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祺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普米克气雾剂联合孟鲁司特在小儿哮喘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64例哮喘患儿,根据患儿入院时间以及患儿家属意愿分为两组,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实验组。对照组患儿采用普米克进行治疗,实验组患儿采用普米克联合孟鲁司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为78.1%,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 <0.05)。结论:普米克联合孟鲁司特在哮喘患儿中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樊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刺五加注射液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5年7月住院治疗的7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7例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而观察组37例患者则再予以刺五加联合盐酸多奈哌齐,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以及痴呆程度(CDR)评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27%(26/37),观察组为91.89%(34/37),差异显著(P <0.05);同时两组患者的 MMSE、ADL 以及 CDR 评分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有改善,同时以观察组改善程度更具优势,差异显著(P <0.05)。结论:采用刺五加的中药制剂联合西药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可以显著改善认知功能障碍,一定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生存意义。
作者:杨蕾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掌握天津市和平区居民脑卒中死亡趋势和分布。方法:通过天津市死因监测系统观察和平区2010-2014年脑卒中死亡数据,按照年份、年龄和性别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和平区2010-2014年脑卒中死亡2835人,死亡率140.86/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2010-2011年死亡率明显下降,2012年有所回升,2013-2014年缓慢下降。死亡率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5年间 PYLL 率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结论:应充分利用建立的居民电子档案,在社区做好脑卒中的三级预防工作,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
作者:孙伟;李文玲;李凤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输卵管妊娠后生育结局与卵巢功能。方法:随机将15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分为三组,每组50例。A 组行甲氨蝶呤治疗;B 组行输卵管切除术;C 组行保守手术。比较三组临床效果。结果:与 A、C 两组相比,B 组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雌二醇(E2)水平均明显增加(P <0.05);C 组宫内妊娠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 <0.05);A 组异位妊娠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 <0.05)。结论:输卵管切除术能够明显影响患者卵巢功能,保守手术妊娠率较高,有生育要求者可选择该术式。
作者:赵昱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给予早期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5月-2015年4月确诊并收治的130例慢性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全部患者收住院后即为其应用常规内科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基础对症治疗外加用纳洛酮治疗,两组治疗1~2d 后若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即果断给予呼吸机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状态。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15%。两组治疗前血液 pH 值、动脉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及血氧饱和度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比同组治疗前显著好转(P <0.05),研究组各个指标的好转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给予早期药物治疗可显著遏制肺性脑病的病变进程,改善患者血气指标,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作者:王新;王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煤矿爆炸冲击伤所致四肢开放性骨折中的应用体会。方法:16例开放性爆炸冲击伤经清创处理骨折内固定后,均应用 VSD 对敞开的创面覆盖处理。结果:所有患者获得8个月~5年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无1例因创面的愈合而影响患肢功能;2例创面细菌培养有细菌生长,后经局部用药邮票植皮,创面恢复良好;无骨折不愈合或骨髓炎发生。结论:VSD 在煤矿爆炸冲击伤中的应用,有效地减少创面骨折部位的感染,促进创面的愈合修复,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
作者:李光明;杨磊;千东升;张志伟;李科;王肖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通过检测心梗三项即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MASS)、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cTnI),比较其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并评价各种心梗二项组合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0例 AMI 人群和100例健康人群进行心梗三项的测定。结果:在诊断 AMI 时,CK-MBMASS 和 cTnI 联合以及 Myo 和 cTnI 联合分别与心梗三项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而 Myo 和 CK-MBMASS 则没有。结论:在临床上将三者联合运用,对 AMI 的诊断以及预后具有重大的意义,心梗二项(CK-MBMASS 和 cTnI)的检测准确度都高于心梗三项的检测。
作者:袁晓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比分析全麻和腰麻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5月收治的120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产妇予以全麻,观察组产妇予以腰麻。结果:观察组产妇麻醉4h、8h、12h、24h、48h 后的镇痛 VAS 评分和产妇满意程度 VAS 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全麻和腰麻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中均有效,但是腰麻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
作者:李继成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院前急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其入院方式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由家属自行送患者进院,观察组由急诊人员进行院前急救并送患者入院,对比两组患者发病到救治所用时间、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和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病到救治所用时间、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的死亡率和总死亡率均大于观察组,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入院前的死亡率两组对比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院前急救流程用于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缩短了患者的救治时间,减少了患者的恢复时间,大大降低了死亡率,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李清;李润芬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膀胱功能训练应用于脊髓损伤并存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74例脊髓损伤并存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膀胱功能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膀胱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残余尿量、大排尿量、膀胱容量等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均出现改善,但是观察组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脊髓损伤并存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开展膀胱功能训练,可有效提高膀胱功能,促进病情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吴胜开 刊期: 2016年第09期
1 病例报道患者丁××,45岁,主因:宫内孕足月,第2胎要求手术入院;患者既往多发性子宫肌瘤,孕3产1。此次妊娠孕期发现梅毒抗体阳性,RPR1∶1阳性,孕期超声检查发现子宫肌瘤逐渐增大至8+cm,多发。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全身皮肤黏膜无皮疹。腹膨隆如孕足月大小,宫体无压痛,未触及宫缩,右前壁可触及一直径为6cm 大小的肌结节,无压痛,胎位头位,胎心142次/min,规律。入院诊断:宫内孕39+3周第2胎头位无产兆、多发性子宫肌瘤、隐性梅毒。入院后辅助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第2天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羊水色清,胎儿娩出后给予头孢硫脒2.0g 静点预防感染治疗。胎盘胎膜自然剥离完整,常规缝合子宫肌层。查看子宫表面不平,右前壁浆膜下可见一6cm×6cm 大小的肌结节,子宫后壁多个肌壁间肌瘤,大小不等,交代病情后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出血约300ml,手术后继续给予头孢硫脒预防感染治疗。患者于手术后第1天即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8~39.2℃,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子宫无明显压痛,恶露无味。查 WBC 13.89×109/L,N%89.1%,HGB 97g/L,RBC 2.97×1012/L,CRP 153.7mg/L;送检血培养未见致病菌,术后3d 更换头孢他啶联合替硝唑静点抗感染治疗。术后6d 出现恶露浑浊,伴有腥臭味,宫颈口可见脓液流出,消毒阴道及宫颈,置双腔尿管,可见脓液流出约150ml,送检细菌培养提示大量革兰氏阳性杆菌,每日给予甲硝唑液冲洗宫腔,头孢他啶联合替硝唑静点抗感染治疗,血浆及白蛋白静点营养支持治疗10d,患者体温正常,恶露呈浆液性无异味,恶露培养未检出致病菌。血细胞分析正常,CRP 正常,患者出院。
作者:李素文;李荣香;孙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究系统护理干预在改善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帕金森患者172例。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6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研究组86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加系统护理干预。患者在入选时与治疗后5周进行生活质量与临床症状评价。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 GQOLI 评分都有所提高。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 Fugl-Meger 评分、FCA 运动功能、FCA 认知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分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改善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作用明显,应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温咏婵;梁素芳;李菊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经二甲双胍口服治疗至少2个月血糖控制不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联合利拉鲁肽治疗16周,观察治疗前后体重、腰围、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h 血糖(2hPG)、空腹和餐后2h 胰岛素、空腹和餐后2h C 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变化。结果:患者治疗后体重、腰围、BMI、FPG、2hPG、HbA1c、SBP、DBP、TC、TG、LDL-C 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而空腹和餐后2h 胰岛素、空腹和餐后2h C 肽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能有效降低血糖与血脂水平,并能获得减轻体重、降低体重指数与腰围等降糖以外的受益,且安全性高。
作者:王淑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家属按随机卡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未进行干预,观察组给予团体心理治疗干预,共计12次。比较两组家属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住院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家属 SDS 和 SAS 评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P <0.05);观察组干预前、后的 SDS 和 SAS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家属对住院治疗的满意度提高。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家属进行团体心理治疗干预,利于改善家属的不良心理,对患者的疾病恢复起到积极主动的影响,并能提高家属对医院治疗的满意度。
作者:朱达斌;林秀瑶;许云辉;蔡耿辉;王景峰;汪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共12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成两组,每组60例。实验组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糖改变,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控制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尿酮症和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 <0.05)。结论:对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教育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饮食、运动、血糖等各方面自我管理水平,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终有效地阻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作者:刘玲;曹鑫;唐榕英;王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子痫前期与子痫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妊娠期并发症,也是导致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因素。子痫前期及子痫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本文就子痫前期与子痫的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炎症反应作用及维生素 C 及转运蛋白1(SVCT1)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的作用进行探讨。同时,对临床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法———低分子肝素及期待治疗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作者:曹国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总结分析护理责任组长在 ICU 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12月我科实施护理责任组长管理制度后的 ICU 护理情况,并选择护理责任组长管理制度实施之前2013年2-12月 ICU 护理情况进行对比,总结护理责任组长的应用价值。结果:2014年 ICU 内实施护理责任组长管理制度后,ICU 内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0.28±2.59)分,明显高于2013年的(85.21±2.16)分,且其护理差错率为5.57%,明显低于2013年的10.9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责任组长的确立可以提高 ICU 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差错率,从而提高 ICU 护理服务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余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4R 危机管理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压疮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2月本院 ICU 收治的168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012年6月-2013年6月)82例及观察组(2013年7月-2014年6月)8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实施4R 危机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质量、压疮评估、上报、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护患纠纷率、患者投诉率及满意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护患沟通、文书记录、病房环境/安全、皮肤管理及总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皮肤危险度评估率、上报率、会诊率高于对照组,而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护患纠纷率、患者投诉率低于对照组(P <0.05),而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4R 危机管理能有效提高 ICU 护理管理质量,降低压疮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任伟;袁立洁 刊期: 2016年第09期