子宫肌瘤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均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阴道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产褥病率及住院天数的异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实验对象在术中出血量、术后24h阴道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产褥病率及住院天数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并不增加术中出血量,亦不增加术后并发症(术后24h阴道出血量、产褥病率、住院天数、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小丽;蒋玲;张敏君;梅苏珍;张美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MIS THA)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ONFH)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入住天津医院的78例国际骨循环学会(ARCO)分期Ⅲ、Ⅳ期晚期ONF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分别采用常规THA术与MIS THA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基础情况、ONFH改善情况、治疗前后VAS评分、Harris总评分及股骨头坏死体积变化、随访情况.结果:(1)观察组临床优良率为87.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23% (P<0.05);(2)观察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以及切口长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均<0.05);(3)观察组患者治疗后ONFH改善情况各维度(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X线片评价)评分及总得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均<0.05);(4)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及股骨头坏死体积均显著小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均<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均<0.05);(5)经1年随访,对照组患者术前X线检查结果:双侧髋关节关节间隙轻度狭窄,骨赘增生,股骨头内可见大量囊性改变,术后X线检查结果:双髋疼痛消失,关节活动度较好.观察组患者术前X线检查结果:右侧股骨头坏死,术后X线检查结果:髋关节活动良好,下肢负重行走,恢复正常工作生活.结论:与常规THA术比较,MIS THA术可更为有效改善晚期ONFH患者的预后状况及髋关节功能,应在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余铭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条形码技术在病案管理中的应用

    利用某公司开发平台设计开发的条形码软件,结合条形码扫描枪、条码打印机等硬件所组成的条形码病案管理系统,用于病案的回收、整理、归档、上架、借阅、归还、复印管理等业务环节,可准确获取病案的应用及流通情况,提高数据采用和信息处理速度,减少了手工错误,提高了工作效率,病案管理质量得到整体提高,服务质量也得到同步提高.该系统在本院经过半年多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李芷云;陈伟明;邓艳芬;黄东辉;曾丽香;赖远平;许文才;陈家兴;陈英鹏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盐酸贝那普利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评价盐酸贝那普利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96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为2组,即治疗组(盐酸贝那普利)48例和对照组(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48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经8周治疗,两组的SBP及DB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下降,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肾功能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老年性高血压患者可采用盐酸贝那普利治疗,效果显著,不仅具有理想的降压效果,且不良反应小,用药安全.

    作者:陈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肺部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87例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探讨影响穿刺成功的因素及病变外缘距体表穿刺点的长度与气胸等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穿刺术87例全部成功,病灶外缘距离体表穿刺点0~2cm者67例,发生气胸及其他并发症11例(16.4%),病灶外缘距离体表穿刺点>2cm者20例,发生气胸及其他并发症8例(40.0%)(x2 =5.018,P=0.025<0.05).结论;CT导引下经皮肺部穿刺活检成功率高,病灶外缘与穿刺点的距离0~2cm患者发生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距离>2cm者.

    作者:黄智亮;周林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神经肌肉电刺激对人流术后子宫修复的作用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对人流术后月经过少患者子宫修复的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1月-2016年5月在我院产科门诊自愿接受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200例.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神经肌肉电刺激组、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神经肌肉电刺激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记录患者术后第8天、第15天的腹痛程度、月经量变化、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变化.结果:术后第15天、第1次月经来潮第3天时神经肌肉电刺激组的腹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5天,神经肌肉电刺激组的子宫内膜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5);神经肌肉电刺激组的子宫内膜血流等级达Ⅲ型的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神经肌肉电刺激组月经过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可有效减轻人流术后患者的腹部疼痛,促进子宫修复,使子宫内膜增厚,预防月经过少,且具有安全、无创、易实施、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舒芊;兰鹰;兰小曼;陈苑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管径增宽结合HD-FlowTM检测急诊下肢深静脉急性血栓

    目的:探讨管径增宽结合HD-FlowTM(方向性能量多普勒)检测急诊下肢深静脉急性血栓声像及应用分析,提高超声对急诊下肢深静脉急性血栓及血栓不完全性阻塞的诊断.方法:回顾95例深静脉急性血栓,血栓病灶计117处,通过对血栓处管径与健肢对应静脉比较以及与其伴行动脉比较,结合HD-FlowTM管腔内显示血流信息以及CD-FI(彩色多普勒)与HD-FlowTM模式在血栓不完全性阻塞中血流信号比较,确定血栓部位、性质、范围、检出率及分布.结果:急诊下肢深静脉急性血栓占19.79%(95/480),主干(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胫后静脉)血栓占22.11%(21/95);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占50.53%(48/95);多部位血栓占15.79%(15/95);血栓处静脉管径与健肢对应管径之比四分位数:75%大于1.3~1.33,50%大于1.35~1.52,25%大于1.50~1.74;血栓处静脉管径与伴行动脉管径之比四分位数:75%大于1.53~1.67,50%大于1.70~1.78,25%大于1.88~2.0.血栓患肢静脉与健肢对应静脉管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栓不完全性阻塞HD-FlowTM显示血流信号较CDFI灵敏(P<0.01).结论:管径增宽结合超灵敏的HD-FlowTM模式,检测急诊下肢深静脉急性血栓及血栓不完全性阻塞,诊断准确,临床实用性强.

    作者:王国栋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对小儿慢性咳嗽患儿IgE、EOS水平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对小儿慢性咳嗽患儿IgE与EOS水平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1月接收的小儿慢性咳嗽患儿98例作为此次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应用布地奈德治疗,治疗组应用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gE与EOS水平要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47%(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对小儿慢性咳嗽患儿IgE与EOS水平有积极影响,能够显著降低IgE与EOS水平,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杨霖;彭绪云;刘建平;罗彩云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IL-23与结直肠癌发生及发展的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是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的疾病,大量研究证实,某些肠道基础疾病如炎性肠病(IBD)、腺瘤性息肉是结直肠癌发生的高危因素.IL-23是一种IL-12家族中异二聚体细胞因子,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肿瘤发生有密切联系,它主要由活化的树突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现在普遍认为IL-23是介导炎性肠病发生的重要细胞因子,它有望成为治疗炎性肠病的新靶点.新研究表明,IL-23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及疾病进展有关,本文将IL-23与结直肠癌发生及发展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张小聪;陈小伍;朱达坚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0月因原发性高血压于我院就诊治疗的79例老年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则单用氨氯地平,观察组(3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缬沙坦.观察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改善情况、临床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收缩压(DBP)及舒张压(SBP)均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临床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刘汉锋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毒蛇咬伤患者凝血纤溶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毒蛇咬伤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情况,为毒蛇咬伤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紊乱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被毒蛇咬伤患者80例(毒蛇咬伤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正常对照组),于治疗前采集血浆样本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n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等凝血、纤溶指标及血小板(PLT)计数和血栓弹力图(TEG)的检测,并进行相关指标比较分析.结果:毒蛇咬伤患者PT、APTT、TT、D-D、FDP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FIB、PLT含量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TEG表现为病理性低凝图像.结论:毒蛇咬伤患者体内凝血功能常出现病理性低凝状态及异常纤溶亢进,凝血指标、PLT水平和TEG存在相关性,三者同时检测可起到互补作用.临床可根据这些指标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对防止DIC的进一步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赖东莲;郭笑如;傅吉春;黄晓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复杂性肾结石超声引导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观察复杂性肾结石超声引导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护理对策.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1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所有患者均予以超声引导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围术期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临床对照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应用于超声引导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临床护理工作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邓敏红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甲状腺激素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分析甲状腺激素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7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资料,依据临床医治不同方案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37例)行甲状腺片医治,治疗组(37例)行甲状腺激素医治,对比2组医治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医治后,对照组FT3 (3.83±0.46) pmol/L、FT4(15.35±1.23) pmol/L,比治疗组的(4.13±0.52) pmol/L、(16.39±1.28) pmol/L低,且TSH(0.52±0.17)mIU/L比治疗组的(0.41±0.23)mIU/L高(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7.03%)较治疗组(8.11%)高(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行甲状腺激素治疗可取得显著效果,且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文武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臭氧自体血回输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臭氧自体血回输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20例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患者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接受药物治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叠加臭氧自体血回输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疼痛评分、局部体征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经臭氧自体血回输治疗总有效率为79.5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9.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局部特征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自体血回输配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临床效果确切,在恢复破损皮肤同时还能显著减少痛感,值得推荐应用.

    作者:文传兵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在2016年1月-2017年3月选取所在科室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参照组采用单纯的药物治疗,实验组采用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痛经评分、CA125指标改善情况、子宫活动度、子宫内膜厚度、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痛经评分、CA125指标改善情况、子宫活动度、子宫内膜厚度均优于参照组,且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痛经评分、CA125指标改善情况、子宫活动度、子宫内膜厚度改善情况好、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信赖.

    作者:洪巧莲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高龄(高危)妊娠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及子痫前期的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究高龄(高危)妊娠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及子痫前期的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2月高龄(高危)孕妇103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1例予以低分子肝素治疗,研究组52例予以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子痫及子痫前期病发时孕周、分娩时孕周、新生儿体质量,对比治疗前后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4h尿蛋白量,统计比较两组子痫及子痫前期发生率、妊娠结局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子痫及子痫前期病发时孕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子痫及子痫前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娩时孕周多于对照组,新生儿体质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APTT、24h尿蛋白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APTT多于对照组,24h尿蛋白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早产、剖腹产、胎儿窘迫、胎盘早剥、新生儿窒息、死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失血、血小板减少、胸腹水、肝肾功能异常、羊水过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高危)孕妇予以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可有效预防子痫及子痫前期,增加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降低24h尿蛋白量,改善妊娠结局,安全性较高.

    作者:李昌秀 刊期: 2017年第23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