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莹;涂阳林;贾超
目的:探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方式和方法.方法: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老师自身建设,强化规培医师素质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过程管理,重视医、教、科研全面发展.结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了培训质量.结论:搞好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提高培训质量是成为合格的具有临床麻醉工作能力的住院医师的基础与要求.
作者:解成兰;薛红;居从金;颜学军;王军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应用.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VBI患者80例作为VBI组,同时收取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健康组,对比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诊断效果.结果:VBI组VA、VFO与Vm值均显著高于对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BI组Vs和Vd中VA、BA均高于健康组,PI-CA低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BI通过CDFI诊断的灵敏度为95.00%,TCD检查灵敏度为86.25%(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检查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够提高诊断准确性,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温瑜鹏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探究洛铂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2月收治的6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33例)采取奥沙利铂方案介入治疗,观察组患者(34例)实施洛铂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59%,对照组为66.67%,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功能异常等,两组不良反应相当,经处理后可缓解,患者耐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洛铂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良好,患者存在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经处理可缓解,安全性较高,可推广应用.
作者:范群;伍尤华;伍小平;韩守恒;李跃华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探索分析针对接受三腔起搏器置入治疗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接受三腔起搏器置入治疗心力衰竭患者160例作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80例均接受常规方式护理,研究组80例均接受整体护理干预,将临床疗效情况和围手术期各项指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7.50%,显著性超过对照组的72.50%(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显著性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2.50%,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35.00%(P<0.05).结论:针对接受三腔起搏器置入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促进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范成华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分析改良术式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利用改良术式治疗,即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与术后3个月的视力恢复良好率和眼压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相对比,在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过程中,采用改良术式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同时还能够保障手术的安全性,是一种较为可靠的治疗方法.
作者:潘柳茜;谭世华;彭胤君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复发诱因,提出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以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复发患者共97例为对象,分析患者病历资料,统计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复发诱因.结果:饮食不当、过度劳累、心理因素是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的主要原因,占比分别为35.05%(34/97)、25.77%(25/97)、21.65%(21/97).此外,肠道感染、用药不当也会造成溃疡性结肠炎复发,占比分别为18.56%(18/97)、11.34%(11/97).不明原因3例,占比为3.09%.结论:合理指导饮食、劳逸结合、保持积极心理、严遵医嘱、做好个人卫生有助于避免溃疡性结肠炎的复发.
作者:朱玉燕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奥氮平联合米氮平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7年2月接受治疗的90例首发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用小剂量奥氮平联合米氮平进行治疗,对照组仅用米氮平治疗,观察时间8周.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患者各时间点临床疗效进行测评(本次只针对焦虑、抑郁、躯体化3个症状评价因子),同时副反应量表(T ESS)测评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2周结束后、对照组治疗4周结束后各时间点症状评价因子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或P<0.05);治疗4周结束后观察组各时间点症状评价因子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两组副反应出现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奥氮平联合米氮平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米氮平,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躯体化等症状,安全性较高,应在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王剑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通过多因素分析,探讨干部病房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针对性干预,降低老年患者院感的发生率.方法:收集我院干部病房于2016年1-12月期间收治659例老年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记录患者是否患糖尿病、营养不良;是否服用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气管切开、导尿管、胃管、动静脉导管的侵入性操作,对以上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率为8.95%,感染部位主要在呼吸系统;糖尿病、广谱抗生素应用、导尿管置入三项为医院感染高危因素.结论:通过筛选检测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有利于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率.
作者:陈璟珊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胃癌D2根治术对进展期胃癌(AGC)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72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仅使用胃癌D2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新辅助化疗后实施胃癌D2根治术,对比两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化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对照组为1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49,P<0.05);但两组误吸致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个月,对照组患者2年死亡率为19.44%,复发率为30.56%,观察组患者依次为2.78%、11.11%,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GC患者的治疗中新辅助化疗后行D2根治术虽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高,但近期生存率较高、复发率低,因此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朱跃;卢文芬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探究反复输血超过3次者应用血小板(PL T)抗体测定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3月我院反复输血超过3次者46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输血3次以内者46例为对照组.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测定两组PLT抗体.统计两组PLT抗体阳性率、PLT计数增高指数及PLT输注无效率.结果:观察组PL T抗体阳性率为17.39%(8/46)高于对照组的2.17%(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 T抗体阳性患者PLT输注后1h及24h的PLT计数增高指数均低于PLT抗体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抗体阳性患者PL T输注无效率为75.00%(6/8)高于PL T抗体阴性患者的7.89%(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复输血超过3次者易出现PL T抗体,PL T抗体测定可判断PL T输注效果,为患者输血治疗提供临床指导,有利于提高临床输血效果,防止出现PL T输注无效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汉华;曾志;赖婷婷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观察专项护理配合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9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两组均给予相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在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治疗的基础上加专项护理.结果:两者有效率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项护理护理能有效提高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肖莹;涂阳林;贾超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效果.方法:从我校2014级本科班中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两个班为观察组,另外两个班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学习金字塔理论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观察比较两组的儿科护理学实验成绩、理论成绩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结果:观察组的两个班级理论和实验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各维度得分及总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指导下的翻转课堂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作者:王茜;王松;李娜;刘蕾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分析对头孢类药物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患儿采用早期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收集头孢类药物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患儿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急救护理,将两组平均恢复时间、呼吸频率、平均脉搏、每小时尿量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呼吸频率和平均脉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每小时尿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头孢类药物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患儿的护理过程中,急救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抢救效率,迅速稳定患儿体征,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翟喜灵 刊期: 2017年第24期
静脉药物配置是指对全静脉营养、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等静脉药物的配置[1].随着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 )在全国的推广 ,越来越多的静脉药物采用集中配置[2 ].高频率、高强度重复动作容易导致配置人员手部关节劳损、变形 ,传统一次性空针反复穿刺液体引起胶塞脱落时有发生.2017年5月我院引进医用配药抽吸泵 ,现将使用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李昭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前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引起代谢综合征的比率居高不下,其中使用氯氮平者高达50%左右,关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对睡眠的改善作用也各不相同,使用某些药物可以延长深睡眠期,显著改善睡眠质量,而有些药物则无此方面的作用,目前关于使用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引起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睡眠质量问题关注较少,本文对上述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郝剑辉;白丽娟;陈海兴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探究骨保护素基因多态性与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风湿血液科2013年8月-2015年2月收治的40例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患者和同期接受检验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通过对骨保护素(OPG)、OPG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以及基因组DNA浓度的测定,了解两组患者的骨保护素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分析单体型与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关联性以及基因型与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950位点T等位基因和1181位点G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相对更高,ATCC单体型分布频率相对更低,而GGTG单体型的分布频率相对更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的血清OPG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保护素基因多态性与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存在相关性,可将其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芮红兵;林妹英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4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免疫组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光镜下观察胃肠道间质瘤以上皮样细胞、梭型细胞、两种细胞混合型为主;CD34、CD117、SMA、DOG1、Desmin及S-100指标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4、CD117、SM A、DOG1、Desmin及S-100指标阳性率与胃肠道间质瘤严重程度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胃肠道间质瘤形态学较为复杂,且表现症状无特异性,临床上应结合基本病理学、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检验结果对其进行鉴别诊断,CD34、CD117、SM A、DOG1、Desmin及S-100表达阳性率对胃间质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闫东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常见肿瘤的M RI表现,以提高该区域肿瘤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9例咽旁间隙肿瘤的完整临床及M RI资料,重点观察肿瘤的位置、对周围结构的推移方向及信号特点.结果:19例肿瘤中,多形性腺瘤9例(47%),全部位于茎突前间隙内,使茎突及其肌群向后推移;神经鞘瘤6例(32%)位于茎突后间隙内,使茎突及其肌群、颈血管鞘向前、内侧推移;颈动脉体瘤2例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使颈内、外动脉分离,内可见留空血管影;淋巴瘤2例,向内、前推移颈血管鞘,肿瘤内信号均匀.结论:M RI对咽旁间隙肿瘤能准确定位,结合周围结构移位情况及信号特点可提高肿瘤诊断正确率.
作者:朱蕾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门诊风险管理对医院门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和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影响,为医院提高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300例患者为对照组,并选择2015年3月-2016年7月实行门诊风险管理制度期间收治的30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和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非常满意率为74.67%,满意度为85.00%,分别显著低于观察组的82.00%、96.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9.00%,投诉率为12.00%,分别高于观察组的3.67%、2.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中采用风险因素管理,可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减少患者及家属对门诊护理投诉率,并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助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保证医院门诊工作顺利进行.
作者:王晓红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分析探究分消清利汤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患者58例,在患者知情的情况下将其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各29例,分别给予患者多潘立酮治疗(对照组)与分消清利汤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胃腹胀气、恶心、便秘、厌食以及大便稀溏等积分均明显较治疗前下降,且降幅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消清利在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可观,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李雪芳 刊期: 2017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