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治疗围手术期隐性失血分析

侯磊

关键词:老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 隐性失血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5月12日-2017年1月20日采用PFNA手术治疗的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分析,采用Gross方程来计算隐性失血量,讨论PFNA术后1、3、5d隐性失血量的变化情况.结果:PF-NA围手术期平均总失血量为843.02ml,平均隐性失血量693.00ml,隐性失血占失血总量的82.20%.隐性失血主要发生于术后前3d.结论: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PFNA进行治疗,围手术期失血主要为隐性失血,应及时观察处理隐性失血.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胎膜早破致羊水过少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胎膜早破致羊水过少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胎膜早破患者63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羊水指数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羊水过少为研究组(30例),羊水偏少或者正常为参照组(33例).对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剖宫产发生率、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7分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胎膜早破后导致的羊水过少可对其妊娠结局产生不良影响,应及早预防以及处理.

    作者:王婷婷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柔性管理模式在年轻护士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柔性管理模式在年轻护士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自制调查问卷,对年轻护士的柔性管理需求进行了解,结合年轻护士的具体情况,采用柔性管理模式.对年轻护士实施柔性管理模式前、后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质量、护士投诉率、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柔性管理模式实施后,护士投诉率以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柔性管理模式实施前,且护士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柔性管理模式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年轻护士管理中应用柔性管理模式能让护士的潜能得以充分激发,让其综合能力得以有效提升,保证医院健康和稳定地发展.

    作者:李雅宇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分析与影响因素探讨

    目的: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输血患者7600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输血期间及输血后发生的不良反应,统计不同血液成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49%,以血小板发生率高,其次为红细胞悬液,后为血浆,其他血液成分均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46例输血反应发热占32.6%,过敏占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18岁输血反应高于≥18岁者,有过敏史、输血史高于无过敏史、输血史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白细胞滤器使用率为100%,可显著减少血小板与红细胞输注时发生发热反应.结论:血小板、红细胞及血浆输注后易发生输血反应,且过敏反应常见,其影响因素为过敏史、输血史及未成年人,需高度关注此类患者.

    作者:曾晓新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针灸和针刀治疗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对髋关节功能和治疗有效率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针灸和针刀治疗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 N F 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中期A N F H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成两组,针刀组40例连续治疗6个疗程,针灸组40例连续治疗6周,使用Harris评分量表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刀组Harris评分优于针灸组;治疗6周后针刀组患者VAS评分低于针灸组(P<0.05).结论:中期ANFH患者采用针刀治疗能够更好地恢复髋关节功能,缓解疼痛,因此值得推广.

    作者:沈艳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合并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1例救治分析

    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为极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本例高危儿合并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 ,临床救治难度极大 ,我院采用多学科合作、综合治疗方法 ,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作者:吴雪红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门诊风险因素管理对患者和家属满意度 、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门诊风险管理对医院门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和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影响,为医院提高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300例患者为对照组,并选择2015年3月-2016年7月实行门诊风险管理制度期间收治的30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和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非常满意率为74.67%,满意度为85.00%,分别显著低于观察组的82.00%、96.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9.00%,投诉率为12.00%,分别高于观察组的3.67%、2.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中采用风险因素管理,可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减少患者及家属对门诊护理投诉率,并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助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保证医院门诊工作顺利进行.

    作者:王晓红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与无症状颈动脉狭窄(asymptomatic carotid artery stenosis,aCAS)粥样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门诊及住院部2015年10月-2017年1月被诊断为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共122例,通过颈部血管超声将颈动脉粥样斑块分为稳定组、不稳定组,并分别比较两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水平,同时分析NLR与粥样斑块所致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结果:两组比较,稳定组、不稳定组淋巴细胞值分别为(2.19±0.51)×109/L、(1.87±0.56)×109/L,NLR分别为1.44±0.57、2.56±0.7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08).有序多分类回归分析显示NLR是不稳定粥样斑块所致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5.548,95%CI:2.367~12.378,P<0.001).结论:NLR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斑块稳定性具有相关性.

    作者:徐艺菲;罗华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护理干预在埋藏式三腔起搏器置入治疗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分析针对接受三腔起搏器置入治疗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接受三腔起搏器置入治疗心力衰竭患者160例作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80例均接受常规方式护理,研究组80例均接受整体护理干预,将临床疗效情况和围手术期各项指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7.50%,显著性超过对照组的72.50%(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显著性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2.50%,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35.00%(P<0.05).结论:针对接受三腔起搏器置入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促进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范成华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关于骨保护素基因多态性与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相关性的分析

    目的:探究骨保护素基因多态性与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风湿血液科2013年8月-2015年2月收治的40例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患者和同期接受检验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通过对骨保护素(OPG)、OPG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以及基因组DNA浓度的测定,了解两组患者的骨保护素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分析单体型与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关联性以及基因型与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950位点T等位基因和1181位点G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相对更高,ATCC单体型分布频率相对更低,而GGTG单体型的分布频率相对更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的血清OPG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保护素基因多态性与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存在相关性,可将其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芮红兵;林妹英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MRI对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常见肿瘤的M RI表现,以提高该区域肿瘤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9例咽旁间隙肿瘤的完整临床及M RI资料,重点观察肿瘤的位置、对周围结构的推移方向及信号特点.结果:19例肿瘤中,多形性腺瘤9例(47%),全部位于茎突前间隙内,使茎突及其肌群向后推移;神经鞘瘤6例(32%)位于茎突后间隙内,使茎突及其肌群、颈血管鞘向前、内侧推移;颈动脉体瘤2例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使颈内、外动脉分离,内可见留空血管影;淋巴瘤2例,向内、前推移颈血管鞘,肿瘤内信号均匀.结论:M RI对咽旁间隙肿瘤能准确定位,结合周围结构移位情况及信号特点可提高肿瘤诊断正确率.

    作者:朱蕾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两种不同药物治疗感染后咳嗽的效果比较

    目的:对比酮替芬及美敏伪麻溶液对感染后咳嗽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感染后咳嗽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酮替芬治疗组和美敏伪麻治疗组,比较三组患者疗效.结果:三组患者治疗1周后咳嗽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酮替芬治疗组和美敏伪麻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常规治疗组,美敏伪麻治疗组优于酮替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敏伪麻或酮替芬,能更好改善感染后咳嗽患者的症状,美敏伪麻比酮替芬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葛林阳;赵明明;陈刚;杭燕萍;郑海霞;张志刚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达英-35联合克罗米芬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

    目的:探讨达英-35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疗效及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因PCOS于我院妇科就诊的9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5例单用克罗米芬治疗,观察组45例联合达英-35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升高,子宫内膜螺旋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降低,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更厚(P<0.05).结论:达英-35联合克罗米芬治疗PCOS疗效显著,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调节内分泌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肖慧欣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个体化护理对放化疗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对放化疗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22例中晚期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61例.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行个体化护理,比较两组实施后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率.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护理满意率为86.9%,明显低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的9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化疗肺癌患者应用个体化护理不仅提高了生活质量,而且提高了护理满意率.

    作者:黄莺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多西他赛 、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热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热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晚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热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K P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及KPS评分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西他赛、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热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明确,且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少.

    作者:段树锋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双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探讨预防双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实施剖宫产的98例双胎产妇,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产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产妇则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24h内产后出血量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4h内的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结论:对双胎剖宫产产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产妇在产后的出血率,减少24 h内的出血量,并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谢明静;章瑶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宿迁地区甲状腺癌临床与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宿迁地区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手术并经病理活检确诊为甲状腺癌、临床资料齐全的患者587例.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等方面分析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结果:(1)587例甲状腺癌患者中,男116例,占19.76%,女471例,占80.24%,男女比例为1:4.06;男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平均年龄为(46.94±14.09)岁,女性平均年龄为(46.69±11.18)岁,男女间年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甲状腺癌病理类型构成从高到低分别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其中乳头状癌占96.9%,按性别分类男性乳头状癌占95.6%,女性乳头状癌占97.2%;(3)甲状腺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有157例,占26.7%;男性淋巴结转移率为33.6%(39/116);女性淋巴结转移率为25.1%(118/471),男女淋巴结转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状腺微小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34.5%,显著高于甲状腺非微小癌.结论:宿迁地区女性甲状腺癌的患病人数显著多于男性,以早期无淋巴结转移者多见.36~55岁女性高发.其中乳头状癌占绝大部分.男性和女性患者甲状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状腺微小癌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甲状腺癌非微小癌.

    作者:朱红;曹长春;吴利;周文;侍小红;江小玲;孟凡庆;吴骥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60例干扰素 α-1 b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的临床疗效,为今后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喘息性肺炎儿童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分配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行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超声雾化吸入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和肺部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3%(P<0.05).在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喘憋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的比较上,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疗效显著,可减轻甚至治愈患儿发热、咳嗽、喘憋等症状,缩短临床症状及肺部体征消失时间,且操作简便、无痛,有利于提高患儿依从性,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瑞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早期咀嚼口香糖对术后肠功能恢复的促进效果

    目的:探析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早期咀嚼口香糖对术后肠功能恢复的促进效果.方法:选取本院40例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口香糖咀嚼.对两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在初次肠鸣音发生时间、初次肛门排气时间以及初次排便时间上,观察组均早于对照组(P<0.05);在住院时间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腹胀的发生率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术后梗阻、术后呕吐、术后恶心等并发症发生率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患者提供早期口香糖咀嚼治疗,可有效促进其肠道功能改善,降低术后腹胀的发生率,其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作者:喻丹;巫娜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多奈哌齐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识功能及神经系统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究多奈哌齐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识功能及神经系统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4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多奈哌齐组)52例和观察组(多奈哌齐联合丹红注射液组)52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4个月的M M S E量表、ADAS-cog评分及P300潜伏期、波幅.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MSE量表评分<10分者比例、ADAS-cog评分及P300潜伏期、波幅分别为76.92%VS 78.85%,(32.36±4.59)分VS(32.40±4.48)分、(389.95±18.97)ms VS(390.01±19.02)ms、(4.86±0.45)mV VS(4.41±0.50)m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2个月及4个月观察组的MMSE量表评分<10分者比例、ADAS-cog评分及P300潜伏期、波幅明显改善,观察组分别为46.15%、34.62%、(20.56±3.15)分、(16.41±2.53)分、(345.65±15.82)m s、(310.41±14.46)m s及(6.11±0.60)m V、(7.45±0.66)m V,显著好于对照组的67.31%、57.69%、(28.92±4.09)分、(21.51±3.24)分、(372.70±17.73)m s、(350.24±15.66)m s及(5.10±0.49)m V、(6.07±0.59)m 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奈哌齐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在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对患者认识功能的改善作用明显.

    作者:吴静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专项护理配合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专项护理配合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9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两组均给予相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在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治疗的基础上加专项护理.结果:两者有效率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项护理护理能有效提高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肖莹;涂阳林;贾超 刊期: 2017年第24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