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瑛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喘可治辅助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模式,而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硫酸镁联合喘可治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治疗组的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P <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4%,与对照组的18.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患儿辅以硫酸镁和喘可治治疗后,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孟战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运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115名高职高专护理学生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1人)和实验组(64人),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取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学-教”模式,实验结束后进行课程考试,并运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通过实验发现,实验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成绩(P <0.05),学生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学生对新教学模式较容易接受,各项基本能力和技能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结论:对于高职高专层次的医学生应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学-教”模式,学生成绩大幅度提高,相关基本技能水平得到了提升,对医疗水平的提高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作者:陈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小儿腹腔镜手术气腹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总结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根据气腹压力的不同,将30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儿分为 A、B 两组(每组150例),两组的气腹压力分别为1.60kPa 和1.86kPa,对比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 组术后的气腹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 B 组的22.00%(P <0.05)。术后发生并发症组患儿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长于未发生并发症组(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手术时间与术后发生并发症呈正相关。结论:小儿腹腔镜手术气腹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与气腹压力、手术时间有着密切联系,临床上应合理控制气腹压力与手术时间,同时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周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普米克气雾剂联合孟鲁司特在小儿哮喘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64例哮喘患儿,根据患儿入院时间以及患儿家属意愿分为两组,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实验组。对照组患儿采用普米克进行治疗,实验组患儿采用普米克联合孟鲁司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为78.1%,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 <0.05)。结论:普米克联合孟鲁司特在哮喘患儿中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樊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当地儿童急性中毒临床特征,采取相应救治措施,提高救治能力。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235例资料完整的儿童急性中毒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5例急性中毒患儿年龄以1~3岁多(56.2%);中毒途径以消化道为主(86.8%),原因主要为误服误饮;毒物种类以农药鼠药常见,占36.2%,其次为医用药品,占25.5%;通过针对性救治和护理,痊愈88例,好转122例,未愈17例,其他8例,救治成功率为89.36%。结论:明确应对重点及应对策略,开展急救技能培训与演练,实施急救护理,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救治能力,减少中毒发生。
作者:彭葵花;雷丽虹;史细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进行深入探讨和剖析。方法:随机选取本院从2014年4月-2015年4月接收的消化性溃疡患者268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4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观察组给予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患者采取兰索拉唑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该病的治愈效果,降低治疗过程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比较分析晚期结肠癌患者采用西妥昔单抗联合 FOLFOX4与单用 FOLFOX4方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肿瘤内科2012年10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04例晚期结肠癌患者作为本文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单独用药组(52例)和联合用药组(52例),单独用药组患者采用 FOLFOX4方案治疗,联合用药组患者采用西妥昔单抗联合 FOLFOX4方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体疗效和毒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组中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23例,稳定18例,另外6例病情加重,治疗总有效率为53.8%;单独用药组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6例,稳定22例,另外12例病情加重,治疗总有效率为34.6%,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独用药组(P <0.05);在毒副反应方面,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晚期结肠癌患者采用西妥昔单抗联合 FOLFOX4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独采用 FOLFOX4方案治疗,且不会增加毒副反应,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案。
作者:卢宏全;黄国定;林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医院临床科室备用药品有效期管理的有效措施,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方法:选择2006-2010年我院临床科室备用药品的管理资料,通过对临床科室备用药品领用环节、存放及应用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建立健全药品有效期管理制度,使护士在繁重的工作中节省药品交接的时间,并保障临床科室药品的安全使用,提高临床科室备用药品的管理水平。结果:2006-2010年的药品管理效果和2010年以后的药品管理效果存在较大差异(P <0.05)。说明加强临床科室备用药品的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药品在临床使用中出现的差错,防止出现过期药品,避免药品流失,减少浪费,节约药品资源。结论:加强医院临床科室备用药品有效期的科学、规范管理,节省护理工作时间,利于临床医药学的良好发展,维护患者利益,提高医院信誉以及经济效益。
作者:靳春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围手术期护理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200例(256耳)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临床资料,均予以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治疗,并予以围手术期护理,观察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3年,手术治疗干耳率为90.50%,干耳时间平均(6.20±1.70)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听力提高,有24.00%的患者出现并发症,程度均轻微,且经一段时间护理后均消失,只有2例患者为永久性面瘫。结论: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围期护理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显著,可提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仙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比较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和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及补佳乐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妊娠14~28周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口服补佳乐、米非司酮及羊膜腔注射利凡诺终止妊娠,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及羊膜腔利凡诺终止妊娠。比较两组流产时间、产后出血量及胎盘胎膜残留例数。结果:观察组流产时间、产后出血量、胎盘胎膜残留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补佳乐及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治疗中期妊娠引产的疗效优于单纯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终止妊娠方法。
作者:吕发辉;朱凤琴;凤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不仅要做好临床工作,亦要做好科研、教学工作,不仅要讲授知识,亦要将学科发展的前沿、新进展、科研活动中所涉及的一些技术等补充至课程教学中,目的在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提高学生对所学疾病的理解等,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对笔者近年来在传染病学教学过程中科研反哺教学的实践进行总结,并思考得失与不足之处,为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作者:潘兴飞;魏立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比分析三种辅助诊断方法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16例 CHF 患者为观察对象,测定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电图 QRS 波时限、血浆 NT-proBNP水平,并对患者 NYHA 心功能进行分级,以收缩功能不全(LVEF≤45%)的诊断标准为界限,将观察对象分为 SHF组与 DHF 组,并比较两组患者各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SHF 组患者心电图 QRS 波时限、血浆 NT-proBNP 水平、NYHA 心功能分级均明显高于 DHF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HF 患者 QRS 波时限与 LVEF 呈负相关,与 NT-proBNP 水平及 NYHA 分级呈正相关。结论:心电图 QRS 波时限、血浆 NT-proBNP 水平、NYHA 心功能分级均是临床上辅助判断 CHF 患者类型及治疗的客观良好指标,其中心电图 QRS 波时限操作简单、价格便宜,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何淑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总结分析护理责任组长在 ICU 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12月我科实施护理责任组长管理制度后的 ICU 护理情况,并选择护理责任组长管理制度实施之前2013年2-12月 ICU 护理情况进行对比,总结护理责任组长的应用价值。结果:2014年 ICU 内实施护理责任组长管理制度后,ICU 内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0.28±2.59)分,明显高于2013年的(85.21±2.16)分,且其护理差错率为5.57%,明显低于2013年的10.9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责任组长的确立可以提高 ICU 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差错率,从而提高 ICU 护理服务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余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检测孕妇剖宫产术前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水平,探讨其对剖宫产术后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4例剖宫产术后发生产科 DIC 的孕妇为研究组,另随机选取同期30例剖宫产术后未发生 DIC 的孕妇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孕妇剖宫产术前的 PT、APTT和 Fg 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 PT 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研究组 APTT 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 Fg 水平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PT、APTT 为正常水平,Fg 处于相对低水平的孕妇发生产后出血以及产科 DIC 等并发症的风险可能会相应增加,对预防和早期诊断剖宫产术后 DIC 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柳;肖永生;孟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4年4月-2015年9月收治的110例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生理指标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纳洛酮可明显改善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疗效理想,值得推广。
作者:王丹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黄连素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6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n=27)、黄连素组(n =29)、阿托伐他汀联合黄连素组(n =30),三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黄连素以及阿托伐他汀联合黄连素,通过观察和比较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来初步评价三种给药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阿托伐他汀联合黄连素组在治疗后总有效率优于其他两组;黄连素组与阿托伐他汀联合黄连素组均可显著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且阿托伐他汀联合黄连素组优于黄连素药物组;阿托伐他汀联合黄连素组能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并有效减轻了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黄连素能更加有效地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各种体征,降低血糖、改善血脂,减少糖尿病对神经的损伤。
作者:沈金花;尚文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经二甲双胍口服治疗至少2个月血糖控制不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联合利拉鲁肽治疗16周,观察治疗前后体重、腰围、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h 血糖(2hPG)、空腹和餐后2h 胰岛素、空腹和餐后2h C 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变化。结果:患者治疗后体重、腰围、BMI、FPG、2hPG、HbA1c、SBP、DBP、TC、TG、LDL-C 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而空腹和餐后2h 胰岛素、空腹和餐后2h C 肽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能有效降低血糖与血脂水平,并能获得减轻体重、降低体重指数与腰围等降糖以外的受益,且安全性高。
作者:王淑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人群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的检出情况。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IIF)法和 ELISA 法对1318例疑似原发性小血管炎患者做 ANCA、肝功能、肾功能指标检测,并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结果:1318例患者中检出 ANCA 阳性21例,阳性率为1.59%,其中 p-ANCA 阳性16例,阳性率1.21%,c-ANCA 阳性5例,阳性率0.38%;抗-MPO 阳性16例,阳性率1.21%;抗-PR3阳性5例,阳性率0.38%。对研究对象进行性别分组统计:男性患者635例,检出 ANCA 阳性11例占1.73%,女性患者683例,检出 ANCA 阳性10例占1.46%,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 >0.05);年龄分组统计:30岁以下184例,检出 ANCA 阳性1例,占0.54%,30岁以上1134例,检出 ANCA 阳性20例占1.76%,经χ2检验,两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1);21例 ANCA 阳性患者中有17例肾功能明显异常占80.95%。结论:本地区疑似原发性小血管炎患者 ANCA 检出率为1.59%,以 P-ANCA 和抗-MPO 为主,中老年组ANCA 阳性率明显高于儿童青少年组,ANCA 抗体与性别关系不明显;ANCA 相关患者大多肾功能受损较严重。
作者:秦红群;马稚强;马顺高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掌握天津市和平区居民脑卒中死亡趋势和分布。方法:通过天津市死因监测系统观察和平区2010-2014年脑卒中死亡数据,按照年份、年龄和性别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和平区2010-2014年脑卒中死亡2835人,死亡率140.86/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2010-2011年死亡率明显下降,2012年有所回升,2013-2014年缓慢下降。死亡率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5年间 PYLL 率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结论:应充分利用建立的居民电子档案,在社区做好脑卒中的三级预防工作,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
作者:孙伟;李文玲;李凤芹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